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設立御三家,一個目的是防止本家絕嗣後有其他分支當替補,另一個目的就是紀伊和尾張都是戰略要地,必須加以直接控制。因此他把自己的兒子冊封在那裡。後來作為牽制另外兩家的水戶德川家設立後雖然不及另兩家,但也有35萬石的規模。

但德川家並沒有將兒子冊封到富饒的加賀和近畿。

加賀石高百萬,可以供養大量兵馬。

近畿不但是重要產糧區也是京都所在,控制這裡就能更進一步把天皇控制在股掌之間。

為什麼德川幕府始終沒有試圖讓德川家的分支直接控制這兩個重要地區(比如設立加賀德川家和近畿德川家),而是放任其由外人控制?


糾正一個錯誤,加賀藩雖然很強,但是加賀藩不只有加賀還有能登和越中,加賀本身的石高也就40萬左右,並不算得上富饒。

正文:先上地圖。

為什麼沒有加賀德川家?

加賀這一地區從太閣時期就被前田家掌握,如果要建立加賀德川家,必須要改易掉前田家。這對於幕府來說有兩個問題:首先,如何保證前田家在改易過程之中不發生騷亂?其次,那把前田家改易到哪裡去呢?第一個問題其實還算好解決,當時被改易的大大名不算少,處理騷亂也算是有經驗了。第二個問題就很難解決了,要知道加賀藩要有120萬石(算上兩個支藩),四國島也就80萬石左右,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相當於把整個地區交給前田家了,這對於幕府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從地形上來看,加賀和越中交界的飛驒與信濃之間有著高山阻隔,陸路交通十分困難,想要與外界交往首選的就是借路越前和越後,德川家的處理方式也是由此得來。

越前地區的控制者主要是西軍大名,德川家康將這些人的土地沒收,將越前北之莊為核心的六十八萬石土地封給自己的次子結城秀康,這就是隨後的福井藩。

越後地區德川家康就有點不厚道了,其以堀家當主幼小為名改易了堀家,將越後高田為核心的七十萬石土地封給自己的六子松平忠輝,這就是日後的越後高田藩。

所以,對於德川家來說,雖然沒有加賀德川家,但是有越前和越後松平家,而且這兩家對於近畿和奧羽的諸大名更有威懾作用。

為什麼沒有近畿德川家?

其實從地圖上看,廣義上近畿其實已經存在德川家,那就是和歌山藩也就是紀州藩。距離嚴格意義上的近畿五國——山城、大和、河內、攝津、和泉也不算遠。當然為什麼不設置近畿德川家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德川家的實力足夠強,畿內半數土地都是天領,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有著強大的控制力,設置一個藩完全沒必要。

其次,德川家親藩與普代大名需要佈置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近畿地區是少有的平原區,缺乏戰略要地。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想,幾乎每條到達近畿的路都需要通過親藩與普代大名的領地。

最後,近畿實在是太小了。近畿五國加在一起只有大約120萬石,刨除天皇和公家的領地,寺社土地和幕府必須控制的大城、港口、關隘,可以封出去的土地太少了,不足以建立一個有著強大影響力和威懾力的大藩。而建立一個中小型的藩,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畢竟這樣的藩已經存在很多了。

總而言之,雖然沒有加賀和近畿德川家,但是在其周圍都存在著強大的德川親藩大名。


幕府在加賀有天領,在鄰近的越前也有二兒子結城秀康的松平家。

控制近畿靠的是京都所司代、大阪城代以及後來的京都守護職。畢竟有時候自家親戚也不可靠,尾張紀州小動作都不少,尊王攘夷喊得最兇的就是水戶家233。

順便,加賀百萬石不是加賀國有百萬石,是指前田家有百萬石,前田家的領地橫跨加賀能登越中三國。


簡單來說,要搞好江戶的幕藩體制下的幕藩關係,從幕府的角度來看無非是以下幾點:1.怎麼樣始終在全國範圍內確保一個「強本末枝」,讓幕府一家獨大的體系2.外様大名要不要削弱和控制 3.怎麼樣削弱和控制外様大名。只要能比較合理的解決上述三個問題,幕府統治就可以獲得長治久安,而不用刻意的在乎具體用了哪些方法。

