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趙延東在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公益講座」中解答過這類問題

1.應答傾向與無應答誤差之間的因果關係有三種模式,其中,「共因模式」指的是應答傾向與調查關心的變數是受共同因素影響的(格羅夫斯《調查方法》,中譯本154~155頁)。例如,我要做一個對就業政策評價的調查,如果按上面的例子中說的那樣,在工作日白天做調查,這時影響應答傾向和就業政策評價的就有一個共同因素,即「有無工作」。這時,就要想辦法控制「有無工作」對應答傾向的影響,如改變調查時間和地點,保證有工作的人不會沒有應答的機會。

2.有些朋友問到如何減少「選項無應答」,「選項無應答」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問卷問題設計得不好造成的,因此,這些問題由李煜教授來回答更合適。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有的問題比較敏感,受訪者不願回答。這時,可能需要一些技巧。例如,在面訪中詢問隱私性問題時,不要直接詢問,而是將問卷交給受訪者,由其自己閱讀並回答。有朋友問農村調研中遇到受訪者不識字時怎麼辦,我的建議是,把問題錄製成音頻文件,請受訪者自行收聽並回答。還有朋友問如何保證受訪者在黨風廉政建設調查中的項目應答率,其實,社會調查研究者已經就此設計出了一些巧妙的辦法。例如,推薦大家去了解一下Kuklinski等人1997年提出的List Experiment方法。

3.我在報告中介紹了,在調查開始時給予激勵,有利於提高應答率。有朋友問,會不會有受訪者拿了激勵就跑了。我的介紹是基於外國研究者的實驗結果,我也不確定國內受訪者會如何表現,可能需要一些有心人在我國開展的調查中做類似的實驗來驗證。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肯定會對調查的過程和效果帶來影響,因此,我們也需要更多「本土化」的「關於調查研究的研究」。

4.還有朋友問人工智慧在社會調查中如何應用,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問題,但我還沒有太多的經驗。或許,陳雲松教授的講座中會有涉及。

需要獲取講座全部內容可以在鏈接中查看: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公益講座」線上直播課,邀您繼續免費學,不負春光不負己


先解釋一下,解釋不用太長,簡單點就行,別說一大堆,然後又抓不到重點。

解釋就說你是來幹嘛的,比如做一個問卷調查,你就說我是來做問卷調查的,就行了,別跟他講一大堆,解釋做什麼內容的問卷調查,他如果有興趣就會問你什麼問卷調查?如果他有接話了,證明有戲,然後有工作證就出示工作證,然後調研是為了幹嘛,幫你做調研有啥獎勵,然後講清楚一些隱私泄密的問題,讓他對你放心,畢竟是陌生人,大家第一反應都會認為你是不是騙子,你就是要解釋清楚和證明清楚你不是騙子。

你可以邊講邊看他反應,如果講的過程他是有耐心聽的,證明人家是感興趣的,也有時間,就可以耐心點講了,如果很不耐煩的,那算了,告辭,這個人不合適,強行讓他來,會更加麻煩。


不知道…


首先先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說明調研的目的,如果對方態度還好的話,可以從他家附近的自然環境,比如說你家的房子視野很好很寬敞等等,也可以從其他問題入手,比如說你看起來很年輕等等,讓對方感受到親切感,降低戒備心,再深入調研;如果對方的態度很堅決的話,即使講明自己身份,調研目的等之後還是很強硬,那就只能遺憾離開去下一家了。


首先是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表達有問題。張口要準確的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釋自己的目的,如果有激勵也要解釋清楚。在說的過程中,吐字清晰,語速不要太快,表情柔和,著裝得體。

如果反思後,發現問題不在自己身上。那就要平常心了,被拒絕很正常。可能是自己挑選的對象不合適,比如明顯著急回家的人之類的。再接再厲就好~~


先和他介紹一下我們自己,在和她說明我們的問卷內容大概是什麼,然後再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填寫這個問卷~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細心的溝通解答,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熱情,如真的不需要拒絕,不要勉強對方。


首先要了解對方是否明白我們是在做調研,不是傳銷,騙子。

如果在清楚我們的來意後,不願意配合,那就謝謝再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