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设立御三家,一个目的是防止本家绝嗣后有其他分支当替补,另一个目的就是纪伊和尾张都是战略要地,必须加以直接控制。因此他把自己的儿子册封在那里。后来作为牵制另外两家的水户德川家设立后虽然不及另两家,但也有35万石的规模。

但德川家并没有将儿子册封到富饶的加贺和近畿。

加贺石高百万,可以供养大量兵马。

近畿不但是重要产粮区也是京都所在,控制这里就能更进一步把天皇控制在股掌之间。

为什么德川幕府始终没有试图让德川家的分支直接控制这两个重要地区(比如设立加贺德川家和近畿德川家),而是放任其由外人控制?


纠正一个错误,加贺藩虽然很强,但是加贺藩不只有加贺还有能登和越中,加贺本身的石高也就40万左右,并不算得上富饶。

正文:先上地图。

为什么没有加贺德川家?

加贺这一地区从太阁时期就被前田家掌握,如果要建立加贺德川家,必须要改易掉前田家。这对于幕府来说有两个问题:首先,如何保证前田家在改易过程之中不发生骚乱?其次,那把前田家改易到哪里去呢?第一个问题其实还算好解决,当时被改易的大大名不算少,处理骚乱也算是有经验了。第二个问题就很难解决了,要知道加贺藩要有120万石(算上两个支藩),四国岛也就80万石左右,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当于把整个地区交给前田家了,这对于幕府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从地形上来看,加贺和越中交界的飞驒与信浓之间有著高山阻隔,陆路交通十分困难,想要与外界交往首选的就是借路越前和越后,德川家的处理方式也是由此得来。

越前地区的控制者主要是西军大名,德川家康将这些人的土地没收,将越前北之庄为核心的六十八万石土地封给自己的次子结城秀康,这就是随后的福井藩。

越后地区德川家康就有点不厚道了,其以堀家当主幼小为名改易了堀家,将越后高田为核心的七十万石土地封给自己的六子松平忠辉,这就是日后的越后高田藩。

所以,对于德川家来说,虽然没有加贺德川家,但是有越前和越后松平家,而且这两家对于近畿和奥羽的诸大名更有威慑作用。

为什么没有近畿德川家?

其实从地图上看,广义上近畿其实已经存在德川家,那就是和歌山藩也就是纪州藩。距离严格意义上的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也不算远。当然为什么不设置近畿德川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德川家的实力足够强,畿内半数土地都是天领,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有著强大的控制力,设置一个藩完全没必要。

其次,德川家亲藩与普代大名需要布置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近畿地区是少有的平原区,缺乏战略要地。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几乎每条到达近畿的路都需要通过亲藩与普代大名的领地。

最后,近畿实在是太小了。近畿五国加在一起只有大约120万石,刨除天皇和公家的领地,寺社土地和幕府必须控制的大城、港口、关隘,可以封出去的土地太少了,不足以建立一个有著强大影响力和威慑力的大藩。而建立一个中小型的藩,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毕竟这样的藩已经存在很多了。

总而言之,虽然没有加贺和近畿德川家,但是在其周围都存在著强大的德川亲藩大名。


幕府在加贺有天领,在邻近的越前也有二儿子结城秀康的松平家。

控制近畿靠的是京都所司代、大阪城代以及后来的京都守护职。毕竟有时候自家亲戚也不可靠,尾张纪州小动作都不少,尊王攘夷喊得最凶的就是水户家233。

顺便,加贺百万石不是加贺国有百万石,是指前田家有百万石,前田家的领地横跨加贺能登越中三国。


简单来说,要搞好江户的幕藩体制下的幕藩关系,从幕府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以下几点:1.怎么样始终在全国范围内确保一个「强本末枝」,让幕府一家独大的体系2.外様大名要不要削弱和控制 3.怎么样削弱和控制外様大名。只要能比较合理的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幕府统治就可以获得长治久安,而不用刻意的在乎具体用了哪些方法。