那麼江戶時期的幕府是一個什麼樣的綜合實力,能不能達到通過硬核的軍事實力來掌控全國的水平呢?根據統計,德川時代領土總石高大約在2800-3000萬石左右(檢地數據,不算末期私開新田)其中幕府領土大約700萬石。300萬分與旗本和御家人,本家自領400萬石左右,這些領地分散在全國各地(68國中的47國),其中幾個主要的地區關東(29%)、東海道(20%)和畿內(18%),此外還有若干家康時期譜代老臣的領地,姑且也可以算作幕府方,但這些領地一般來說都比較小(烏龜小氣~)通常在1-10萬石不等。綜合來說,幕府在戰爭時期能夠即刻動員的軍事實力大約是全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這種掌控力是什麼水平呢?我認為可以基本上凌駕於任何一個地方藩,如果任何一個藩主背離了德川幕府的統治,會很快遭致滅頂之災;但是其整體實力和領地全國分散的情況卻不足以應付地方勢力的羣體叛亂,尤其是江戶時代的諸多強外様大名。這些大名本來就是在關原前後被迫臣服進入體制內的,自身實力強勁,也不是德川家族的直屬。對於幕府來說,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最難處理的。如果太過於苛烈或者政治上壓制,必定會引起外様大名的恐慌,到時擊破一個容易,但殺雞不見得能儆猴,反而可能會引起羣猴的暴亂。

所以江戶時期對於外様大名的態度基本上是既防範又拉攏,防範是合理的剋制的防範,拉攏是貼心的溫柔的拉攏。為什麼說防範和控制很剋制呢?比如說:我要求你外様大名隔一段時間離開領地,執行參勤交代任務,你只要來拜見我就好了呀,證明你心裡還有我這個幕府將軍,我也不會讓你空手來,賞刀賞馬賞宅子,你的老婆孩子住在我給你劃定的分配房,是軟禁嗎?不是!好喫好喝伺候著,你們專心的為國家為幕府辦事,我不會虧待你們的。那外様大名會覺得定期參拜很屈辱嗎?不會呀,我的親藩,譜代們也一樣要履行參勤交代制度啊,我們向來一碗水端平,不會讓你覺得搞歧視啊搞壓迫什麼的。什麼?你說外様大名們不能進入幕府的決策高層,哎呀,諸公的領地都在邊遠之地,參勤交代已經夠辛苦,領地還有很多事要處理,不勞諸公辛苦,決策的事是幕府和親藩分內的事,各位履行完應盡的義務歇著就好。更有甚者,對於前田,伊達這些老牌大名,幕府會與之結為兒女親家,時不時找京都公家給這些大名的子侄們保舉個官位什麼的。幕府本來可以通過參勤交代制度鈍刀子割肉一步一步削弱外様的經濟實力,大名的老婆孩子們也在江戶的奢華攀比生活中迷失墮落,是一種不顯山不露水的軟控制軟削弱。而你設置一個加賀德川或者近畿德川會給地方政權一個什麼信號?原來幕府和將軍一直都不信任我們,搞個前哨監視我們,在我們的地盤上做地盤,藩主是姓德川的,仗著將軍的權勢欺負我們拉屎拉尿怎麼辦。我們要有怨言,他和中央說我們居心叵測謀反怎麼辦。最後可能兩個結局:反了他丫的,或者不反但是幕藩關係降到冰點,不管哪一種都是幕府不想看到的。

話扯遠了,回到題目中來。題主問為啥不設置加賀德川或者近畿德川。就拿加賀藩舉例吧……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以加賀藩的體量來看,在其附近設置親藩大名沒有作用,且負面影響遠大於獲得利益。加賀藩是個什麼水平的藩、大體上是這樣的:到加賀三代藩主前田利常隱退時,加賀宗家石高102萬,另有三個支藩富山藩10萬石,大聖寺藩7萬石,上野七日藩1萬石,總約120萬石。大約是幕府直轄總高的三分之一。且土地相連集中,包括了越前、越中越後國的一部分以及整個加賀國、能登國。雄踞北陸,天下第一外様藩。如果一旦爆發戰爭,附近的諸多小藩皆不是對手。如果要在越前劃定一塊領地,讓德川一族的人統領來起到控制加賀藩的作用,我認為效果是可以算作忽略不計的。按照1-5萬石的平均領地水平,一個這種當量級別的藩起不到任何對加賀藩的制約作用。它要是不謀反,設這個沒一點價值;什麼你說監視?這種事情在加賀國裡布設耳目探子代價不比這個小得多?它要是謀反,120萬體量的軍隊踩扁你1-5萬石領地是分分鐘的事,別指望著能牽制一段時間給幕府徵兵的機會。而且這種行為最大的問題是給這些外様大名帶來極大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壓力,它就像一根針插在眼睛裡一樣讓人不舒服,其他的外様,如仙台藩和九州四國諸藩會怎麼想,會不會失去對幕府的信任或者增加怨恨。總體來說,幕府是不會為了這麼點微末利益而失了大局的。

2.幕府握有更合理且能穩定長久控制全國各藩的重要政治手段,這裡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參勤交代制度了。參勤,原來也寫作參覲,覲的日語發音「まみえる」(mamieru)也就是拜謁、謁見的意思。所謂參勤交代,是指江戶時代諸大名在規定的一段時間內在自己的領地和江戶交替述職的制度。諸大名在江戶的覲見述職被稱為「參勤」,回到自己的封國處理事務就叫「交代」,大名的子女妻眷也必須留在江戶生活,大名往往一段時間要回領地處理事務,剩下的時間才能回江戶和妻女團聚。

那麼這個制度厲害在哪兒?

