積極還是消極還是介於兩者之間?


老子是這樣說的,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為無為,積極進取而不急功近利。

事無事,樂觀向上而不好高騖遠。

咪無味,懷纔不遇而不憤世疾俗。

圖難於其易,博學還須得知臨,於窄處立足,登高處而臥。

為大於其細,計劃趕不上變化,向寬處而行,就平處而坐。

君子如囊中之錐,是金子總會發光——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大家想知道本章對應易經哪一卦嗎?文中己給出提示。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

數學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哲學家——孔德之容,味道是從。


你試試「無為」?(為什麼要在糾結、選擇、偏向哪一邊呢?)

「道」的生活態度,是反「人為」的。

積極、消極,都是「人為」。

沒有人為因素,活出「存在」本身,原原本本地存在著,就是「道」。


老子哲學不是避世哲學,不是鬥爭哲學;不是南面之學,更不是陰謀哲學,老子的道德哲學屬於天道哲學。從古至今,學者們常把老子和諸子百家進行比較,認為老子人生態度不積極,社會責任感不強,逃避社會現實,並具有出世思想。比如,一些人認為老子的倫理學觀點與儒家觀點有著明顯區別,讚揚儒家而批評老子,甚至認為道家和儒家在價值觀念方面都是相反的有些人認為,孔子學說的人生觀積極而道家的人生觀消極;道家學說為一大否定,而孔子學說為一大肯定;孔子以仁義為禮教,維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而道家吶喊重返自然,不信禮法與教育,拋棄智慧與知識。有人說,《道德經》是世界文體上最光輝燦爛的自保的陰謀哲學。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極抵抗、守愚之為智、虛弱之為強,其言曰不敢為天下先,我認為老子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


從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讓我們懂得參照其他事物發展的軌跡,從而指引我們目前的生活。


若以「老子的真相或真義」出發,對於老子對生活的態度疑問二詞,邊也沒沾上,也不是介於二者之間。


為什麼一定要去彼取此呢? 消極跟積極沒有一定是好的


都不是,這個名詞叫 灑脫


高階智慧的


按照老子《道德經》所述和本人長久以來的修道實踐的體驗,老子對生活的態度和方法是,以人(己)為本,活在當下。至於是積極,還是消極,看每個人各自對《道德經》的理解吧。


你一區分便錯了。平靜凡脫


老子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老子從來沒說過消極的話,把老子的話理解為消極是沒看懂老子的真實意義。


首先,老子是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他善於從生活中遇到各種現象發現「道」,比如三十輻共一轂,埏埴以為器,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橐龠,就是風箱)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重為輕根………………我相信他也是熱愛生活的人,要不很難有這樣細緻的觀察。

老子很在乎「道」,這個「道」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體會,理所當然不可避免的要「積極」,比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顯然需要極高的修為,所以我相信一個「積極」的人能更好的理解老子……

老子也理所當然是個積極到已經不在乎是不是積極的人……


你得找到對老子很瞭解的人

如果你找到了

那人

莫不是妖怪吧?

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