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入场低调。没有实际应用场景,360金融未来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依靠现在的流量优势,未来将怎么布局?


从成立时间看,360金融是一家成立两年时间的新公司,于2016年7月被360金服孵化,2016年9月核心产品「360借条」才正式上线;2018年9月,360金融独立拆分,12月便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问题来了,在短短两年时间内,360金融如何实现了从起步到上市的华丽转身?快速增长的背后,给了市场什么样的启发?不妨和我一起从招股说明书中找找答案。

风口里的竞争:快才是稳健,慢反而冒险

某种意义上,2016年是消费金融的风口元年。风控层面,大数据技术逐步成熟,开始被广泛接纳与应用;模式层面,从业者们终于放弃了对场景的「偏执」,开始发力无场景的现金贷;市场情绪层面,随著第三方支付、P2P等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业态遭遇严监管,消费金融成为吸引各方资源的香饽饽。

据艾瑞咨询的测算显示,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8695亿元,同比增长269%,逼近万亿大关,风口已起。而360金融,于2016年成立,赶上了行业风口。

风口里的竞争,规模约等于市场地位,而速度则是规模的保障。根据Oliver Wyman公司的分析统计,在有互联网技术巨头支持的线上信贷平台里,从2018年Q2放款额来看,360金融的业务规模在中国排名前五,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位居前两位。

360金融是消费金融领域的巨头型玩家,定位于「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合作伙伴的科技平台」,旗下共有360借条、360小微贷和360分期三款产品,后面两款产品于2018年9月上线,现阶段,360借条是绝对的核心。从定位不难看出,360借条只是个平台,意在对接借款用户和金融合作伙伴,从贷款撮合量的资金渠道占比看,以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居多。

背靠360集团这个互联网流量巨头(连接10亿移动设备,月活用户超过5亿人),360金融的高速增长似乎理所应当。不过,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截止2018年9月末,在640万借款人用户中,仅有22.7%来自于360渠道,用户的大头来自于体系外。

不过,360金融在招股书中也披露,拓宽获客渠道是360金融未来重要战略之一。他们目前已经与在应用商店、订阅流量、搜索引擎以及第三方市场等众多渠道拥有领先市场份额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且在用户留存,二次转化方面加大投入。截至2018年9月30日,平台有8%左右的新用户来自于现有用户的推荐。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体系外用户是360金融驱动营销投入的主因,但据披露,受益于基于模型演算法的联合获客模式,自成立以来,360金融的外部渠道客户转化率高达54.2%,获客效率仍旧值得同业学习。

此外,在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看来,业务初期,稳健第一,未必认可这种费用驱动用户增长的「激进」做法。不过,在我看来,在一个风口性业务里,早期尽可能地获取用户才是真正稳健地做法,此时,快才是稳健,慢反而冒险。

就360金融而言,本可以背靠360集团这颗大树稳步前进、一路躺赢,偏偏不惜亏损追求跨越式增长,便是这种互联网策略打法的体现。不如此,怎么取得季度撮合放款量前五的市场地位。

营收增长的秘密:风控驱动的用户下沉

营收=客户规模*转化率*单客贡献,用户基础达到一定规模,营收和利润也就水到渠成。不过,在一般的商业模式中,转化率取决于用户意愿,单客贡献基本稳定;而在消费金融行业,转化率和单客贡献均取决于放贷机构的风险偏好。即随著风控能力的提升,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不断下沉,从优质用户向次优级用户拓展,申贷通过率提升,表现为转化率的快速上升,而次级用户的贷款定价水平更高,则会带来单客贡献的提升。

所以,就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在发展过程中营收的增长一般会出现一个拐点,表现为营收的增速远远超过客户规模甚至贷款发放规模的增速,背后的原因便是风险偏好的下沉,带动用户转化率和单客贡献双双提升,产生了乘数效应。

就360金融而言,这个拐点出现于2017年Q2,自2017年Q2起,360金融的营收增速开始远远高于贷款增速。

一般认为,风险偏好的下沉会带来不良率的快速上升。不过依托360集团的数据优势,360金融自主研发上线了Argus智能风控、宇宙魔方定价引擎等人工智慧全流程科技平台,受益于强大的风控能力,360金融的不良率水平并没有显著提升。

