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说》里高晓松和姜文的看法。


说导演划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知道这个代是怎么化的,中国电影导演划代是从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开始的,以他们为第五代开始然后往前推,一直推到所谓的第一代,在这个划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得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不是北电毕业不在划代的考虑范围内,所以有的人说冯小刚和姜文是第几代第几代,那就是按年龄排辈,不属于划代。

其次就是被划代的这些导演,他们的电影在那个属于他们的时期里都有强烈且相同的电影风格,比如第五代就是不讲故事、注重电影形式、喜欢讲述一个很高大谨的思想立意,而且电影多为对于过去的反思。所以他们化为一代其他还是有道理的,但是随著各个新导演的出现,他们不一定都是北电毕业,而且风格各异,所以给他们划代就没有意义,只是按年龄分了,而且把一个电影电影强行划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他电影风格的固定印象,应该不会有人会希望自己的电影被打上死标签吧。


时代产物吧。中国特色。

别说导演了,你看50后-00后,每10年几乎就可说是一代人,而代与代之间几乎就是断裂的。情感断裂,社会背景与认知断裂,情怀与梦想断裂等等,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话术体系,行为规范,一直能延续的东西很少很少。


哪里不尊重? 我并不觉得不尊重。为何有此一问?


没有这种说法哦。

王小帅曾在戛纳直言,「中国电影不可能有第七代导演。」

陆川则旗帜鲜明回应:「我就是第七代的代表。」

诸如此类的议论也曾发生在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身上,由此可见导演们本身并没有觉得分代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并且也乐于成为分代导演的代表。

对于导演的分代,不仅仅是依靠年纪、资历的划分,还是对于某一时段下的影视风格的划分。具体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炫为密探:影视小课堂 | 国内导演联盟?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想当演员吗?快下载后台APP吧~


肯定是一家之言,主流上是认同导演分代的做法的


导演分代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这跟大家分为70后,80后,90后,00后是相同的道理。

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一个时代的想法,从最早的导演开始,中国电影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电影纪实阶段。

电影以反映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而存在。最早的都是以纪实为主。

电影主旋律阶段。

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涌现出一批以服务宣传的电影,我们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做主旋律电影。

电影心灵阶段。

随著社会的发展,经历某个重要阶段以后开始有了心灵反思。比如《芙蓉镇》《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阶段的电影。

电影人文阶段。

改革开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电影更加将视点聚焦在人文身上。比如《霸王别姬》《红高粱》《孩子王》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第五代导演的说法。

电影边缘化阶段。

随著第五代导演的崛起,电影资源开始集中,出现了诸多大片,但对于新生导演来说,能拍的题材少,能博的机会开始变少,于是将目光集中在了边缘人物身上。于是有了《十七岁的单车》《小五》等边缘人物的作品,也就催生出来新的一代导演。

电影商业化阶段

随著资本轮转的阶段,开始商业电影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于是开始出现了现象级的商业电影,比如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而此时的新锐导演的空间进一步被挤占,于是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催生了新一代的导演:比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电影商业进一步开发。

随著资本的狂热鼓吹,开始有了新时代的导演,在资本的裹挟下,只要你有点名气能拿来做卖点,就会有资本投资,于是开始有了明星导演,比如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吴京的《战狼》,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等等。

到此为止电影导演的分代已经变得十分模糊了,于是近些年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这个话题了。

未来这个边界将彻底消除。

网大网剧的崛起。

网大网剧的崛起也造就了新一代的导演,他们英雄不问出处,开始了新时代的创作模式。

未来,第几代导演这个说法也会随著时间消失的。也注定成为时代的产物。

至于尊重不尊重,是有点玻璃心了。


不会,这是对电影学院科班毕业的导演的尊重,电影学院毕业之外的导演不这么叫。


其实这种化代只是一种宣传楦头 ,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导演太多了,而且每年多少电视剧以及院线电影包括网路电影和微电影等等的电影产生,导演太多了,好的作品也太多了,不是你一个两个导演就能撑起整个影视圈的,就大家熟知的导演比如张艺谋 冯小刚 李安 陈凯歌等,其实他们又有多少作品都是卖座的,也只是确实他们有才好,也是带点运气火了,大家熟悉了而已,中国比他们有才华的导演也多的去了,当然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导演和人才出现,不是所谓的你第一代还是二代就比哪一代强,同样也不是某某导演被什么称为新代导演,就真的票房有保证,就一定取得好成绩,这种什么新代导演还是第几代,完全是一些制片方为了宣传和为了拉资金时候想出的点子和说词;


你这个问题是因为何种原因提出的?从哪里看到这样的表述?为什么这样说?还是你自己内心的所想?请回答!


那给我们分八零后九零后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高晓松是个相声表演艺术家,作品散落在《晓说》《奇葩说》为代表的嘴皮子栏目中


标签化和分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商业方式。

比如电影导演的分代,比如四大花旦四大天王。

都知道张学友,而被张取代的李克勤商业价值上要掉很大一个级别

当然,我说的是我的那个年代。

个性化是小众的

所以因为分代而成功的电影会不承认。

就是想两头通吃


导演有男女老少,但导演风格不是算术可以简单归类,一二三四五只能判定年龄大小,每个导演都比较自恋,习惯有独特表达!中国电影评论的现状一般比较肤浅,,,,,,


就创作者来说创作是不分国界大小年代的。


这有啥不尊重,而且这个代系划分不是就北电的能参与吗?这俩哥也都不是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