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當今世界文學的主流依然「掌控」在歐、美、日等國,不僅如此,這些地方在經濟、金融、軍事等諸多方面都演變成了世界的代言者,以這些「優勢」為背景的歐、美、日順勢在文化輸出方面似乎也將勢出頭。僅以文學為例近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幾乎被包攬在這些地方了,而發展中國家的文學事業顯得相對疲軟,或許藝術也需要「信心」吧。

中國當代文學之路,莫言、余華、北島、殘雪、閻連科走向國際

不過作為文化歷史悠久的中國,一項重視文化發展,所以文學事業近些年也發生了積極相好的變化。以當代作家莫言、余華、北島、殘雪等為首的中國作家目前也相繼走進了世界文學的殿堂。不過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代表作家外,我國還有一個作家也悄悄接近了世界文壇。

文學意識的產生有時候偶然,不過多數時候得益於作家敏感的神經和善於奇思妙想的心理,莫言之所以能寫,而且寫的小說很有可讀性,這得益於莫言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力(《紅高粱》)。余華心思細膩悲憫時代,文字行雲流水的同時叫讀者泣涕難掩(《活著》)。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也跟他們的經歷和天性不無關係。和莫言、余華一樣,閻連科的出現方式也是一炮而紅,昔日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余華的《十八歲出遠門》都使他們從芸芸大眾中突出出來。

要是細究,閻連科更「悲苦」一點,之所以說他悲苦,那是因為閻連科成名太晚,「差一點」就沒出名。1958年出生的閻連科,輾轉到新世紀才真正出名。

2003年(這時候閻連科已經45歲了)發表長篇小說《受活》轟動文壇,成為他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第二屆鼎鈞雙年文學獎。2006年(年近50歲)發表的《丁庄夢》則令他揚名海外,成為目前在國際文壇最受矚目的中國作家之一。

昔日,魯迅先生成為現當代以來我國第一個走上國際及東亞文壇的作家,繼魯迅後又出現了一位令日本文壇和世界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他就是閻連科。

接二連三,在閻連科推出首部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後,加之小說《受活》,閻連科已經成為當代首屈一指且走出海外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不僅如此,2006年閻連科的《丁庄夢》徹底使他征服了日本讀者。

日本國內新聞曾報道過,中國作家閻連科的部分小說如《受活》、《丁庄夢》等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包括日語,有的甚至被日本出版社翻譯成盲文,供日本各種類型的讀者閱讀,能在日本被翻譯成盲文的外國作家作品是極少有的,其中包括《聖經》和文學大師魯迅、老舍的作品,其次還有就是閻連科的作品。

曾經在中國文壇上風靡一時的作家莫言和余華,也同樣在國際文壇上嶄露頭角,然而他們在日本文學的影響力似乎不是最高的,最新走向世界文壇的當屬余華,可是余華最膾炙人口的小說《活著》在國內曾盛極一時,但在日本讀者之間反響並不強烈。其實這不是因為莫言余華的作品不好,而是因為日本讀者對文學的要求較高,就像歐美文壇一樣,他們的文學水平也常常被認為是高人一等。

作家余華的小說在日本反響平淡,余華自己也說了:

日本讀者不只不喜歡他一個人的書,中國其他作家的書也是一樣。余華在日本的專業譯者飯冢榮教授做過統計,在日本出版社,外國作家作品翻譯超過五本以上的作家不超過四個。所以日本整體對外國文學不感興趣,就像美國對外國文學普遍不感興趣一樣。

當這些數據到了閻連科那裡就發生了質的變化,2007年閻連科的長篇小說《丁庄夢》在日本出版時,首版的一萬冊迅速告馨,重新布版後再次搶購一空。《丁庄夢》是世界上第一部專門描寫艾滋病的小說,小說里重點描摹艾滋病村的發展狀況和村民的恐慌直到後來對疾病的適應,其景其情令讀者嘆慰,人情時而壓抑、人性時而奔放、作品的字裡行間有種說不出的牽引力,宏大而又魔性,使讀者情緒和心理時刻守著薄積等著爆發。

