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本,年底申研,对推荐信问题比较头疼


作者:海德公园园主

链接:

如何找老师请他写推荐信??

www.zhihu.com图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面很多题主也提到了非常现实的一点就是国内的教授一般比较忙不太愿意亲自写推荐信(其实很多老师也没有写推荐信的能力把学生的优点表现不出来)所以很多学生的推荐信往往都是自己操刀或者由文书机构代劳。自己写的话要清楚推荐信的一些写作原则这个我后面会讲到。找文书机构的话关键是要判断一个文书机构是否专业。专不专业的关键在于文书老师的身份背景因为我之前申请英硕的时候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机构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

大部分有文书服务的中介其实都不太重视文书服务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盈利还是靠中介费和学校返佣之类的(我在其他回答中专门讲过中介的运行模式)。而专门的文书机构有相当一部分主打的是外籍导师服务让外籍导师给你写推荐信个人觉得不太靠谱而且有外籍导师的机构一般沟通很难做到及时畅通效率很低。

18年我成为admitwrite的合伙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这种采用留学生作为申请或者文书导师的模式才是目前留学行业最合理的。为什么呢?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需求而留学生本身就是最了解留学生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学弟学妹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就拿推荐信来说代写推荐信在国内很普遍但你让中介的国内英专毕业的文书老师写其实就很难做到有效针对不负责的甚至还私自给你伪造非常夸张的经历。我在负责admitwrite英国留学版块的时候就很明显感觉到留学生导师在很多事情上都更加谨慎和专业他们清楚申请和文书中的种种规则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最终出来的东西都有稳定的质量。

回到问题上。

找老师要推荐信要讲方式方法你一上来很生硬地说「我要几份推荐信!」那么谁都不愿意写。因为他不是推荐信机器谁来都给他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或者值不值得以自己的名誉做担保做你的推荐人。而如果他对你没有任何印象这个判断是没法做的。这是你的问题你应该提前做好铺垫让他了解。

这个铺垫可以是长期的如平时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学术表现好或者直接加入老师的项目组平时接触的时间更多这会让他对你的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加上送送小礼物多露面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到时候提起希望他做你的推荐人时一切才顺理成章。

有的同学说虽然我学术成绩不错但是我平时和老师互动太少了他对我没有什么印象怎么办?

也就是说你前面的铺垫没怎么做需要临时抱佛脚让老师快速了解你并赏识你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也并不说没有希望说到底老师虽然考虑这个事情会慎重但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方式方法正确他还是很乐意帮这个忙的。

那么如何问老师要推荐信呢?(有很多老师只愿意当推荐人不愿意写推荐信这个其实不影响)。

形式上建议发邮件询问或者当面问我看到有人用发简讯的方式询问这个太随意了如果关系不是那么好本来你准备充分能成功的机会就可能这么溜走了。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表明理由(为什么找他做推荐人)

首先我们要开门见山询问老师是否愿意做我们的推荐人那么这个问题是一定要回答的:你为什么找他做推荐人?为什么他的意见对你和你的未来很重要。

无脑一点说因为老师很牛呗。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牛就一定适合做你的推荐人很多人都强调过推荐人不一定要很牛但一定要有能力评估你的水平。咱们表达的时候你得这样说:老师你特别适合评估我某方面的能力。而且我们表达的时候要落到实处要让老师感受到你是在过往的某些经历中切实受益于他。比如因为他的授课受到了什么启发?被他的某些观点触动因为他的影响而做了什么样的成绩?这种切实的陈述其实就是变相的夸奖老师看了心里肯定是愉悦的。至少在他眼里你是一个会说话的学生只要你本身问题不大老师多半是愿意当推荐人的。如果你的理由不充分那么无论怎么开口都不好使。

二、为对方提供你的背景素材,减少对方的时间成本

当你说明了理由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快速地了解你了。推荐信对于教授来说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毕竟是个义务劳动而且还是得花费时间精力。所以我们要争取教授的积极性就要减少他们的负担或者时间成本。

怎么做呢?主动提供关于你的背景素材。主动提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只提供你想让推荐人写的部分尽量控制内容是你想要的。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他们自己的要求比如有的老师嫌麻烦要求你直接提供一个模板有的老师只要成绩单和CV或者PS。

关于学术成绩如果你不是大神就是个小透明那么只要你这门课成绩不低于B从大二到大四所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成绩都建议发过去。因为这个东西是最直观证明你能力的东西。如果你成绩实在不太好看怎么办?你总不可能样样都不行吧?成绩不行至少应该有其他方面来弥补。什么都差的同学实在不在讨论范围内。

