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赵延东在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公益讲座」中解答过这类问题

1.应答倾向与无应答误差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三种模式,其中,「共因模式」指的是应答倾向与调查关心的变数是受共同因素影响的(格罗夫斯《调查方法》,中译本154~155页)。例如,我要做一个对就业政策评价的调查,如果按上面的例子中说的那样,在工作日白天做调查,这时影响应答倾向和就业政策评价的就有一个共同因素,即「有无工作」。这时,就要想办法控制「有无工作」对应答倾向的影响,如改变调查时间和地点,保证有工作的人不会没有应答的机会。

2.有些朋友问到如何减少「选项无应答」,「选项无应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问卷问题设计得不好造成的,因此,这些问题由李煜教授来回答更合适。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的问题比较敏感,受访者不愿回答。这时,可能需要一些技巧。例如,在面访中询问隐私性问题时,不要直接询问,而是将问卷交给受访者,由其自己阅读并回答。有朋友问农村调研中遇到受访者不识字时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把问题录制成音频文件,请受访者自行收听并回答。还有朋友问如何保证受访者在党风廉政建设调查中的项目应答率,其实,社会调查研究者已经就此设计出了一些巧妙的办法。例如,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Kuklinski等人1997年提出的List Experiment方法。

3.我在报告中介绍了,在调查开始时给予激励,有利于提高应答率。有朋友问,会不会有受访者拿了激励就跑了。我的介绍是基于外国研究者的实验结果,我也不确定国内受访者会如何表现,可能需要一些有心人在我国开展的调查中做类似的实验来验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肯定会对调查的过程和效果带来影响,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多「本土化」的「关于调查研究的研究」。

4.还有朋友问人工智慧在社会调查中如何应用,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问题,但我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或许,陈云松教授的讲座中会有涉及。

需要获取讲座全部内容可以在链接中查看: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公益讲座」线上直播课,邀您继续免费学,不负春光不负己


先解释一下,解释不用太长,简单点就行,别说一大堆,然后又抓不到重点。

解释就说你是来干嘛的,比如做一个问卷调查,你就说我是来做问卷调查的,就行了,别跟他讲一大堆,解释做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他如果有兴趣就会问你什么问卷调查?如果他有接话了,证明有戏,然后有工作证就出示工作证,然后调研是为了干嘛,帮你做调研有啥奖励,然后讲清楚一些隐私泄密的问题,让他对你放心,毕竟是陌生人,大家第一反应都会认为你是不是骗子,你就是要解释清楚和证明清楚你不是骗子。

你可以边讲边看他反应,如果讲的过程他是有耐心听的,证明人家是感兴趣的,也有时间,就可以耐心点讲了,如果很不耐烦的,那算了,告辞,这个人不合适,强行让他来,会更加麻烦。


不知道…


首先先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调研的目的,如果对方态度还好的话,可以从他家附近的自然环境,比如说你家的房子视野很好很宽敞等等,也可以从其他问题入手,比如说你看起来很年轻等等,让对方感受到亲切感,降低戒备心,再深入调研;如果对方的态度很坚决的话,即使讲明自己身份,调研目的等之后还是很强硬,那就只能遗憾离开去下一家了。


首先是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张口要准确的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释自己的目的,如果有激励也要解释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吐字清晰,语速不要太快,表情柔和,著装得体。

如果反思后,发现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那就要平常心了,被拒绝很正常。可能是自己挑选的对象不合适,比如明显著急回家的人之类的。再接再厉就好~~


先和他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在和她说明我们的问卷内容大概是什么,然后再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填写这个问卷~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心的沟通解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热情,如真的不需要拒绝,不要勉强对方。


首先要了解对方是否明白我们是在做调研,不是传销,骗子。

如果在清楚我们的来意后,不愿意配合,那就谢谢再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