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


据说用图片表达最直观:

================

图片内容:

第一行-航电:

  • F22 = IBM Blue Gene, 超算领域曾经的王者而且在不断升级,至今不落伍;
  • J20, F35 = 天河2号, Summit,当代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
  • Su57的航电,有不同的架构和独到的设计。

第二行-隐身:

  • 不要误会,前三个看不见是正常的
  • (据说某些情况下,最后一个也是看不见的)

第三行-飞行性能:

  • F15C,以高推比、高机动著称
  • J10A,保证机动性同时截击性能优秀
  • F18E/F,侧重亚/跨音速机动性
  • Su35S:我不是针对谁。。。

第四行-航程:

  • 淘宝 充电宝(容量≈航程)

========

v1.0:J20, F22, F35的: 航电, 隐身, 飞行性能, 航程

v2.0:补充了第四列Su57,这部分自行体(yì)会

v3.0:补充第五行-餐具简史

  • 曾几何时,"叉子"独霸天下,国会打算订购一整套通用刀具,用来承担叉子无法承担的工作。
  • 国会对刀具的要求愈发苛刻,理念独特的"陶瓷刀"中标。尽管很多人对陶瓷刀持怀疑态度,但识货的人都会赞叹,用过的人都爱不释手。
  • 俄罗斯分析了美国餐具的优劣,将自己的餐具命名「刀叉」——他们认为自己整合了美国所有餐具的功能,连名字也是。
  • 没有多少人真正接触过东方的神秘餐具,只是听说多用途潜力很大。。。

↙求戳


先说结论:J20明显不如F22。

首先,J20在2011年才首飞,而F22在1997年就首飞了,J20足足落后了14年。

其次,J20采用鸭翼设计,这是发动机动力不足、气动来补的证据,动力就是心脏,心脏不好,整机能好到哪去。

再次,J20首字母是J,F22首字母是F,J排在F之后,20又小于22,根据工业制品编号常识可知,J20性能就是不如F22好,举个例子,买电脑时候,显卡型号数字越大越强,CPU也是这样,比如GTX1080比GTX1060、GTX980性能强,i7处理器比i5处理器强,汽车领域中,宝马730就是比宝马320高档。所以J20性能上不如F22,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后,F22是洛马设计生产的,而J20是成飞设计生产的,洛马的员工工资,平均年薪在20万刀,而成飞的平均工资才10万人民币,相差十几倍,试问只给你十几分之一的工资,你能比拿著十几倍工资时候工作更好吗,显然不能,华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就是因为舍得给员工钱啊,这样员工才卖命干活,让企业发展壮大。

综上,J20不如F22,真正的根源在于成飞工资水平不如洛马。


以歼 20 的机头直径,其机载雷达在主要探测指标以及低可截获性等特征上赶上 F-22 也并不是痴人说梦——毕竟 APG-77 基本型是美国 10 多年前的技术了。

2016 年 11 月 1 日上午 10 时许,珠海金湾机场上空。


对于距离主席台较远,听不到播音员声音的观众来说,那对银色魅影的出现是极其突然的。很多人是听到别人的惊呼声才循声朝跑道西侧看去,此时歼 20 双机已经一路低空通场到主席台前方,扑面而来的呼啸让这种不真实感显得更加强烈。之后的 80 秒钟则是场内场外的无数人可能终生都难以忘怀的场面,即使轰鸣已经消散很久,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仍然仰望著天空试图寻找它们的身影,仿佛仍有绕梁余音。


在这次首次面向公众的展示飞行中,歼 20 的飞行动作带给人的震撼和部分媒体热炒的「超机动」其实并无太大关系。粗看下来,这些动作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按照一些境外媒体的说法是「连三代机也能轻易完成」。事实真的如此吗?

