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什么呢?真实的爱好乐趣 价值观 感受 做事的目的…

一个陌生人,安全,没有财物往来,没有重大利益关联,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可以坦诚交流自己某个领域的观点 习惯。目的就是相互分享,1+1大于2的效果

一个所谓的熟人,因为考虑长远发展的角色定位,和对方的利益感受等,说话可能会考虑是否是满足彼此利益的,有的比较隐私的乐趣反而不能分享,以免误会和泄露自己真实的品味和观点,因为大家利益模式比较复杂,越少涉及个人部分越好。

熟与不熟,的区分:对对方的了解程度,是否是立体多维度,多场景的。

确定彼此主要关系在哪个领域:志趣相投 驴友 病友 同学 同事 生意伙伴 多年老朋友常常联系

只在这个主要领域里沟通相关事情,从处理事情的方式会看出每个人的风格,大是大非的观点,品味和情商,果断还是拖拖拉拉。根据情况回避风险,相互成就帮助,量力而行。

所以结论是: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维的,如同描绘一座山脉,复杂甚至多变。只是某些特定的东西,灵魂,天赋,乐趣,不会改变,是否能够抓住这个人的本质呢?挺难的。有些昨天真实的东西,今天就不真实了,随时测量数据。


曾经看到一段话,差不多的意思如下:

人是一个多面体,有人看到我的两面,有人看到三面,而有的人只看到其中一面,没有一个人完完全全的看到我的所有面,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完全了解我,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一个面断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不知道题主你是如何,就我个人而言,在陌生人面前和在熟人面前是不一样的。

这肯定是不一样的,熟人不必在意太多,陌生人却要顾虑一下,我不可能对著一个陌生人吐露心声,但我可以对熟人说些小秘密。

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种情形不一样,所以根本无法判断在哪一种情形下所表示出来的感情是更加真实的。

有可能两种都是最真实的自己,有可能两种都不是最真实的自己,也有可能某一种更加真实,都有可能,没有既定的标准。


在熟悉的人面前吧,不过这都是你


其实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建议看看 论语 菜根谭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在世界上,身边面对的都是势利小人或有利益的人,所以说话做事都要非常小心,无论对家里人,还是朋友,还是陌生人

宁可沉默不语,也不要全抛一片心


我猜你这个问题是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更了解一个人,或者说想看清一个人。

中国有句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只马能在草原飞驰,不代表马能在崎岖的路上奔跑。一个人在朋友面前友善,不代表对陌生人冷漠就是真实的性格。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本来就是社交的需要。假设一个人对朋友无微不至,对陌生人也长袖善舞。那只能代表他情商高,交际能力强。他心里想什么谁知道呢?画骨画皮难画心。这就是人的矛盾,明明希望别人看不透自己,却又总想一眼能看透别人。先辈留下的经典都已经解答了很多我们现代的疑问,那都是经验的总结。时间能验证很多事情。不要妄想能在短时间内看透一个人。

有人说看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本性。他的理论是如果对孩子很有爱心,那他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如果对自己孩子都很冷漠,那他对别人的笑都是假的。这个逻辑看似有理,但却显得很无知。俗语说「虎毒尚且不食子」,你猜猜对小老虎关怀备至的打老虎在看到你之后会有什么反应?中国还有个现象叫「严父慈母」儒家文化里,提倡严父才能出孝子。所以从古自今大部分父亲对孩子都是不苟言笑的,打骂也是常态,但是你能说他们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反之,很多恋童癖都是很爱自己孩子的,当让也爱别人的孩子。很多杀人犯都是很爱小动物的。现实就是他爱自己的孩子就是爱自己的孩子,不能用来推理其他更多的问题了。

人是很多面的,也是很多变的。想要简单粗暴的单从一两个面就看清一个人是不切实际而且很危险的。人与人的相处在于真诚和包容。真诚不代表倾信,包容不代表纵容。

不要相信市场上那些公式化的心理学书籍,怎么样就代表什么,怎么样就代表什么。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脑子更是被誉为最复杂的机器。要真正看清一个人只能日久见人心。

要和别人相处,我只有两个提示,第一:「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