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几年,你与国内的朋友逐渐生疏。毕竟你们生活的圈子不一样了,交集也越来越少。虽然还能说得上话还是好朋友,但你不愿打扰他们,因为你知道大家都很忙,忙著生活、忙著长大。

而在这边,你还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或者你不愿意向他们尽诉衷肠。有些东西太过私人,不好说。而且说这些干嘛?他们不一定想听,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你宁愿自己自己默默扛下。

你知道留学也并不像国内中介或者鸡汤公众号说得那样轻松,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来自于比你更高的阶层:比起你,他们拥有绝对的资源与优势。他们从不用为茶米油盐烦恼,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你不一样,你的父母为你留学卖了家里住了十多年的老宅。经济下行,他们还要每天做近乎苦力的劳动补贴家用。你说你想买鞋子买衣服买包包,可以,但你舍得吗?别的同学从小留学或者从小练习贵族运动,马术滑雪样样精通,还会各种乐器各种语言。没在国内体制内学习的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钻研自己喜欢的事情,神学哲学张口就来,历史政治无所不知。他们看到的世界与你截然不同。你羡慕吗?羡慕。追得上吗?追不上。

可你能怪你的父母吗?不能。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已经倾囊相授、已经把他们能给到的最好的都给你了。说得难听点,你已经榨干了他们。视频通话的时候看见他们日渐苍老的面庞和与日俱增的白发,你除了心疼只能恨自己没用。你甚至不知道这几年的学费你能不能赚得回来。

夜深人静,你爆发了。说是爆发,也只是低头呜咽而已,因为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哭了,不想解释也解释不清,好像自己很脆弱一样。过去一段时间,你无数次想拿起小刀划自己的手臂。可你不敢,你怕父母见了伤心,怕亲友见了嘘唏。你哭,哭也没人听,只有月亮陪你。可惜今晚下雨,乌云把月亮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她冻感冒了。可是又有谁来心疼这个半夜失声痛哭的小孩呢?你想不起来你是小孩,虽然左不过十几二十岁,但你的心态老得像三四十一样。这几年,你一个人扛了太多。

你拿起手机,点亮屏幕,没有消息,熄灭屏幕,把手机放下。这几个动作,短短几分钟内你重复了许多次。最终你决定站起来去洗把脸睡觉,毕竟明天还要上课,而且哭久了眼睛干,难受。看著镜子里的自己,你强迫自己挤出一个笑容,说:「明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希望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苦尽终会甘来。


哇好多人看了!小透明受宠若惊,打算更点什么。

其实也没有那么丧啦,这篇回答好像是某天早上起床没事写的,记不太清了,当时就想往惨里写......当然也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身边见过的事情添油加醋(不是)写的。

希望看到这篇回答的你们都能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呀!

我是饼干,祝你开心(狗头


最心酸的是父母的不理解吧

亲戚在澳洲定居 在我准备留学时帮忙了很多 之前我也对他非常敬重 想著应该知恩图报 那时候我刚到澳洲 虽然有翻译的驾照但不熟悉路况哪里也不敢去 什么也不懂 结果这位在人前人模狗样 其实人后猥琐至极的亲戚 在我暂住他家时 早晨用钥匙打开我反锁的房门 还好我立马惊醒 教我开车时各种借故毛手毛脚 说替我拿内衣裤去洗 还在我抽屉放了一只女性震动棒(快60岁的人恶不恶心) 不断挑唆我和我父母的关系 希望我在澳洲孤立无援只能依赖他 那段时间早上要应付变态 晚上不敢睡觉怕他闯入 打电话和父母讲过多次 他们根本不相信亲戚是这样的人 还说我矫情 最后一次妈妈更是骂我: 这么受不了苦就别去留学!别跟我说这些!最亲近的人不信自己反而相信一个外人,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过去死。

当晚哭到睡著,第二天醒了清楚到事态开始严重,庆幸自己不是心志软弱的人,当即找房子搬家,那时候车道都还没分清,想著横竖一死,不管3721开上时速100的高速,载著我所有行李开了20多公里路脱离了苦海,当然了,少不了被人说忘恩负义。虽然所有事情从头开始,但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绝境时,人只可以靠自己。共勉。


