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正統論里有這樣一條

一曰得地之多寡,而定其正不正也。凡混一宇內者,無論其為何等人,而皆奉之以正。

判斷一個朝代是否是中國朝代,就如判斷正統一樣,多有互相衝突的地方,元朝(清朝同理)作為中國朝代(正統)的理由多來自於大一統,但這個理由並不是現代才有的。

伏以紀一代以為書,史法相沿於遷、固;考前王之成憲,周家有監於夏、殷。蓋因已往之廢興,用作將來之法戒。惟元氏之有國,本朔漠以造家。事兵戈而爭強,並部落者十世;逐水草而為食,擅雄長於一隅。逮至成吉思之時,聚會斡難河之上,方尊位號,始定教條。既近取於乃蠻,復遠攻於回紇。渡黃河以蹴西夏,逾居庸以瞰中原。太宗繼之,而金源為墟;世祖承之,而宋籙遂訖。立經陳紀,用夏變夷。肆宏遠之規模,成混一之基業。爰及成、仁之主,見稱願治之君。唯祖訓之式遵,思孫謀之是遺。自茲以降,亦號隆平。豐亨豫大之言,壹倡於天曆之世;離析渙奔之禍,馴致於至正之朝。徒玩細娛,浸忘遠慮。權奸蒙蔽於外,嬖倖蠱惑於中。周綱遽致於陵遲,漢網實因於疏闊。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風波徒沸於重溟,海岳竟歸於真主。

強調漢化也是元朝作為中國朝代的理由之一,這兩個要素同樣適用於清朝。

西方人所說的「China」常常指的是一個純粹的漢人國家,所以說大清是中國也好,不是中國也好,其中已經有了一個預設的基本前提,即是說,大家同時承認在唐、宋、元、明、清這些具體的王朝之外,還當有一個抽象的、可以明確地指稱為「中國」的民族/國家存在。

我的拙見:元朝是一個不同於以前漢族王朝的「中國」朝代。理由就是大一統和漢化(後唐,後晉雖不是漢人,但卻在宋朝被認為是正統,北宋沒有對這兩個朝代作出刻意的區分,反倒是否定了後梁的正統性,也能表明後唐後晉的建立者漢化程度相當的高),而元朝完成了大一統,又進行了漢化(也許極為有限),元朝也符合中國朝代的基本要素(相當勉強)。


給個參考:忽必烈的國家官方語言是蒙文

國名翻譯成漢文是「廣闊的大蒙古國」

其中,「廣闊的」是蒙文念做「達延(發ang的音)」,統治者征服中原後,用被征服民族的「大哉乾元」與大元相捆綁,非常高明的做了統戰,就好比奧斯曼滅東羅馬自稱羅馬皇帝

中國1??是出自尚書 ?中央之國 泛指華夏文化圈 這屬於一個文化本位概念 那顯然不屬於

如果中國是種花仁敏共和國的簡稱的意思 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如果因為五十六個民族裡 ?蒙古族 從而繼承了歷史得話 華裔在美國也屬於一個少數民族

最後插一句:元朝清朝這個叫法 本就是現在有意耍的一個小聰明 歷史上當權者從沒這麼叫過 如此簡化只是為了和秦漢唐宋看上去一樣連貫 營造出自成一脈的假象罷了

添加回應:不能因為詔書是漢文,忽必烈就變成中國人。如果忽必烈是中國人,拔都就是俄羅斯人,旭烈兀就是伊朗人。現在主流的,被廣泛推廣的一種意識是中國人是個文化認同概念,你接受了這個概念,就等於變相的阿Q了 ,誰強我就是誰。忽必烈再咋與漢文化親近,也改變不了官方語言是蒙文,平時說一口流利的大碴子味蒙文的事實。統治階層文化一定是強勢文化。

如果忽必烈是中國人,拔都是俄羅斯人,帖木兒就是烏茲別克人。一個烏茲別克人,要征伐 8??8??的明王朝,打著的旗號是....「收復中國」


法理是法理,歷史是歷史,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

史學界現在流行的觀點卻是把歷史和法理問題混為一談,其理論是基於「清朝奠定中國版圖」,嚇唬國人如果不承認元清的正統地位,中國就沒有法理性了,就會解體了。其歪理邪說正是我與之鬥爭了不下五年十年。

樹立「中國的法理基礎基於元清」非常危險,史學人則在故紙堆里放大鏡地去找「元朝皇帝滿清皇帝如何如何認同中國」而無視和忽略元清皇帝自外於中國的言行。把國家基礎建立在滿清統治者對中國的認同上,即愚蠢也危險。很容易失去話語權。日本人把溥儀找去建滿洲國就是前例。

詳情見我名下的文章:「《開羅宣言》不會為「清朝奠定中國版圖」背書,法理和歷史不可混為一談」和「史學中人擅改詞語內涵不講邏輯喪失唯物史觀的風氣從何時起?」

這兩文深刻揭露當代史學中人的欺騙和詭辯。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這是客觀事實,沒有什麼承認不承認之說。這個問題有發言權的人應該是元世祖忽必烈,作為蒙元第一人,他的一系列舉措把元朝拉入了正統中原王朝的序列中。

1260年,剛登上汗位一個月的忽必烈,就在漢臣的幫助下,建立了中統年號。建元中統的詔書是這樣寫的: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其下。朝廷草創,未惶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法,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元年。