(1)折騰,參勤交代頻率其實不算低,以加賀藩為例,江戶時代200餘年參勤交代達到了190次,其中參勤93次,交代97次。除非重病或者死了,否則藩主到時間你就得出發,你一個人出發還不行,你必須帶上大量的隨從軍隊招搖過市,得符合大名的「排場」,加賀藩出行隊伍平均在2000人左右。要準備的東西也多。那時候長途旅行可謂非常不易,帶著這麼大的私費旅行團勞累顛簸,身體不好的估計得弄出病來,加賀首府金澤離江戶還不算遠,三條到達江戶的路徑在480-600公里不等,正常都得走12-14天。與此類比,想像一下那些住在九州的那些藩主們...(゜ロ゜)

(2)花錢:是真的花錢啊,長期堅持的話花到傾家蕩產借錢過日子的程度。幾千人的隊伍年年都來一遍,路上的喫喝拉撒全都要自己掏錢,政府一毛不花,全國沿途所有宿場町的旅籠屋基本都是統一價。擱哪個地方政府也受不了。可能有些朋友還沒有一個詳細的認知,到底多花錢。還是以加賀藩為例,初代目利家入府以來,「是有名的小氣大名,算盤大名」以越中國為中心,在加賀能登廣泛開發礦山,城內的大金庫獅子藏最高儲銀98000貫,然後到了六代目前天吉德的沿享期(1744-1747),錢就已經木有了……不止如此到江戶後期,加賀藩平均每年還得還4000貫的外債...威力幾何,恐怖如斯。

綜上所述,參勤交代這種方法就是我把你約出來,讓你沒時間在自己的地盤搞建設,相反你還要來江戶幫我搞建設,你帶來的團隊我還不管,還要喫你的喝你的,讓你累死在旅途中。相比之下,設立加賀德川這種行為,就好比堵在對手家門口造碉堡搞嘲諷,簡直就是弟弟行為,幕府不會傻到這種程度的。


因為有加賀松平了還要什麼加賀德川?

沒錯加賀藩主其實是「松平加賀宰相」,也就是說前田家和將軍家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自從前田利長在加賀征伐事件後就一直對德川家比較服從,在關原的時候也奉命出兵橫掃了加賀國內的其他西軍勢力,而後幕府對加賀藩總的來說採取了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控制這個大藩。胡蘿蔔的具體表現為前田家和將軍家做了很多代的姻親(三代目前田利常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兒;四代目前田光高娶了德川家光的養女,水戶賴房的女兒;五代目前田綱紀娶了保科正之的女兒;六代目前田吉德娶了德川綱吉的養女;十三代前田齊泰娶了偏諱的來源德川家齊的親女兒)這種大婚的結果就是加賀藩每一代人除了普通的參覲交代外都會花費不少財力在準備婚禮上,尤其是幕末的前田齊泰迎娶溶姬時就大修了加賀藩江戶御殿,建設了今天的東京大學赤門),以及加賀藩獨有的武家官位極官(僅次於御三家權大納言,權中納言的參議,沒升到極官時還能用本國國名的加賀守)。

東大本鄉校區的赤門,由前田家江戶御殿移築

在「大棒」的方面,加賀藩在江戶時代設立了好幾個分家,石高其實已經不如早期(加賀藩本領分出了一個10萬石的富山藩,一個7萬石的大聖寺藩),再加上加賀藩其實並沒有全領加賀一國(白山山麓有幕府的天領),其實幕府在分化上還是不遺餘力的。這樣一套拳法打下來的結果就是加賀藩的國力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強大。而且加賀藩雖然是百萬石的大藩,但其實在整個江戶幕府時期本身問題一直很多,內亂不斷,並沒有展現出一種壓倒性的侵略性:先有吉德一朝重用出身低下的大槻傳藏所導致的加賀騷動,然後是吉德死後加賀藩歷代藩主接連早逝(加賀藩第七代家督兼第6代藩主宗辰,以及第7代藩主重熙,8代重靖,9代重教,10代治修都是親兄弟,而且前三人都沒有兒子,幸虧吉德兒子多而沒有直接絕嗣),後來在幕末又有改革派黑羽織黨的黨爭,可算是十分混亂,沒法對幕府造成什麼強大的威脅。