在澳洲一家 711 兼职的时候。


有一次因为我不愿给一个人赊加油的费用,他用英文世界最粗俗不堪的辞汇,骂了我近半个小时。


想著自己为了省钱连续吃了一个月店里打折的派,每天只能睡不到三小时,我蹲在前台的地上崩溃大哭。

那个女人又来了。她穿著一身称得上破烂的连衣裙,搭配一条围巾,底下一条宽松的裤子。她脸上有妆,但骨瘦如柴,脸庞凹陷。


一周前,她站在玻璃门前,懵得快要入睡,但下一秒又精神亢奋、龇牙咧嘴。 我觉得她状态不对,报了警,警方发现她的包里有针管。


此时她推著婴儿车,车里躺著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孩,偶尔哇哇喊两声,挥动小手。婴儿车的车头上零零散散地挂著各式杂物,还有不少吃完的食物塑料包装和哐啷作响的易拉罐。


我从大二开始在这家位于澳洲墨尔本 B 类郊区的 711 便利店兼职。所谓 B 类郊区,即离市中心比较远、地价比较适中,以住宅为主的郊区,房子均是三四层楼高。周围有两个学校,一个公园,一家养老院,以及尚在施工的工地,一条高速公路横穿而过。


由于附近没有大型超市,我就职的这家 711,便是当地居民能买到最多生活用品的地方,门外还有加油棒。因为靠近主公路,常有人在加油时遭遇抢劫或偷车,再一踩油门绝尘而去。


这家 711 便利店的角落,有一个发放政府补助金的 ATM,只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可以领取,这吸毒的女人便是每周末排队领取救助金的一员。

通常,领完补助金的人都会在店里消费,带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面包牛奶等等。但她不一样,她总会挑拣一些蛮有生活品味的物品,比如咖啡的不同伴侣,口红,眼睫毛夹等。


这些物品在 711 的单价较贵,但她似乎懒得去更远的地方,就在货架间缓慢地挑选,安静又专注,有种落难名媛的气质。


女人经常跟老板赊上一包烟钱。老板没有拒绝过,反正下一周发补助金时,她还会来。但有次,她趁老板扭头找其他烟时,粗暴地将收自己已挑好的烟一把抢走,奔出门,那之后,我们店就再也不卖烟给她了。


这一次,女人靠近前台,双手撑住前桌。我清晰看见那凸起的手筋旁,有斑斑点点的针口。她有些讨好的眼色,像演独幕剧似的,说起自己怀孕的过程,说她在家跟老公一起研究素菜调整饮食习惯等等的话。


说话间,她时不时抽搐,浑身发抖,眼球神经质地转来转去。最后,她有些乞求地问,「嘿,老兄,可以让我再赊一包烟吗?拜托了。」


老板礼貌而坚定,只说了一个词,「no」。


她丧气地耸耸肩,推著婴儿车离开了,表情显得无所谓,既不受伤,也不愠怒,似乎只是跟朋友玩了把真心话大冒险。


在澳洲,771 属于一种便宜店,来店光顾的,大多是低收入群体和社会边缘人群。他们给我留下的记忆是零碎且重复。周一,吸毒的女人一定会来买烟;每天早上,一个喜欢晨跑的爷爷一定会来买报纸;周末,有强迫症和癫痫症的年轻男孩总会逡巡三周、呆上五分钟后只买一支可乐;还有一对英伦风穿著的亮眼夫妻,总来挑选打折商品……


偶有例外。一个常年运动装扮的白人老爷爷是常客,每次只来买咖啡,付款时仔仔细细地算钱,找零后,也会一个个硬币地点算。我从未见过他手上出现过大张纸币。但有一次,街区举办地皮拍卖会,我们店老板去竞拍,看见这位老爷爷也在现场举牌,出手就是几百万。


每个周末,老人院会有护工组织一群老人家外出散心,我们店便是他们自由活动的一站。护工们会分给老人家一些钱,让他们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队伍中有位中国老爷爷,看样子是新来的,一直紧紧跟著大伙。

有次,这位中国老爷爷独自找来我们店,手里攥著一张皱巴巴的小纸条。他走到我身边,像早就认识我似的,用英文结结巴巴地问:「你是不是中国人?」


我点点头。他换回中文,喃喃自语似的,小声说:「中国人要帮助中国人啊。」他手指发抖地将纸条递给我,问是否可以帮他打个电话。


店里规定,电话不能外借使用,但有充值手机卡卖。老爷爷却始终不愿用自己的手机,嘟囔著「打不了」,眼里盈著泪离店。好几次,他独自来店,都是如此。


终于有一次,老爷爷情绪激动,在店里哭了出来,重复著「中国人应该要互相帮助」的话。同为中国人的老板心软了,帮他拨了电话。


老爷爷提供的那个中国电话号码,是空号。拨不通,他便走了,但每隔几天又来到店里,接著找我们帮忙拨电话。几次无果,老爷爷眼泪流了一脸,吧嗒吧嗒往下掉。我们给他搬了一张凳子坐著,又递了纸巾。


