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说云飘到别的地方去不是自己的就是浪费吧?

实在是无法理解


如果按照题主的设想,就没有干旱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达到共同富裕的区别
我猜想你的问题可能是:既然农业用水浇到地里仍然大量渗透到地下或者蒸发掉,我们仍然需要滴灌?
首先从病害防治角度分析,大水漫灌易传播病害,造成病害的流行。1、很多越冬的初侵染体通过流水传播到作物,如:典型的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

2、湿度过高的田间状况有利于多数病菌的繁殖和萌发。

再次从作物生长调节角度分析,不是水越多作物的生长越好:1、过多的水对作物根部呼吸不利;2、水过多容易导致烂苗、烂根、坏种;大水漫灌不能很好的掌控灌溉量和灌溉面积,部分田块水量过多,部分田块水量不足。

最后,水的循环不是题主想的这样的简单,具体的我不知道。我只能描述滴灌对作物生长和病害传播的影响,我想题主想问的不是这个。


你提到的过程是下图这个水循环过程,中学地理中大家都学过的

滴灌通常是配合地膜使用,它的作用如下:

第一,节水。不光是滴灌可以控制用水量的问题,还可以控制灌溉时间,比如夜间灌溉,减少蒸发。用最少的水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大水漫灌就没办法了,真正能被作物吸收的一半不到,其他的都蒸发了渗入地下了,干旱地区的水要花钱买的,或者需要柴油机或电动水泵抽上来的,漫灌明显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说一下题主提到的降水,干旱地区都在西北,华北,东北,这些地方整年或大部分季节都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下,了解气象的同学知道,高压控制下的天气是不下雨的,即使地表蒸发的水汽也会被风输送到几百公里外高压气团的外围,碰到暖湿气流才会降水,因此除非跟科幻小说一样大陆漂移在西北内陆造出来一片海,彻底大范围改变地表性质;或者如有些专家提议的把喜马拉雅山凿个缺口,把印度洋暖湿气流放进来,才会改变当地的干旱气候。

回到滴灌

第二,防止盐碱化,缺水地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盐碱化,地表水分蒸发后,水中矿物质沉淀进入土壤,久了盐分累计就成了盐碱地。滴灌配合地膜,形成植物根系附近小环境,一方面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避免盐卤析出,另一方面滴灌管道里流的还有液体肥料呢,可以较精确的控制施肥,避免肥料过多,浪费成本,同时产生盐碱化。

第三,防止农业病虫害,滴灌可以在植物根部给药,直接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地下害虫,比如蝲蝲蛄。

所以,滴灌肯定是有用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包括西北干旱区,仍然普遍存在大水漫灌的方式,原因无它,铺设滴灌系统要花很多钱,农民没钱不能买


水不能只用一次吧?渗透到地里变成地下水,你再利用得抽取得成本得耗能吧?蒸发再变成降雨,你从非灌溉区转移回来得成本得耗能吧?从源头上节水节能,不好么?

1、首先,如果是从全球水资源系统来看,是大循环,水浇到土壤,一部分会渗透到土壤深层到地下水循环系统,另外一部分会自然蒸发;还有一部分被植物体吸收用于自身生长和蒸腾作用。2、对于局部区域来说,水的蒸腾量、地下水循环减少量和植物利用量远远大于当地的降雨量,就会有亏损,就会导致当地持续干旱,而滴灌和喷灌可以很好的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滴灌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合理保证作物水分与养分的方法,并且能极大限度提高有效水资源的利用率。滴灌的优点很明显,可以降低水分养分的损失,也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劳动力成本也比较小,水因为可以由喷嘴来控制,所以水的分配的均匀性也很高。滴灌的缺点主要在于前期的成本会高一点,而且水也比较容易堵塞
这是以色列农业的一项独门秘技,节水且灌溉效率高,还少长虫。就是初期投资稍大。慢慢理解吧

那举个例子说:东北的云飘到了朝鲜下了雨,你能问朝鲜说那是我的水你给我送回来??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本来就是紧缺的,所以农业上讲高效利用水没有任何问题。


慢慢理解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