那么江户时期的幕府是一个什么样的综合实力,能不能达到通过硬核的军事实力来掌控全国的水平呢?根据统计,德川时代领土总石高大约在2800-3000万石左右(检地数据,不算末期私开新田)其中幕府领土大约700万石。300万分与旗本和御家人,本家自领400万石左右,这些领地分散在全国各地(68国中的47国),其中几个主要的地区关东(29%)、东海道(20%)和畿内(18%),此外还有若干家康时期谱代老臣的领地,姑且也可以算作幕府方,但这些领地一般来说都比较小(乌龟小气~)通常在1-10万石不等。综合来说,幕府在战争时期能够即刻动员的军事实力大约是全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掌控力是什么水平呢?我认为可以基本上凌驾于任何一个地方藩,如果任何一个藩主背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会很快遭致灭顶之灾;但是其整体实力和领地全国分散的情况却不足以应付地方势力的群体叛乱,尤其是江户时代的诸多强外様大名。这些大名本来就是在关原前后被迫臣服进入体制内的,自身实力强劲,也不是德川家族的直属。对于幕府来说,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如果太过于苛烈或者政治上压制,必定会引起外様大名的恐慌,到时击破一个容易,但杀鸡不见得能儆猴,反而可能会引起群猴的暴乱。

所以江户时期对于外様大名的态度基本上是既防范又拉拢,防范是合理的克制的防范,拉拢是贴心的温柔的拉拢。为什么说防范和控制很克制呢?比如说:我要求你外様大名隔一段时间离开领地,执行参勤交代任务,你只要来拜见我就好了呀,证明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幕府将军,我也不会让你空手来,赏刀赏马赏宅子,你的老婆孩子住在我给你划定的分配房,是软禁吗?不是!好吃好喝伺候著,你们专心的为国家为幕府办事,我不会亏待你们的。那外様大名会觉得定期参拜很屈辱吗?不会呀,我的亲藩,谱代们也一样要履行参勤交代制度啊,我们向来一碗水端平,不会让你觉得搞歧视啊搞压迫什么的。什么?你说外様大名们不能进入幕府的决策高层,哎呀,诸公的领地都在边远之地,参勤交代已经够辛苦,领地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不劳诸公辛苦,决策的事是幕府和亲藩分内的事,各位履行完应尽的义务歇著就好。更有甚者,对于前田,伊达这些老牌大名,幕府会与之结为儿女亲家,时不时找京都公家给这些大名的子侄们保举个官位什么的。幕府本来可以通过参勤交代制度钝刀子割肉一步一步削弱外様的经济实力,大名的老婆孩子们也在江户的奢华攀比生活中迷失堕落,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软控制软削弱。而你设置一个加贺德川或者近畿德川会给地方政权一个什么信号?原来幕府和将军一直都不信任我们,搞个前哨监视我们,在我们的地盘上做地盘,藩主是姓德川的,仗著将军的权势欺负我们拉屎拉尿怎么办。我们要有怨言,他和中央说我们居心叵测谋反怎么办。最后可能两个结局:反了他丫的,或者不反但是幕藩关系降到冰点,不管哪一种都是幕府不想看到的。

话扯远了,回到题目中来。题主问为啥不设置加贺德川或者近畿德川。就拿加贺藩举例吧……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以加贺藩的体量来看,在其附近设置亲藩大名没有作用,且负面影响远大于获得利益。加贺藩是个什么水平的藩、大体上是这样的:到加贺三代藩主前田利常隐退时,加贺宗家石高102万,另有三个支藩富山藩10万石,大圣寺藩7万石,上野七日藩1万石,总约120万石。大约是幕府直辖总高的三分之一。且土地相连集中,包括了越前、越中越后国的一部分以及整个加贺国、能登国。雄踞北陆,天下第一外様藩。如果一旦爆发战争,附近的诸多小藩皆不是对手。如果要在越前划定一块领地,让德川一族的人统领来起到控制加贺藩的作用,我认为效果是可以算作忽略不计的。按照1-5万石的平均领地水平,一个这种当量级别的藩起不到任何对加贺藩的制约作用。它要是不谋反,设这个没一点价值;什么你说监视?这种事情在加贺国里布设耳目探子代价不比这个小得多?它要是谋反,120万体量的军队踩扁你1-5万石领地是分分钟的事,别指望著能牵制一段时间给幕府征兵的机会。而且这种行为最大的问题是给这些外様大名带来极大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压力,它就像一根针插在眼睛里一样让人不舒服,其他的外様,如仙台藩和九州四国诸藩会怎么想,会不会失去对幕府的信任或者增加怨恨。总体来说,幕府是不会为了这么点微末利益而失了大局的。

2.幕府握有更合理且能稳定长久控制全国各藩的重要政治手段,这里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参勤交代制度了。参勤,原来也写作参觐,觐的日语发音「まみえる」(mamieru)也就是拜谒、谒见的意思。所谓参勤交代,是指江户时代诸大名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在自己的领地和江户交替述职的制度。诸大名在江户的觐见述职被称为「参勤」,回到自己的封国处理事务就叫「交代」,大名的子女妻眷也必须留在江户生活,大名往往一段时间要回领地处理事务,剩下的时间才能回江户和妻女团聚。

那么这个制度厉害在哪儿?