他哭著说,不知道女儿是丢了,还是不要他了,他找不到自己的女儿了。过了一刻钟,他又站起来,嘟囔著「我得去找我的女儿」,往外颤巍巍地走了。


像这样的老人家,我只能凭碎片和细节去想像他的人生,猜测他女儿的下落。可能性有千万种,但可以确定的只是,下一次,他还会来,手里捏著那张几乎快要揉碎了的皱纸片。


在 711,每天都是由这样无尽重复的碎片拼成的,看似平静水面般的日子,却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波澜。

2013 年,我家破产了,但靠著啃老本,我还是勉强出了国。


我在单亲家庭长大。为了供我在澳洲完成学业,妈妈开始创业,赚到的钱几乎都给我交学费了。好几年,她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在大学,我学的是建筑专业。这是一个非常辛苦、但我发自内心非常热爱的专业。每次做设计作品,整周整周在工作室里抱团熬夜,调研,出设计,制图,做模型,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的日常。


我们学院外围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咖啡馆,咖啡俨然是学院的衍生文化。在墨尔本,一杯咖啡均价 3.5 刀(约等于人民币 17.5 元),但我买得最多的是 711 店里 1 刀(约等于人民币五元)的咖啡。711 咖啡的 logo 很明显,有时在工作室满满当当的咖啡纸杯中,我会有点不好意思,显得我很穷。


所以从大一起,我就开始找兼职。我在珠宝设计工作室打过杂,也做过模特,但这些都不是靠谱的兼职,还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711 的兼职,是一个姐姐牵线介绍的。姐姐家跟我家是旧相识,在同一时期,我们两家的生意受到同一个经济冲击,都破产了。她比我长几岁,出国更早,已在 711 兼职了好几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钱继续读研究生,她开始边兼职边找工作。我们一直住在一起。


在澳洲的学生群体中,711 的兼职算是一个美差。最低时薪工资 17 刀,略高于餐厅服务员等别的兼职,一个轮班工作七小时,一天,人民币五百多块就到手了,周末的时薪还会加到 25 刀。


一般来说,老板是哪国人,兼职就会找哪国人,印度和伊朗的员工也多,因为他们更吃苦耐劳。


我就职的这家店,老板是一对福建夫妻。他们都是在墨尔本学商的研究生,但专业没有做到出类拔萃,毕业后,就把店铺盘了下来。


便利店运营是一个充满细节,十分复杂的系统,产业链有很多门类。我们店几乎是全年无休,老板每天都要到店,没有社交圈子,忙得没有生活。澳洲的税收很高,他们的生活压力很重,要买学区房,要换车,要供孩子上学,还想要成为有钱人。


我从没见过老板和老板娘有任何一丝丝体现恩爱的举动,即使是譬如情人节这类节日,也从不庆祝。他们像一对冷冰冰的金钱搭档,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般地工作。


上岗培训时,我偷偷录下老板说的话,记住所有琐碎的细节,还将烟架上的烟单抄了下来,当晚背得滚瓜烂熟。

一切都是为了顺利上岗。培训结束,我如愿成了这家店迄今为止聘用的唯一一个女孩子。


店里还有个洗剪吹打扮的兼职男孩,每次都开不一样的跑车来上班。他性格孤僻,从不主动跟人说话。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要来 711 兼职,他只回了两个字,无聊。


对女孩来说,这是一份相当吃体力的工作。但相比其他学生,我赚到了更多的生活费。


作为员工,我需要讨好老板,好让他给我排更方便的班,但在心里,我始终保持警惕,害怕跟他有更熟的关系。


在顾客面前,他总是笑脸迎人,有求必答,好得几乎没有原则;对员工,他也积极解决问题,从不裁人。但一旦店里空了,他的脸便阴沉得令人不寒而栗,有点像《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心思重得猜不透。


店里有张质感优良的皮椅子,旁边是一张简单的折叠椅。老板永远坐皮椅子,老板娘坐在折叠椅上。老板娘的叔叔是店铺原本的拥有者,唯有在他来店的时候,那张皮椅子才会暂时易主,被叔叔坐著。彼时,老板会忙上忙下地泡茶,老板娘陪著叔叔说话,那是唯一让我觉得,她也是这家店主人的时刻。