喜欢观看体育比赛的朋友都知道,在体操和跳水这类打分类项目中,虽然确实同一个动作很多运动员都能完成,但是不同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水平高低在裁判的打分中就一目了然了。飞行动作也是一个道理,由于在歼 20 出场之前,「八一」飞行表演队歼 10 的单机表演刚好结束不久,因此这两款飞机的动作表现在现场观众的脑海中恰好能形成对比。



作为「八一」飞行表演队日常表演中较为亮眼的部分,歼 10SY 的单机表演通过上升滚转、垂直筋斗和低速大迎角通场等动作已经充分展现了歼 10 的机动性。歼 20 的表演时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被控制得非常短暂,动作也并不复杂,但无论是完成水平还是衔接质量都非常出色。


从双机编队解散后的歼 20 单机动作说起,僚机斜向上转弯后接半筋斗完成 180°转向,依靠优秀的升力特性在转向后几乎没有损失任何高度旋即转入平飞;之后在 6 秒左右的时间里再次完成 180°转向,回到一开始通场亮相时的飞行方向,展示了出色的盘旋性能;最后完成了一个十分轻盈的爬升接滚转筋斗动作之后退出表演空域返场。全过程中除了爬升瞬间之外,几乎看不到歼 20 发动机尾喷管里有蓝色火光,说明大部分表演时间内并没有接通发动机加力,却仍能一次到位地完成这些动作,让人很难想像这是一架空重几乎是歼 10 两倍的重型歼击机。


尽管这些动作距离歼 20 的极限性能仍然相距甚远,但作为一款隐身设计特征明显的重型歼击机,歼 20 终于用实际飞行动作打破了之前外界将其视为「歼击轰炸机」的刻板印象。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空军对四代机(按中国空军装备体系,歼 20 属四代机,即美俄所称五代机)的空战机动性要求不仅不逊于三代机,甚至还有过之。对于一个在先进歼击机研发领域历史上始终处于追赶地位的国家来说,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呢?


从需求定指标


时光倒回 10 年前,随著歼 10/11 及引进的苏-27/30 形成一定装备规模,加上空中预警机、电子战机和空中加油机,中国空军初步构建了较为现代化的装备体系。但在面对同期形成战斗力的 F-22 时,这一体系的脆弱性仍然显而易见。


即使依靠体系加持,我军第三代歼击机的作战能力也不足以和 F-22 抗衡,而且此时已进入工程发展阶段,且明确将向美国盟国出口的 F-35 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当然当时没有人能预知今天 F-35 项目面临的种种问题);总之在当时看来,十年后我国周边主要威胁方向将出现大量四代机。因此国产第四代歼击机的立项和方案竞争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启动的。


任何一款装备的技战术指标必然要与军队的作战思想相符,而作为大国空军,中国空军未来可能面对的作战环境也必然较为多样。此文仅以美军对我军评估中经常使用的「反介入作战」作为分析背景。

按美军假想,一旦中美冲突发生,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在战时很可能被我军远程火力第一时间摧毁或压制,因而这里并不是四代机的主要舞台;而被美军视作反制「反介入作战」的重要倚仗——部署在第一岛链之外的诸多高价值作战资产,特别是远程打击平台和大型特种机平台——才是国产四代机的优先打击目标。这需要新机在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以便快速突防,并配合低可探测性降低被发现概率的同时,还要有著极大的作战半径。


从常理上来说,利用隐身特性带来的单向透明优势,四代机的普遍作战方式应当是以非接触式的偷袭为主;与敌战斗机正面对抗,特别是在具备全向攻击能力的红外成像制导格斗导弹扩散后,越发危险的格斗空战更是需要尽量避免;然而考虑到四代机(包括 F-22 在内)基本不可能做到全向低可探测性,特别是在第一岛链外战场信息环境很可能不利于我的条件下,国产四代机想要进行全程非接触作战就实在太过理想化了。


考虑到敌众我寡的现实军事部署情况,无论是在超视距空战还是在近距格斗方面,我军四代机还必须在面对对手改进型三代机乃至四代机时具备足够高的交换比,即使是在战场支援体系效能已经大大下降的环境中。因此作为决定空战能力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综合机动性指标在国产四代机技术任务书制定时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总之,国产四代机从一开始就被要求是一个兼具高机动性、超声速巡航能力、低可探测性和远程作战能力的「国之利器」。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杂志查看完整 30 篇内容

杂志

航空知识 2017年01期

介绍航空(及航天)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

¥10.00 会员免费


歼20设计对手就是爱抚娘娘,以兔子揍性,要是不能和娘娘打个半斤八两,空军会要它吗?


J20不如F22是肯定的。

首先,F22已经服役多年,经过实战演练了。而J20还没有任何战绩。

其次,22比20大两个数,所以F22领先两代是没错的。

第三,J20就是J10改,重新刷了一层漆就敢号称四代机!

第四,几百架F22在全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而J20现在还只是小规模装备,量产都有问题,所以可以看出中国军方明显对J20信心不足。

综上所述,F22吊打J20是没问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