(1)折腾,参勤交代频率其实不算低,以加贺藩为例,江户时代200余年参勤交代达到了190次,其中参勤93次,交代97次。除非重病或者死了,否则藩主到时间你就得出发,你一个人出发还不行,你必须带上大量的随从军队招摇过市,得符合大名的「排场」,加贺藩出行队伍平均在2000人左右。要准备的东西也多。那时候长途旅行可谓非常不易,带著这么大的私费旅行团劳累颠簸,身体不好的估计得弄出病来,加贺首府金泽离江户还不算远,三条到达江户的路径在480-600公里不等,正常都得走12-14天。与此类比,想像一下那些住在九州的那些藩主们...(゜ロ゜)

(2)花钱:是真的花钱啊,长期坚持的话花到倾家荡产借钱过日子的程度。几千人的队伍年年都来一遍,路上的吃喝拉撒全都要自己掏钱,政府一毛不花,全国沿途所有宿场町的旅笼屋基本都是统一价。搁哪个地方政府也受不了。可能有些朋友还没有一个详细的认知,到底多花钱。还是以加贺藩为例,初代目利家入府以来,「是有名的小气大名,算盘大名」以越中国为中心,在加贺能登广泛开发矿山,城内的大金库狮子藏最高储银98000贯,然后到了六代目前天吉德的沿享期(1744-1747),钱就已经木有了……不止如此到江户后期,加贺藩平均每年还得还4000贯的外债...威力几何,恐怖如斯。

综上所述,参勤交代这种方法就是我把你约出来,让你没时间在自己的地盘搞建设,相反你还要来江户帮我搞建设,你带来的团队我还不管,还要吃你的喝你的,让你累死在旅途中。相比之下,设立加贺德川这种行为,就好比堵在对手家门口造碉堡搞嘲讽,简直就是弟弟行为,幕府不会傻到这种程度的。


因为有加贺松平了还要什么加贺德川?

没错加贺藩主其实是「松平加贺宰相」,也就是说前田家和将军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自从前田利长在加贺征伐事件后就一直对德川家比较服从,在关原的时候也奉命出兵横扫了加贺国内的其他西军势力,而后幕府对加贺藩总的来说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控制这个大藩。胡萝卜的具体表现为前田家和将军家做了很多代的姻亲(三代目前田利常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儿;四代目前田光高娶了德川家光的养女,水户赖房的女儿;五代目前田纲纪娶了保科正之的女儿;六代目前田吉德娶了德川纲吉的养女;十三代前田齐泰娶了偏讳的来源德川家齐的亲女儿)这种大婚的结果就是加贺藩每一代人除了普通的参觐交代外都会花费不少财力在准备婚礼上,尤其是幕末的前田齐泰迎娶溶姬时就大修了加贺藩江户御殿,建设了今天的东京大学赤门),以及加贺藩独有的武家官位极官(仅次于御三家权大纳言,权中纳言的参议,没升到极官时还能用本国国名的加贺守)。

东大本乡校区的赤门,由前田家江户御殿移筑

在「大棒」的方面,加贺藩在江户时代设立了好几个分家,石高其实已经不如早期(加贺藩本领分出了一个10万石的富山藩,一个7万石的大圣寺藩),再加上加贺藩其实并没有全领加贺一国(白山山麓有幕府的天领),其实幕府在分化上还是不遗余力的。这样一套拳法打下来的结果就是加贺藩的国力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强大。而且加贺藩虽然是百万石的大藩,但其实在整个江户幕府时期本身问题一直很多,内乱不断,并没有展现出一种压倒性的侵略性:先有吉德一朝重用出身低下的大槻传藏所导致的加贺骚动,然后是吉德死后加贺藩历代藩主接连早逝(加贺藩第七代家督兼第6代藩主宗辰,以及第7代藩主重熙,8代重靖,9代重教,10代治修都是亲兄弟,而且前三人都没有儿子,幸亏吉德儿子多而没有直接绝嗣),后来在幕末又有改革派黑羽织党的党争,可算是十分混乱,没法对幕府造成什么强大的威胁。

