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在网上翻看过很多80年代的视频资料,记录了广东人在平时的对话中使用普通话的几乎没有(新闻、电影、纪录片的配音不算)。下面这个视频的00:69:30起的一段内容不妨看一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451417?from=searchseid=16535716097593089321?

www.bilibili.com

这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参加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她连唱两首粤曲《花市》和《花城之春》。但毕竟是央视的节目,红线女和主持人(来自香港亚视的斑斑)还是用普通话进行了对话。红线女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讲粤语的,唱起粤剧来可谓伶牙俐齿(字正腔圆形容粤语似乎不合适)。但她作为与各界名流都多有接触的文化界人士,普通话说起来还是非常拗口。可想而知当时的广东人普通话是什么水平。

鄙人1989年生,可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身边大多数人都是80年代过来的人,只是能有的印象也肯定是90年代初以后的了。八九十年代的广东还是方言的天下。机关干部、工人、农民、老师、商人等等,绝大多数是讲方言的,而在主要的方言区,粤语、潮汕话、客家话就是官方语言的存在。例如农民进省城,讲乡下话多少是羞涩的、容易被人视为「卜佬」的,因而讲标准的广州话就多少能引以为荣了。机关干部服务群众的时候如果讲普通话,很容易招致麻烦。学校当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强制学生讲普通话,因为老师本身就是广东人并且普通话不过关。类似的情况延续到0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元素周期表就是用粤语背的,所以至今不会用普通话读元素周期表。高考最怕的题目首当其冲是语文的第一题拼音。

外来媳妇本地郎?

www.bilibili.com

上面这个是中国最长命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第61-62集,该集题为《鸡同鸭讲》。里面生动地反映了广东土著的普通话水平和外省来粤人士学习粤语闹出的笑话。例如「找到了」讲成了「吻到了」,「谁先洗」变成了「谁先死」,「郊区」误传为「娇妻」等等。

此外还有几位经典人物的普通话也很有水平,一是以「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的勇气对广州城市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二是两次接待邓伯伯的省人大原主任欧广源,三是人称「梁胆大」的珠海原市委书记梁广大。网上还不难找到他们的视频资料。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我在深圳上小学,当地的小学里老师上课用粤语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受普通话影响最大和最早的城市

你可想而知,当年广东人其他地方人普通话水平怎么样

非要打个比方,当年广东人说普通话的水平近似于目前国人说英语的水平


多谢题主的诚意邀请。

我这个问题回答不了。

1980年代里,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


应该来说要分人,大院子弟是不成问题的,父母都是用普通话的;较年轻的公务员和教师其实也没问题,像我爸那种一年到头在外省跑生活的,不行也得行,他甚至可以模仿不错的成都和长沙口音,像我这种70后,普通话是看央妈新闻联播学的,口音很重,但是之后在北京生活工作的那段时间,口音纠正得七七八八,能稍微装一下北方人,其余80年代「煲冬瓜」不利索的,主要两种人: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太大的。


我父亲五十~七十年代在广东从事地质测绘工作,据他说广州东山一代普通话普及最高,还有些小片区如机场,广船因南下的技术人员较多加上家属形成了局部的普通话应用热点区域。但实际上当时南下干部或技术人员大多本身亦未经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话熏陶,所谓的普通话是以国语音北方话为基础夹杂大量的各地方言音。

出到外地执行任务,地质测绘就得上山下海,那就标配一介绍信,二本地人。他说下乡找村支书找民兵队长懂普通话的概率高很多,另外毕竟都是汉语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方言,大家共同工作一周左右,一些日常用语基本上也互通了,没那么复杂,比如食饭,二十(廿)与浙江义乌话还差不多。

再补充一点,现在被粤语方言者奉为传统的粤文在八十年代前并不常见,我父亲所接触的那时的广东本地识字的人,书面用字并无现在广东70后80后的人那般大量使用粤文。


我是北方人,80年代在广州上大学。感觉广州多数人听普通话没问题,但说不出。记得去广州的同学家,她姐姐和我们聊天,我说普通话,她说粤语。后来我们实习去广东近海的一个岛(上川岛),那里的人甚至有听不懂普通话的,村长可以说广州白话(即通常说的粤语,在广东相当于普通话的存在)。坐公交车我听不懂报站名,回去和同学说,本地同学说有用普通话啊,后来会粤语了,听出来确实有用普通话报站,但实在不像,所以刚去广州时没听出来。

但广州同学的普通话明显好于广东其他地方的。


那时候我还没出生,但是念小学之前,看到讲普通话的人,觉得他的口音很奇怪,广东人讲普通话也很奇怪,哈哈哈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