但光是学术成绩肯定是不够的那么一份简历就很有必要了。不管是发邮件还是当面要附上一份简历可以帮助老师迅速了解你。但我提醒一下即便有CV教授大概率还是很难写出非常outstanding的推荐信的因为「你们平时互动太少」是一个既定事实你让教授去花心思琢磨也不太现实。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与其找教授写倒不如自己找专业的文书机构来解决的原因。

下面我举两个我带过的学生的例子。同学A国内985/211高校本科背景绩点80出头专业是工科的控制机械想要申请帝国理工的化学生物交叉专业。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绩点太低其次专业并不是完全吻合同学就很苦恼如何处理推荐信呢?

这位同学的情况就是典型的推荐信服从申请主题的例子在进行跨专业、转专业申请时很多同学对于该突出的重点不太清楚由于背景不甚吻合更是觉得找不到老师来写推荐信。那在看过同学的信息之后我建议了两位老师

1) 毕业设计老师。毕业设计的过程是要求学生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个与自己学术经历相关但不一定完全相符的话题、并进行深入的创新性研究。这个过程跟同学面临的研究生学习是很相似的。关于这封推荐信我们考虑在概述学术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这两点对于同学要申请的交叉专业是核心技能。

2) 工业课题老师。同学学院的一部分老师有外部合作的工业项目同学作为小组的一部分参与到实际生产中初步感受了职场。那这段经历中同学积累了校外的实践经验虽然学术成就或潜力在这里体现不多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侧面切入如批判性思维、多任务处理、抗压工作、与组内人员的协作能力。这些素质对于要到陌生的多文化环境、竞争激烈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的同学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这样两封推荐信体现的品质、事例结合既体现了同学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又从侧面佐证了学生能够应对之后的学术和职业环境。

关于如何与老师沟通要推荐信第一封是考虑到毕业设计的1v1特性师生互动可能比普通的授课要频繁、深入一些那要到推荐信的概率更高。其次由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同学已经多次提过打算出国留学并表现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老师看在眼里也第一时间同意了推荐人的提议。在此也建议有留学打算的同学们日常授课或研究日常中多与老师互动「搞事」。

第二封推荐信的老师日程非常忙也不太在学院开始发了两封邮件都没有回音后来我建议学生在工作时间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这里要提到一个细节当时学生参加的是暑期项目每次结束同学都会看书等半个小时才走。项目结束时老师问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晚走同学说希望错开晚高峰。老师再问那几点能到家啊同学说大概一个半小时吧。老师很震惊但也表示了十分的肯定。打电话时老师乍一听学生名字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提到这个细节老师一口答应可以帮忙学生自己写完推荐信给他签字即可。

附上两封推荐信的主体部分

RL1

From my first course, XX established a solid foundation in equipment and machinery commonly us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and first left a deep impression with his hard work and thoroughness in fundamental studies. In the second course, XX stood out with his fast-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He grasped a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 within a week, summarized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UASB, and precisely pointed out the technical limitations, such as low sludge activity and OLR. While initially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he proposed were not applicable in real life operations, he researched on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suggested to introduce gratings and add filling materials, which were economical and more effective. After the course, he shared intense interests in bio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Considering his academic performances and potentials, I recruited him into my postgraduate team and agreed to supervise his graduation project.

To complete the thesis proposal, XX researched over 30 papers and books, to lay the ground work for exploring oil-water separation using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Since the nano surface in the original experiment plan poses extremely high demands on equipment, he switched to sol-gel materials, which were easier to operate on. The mastery of the experiment gist and flexibility to arrive at the same goal with alternative paths are required in advanced researches, and I believe they will continue to underpin his excellenc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fter experiments started, he chose six variables, designed six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for each variable, and maintained competitive and high workload in the following two months. He predicted weekly progress ahead of time, designated time points for better tracking, and strictly followed his plans. From 8am to 11pm, XX was always in the lab. The self-discipline,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were mostly impressive even among postgraduates.

RL2

Equipment engineers are to interpret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received, and design detailed drawings for nonstandard pressure vessels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quality, safety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is position requires empirical chemical design insights, which are normally accumulated over the first two years. When XX joined the team, he quickly fit in the professional contexts, smoothened the change from an undergraduate to an employee, and exhibited prolonged visible progress. When facing multiple ongoing projects, he would first predict personal workload and schedule for each project, together with possible challenge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This mechanism enabled him to efficiently handle each project, and manage multiple projects at one time. I would say that he has a natural mindset in favor of order and efficiency.