截止2018年9月末,时点余额口径的M3+逾期率为0.6%,在行业内仍然处于优秀的水平,较2017年末仅提升0.2个百分点。以vintage口径来看,2016年Q3以来,各季度发放贷款的M3+逾期率均在1.8%以下,且2017年Q2以来发放的贷款,逾期率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上升迹象。

营收的快速增长和不良率水平处于低位,结果便是盈利能力的提升。据招股说明书,360金融已于2018年3季度扭亏为盈,当季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时,2018年1-9月,实现经调整后利润6069万元。

前景展望:获客与风控驱动下的价值增长

360金融定位于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合作伙伴的科技平台,在开放平台去担保化的趋势下,平台提供客户、持牌机构提供资金、双方联合建模进行智能获客和风控,持牌机构承担最终风险。届时,对360金融等平台机构而言,只要处理好新增获客成本与客户价值贡献之间的关系,就有望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自2018Q1以来,360金融的季度平均获客成本逐步回落,2018Q3降至138元。此外,数据显示,2018Q3共计269亿贷款发放量中,重复借款用户的贡献达到58.80%。新客户获客成本的下降和老客户贡献的提升,对360金融而言,这是个不错的信号。

对开放平台而言,流量与获客是基础,数据与风控则是最终保障。作为国内网路安全行业内的头部选手,与其他场景型巨头相比,360集团在数据和技术层面有著差异化优势,这种优势会进而转化成360金融在风控层面的优势。

据招股书透露,在Argus智能风控引擎和宇宙魔方定价引擎两类专有模型基础上,未来360金融将继续在全业务领域部署和应用人工智慧技术,以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获客、更优化的风险管理和更高效的运营效能。


再不套现对股东(包括管理层)来说就晚了的典型类型


互联网企业也好,其他的公司企业也好,也不管是在那个股票上市,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市场中直接融资。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被称为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筹集资金快等特点。至于说为什么扎堆上市,这主要受到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美联储自2015年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开始加息,至今已是8次,12月份是否再次加息,很快就有答案;2017年10月又开始缩表,至今也一年有余。美联储的加息与缩表,引起了全球的美元荒,形成了全球流动性紧张。尽管中国央行年内有几次降准,但都是定向性的,所以,整个社会经济体都缺钱,互联网企业也就不会例外了。而互联网做为高科技企业又往往会受到社会资金的青睐,所以,在缺钱的情况下,扎堆上市融资也就必然了。


我觉得挺好,360也是老牌子了,安全应该没问题。


前面几个回答都是一水的门户新闻

作为前互金的从业人员,我还是来说两句吧

首先360金融的打法就是完全靠360起家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只做现金贷款,不做消费分期,这就区别开之前上市的一票互金科技公司,还有趣店这类靠分期倒流的公司,也不像易车等等做线下场景的。

很早起360有一个导航的子域名,专门给各类P2P和贷款拉流量,流量惊人,广告费也不少。后来他们就自己做了。接著还有360全家桶,各种杀毒和安全卫士拚命弹窗广告,很快就做起来。

等著业务做大了一些之后,自己家的流量不够了,就疯狂买流量,某段时间上从虎扑、网易到今日头条疯狂投广告,推自己家的APP。广告费比人人贷等等还要多。

背靠著流量平台起家,然后靠著营销打市场,最后加上360一贯比较高的执行力,加班加班再加班,业绩不行就换人。

终于做到现在这个层级了,某种程度来说过去三年现金贷款的市场其实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靠的是谁执行力强,谁市场做得好,还有谁的资金来得便宜。

和金融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就是纯网际网路打法,背靠大公司有大腿的话钱来得便宜。360从网际网路公司做到现在就是一个例证了。

利益相关:前互金从业者,现在已经离开这个行业转战区块链了。


错过互金风口,360猛砸现金贷「稳住」金融阵脚

自古商场如战场。

舒适区呆久了,再大的企业也终将「淘汰」在时代浪潮中。在BAT阵营中,百度在近几年里金融业务几度沉浮,而周鸿祎的360亦是如此。

360的金融业务起步更晚,2013年在李彦宏大刀阔斧的开展金融业务时,周鸿祎的一句「不懂金融,近期不涉足金融」将360的金融业务直接推迟到了2015年5月。

金融业务起步晚意味著,360的金融基础设施搭建迟滞,以支付为底层基础设施的欠缺,为其上层金融业务的拓展造成了较大的局限性,相比于阿里、腾讯甚至京东,360金融略逊一筹。