日本著名學者谷川毅看到日文版的小說《丁庄夢》出版時,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而閻連科的另一部小說《受活》在日本民間也成功獲得了一項意義非凡的文學獎-日本推特文學獎,與此同時《受活》開創了中國當代作家在日本出版社的銷售奇蹟。

Twitter文學獎是日本民間發起的文學獎,作家本人不能參加投票,投票的都是文學愛好者和讀者書迷,通常是發起人提出「今年最有意義的小說是哪一部?」的倡議。據悉在日本文學界一般矚目的都是歐美作家,亞洲作家首次獲得該獎項是一件劃時代的事情。

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人們不僅看到了他拿下文學桂冠後身上的光環,也切實感受到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自豪,可是自從莫言2012年獲獎以來的數年,並不見其文學作品頻出,不免叫追逐的讀者和粉絲們疑惑。彌留之際人們也紛紛等待和猜測著下一位能登頂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作為吃瓜群眾來說,當然都坐等和希望中國作家群體能再接再厲,再造輝煌。

很快就有瑞典學者透露,在西歐頗受關注和歡迎的中國作家不在少數,其中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就是閻連科。這是去年已故瑞典資深漢學家馬悅然的弟子羅多弼馬來中國考察文學時向讀者透露,同時閻連科也是文學界普遍公認的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閻連科長篇代表作:風雅頌+情感獄+生死晶黃限量珍藏版京東¥ 216.00去購買?

2013年閻連科獲布克國際獎提名,並且進入最終決選名單,是繼2011年蘇童和王安憶之後第三位入圍該獎項的中國作家。布克國際獎是英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布克獎的補充。

次年(2014年5月27日)閻連科摘得卡夫卡文學獎,成為繼日本村上春樹後第二個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同樣也是中國首位獲得該榮耀的作家。卡夫卡文學獎被譽為最著名的諾獎風向標,凡獲此文學獎的作家,都將成為諾獎的熱門人選,並一度登上當年的諾獎賠率榜前列。例如2017年諾獎賠率榜前十名,就有5個卡夫卡文學獎得主。

閻連科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和入圍布克國際獎後,他以及善於揭露人性的文學作品一路開進瑞典以及歐美日讀者群中,在大洋彼岸異域群體之中綻放光彩,也一步步走向世界文學的殿堂!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和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隨著瑞典文學院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文學獎評選價值的回歸和去歐洲中心化後,根據「風水輪流轉」的規則,2020年亞洲作家獲獎的可能性無形中增大,村上春樹、閻連科、高銀等都有可能,與之相比,閻連科似乎有這一定的優勢。

不知道你更看好誰?


我覺得是余華吧 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前衛有趣的 而且本身作品在海外就有一定的名氣 。


我記得莫言本人說過一句吧:似乎最有希望得諾貝爾獎的是王安憶

我本人特別喜歡王安憶老師的作品,尤其是長篇,感覺她是海派文學的第二代傳人了

而且,得諾貝爾有一個顯著要求:翻譯之後能好,我個人感覺,王安憶寫的弄堂里的瑣碎還是比較適合翻譯的

同時,諾貝爾比較看重三種筆風,一種是批判現實,一種是反應時代,一種是抽象意識,感覺王安憶是比較符合的

如果排除翻譯的問題,那就是賈平凹?賈平凹老師創作兩年一部,我也算是書迷,一直追著看

還有閻連科老師?

殘雪不熟悉,不作評論了


我看過的人裡頭,唯一覺得有可能的是閻連科。個人口味-閻老師寫的比莫言好。

但是說實話,中國的「小說家」基本的全都是一代人,寫的東西拋開個人風格,也基本都是一個方向好不好,甚至包括賈平凹,看多了真煩「又是一個」。原來覺得阿來厲害,後起之秀,後來發現只是我看塵埃落定時候年紀太輕,被鎮住了


余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