More importantly, XX builds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to learn and evolve. Whenever he ran into unfamiliar terms/principles/standards/regulations, he dug deeper instead of settling for a best-effort action. He learned, and then tried to apply acquired new knowledge into real practices.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improvement, he valued other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regarding design concepts. If his drawings were challenged and corrected by auditors, he would review previous drawings more than once, revisi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nd make full use of errors to progress. If his challenged drawings stood correct, he would reach out, double confirm the correction with auditors, articulate personal design concepts while learning from others』 philosophy.

在这里再举另外一位同学B的例子这位同学本科为双非院校工科专业希望申请红砖大学的对口专业。在选择推荐人时第一位也是自己的毕业设计老师第二位选择了自己两门主要专业课的任课老师第三位不知道如何选择。拿到同学的信息表时我注意到同学的英语成绩不错也参加了多个校内的英语类比赛如演讲、英文歌比赛等进一步沟通中同学也说自己非常喜欢英语和英国文化。于是我建议剑走偏锋找自己选修过的英国文化这门课的老师。这在推荐人选择里是比较少见的但非常符合学生的背景和爱好。

这里的问题在于同学在选修课中确实没有出彩的表现甚至有缺课的记录虽然最后成绩不错但估计老师也没有什么印象。我建议同学准备一封简短但真诚的手写信表明自己想要留学的各种考虑以及老师的推荐对他的重要性最好能援引该门课提到的内容。同学回去苦思冥想接近一星期把自己当时的学科作业以及一封大概三百字的信件送到了老师办公室隔了一天收到了老师的邮件说同意作为同学的推荐人并愿意亲自来写这封推荐信(同学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背景、申请方向、动机、对于英国文化的向往这些对于老师来说足以写一封内容丰富的推荐信了)。其实这个进展是我没想到的很少有老师愿意自己动笔我相信同学在信件中体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成功打动了老师。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想说的是每位老师教过无数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坚持。不要觉得老师有义务帮你背书既然我们需要老师的帮助就需要拿出诚意去展示自己值得老师为你代言。不管是日常关系的维护还是最后一刻的争取都要像申请学校一样去获取老师的认可和同意。

推荐信如果自己写又该怎么写呢?

我们要搞清楚推荐信在文书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说白了推荐信要起到一个佐证的作用:即推荐信的内容要能佐证PS、CV中的某些例子。

因此推荐信要和PS、CV呼应而且看上去是否真实就非常重要(否则就起不到佐证的作用)。

但对于大多数自己写推荐信的同学来说真实性恰恰是一个短板。和推荐人缺少互动就会面临不得编造的情况很多同学在这一步就难住了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觉得自己编会失手技术上又缺乏编的能力编出来往往缺乏可信度。

这里园主给个原则:在真实的基础上编造。

凭空编造自然是不提倡的既然不得不编那就虚实结合让虚的部分依附实的部分从而达到看上去真实的效果。

首先你要明白国外大学看重的是什么?需要你展现哪些优点?

其次你要清楚自己有哪些优点。

最后你要找到支撑自己优点的具体事例。

对于研究生申请者来说大学最看重的是你的学术能力、潜力、态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品质。而你则需要去挖掘自己身上和推荐人有交集的这样的具体事例或者说你要去编造这样的和互动的具体事例。

比如其实你和你的老师平时没什么课堂互动但你写推荐信的时候编造了你在课堂上的表现这对于申请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你的GPA 3.9能和你的课堂表现能互相呼应。但如果你的GPA2.9你还写你的课堂表现多好多好那显然就已经超出真实的范畴了。

也就是说,你所编造的部分,所展现的你的特质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啦编造这种事还是要和推荐人沟通太过分的人家也不会同意(有的推荐人虽然不自己写但是会很在意你写的内容)。

推荐信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推荐信的内容一般就这几点

1、「你」(推荐人)是谁?怎么认识被推荐人的?也就是「你」和被推荐人的关系;

2、被推荐人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其他学术表现如何(这里以学术推荐人为例)?