而这两年「现金贷」的崛起,让360逮到了「稳住阵脚」的机会。目前,360的金融业务都已进行了拆分,360的金融业务拆分出了「360金融」。

错过支付入口红利,360差点拿不到「船票」

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底层基础服务设施,此前美团、滴滴等互联网第二梯队玩家不惜花费重资竞相购买支付牌照足以证明其重要性。

在支付牌照上,360的处境很尴尬。

事实上,支付牌照的优势不仅限于收单预付卡等外在的业务,还存在著隐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在做业务的过程中获取资金沉淀与用户数据的获取,将自有商业模式与金融完美结合形成商业闭环。

错过「支付」红利的360并没有因此放弃做金融的梦想,而是「越战越勇」加紧对其他金融其础设施的建设,他们可能相信马云说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60进军了股权众筹、财富管理、互联网保险等。从整体金融业务板块上看,目前网贷、财富管理、互联网保险等业务都较为平平,而股权众筹已被监管限制。

如果不是现金贷的输血,相信360依然会在金融的漩涡里打转。某种意义上,「现金贷」的出现让360看到了金融的「曙光」,也让360在整个多元化生态版图上看起来更完整。

疯狂抢食「现金贷」,拆分金融业务

初期的「现金贷」入场门槛较低,尤其是在2016年到2017年之间,来自互联网企业、上市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创业公司等多个赛道的玩家竞相杀入「现金贷」,纷纷赚的盆满钵满。

从侧面数据看,在流量上逊色360不少的二三四五集团,据二三四五集团财报显示,其上线的「2345贷款王」产品2015年亏损约为732万元。而2016财报显示,其放贷总金额达62.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亿元。到了2017年「2345贷款王」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额129.6亿元,仅上半年净利润就达到2.39亿元。

趣店创始人罗敏也曾公开表示,对于逾期的用户会通过简讯和电话提醒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在会计上M1+以上就直接计入损失。从罗敏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到当时现金贷「暴利」。

事实上,360也抓住了现金贷「风口」大力开展业务,目前都已经将金融业务进行了拆分,360金融先一步赴美IPO。

360金融成立于2016年7月,9月推出360借条产品进军现金贷。

目前,360金融已独立运营发展,旗下有「360借条」、「360分期」以及「360小微贷」三款产品。

事实上,这三款产品除了「360借条」运营时间两年以外,「360分期」于今年9月7日上线;「360小微贷」于今年9月27日上线,平均运营时间还未超过两个月。

亿欧认为,360金融在IPO前夕上线两款产品一方面是产品多元化提高其估值;另一方面在监管不完善的阶段,如果以「360借条」一款产品进行IPO其政策风险相对较大,或将遭受市场质疑。

360金融亏损IPO

10月27日美国SEC公布了360金融的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360金融2017年净亏损为1.664亿元。2018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5.72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6730万元。排除股权激励后,2018年上半年的净亏损1.06亿元。

在亏损的状态下赴美IPO是国内网贷、消费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常态,但是360金融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顶著亏损的业绩上市,不免会被行业、投资者所质疑。

事实上,亏损上市也反应出了360金融对大局的把握,在目前看来「现金贷」所带来的红利经过监管部门的整治已经接近尾声,而360金融的主营业务为「现金贷」,若赶不上这最后一波风口期,未来IPO或将遥遥无期。

在目前看来,360的金融业务无论是在品牌传播还是市场份额来看均有较大起色,这都得益于「现金贷」业务的崛起。从金融业务发展脉络上来看,360是借助品牌和巨大流量优势——先做大、再拆分、随后IPO。如今360金融已经赴美IPO上岸。

亿欧判断,未来「360」在稳住金融阵脚后,会继续基于流量、品牌、场景、技术、生态等优势,向金融科技服务方面输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慢慢的找回自己丢掉的先发优势。360基于安全,在现有主营业务增长空间逐渐见顶的时候,或许金融业务会让360焕发「第二春」。


刺激市场提振信心


挺让人恶,心,的。注册了app看了下额度,然后诈骗简讯就没停过。


我发现360金融好像有点要坑人,我贷款了98000块交了费用80000块现在还要我交裸保单费要两万,还说不交也要还款,我发现他们的套路我


伟大的企业一定是解决了一个社会性的重大问题

大企业一定是解决了一个社会的重要问题

360金融想要解决的普惠金融的问题,上市无外乎是被逼的,明年形式不好,资本使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