因为需要带孩子,老板娘不常来店里。偶尔来店里一趟,我和其他店员都发现,她眼睛旁有一圈深紫色,眼睛里都也有不明的紫色血瘀。这样的情况,每年都能见到。


我们谁也不敢问。是生病吗?是家暴吗?为什么总是眼睛?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0 篇内容

盐选专栏

惊奇人物档案:真实而隐秘的人生一角

日谈公园 好玩又有料

¥19.90 会员免费


记一次情绪最崩溃的时候,倒不是心酸。

某一天在图书馆赶作业觉得胸口闷呼吸有些困难,缓了好久还是决定收拾东西去GP。因为知道GP效率低,想著附近有没有类似国内的医院,可以随到随看的。问了一个在英国多年的同学,她说去一个什么center(忘记叫什么了),那边效率更高,和国内一样排队等就行,但不知道附近有没有。想想太麻烦,而且当时非常难受,还是先去GP了。一路上感觉自己好像要死了,没有什么力气人也在飘,因为那段时间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图书馆高压写作业,很怕会猝死。到了GP我说呼吸困难没有力气,接待人员淡定地开预约单,大概在5个小时后见医生,然后建议我到楼下药房看看。挪到楼下药房在排队,等轮到我了突然情绪崩溃控制不住眼泪往外掉开始哭,工作人员说帮不了我还是要去见医生,不过好心地把我拉到旁边安慰了一会。当时感觉特别无助,以为自己要客死他乡了,想著要是在国内的话肯定有医护人员稍微看下我是不是真的有大问题,能找到人求助,这里没有人会在乎、检查我是否真的出问题了。

后来再回楼上GP准备坐著等,尽量不要让呼吸急促。接待人员看我坐在那问我还有好几个小时你要等著吗?我说是,我没有力气再去其他地方了。她表情有点「你有点夸张」的意思,但帮我把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所幸见了医生后没有大事,可能是最近太累没有休息够,让我好好休息。

要说心酸的话,可能像有人回答的,和同学的差距。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人,不至于因为留学经济拮据,但留学费用也差不多是家庭所有的富余了。当听著同学们说申博,去哪里玩,买什么,讨论著各自对未来的想法和规划,完全不会提到经济方面的考虑时,羡慕他们是自由的。只要他们想去做,就能做,首先家庭有条件支持,其次父母放手让他们做决定,选择权在他们手中。而我就没有选择权,比如申博,首先考虑经济条件够不够,其次考虑父母接不接受。再往深层次想,我们都是学生,我们自身都没有经济实力,但他们有后盾,可以无所畏惧地实现梦想,而我必须先财务自由才能想那些有的没的。


国内恋人:你什么时候回来,你什么时候毕业,为什么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不在我身边,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我:……

国内朋友:帮我带个lv那个小包包,帮我带个香奶奶的荔枝皮,帮我带个……

我:帮我寄个balabala

国内朋友:我有点事,先不说了……

我:……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听XXX说你在国外读书

我:是的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你家里挺有钱的啊

我:我家就是普通工薪家庭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太谦虚了吧,家里没钱能给你几十上百万的钱去留学吗

我:我一年只花几万啊(小声)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装,你继续装

我:……

八杆子打著关系的人:听说你在国外读书

我:是的

八杆子打著关系的人:高考没考上大学吧,现在社会开放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花钱买的文凭也是文凭

我:……

塑料亲戚A:你毕业了是留在国外还是回来啊

我:我打算回来找个工作,毕竟父母年纪大了

塑料亲戚A:哦,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吧,巴拉巴拉

我:……

塑料亲戚B:你毕业了是留在国外还是回来啊

我:我打算先在国外找份工作

塑料亲戚B:父母国家养育你这么多年你就不知道回来好好报答他们,你就知道巴拉巴拉

我:……

网友提问:XXXX政策是否会对留学生回国有影响

我:连续蹲了几个星期终于抢到了下个月的机票了

网友评论:建设祖国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我:……(立马改答案)机票太贵了还是不回来了

网友评论:一年不回家,不见父母,一点孝心都没有,简直就是白眼狼

我:……

网友提问:留学生在国外什么时候最心酸

我:事件A,事件B,事件C

网友评论:卖惨

我:……

————————————————————

以上全是我胡说八道,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如果雷同纯属巧合,毕竟大家也就是过过嘴瘾,经验+3岂不快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