3、被推荐人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目的;

4、被推荐人的其他品质和能力

推荐信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一般就是总分总。

首段

这一段首先要讲清楚「你」(推荐人)的身份以及「你」和被推荐人的关系这是一个前提而且需要表达对于做推荐人的态度是积极的(比如非常高兴做XXX的推荐人)。这里的身份要非常具体如果是老师就要写清楚是什么老师是专业课老师还是毕业论文导师?之所以要写得非常具体是因为你和推荐人的关系决定著这封推荐信的重要程度。

中间

1)这部分是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个人印象的描述和评价包括被推荐人的学习能力、团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前面说过你的能力和特质得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具体事例可以编造这些特质最终都要能在其他文书材料中找到对应。

除了客观能力方面的评价推荐人也可以对你的精神和态度等进行主观评价主客观结合更加立体。

2)这部分要详细展示被推荐人的课堂表现如果是实习的上司或者老板做推荐人那么就要展示被推荐人负责的项目的内容。一些同学的成绩不理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来进行解释比如通过推荐人的描述来说明你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在科研上有更多付出。如果是转专业申请那么推荐人也可以在这一部分帮你争取机会比如说明你在课堂上或者项目里对XX新专业的兴趣和表现。

最后

再次表达对被推荐人的认可并表示对申请人求学必成的信心也会加上对读推荐信的人的感谢。


谢邀~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含金量是更高的,那是因为信更客观公正。对于海本申请,推荐信的准备工作要比国内学生重视非常多。否则不但达不到加分效果,反而会有减分的可能。

对你而言,首先,能够有意识提前准备是好事。

要想得到教授的推荐信,你必须得到教授的认可才行。因此你应该先做一下人选的筛选,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跟教授的交流情况,列出候选人名单,从最优选开始。同时要做好备选,因为很有可能教授会忙得顾不上或者有可能写不出好的推荐信。

第二,增加沟通频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等情况下,人会对自己更熟悉的事物、人有更大的好感。通过email,office hour,学术问题的讨论,假期的问候,跟教授尽可能建立非常高频的联系。这就明白我为什么要强调提前准备了吧。这需要过程。

问问题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下home work,不能问那种google就能有答案的问题,这是减分。如果查过资料,进行过认真思考,就可以大胆问。西方教授总体还是nice的愿意讨论。

尽可能参与课堂讨论。这点也很重要。这是中国学生的弱项。

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就到索要环节了。

第三,先发邮件约教授面谈时间

这种事情尽量见面聊会比较好,因为比较容易根据沟通效果判断教授对你推荐的力度。还是那句话,要避免不好的推荐信。

第四,面谈准备。把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做个简单的梳理,教授不见得对你有非常深的印象,所以准备一下,容易提升面谈效果。有简历的话可以带上。

对于关系不错的教授,可以聊聊申请的事儿,听听他对专业规划、对申请的一些建议。让人多说,而不是你多说,是沟通技巧之一。毕竟人都是喜欢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嘛。人性。

第五,写作

如果教授同意写,那问一下教授是否需要自己准备一些资料给他。一般都是要的,教授会要简历、学校名单、DDL、PS。这个要提前准备

同时,我个人一直有个建议:给教授准备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亮点list,列一下自己干了哪些事儿。注意陈述事实。

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信跟我联系,给你发个模板参考。

第六,跟进

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教授都很忙,所以一定要及时跟进。到时间提醒教授DDL,并表示感谢。

第七,找备胎。

如果教授不是跟你关系特别好,一定要找备胎。这些年我没少见海本教授在推荐信上掉链子的事情。

有点忙。先写这些吧。有问题私信或者打400-600-1288。


如果是海外,那你和老师主要是要沟通好细节,你们的之间的那种基本的学术交流之前是要有的,然后你可以去找你最熟悉的,或者以前课程学的最好的那个课程的老师。

需要把你的个人的要求明确,然后大概说下自己的为什么要去申请这个研究生,需要导师推荐信大致是什么,你自己只要不在学校旷课,不挂科的话,一般总是有导师和你比较熟悉的,也愿意的,包括你的本科论文导师,其实沟通多的话,也可以操作。

然后推荐信千万不要让老师自己折腾,自己写好,没必要那么横,然后交给老师,尊重一些,然后自己要根据学术积累来去和所沟通的导师要,不用走关系。

国内其实也是,你都是只要你愿意申请研究生,去追求好的学术学历,导师都大部分是同意的,不会全都拒绝的。

西班牙留学吕老师:那些所谓西班牙留学申请/签证的「文书」都是什么??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谢邀~

