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等,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觀念。

但是最近一兩年,隨著中產階層的大量產生,另一個觀念隨之而來:階層劃分。有些觀點認為,中國再過幾年,就將大致形成三種階層:上流階層,中產階層,以及底部階層。

這三個階層的教育,想法和生活狀態,都將出現明顯的劃分。我們現在關注最多的是中產階層的焦慮,實際上是中產階層,為了保住現有的社會地位,而做出的努力。

雖然中國還沒有正式形成這三種階層,但是國外類似的研究已經很多,比如美國學者出版的《我們的孩子》一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作者羅伯特 帕特南曾任哈佛大學教授,以及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他在裡面提到,階層固化,以及寒門難出貴子等觀念。有些人覺得,三種階層是一種正常的社會進化的形態,那麼真的如此嗎?隨著階層劃分日益清晰,我們原有的觀念也將面臨危機,比如人生而平等。這是經過幾百年的努力之後,所擁有的觀念。一旦三個階層確立,那麼勢必導致人生而不平等,就像《我們的孩子》中說的,上流階層的孩子,從小就讀華爾街日報,而底層的孩子,還在給父母做家務。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曾經把人分成四種等級,金銀銅鐵。父母是什麼等級,那麼孩子也會是什麼等級。而且幾乎等級之間幾乎不可流動。柏拉圖當時是奴隸制社會,我們是文明的現代社會,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人生而平等這一點,會不會越來越難以達到呢?


人生而平等是歐洲人提出的,但階級固化最嚴重的也是歐洲。

如同上一位答主所說,人生而平等只是一句口號。階級固化是歷史的必然,這涉及資本的原始積累,所以不存在同樣的起跑線,也不存在絕對的平等。

每個時代都有所謂的資本家,但資本不一定是錢。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過,從漢代起,階級固化就已經開始出現。當時做官人的父母大多是知識分子,家中有書籍代代傳承。普通人想做官只能靠讀書改變命運,但在造紙術還沒發明的漢代,書籍與資料都十分寶貴,普通人很難去獲得知識。於是這種環境下,書籍反而成為變相的資本。讀書家庭成為做官家庭,農民還是農民,由此,階級固化可見一斑。

現在,我們可以把中產階級分為三等,上層中產,中層中產,以及下層中產。先寫到這,有空更新。
人生而平等,,,只有第一代人類是平等的,從第二代人類開始,就沒有生而平等了,也不想想,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別人家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努力也好,運氣也好,辛辛苦苦的拼下了家產,那麼人家的小孩憑什麼要跟你一樣在同一起跑線上,

如果你是富一代,你會讓你的小孩從小接受貧民階層的教育嗎?


會。所以人人平等,依然會成為各階級各社會群體進行各種公開或隱蔽的鬥爭時,用來組織和宣傳的口號。
所有的價值觀都是滿足當時社會的需要,當社會發生改變時價值觀也會隨之變化。


人生而平等,只是一個口號。縱觀人類歷史,過去未曾實現,將來也不會有。
準確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毫無任何高低貴賤區別但是你的身份有你是你父母的孩子就要管你的父母叫爸爸和媽媽他們養育了你你就要知恩圖報。。。。。。。等等身份為何,所為亦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