这样看来作为幕府的忠实盟友和笼络对象,加贺藩已经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了,甚至到幕末虽然加贺藩最终加入了新政府阵营的北陆镇抚军,但其实也没比其他亲藩做的差太多(加贺藩和御三家的尾张藩一样都是鸟羽伏见之后转投新政府阵营),可以说设立一个真正的血缘上的亲藩加贺德川家的意义并不大。


近畿的战略安全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先得从幕藩体制开始说。

德川幕府的幕藩体制,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制度,按照亲疏关系使亲藩、谱代和外样相互监视,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

直领

近畿的情况,幕府把近畿最要害的地方都设置成了天领,首先控制了京都和大阪和界两府三地,设立了幕府司所并派出了司所代官进行直辖管理,除此之外近畿的天领(享保2年(1717年)以降,幕府将天领分割成为関东?海道?北国?东国?畿内?中国?西国七个区块,叫做七筋。近畿地区就是做畿内筋的部分)是66万石多一些。另外生野银山等地也是由幕府直属。

屏护本家的亲藩

为了控制近畿,亲藩的设置最是关键,担任这项重要工作的就是御三家的和歌山藩56万石,除此之外,还有桑名藩11万石等其他亲藩一族。

控制要害的谱代

对于近畿地区,由于通往通往北陆的北陆街道有越前福井藩松平家控制,通往东国的东海街道则有尾张德川家进行控制,所以剩下最重要的是通往京都的中山道,以及通往西国的山阳道。

中山道的屏障,由彦根藩井伊家35万石负责,充当对京都的防备。井伊家在琵琶湖边的中山道和北陆道(或称为北国街道)交界位置修筑了三重丸加三重三阶天守的彦根城,控制住了这个关键的节点。

而对于山阳道,则由姬路藩以面的山阳道沿岸为领地,作为对西国的防备配置,在播磨国濑户内海和姬山之间的要隘修筑了拥有四重丸外加五层六阶连立式大小天守的名城姬路城,扼守了西国的门户要冲。原本姬路藩是由德川氏的姻亲池田家镇守,后在池田辉政的孙子池田光政时代由于幼年继位不足以防护要冲而被转封到鸟取,姬路藩换上了谱代名门本多忠政(本多忠胜之子)15万石,外加忠政的侄子本多政胜的5万石和本多忠政的儿子忠刻(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儿千姬)在播磨单独封的10万石,总共本多氏在播磨一国领有30万石的总石高。后又经过多次转封,先后给了奥平松平家、榊原家、本多家(再封)、越前松平家和酒井家(酒井忠世的酒井雅楽头家)。基本上这个要冲地区都是在谱代和亲藩的控制下,而且一旦出现藩主幼小病弱无法担任防护重任的情况就会马上转封换其他谱代亲藩大名。

其他谱代和亲藩大名包括了桑名藩的松平家,明石藩的小笠原家10万石,柳生藩的柳生家等。

所以从这个设置大概就能知道近畿的幕藩体制设置是相互监视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关键的方向设置强大的亲藩,并在关键要冲设置谱代以上的亲信,就能保证一个地区的控制安全。

北陆地区也是同理,越前福井藩和越后长冈藩牧野家和出羽会津藩保科家两家谱代亲藩(保科正之是秀忠的私生子,说是谱代实际上就是亲藩)两边控制著加贺百万石的进出要津,再加上甲信地区的一堆谱代卡著,基本上也是动辄得咎的状态。

综上所述,幕藩体制下各地的安全都有了非常稳固的设置,实在是无需题主为古人过分担忧了。


前田家石高百万,但并不只有加贺,还有越前一部分和越中跟能登三国多的石高,而更为富饶的越前有亲藩福井藩,而临近的飞弹是天领,加贺和能登有部分是天领,而京都附近大部分也都是普代和天领,你说的根本没有必要还会动到前田这个铁杆盟友


加贺德川?什么叫加贺德川?加贺藩是德川家光之女珠姬的婆家。曾经在将军家断绝时参与竟选。家格高于除去双子御三家外所有德川后裔。至于近畿地区,大阪平原近百万石领地归属将军本家。


自家亲戚就很靠谱么,室町幕府封镰仓公方的前例还在那里呢

另外虽然没有近几德川家,但是德川家在近几是有天领,京都所司代和大坂城代的


加贺有前田;近江有井伊,京都有亲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