這樣看來作為幕府的忠實盟友和籠絡對象,加賀藩已經可以說是盡職盡責了,甚至到幕末雖然加賀藩最終加入了新政府陣營的北陸鎮撫軍,但其實也沒比其他親藩做的差太多(加賀藩和御三家的尾張藩一樣都是鳥羽伏見之後轉投新政府陣營),可以說設立一個真正的血緣上的親藩加賀德川家的意義並不大。


近畿的戰略安全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先得從幕藩體制開始說。

德川幕府的幕藩體制,是一種相互制衡的制度,按照親疏關係使親藩、譜代和外樣相互監視,相互制約,避免一家獨大。

直領

近畿的情況,幕府把近畿最要害的地方都設置成了天領,首先控制了京都和大阪和界兩府三地,設立了幕府司所並派出了司所代官進行直轄管理,除此之外近畿的天領(享保2年(1717年)以降,幕府將天領分割成為関東?海道?北國?東國?畿內?中國?西國七個區塊,叫做七筋。近畿地區就是做畿內筋的部分)是66萬石多一些。另外生野銀山等地也是由幕府直屬。

屏護本家的親藩

為了控制近畿,親藩的設置最是關鍵,擔任這項重要工作的就是御三家的和歌山藩56萬石,除此之外,還有桑名藩11萬石等其他親藩一族。

控制要害的譜代

對於近畿地區,由於通往通往北陸的北陸街道有越前福井藩松平家控制,通往東國的東海街道則有尾張德川家進行控制,所以剩下最重要的是通往京都的中山道,以及通往西國的山陽道。

中山道的屏障,由彥根藩井伊家35萬石負責,充當對京都的防備。井伊家在琵琶湖邊的中山道和北陸道(或稱為北國街道)交界位置修築了三重丸加三重三階天守的彥根城,控制住了這個關鍵的節點。

而對於山陽道,則由姬路藩以面的山陽道沿岸為領地,作為對西國的防備配置,在播磨國瀨戶內海和姬山之間的要隘修築了擁有四重丸外加五層六階連立式大小天守的名城姬路城,扼守了西國的門戶要衝。原本姬路藩是由德川氏的姻親池田家鎮守,後在池田輝政的孫子池田光政時代由於幼年繼位不足以防護要衝而被轉封到鳥取,姬路藩換上了譜代名門本多忠政(本多忠勝之子)15萬石,外加忠政的侄子本多政勝的5萬石和本多忠政的兒子忠刻(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兒千姬)在播磨單獨封的10萬石,總共本多氏在播磨一國領有30萬石的總石高。後又經過多次轉封,先後給了奧平松平家、榊原家、本多家(再封)、越前松平家和酒井家(酒井忠世的酒井雅楽頭家)。基本上這個要衝地區都是在譜代和親藩的控制下,而且一旦出現藩主幼小病弱無法擔任防護重任的情況就會馬上轉封換其他譜代親藩大名。

其他譜代和親藩大名包括了桑名藩的松平家,明石藩的小笠原家10萬石,柳生藩的柳生家等。

所以從這個設置大概就能知道近畿的幕藩體制設置是相互監視相互制約的關係,在關鍵的方向設置強大的親藩,並在關鍵要衝設置譜代以上的親信,就能保證一個地區的控制安全。

北陸地區也是同理,越前福井藩和越後長岡藩牧野家和出羽會津藩保科家兩家譜代親藩(保科正之是秀忠的私生子,說是譜代實際上就是親藩)兩邊控制著加賀百萬石的進出要津,再加上甲信地區的一堆譜代卡著,基本上也是動輒得咎的狀態。

綜上所述,幕藩體制下各地的安全都有了非常穩固的設置,實在是無需題主為古人過分擔憂了。


前田家石高百萬,但並不只有加賀,還有越前一部分和越中跟能登三國多的石高,而更為富饒的越前有親藩福井藩,而臨近的飛彈是天領,加賀和能登有部分是天領,而京都附近大部分也都是普代和天領,你說的根本沒有必要還會動到前田這個鐵杆盟友


加賀德川?什麼叫加賀德川?加賀藩是德川家光之女珠姬的婆家。曾經在將軍家斷絕時參與竟選。家格高於除去雙子御三家外所有德川後裔。至於近畿地區,大阪平原近百萬石領地歸屬將軍本家。


自家親戚就很靠譜麼,室町幕府封鎌倉公方的前例還在那裡呢

另外雖然沒有近幾德川家,但是德川家在近幾是有天領,京都所司代和大坂城代的


加賀有前田;近江有井伊,京都有親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