小编之前是美硕,申博时要到了两封较为强力的推荐信,下面从我自身的经验讲讲在国外读书应该怎么请老师写推荐信~

1. 推荐人选择

首选和你申硕专业相关的老师,这里的相关可以是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有关,也可以是老师的研究和你申请的专业方向有关。其次可以考虑多将来自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等)的老师纳入考虑范围中,相同情况下,请亚洲的老师为你写推荐信的概率会大一些。建议多选择几个推荐人开始联系,避免到最后有几位老师的推荐信没有要到的问题。

2. 和推荐人保持联络

根据您的描述,距离申请还有半年的时间,那么可以从现在开始和你选定的推荐人保持联系。具体方式可以是发送邮件询问课堂、作业或书本里面的问题,或者是直接在课后与老师进行交流。保持每星期至少一次的频率。初期先不要说明你的目的是要推荐信,只是单纯的讨论学习和研究即可。在需要推荐信的前两周可以发送邮件说明你现在正在申请硕士,询问其是否能够为你写一封推荐信,随信可以附上你的cv、ps和成绩单等,方便老师做定夺。

祝顺利~


这里先说几个找推荐人的要点:

1. 老师的学术头衔不重要(讲师/副教授/教授),行政职务(研究中心主任/系主任/院长/课程主管)完全不应该作为你选人的考虑,挑选老师的核心考量点就是TA和你的熟悉程度,TA对你的了解,越熟悉才越写的出内容。在这种标准下,带你做FYP/SURF或其他研究项目的老师是最佳选择,其次是你沟通交流较多的AA和任课老师,教你一门课而TA也不认识你的这是最次的选择;

2. 同等条件下,外籍老师的推荐信的公信力要强于中国老师,因为国外大学也知道中国老师的推荐信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另一篇PS罢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外籍老师普遍较为认真,推荐信是亲自写的,并遵循推荐信最原汁原味的操作原则,即TA写TA上传,你看不到内容(优势是更具公信力且你自己和你的中介不需要多折腾一份材料,劣势是内容你看不到无法自己把控不排除给你写坏话);而中国老师普遍都会让你自己先打草稿,TA修改后帮你上传(优势是你更容易沟通,自己打草稿的话也能把控内容;缺点自然是相比于外籍来说缺少公信力);

3. 尽量不要用外校的学术推荐人,非商学院没必要用企业推荐人

如果无法面见老师。那只能邮件联系老师来要推荐信了。这封邮件该怎么发呢?要说些什么内容呢?在这里先列一下要点:

1. 交代你是谁,年级,主修的专业,说明你和老师的关系:AA/任课老师(这门课的成绩)/FYP或SURF导师(提一嘴研究的什么),

2. 表明你邮件的目的:希望老师提供硕士申请的推荐信

3. 简要概括你要申请的学位类型(Taught Master/Research Master/ PhD,我们几乎100%是第一种了)、申请的国家、大致的申请方向有哪些(比如一个成绩还不错的金数/应数的同学的申请方向:金融工程、统计数据科学、商业分析)、大约要申请几个学校专业需要麻烦老师上传几次推荐信;

4. 向老师强调,你计划在几月到几月之间递交申请,需要老师在什么时间之前准备好推荐信并及时上传;

5. 表示感谢,并提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make appointment 语音/电话/当面沟通;

6. 邮件附件中可以附上成绩单、申请所用的CV。


1.找和你熟的老师,直接和他说你要申请xxx,求他帮忙写。

2.没有熟悉的老师的话,选自己考得高的科目的老师,附加上成绩单,客套两句求他给你写。

3.你永远可以直接找你的academic advisor给你写,虽然质量可能随缘。

4.如果优秀的你有research经历,谁带你做的research求他给你写就好了。


推荐信的索要

首先,在沟通形式上,要根据教授的偏好做调整。对于习惯用邮件沟通的教授,要尽量把邮件写得详细具体;对于能够接受或者乐于面谈的,最好当面跟教授讨论。

在首次正式提出推荐信请求的时候,建议明确如下信息:

确认推荐人清楚记得你是谁,你和教授之间有什么往来联系;

让教授清晰了解,你想要的是一封强推; 向教授说明,为什么你觉得这封推荐信应该由TA来写; 或者为什么你认为这位教授合适做你的推荐人; 向教授坦白说明你期望申请多少所学校,以及大致的申请截止时间。

