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研实践中人,我说一句,供大家笑笑。

科研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科研,这是我国科研存在的最大问题,因为大家几乎都不知道什么是科研。当然这个结论很多人会反对,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会做科研,尤其是很多处行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才会做科研。

我个人认为科研是当你发现了一个目前尚未有最满意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又通过思考找到了一个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时,你进行实验验证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综述起来科研就是利用一个新的更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

从以上层面上理解的科研是很容易做的科研,因为只是一个探索用新的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也就是说科研工作也会进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还有一个很容易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科研,所以我国的科研就可以乱做,结果就是都获得了成功,谐大欢喜。也就是说现在做假科研的条件很宽松,怎么做都行。

再说一点科研的困难方面。

做科研困难之一:科研经费难以得到。当然对于老司机来说,科研经费可以轻松获得,因为老司机都知道套路了。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科研经费是永远不可能获得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科研困难之二:创新点来之不易,尤其是正确的创新思维。在思考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人们会想出成千上万种方法,并且有许多还需要经过实验验证,而且绝大多数是不正确的,所以失败的比例极高。其次是创新思维来源是需要天赋的,除了创新天赋,还需要有动手能力以及快速转变思路的能力。

科研困难之三:科研平台进入难。我国的科研平台一是科研机构,二是高等教学机构,三是高档企业。而要进入这些平台条件十分苛刻。所以我国把绝大多数有科研兴趣的人都排除在科研平台之外。

科研困难之四:思维模式约束。我国封建思维模式一直延续著,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这种思维模式的洗礼,就是在科研机构,这种思维模式同样是今天的主流。正因为封建思维模式对创新的约束,人们的思想动能就大大减少。人们最常用的思维主要是接受教育模式,没有主动思维能力,更不能创新,因为创新就是否定权威,这是我国最忌惮的思维,所以在封建思维模式下,科研创新思维是犯天下之大忌。

科研困难之五:真科研无法生存。在假科研横行的今天,真科研是成本最高,出成果速度最慢,还需要做很多实验,尤其是没有时间去从事交际,加上没有科研真假评价方法,导致真科研根本无法得到科研经费,也不能跟上短平快出成果的节奏,所以在现实中,真科研必然会被淘汰。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现在的科研投资巨大,真正的科研成果难得一见。

上面的内容写得很偏,估计在我国还是有真科研,只是与大家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而已。当然我的最大愿望是我国不再出现假科研淘汰真科研的现象。

大家笑笑即可,估计你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当然我国高层会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大家尽可放心。


除了科研,别的也不简单吧?

想要做好,都不简单。


科研难,科研难,科研男更难。

不难的话,大街上的人都去做科研了。

本人连读狗,每天项目缠身,做科研方面没什么可以聊的,但是唯一能说的就是心态。

硕博的差距在哪?心态,稳了,你就是老司机。否则就崩了,垮掉了。

加油!心态一定好。


个人认为现在科研主要难点在于跨专业资源整合,以及不知道自己缺什么。

本人读的是土木工程,研究生细分到建筑工程,研究项目再细分研究除湿技术。我做的除湿技术本质是微观流体力学(nano fluid dynamic)和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好了问题来了,我特么一个一路读主攻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的,突然要研究微观流体和电化学?wtf?也许你要说这应该扔给相应专业的人研究,但是问题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把这东西应用到除湿,再应用到建筑。他们可能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好,但是隔行如隔山,他们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研究的动机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就根本无法把这个实验往正确的方向推进。就像反过来我无法理解化学专业的研究几个键意义是什么。

结果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靠搜文献,泡图书馆,补那些相应的知识(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本科时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什么都得知道一点)。一开始只是教授有一个想法,一些钱,连要做些什么都不知道。通过自学相关知识和骚扰对应专业教授,先做数学模型,算出可能可行的方案和需要的是器材尺寸和所需功能,画实验器材图纸,图纸拿去技院让他们车床做出来(当然还要先去技院让别人教怎么画制造用的图纸),最后自己搭起来做实验。中间杂七杂八问题就多了去了,比如一开始嫌车床太麻烦,用3d列印,结果发现3d列印的结构无法承受液体压力,一加压就漏水;再比如怎么测量高浓度盐溶液的浓度,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做之前我也这么想的。。。各种求教各种自学,夹杂各种血泪和经费教训,做出来一堆我也不知道对不对的数据。到此为止还是算简单模式,发现数据不对(还没听说过谁的实验一上来数据就都完美的),回头找问题才是欲哭无泪。理论,数学模型,实验器材设计,加工过程,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每一大块都可能出错,找去吧。当然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之后得出结论,这个研究的想法是错的!看看那些期刊,经验教训类文章绝对不是少数,都是失败的放弃的研究,都是血和泪啊!!!

总结一下,一个研究开始时大家都不知道需要什么,经验丰富的教授可以大概猜猜有些什么步骤,招一些相应的学生。但是不可能明确知道,都知道的话也就没什么好研究的了。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一次次发现需要这个需要哪个,甚至只是知道却一些东西但是连缺什么都不知道。经费决定不可能需要什么就招一个什么人,都只能跨专业自学,所以做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牛教授,明明搞农业的,特别会做激光,或者一个机械教授擅长心理学,orz。。。真的不是他们不务正业,是你不知道一个研究会把你带去什么方向。

科研需要一颗不求回报的心,小概率一炮出专利从此财富自由,正常情况只是另一篇期刊里的文章,运气不好彻底失败前功尽弃。但是学习的过程,取得进展的过程,真的会让人上瘾。

在下不是一个适合研究的人,尽管教授一再说我适合做科研,脑子适不适合我自己也不知道(估计直到最后没人敢肯定),但我身处的现实决定我投身科研的代价太大,很可能科研家庭不能两全。所以我做了一段先驱实验发了文章就研究生毕业,交给新来的博士生了,自己就工作赚钱结婚买房生孩子了。

科研很难,也很伟大,我知道很多人为科研牺牲了很多但是未必得到了相应的收获,我就做不到。但科研也很快乐,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


为什么科研那么困难啊?

不是为什么科研那么困难,而是你根本就没有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你看我说的对不

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