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多数网贷理财平台都出现了「降息」的举措,引起投资者猜测。根据盈灿咨询发布《P2P网贷行业月报》数据显示,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行,为10.38%,环比下降了58个基点,同比下降了379个基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近期P2P平台出现降息潮?


有些平台是为了获得更优质的资产而降息。但有些平台感觉就是跟风降息了,借款端的利率不一定就降了。

据了解,收益率低于12%的即为低息平台。数据显示,低息平台占比持续上升。综合收益率介于8%-12%的平台占比为41.15%,占比环比上升了2.06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在8%以下的平台占比为8.64%,占比环比上升了1.15个百分点。

业内金融人士普遍认为,降息是金融行业内的大势走向,与细分行业的发展无关。2016年,央行连续6次进项逆回购操作,另外,又通过「降准降息」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使得货币市场环境保持宽松态势,因而导致网贷收益下降。业内分析师认为,此次降息潮是网贷行业回归理性的标志,对于行业发展有正面影响。

此次行业平台降息潮的主要原因归结有四点,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形势。近期,国家的经济形势呈现出「L」型走势,众多的企业生产规模逐渐减缩,其融资意愿大减。其二,央行一再降准降息,目的就在于释放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这是大势所趋,P2P如果逆向行驶,则意味著风险大增。其三,监管政策的调整。监管细则发布已经两个月,无论是资金存管还是ICP证的获取,都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对于平台来讲压力都是在加大的。

最后,也是最根本原因在于融资方支付高成本融资的意愿在降低。P2P平台不缺乏资产,缺乏的是满足风控要求的优质资产。例如银票这种由银行无条件承兑的资产可谓典型优质资产,是各大平台争抢目标。平台可以为了获得投资人打价格战,同样也可以为了获取优质资产端打价格战。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已经陆续有18家平台宣布转型,且大多数都是往同一个方向走:转型做资产端。从逻辑上来说,投资人的收益应该是资产决定的,而不是平台或者投资人决定的。投资方的收益应该取决于融资方愿意给出的利息加上向平台支付的服务费或者管理费。

虽然经历著降息潮,但对于网贷行业而言,下降后的收益仍比传统银行理财高。派派猪理财分析师认为,投资人选择平台当先考虑「安全三角形」,项目真实、保障有力、资金安全分占一端,而收益这个因素甚至还没有被归入其中。目前出现的「降息潮」给投资人带来的也仅仅是「阵痛」而已。这种「阵痛」来源于投资人对「网贷收益高」的刻板印象,也是因为过度追求高收益的「欲望」在作祟。什么平台值得投,最应该关注的是它的安全性。就票据理财来说,用于融资的银商票是否被公示,是否质押票据托管凭证和银行查询查复书,这是判定「项目真实」的重要标准。其次要看平台风控,关键在于风控团队专业性与对开票银行及融资企业的尽调审核能力,看团队是否能从经营状况、现金流、偿付能力、违约成本、公开市场操作能力、银行授信情况等多个角度分析企业。在操作上,平台需与联合银行进行双重审验,杜绝假票、瑕疵票、挂失票等操作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


不谈宏观微观,其实就一句话:政策紧了,骗子跑了,市场妥了,猪养肥了。
一、市场流动资金充裕;二、监管促使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三、平台自身发展需要及借款途径的多样化影响。
前天央妈MLF变相放水10000亿!
第一,大环境利率下行,各类资产总体融资利率普遍下调,在这个资产荒年代,要不送不到资,融到资金资金成本普遍下调了,同一个资产今年跟去年可能利率成本就有30%的下降空间。

第二,行业趋于理性,好资金收益已难奏效。随著这一年多以来发生的大案要案,立法完善,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投资人都付出了学费,得到了教育。一味的高利率对拉新拉活来说没有特别用处,再加上投资人的理性,利率也越来越承现出其应有的价格水平


我在P2P从业4年多,专做贷款与理财端。

简单来说第一,现在中国经济形势不好,借款人对现在P2P的利息很吃不消(别他妈的给说银行降息之类的话,要知道一般的借款人能到银行的人绝对不会在P2P平台借,所以银行降息是没什么影响的)第二,现在中国的闲散资金太多了,而P2P平台的大量吸资,如果这笔钱没贷款出去,说白了每天都要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它降低利息,可以减少资金带来的负载(别给说降息,会影响吸资,要知道每个平台都想尽量长久点,所以现在信贷市场又不好的情况,只有降低综合成本,才是王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