如果首次沟通顺利,教授欣然同意为你撰写推荐信,就需要进一步提供推荐信的支持信息了。千万不要指望教授清晰记得你的所有优势细节。

索要推荐信毕竟是有求于人,要尽最大可能减少推荐人的工作量,这样才既合乎礼节,又确保推荐信的内容覆盖到你预期的优势面。

对于面谈沟通的推荐人,如有可能,建议同时准备出撰写推荐信所需的支持信息,以便于当面一次性讨论。通常来说,可以通过如下资料来帮助推荐人更细致全面了解你,并撰写内容丰富的强推:

成绩单,推荐人可以通过你的综合成绩情况,对你的学术能力有更全面的认识;

对于有些课程成绩的特殊情况,也最好附上说明; 简历或CV初稿,让推荐人了解你在课堂之外的其它学术成就,以及个人特长; 个人文书初稿,或讲述你的申请动机,以及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学术目标; 已发表或在撰写的学术论文/专利等。

也有一小部分教授,可能要求学生自己先写个推荐信的初稿。关系足够好的教授,会主动跟学生确认,希望在推荐信中突出强调哪些方面的能力和优势,甚至在定稿前,让学生查看。能够得到推荐人这么大力的支持,是最好不过了。

学长在文尾给大家一个小福利,推荐信大礼包!靠别人总不如靠自己嘛,资料包里有很多被录取学生的专业课老师推荐信案例,包括专业课老师对申请人的授课时间、学习状态以及对成绩总结;还有项目工作实习推荐信,不仅从你在工作中的状态分析,还会写到你在工作项目中所获得的成就。


国内的话一般是找给你上过课,而且对你有印象的老师,他们基本不会拒绝的。


对于在海外读本科的同学来说,拿一封推荐信确实很难!

要知道国外大学的教授和中国大学的教授不一样,他们的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是需要预约的,相当于有限的办公室时间需要被分配给很多学生,就像大学抢课一样激烈。

结合我当时拿推荐信的亲身经历,给海本的同学一些小方法。

第一:课堂上积极表现

老师是否愿意帮你写推荐信,是基于他对你是否足够了解以及他对你的印象是否足够深刻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老师问问题的时候,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勇敢的举手!举手就是留下印象!

如果你有心观察一下的话,那就发现,那些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提问题的国外同学,也有很多说的驴头不对马嘴。

哪怕只是一个粗糙的想法,哪怕只有一丢丢的关联!相信我,国外老师都会很重视你的发言,并且给你回应。

第二:巧用Office Hour

如果你要预约老师的Office hour,就要给老师一个理由: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当面和老师讨论的。

在预约Office hour之前,先写几个「酝酿」邮件 - 向老师正式提出Office hour之前的所有铺垫话题的邮件!

你可以和老师聊一聊你读完他给的书单reading list之后的感受、体悟和启发!

聊一聊最近当地城市发生的大事,和所学课程的关系!比如,我当时的一门课是「经济与社会政策」,所以,我就经常和老师聊一聊美国和中国在同样一个社会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以及两国政策各自的优势。

或者和老师聊一聊他的某个观点和学校某个 Lecture Speaker的观点的冲突,顺便写一写你对这些不同观点的看法,然后询问老师的看法是什么。

还有自己最近实习的心得,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了他在课堂上教授的某个方法或理论。

所有的大学教授都很喜欢去探索新的观点,当你和老师来往的酝酿邮件足够多,你就可以提出正式预约他的办公室时间了!

毕竟,你找到的「话题」在邮件里已经沟通不清楚了,必须当面聊一聊!

第三:直接但礼貌地提出恳求

什么叫做恳求?就是老师并没有义务帮你写推荐信,所以你一定是以一个谦逊的姿态提出「帮忙写推荐信」这个要求的。

谦逊不代表低声下气,但是一定是有礼貌的!

我当时的做法是,以好奇学生的姿态问一问老师,当年他20多岁的时候,是怎么决定读什么 Master,读什么 Phd的呢?果不其然,老师就和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故事!这时候,机会来了!我在他讲到他是因为某个老师的课所以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的时候,我就适时地提出自己在职业规划上的想法!然后用客观的态度说:如果一个学生能有一个老师耐心和真诚的帮助,真的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和老师谈谈不同国家申请master的制度。如果这位教授已经和你接触很多次了,你可以非常坦诚地和他说自己需要一封推荐信,因为你相信他非常了解你对于专业的热情和投入,他也能对你的学习能力做出中肯且积极的评价

总结:

在找老师要推荐信之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

  1. 自己需要哪些教授的推荐?
  2. 这些教授如何在不同的方面为你背书?

千万不要出现,辛辛苦苦要来的推荐信,老师写的内容却都差不多!

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大牛老师的推荐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