10年後,忽必烈將首都遷出草原,並以「大元」為國號。國都的改變,象徵著政權的統治中心從漠北移至漢地,也意味著忽必烈對草原中心傳統的部分背叛。改國號,建大元詔書是這樣寫的:

誕膺景命,奄四海以為尊宅;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盪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利而著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

大蒙古國時期是用十二生肖紀年的。從成吉思汗到蒙哥,都沒有使用過年號。忽必烈模仿漢地王朝,使用「中統」年號,所謂」中統「就是「中華開統」之義,也就象徵著華夏中央王朝的正統地位。在傳統時代,往往「正統」是各政權熱衷於爭奪的。忽必烈政權以「中統」為年號,表明了其以中央王朝的正統自命,致力於「天下一家」的大一統目標。同時,忽必烈以大元為新國號,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並在改元詔書中,曆數中國歷史,進而認為自己能和堯舜禹三代相媲美,這就名正言順地將自己躋身於夏、商、周、秦、漢、隋、唐等大一統王朝的序列。

可以說,忽必烈的一系列舉措,證明了元朝就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公元1343年,元同修宋、遼、金三史,同時奉三朝為正朔,元朝是上述三者的繼承者。那時距離元朝滅亡只有25年時間了。可以說終元一代,元朝是正統的中原王朝是當時人的基本認識。後世的明太祖朱元璋雖然高舉民族大旗,但他也認為「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承認了元朝的正朔地位,並對那些為元朝死節的士大夫進行了優撫。

其實元史這個問題沒什麼好討論的,如果說清史學界面對海外新清史的衝擊猝不及防。那元史方面中國人則牢牢把握了話語權。中國的元史研究是乾嘉漢學和歐州東方學的結合體,一直都很注重域外資料的收集,包括波斯文、阿拉伯文和突厥文等等。可以說在元史研究方面,中國人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即使是面對日本的杉山正明、韓國的金浩東等人,也是可以正常對話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現代中國。在當代,憑藉一張身份證,你能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暢通無阻。你能感受江南煙雨,體驗草原風光,親歷大漠黃沙,欣賞雪域高原。中國地大物博,你能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學習、定居和工作。所以我們不能一方面享受著多民族國家帶來的好處,一方面又去否定多民族國家的事實。絞盡腦汁把某些王朝「開除」出去,這是非常可笑的。


為什麼元朝在歷史上存在感那麼低呢?這主要是明朝和清朝對元朝歷史總是輕描淡寫。

明朝人為什麼對元朝輕描淡寫呢?因為明朝是漢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元朝是打敗了漢族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

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漢民族一直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而且在明朝的時候,蒙古人和漢人還是對立的矛盾,明英宗的時候,蒙古人甚至反扑打到了北京城。所以明朝雖然也承認元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朝代,但是對元朝確實不怎麼感冒。

再說清朝。清朝照理說和元朝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但是清朝和元朝其實是有仇的,因為清朝的祖先是金人,而金國正是被蒙古人給滅掉的。再說了,清朝想要把自己打扮成和明朝一樣的很正規的朝代,所以他也不會給元朝什麼好臉色看。

中國歷史學家在主觀上一直承認元朝,它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相當重要,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尤其武功方面,元朝偏重於軍事擴張,在文化上造詣不高,沒有創造自身可以讓大眾接受的文化,因此續國壽命不長,只有立國八十年,加上蒙古帝國時期一百來年,和之後的大清滿族人統治相反,所以沒著重講授。

首先元朝從一統中原到被明朝取代也就百年,時間較短,僅89年,所以也沒什麼好提的。

第二,元朝這幾十年里,基本就沒太平過幾天,前期一直在搞阿里不哥爭位戰爭、李璮叛亂、滅宋戰爭、平定海都、遠征緬甸、遠征爪哇、遠征日本、遠征越南。後期則是權臣內訌,政變不斷,然後就是民不聊生大起義時代。

再者雖然元朝被明朝取代,但滅亡的只是元朝而不是蒙古,當時的蒙古族被趕回北方,雖然元氣大傷但仍然對明朝的北方仍然有較大的威脅,甚至當時的蒙古依然有再次入住中原的野心,在這種情況下對元朝輕描淡寫,可以減輕蒙古在民眾的影響。

在中國主流的漢人心中,蒙古畢竟是外族,元算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所以減少一些影響算是找回一些自卑或者是自尊。忽必烈建立元朝,雖然吸納了一些漢文化,但其最高統制層內部是棄用漢文的,能進入高層的漢入整個元朝寥寥無幾,且已被蒙化。

朱元璋北伐,元朝最後一任皇帝率三萬多蒙古人避退回蒙古草原,走時更不能把朝內文件典籍留下。因此明人修元史,大致也是隔山買老牛,杜撰的成分居多,很多描述更是以漢文化的思維硬套。其施政方針是蒙化漢族民眾。而不是象滿清那樣漢化自己,以求利於統治。

「元朝」就是一個國家被外族統治的歷史,甚至當年清兵入關建立清朝,也是一個國家、民族被外來力量侵略統治,並且長達好幾百年!現在說起來,兩個外來侵略並統治中原的民族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了,但這是歷史發展、歷史融合的結果。

元朝歷史短,在中華歷史幾千年面前自然提到的內容肯定少。而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對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當然不能狹隘的去探究民族之間的當權與被當權問題,況且現在大家確實都共同屬於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大中華,都是大家庭的成員。每個民族書寫的歷史都是「中華歷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