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黄石市37例、十堰市26例、襄阳市13例、宜昌市26例、荆州市321例、荆门市231例、鄂州市204例、孝感市123例、黄冈市264例、咸宁市9例、随州市31例、恩施州26例、仙桃市20例、天门市69例、潜江市4例。全省新增病亡242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5例),其中:武汉市216例、黄石市3例、襄阳市1例、宜昌市3例、荆州市2例、鄂州市2例、孝感市4例、黄冈市4例、咸宁市1例、随州市2例、恩施州1例、仙桃市3例。新增出院802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23例),其中:武汉市538例、黄石市17例、十堰市11例、襄阳市6例、宜昌市10例、荆州市22例、荆门市11例、鄂州市23例、孝感市28例、黄冈市89例、咸宁市19例、随州市11例、恩施州10例、仙桃市5例、天门市1例、神农架林区1例

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累计治愈出院3441例?

news.cctv.com图标


「临床诊断」就是「大夫觉得是啥病」的意思,比起把核酸阳性当成唯一的准绳、把医生变成等试剂盒的「工具人」,「临床诊断病例」跟真实的情况要贴近不少,能为我们提供对疫情更加客观的认识。

第五版指南里有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定义,指的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疑似病例+CT肺炎表现」。至于疑似病例的标准,针对湖北省内和省外的不同情况是用了不同标准的,湖北省内的标准要更加宽松、快速、简单,第五版指南有明确的叙述:

事实上,我们对SARS-Cov-2和COVID-19(本次疫情病原体和所致疾病的正式名称)的认识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试剂盒和CT都有不容忽视的假阴性率,前者的问题在采样偏倚和试剂盒本身敏感性不够高上,后者的问题在于可能会漏过大量轻症的病人,所以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核酸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强调CT的重要性。但相比核酸检测试剂盒,CT显然在可及性(基本上二级以上医院都有)和快速性(几分钟做完,短时间内不用像试剂盒一样反复检测)上要好的不少

疾病诊治讲究的是专科医生根据获得的各种线索的综合判断,重视「临床诊断病例」是对科学规律的尊重。之前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即使病人有明确的近期武汉旅行史/接触史,临床症状高度疑似,但由于试剂盒产能限制,排不上队做核酸检测,得不到确诊,无法按相关规定及时隔离和治疗,因此也饱受公众的质疑。

我无意揣测这是否有会让人有压低确诊数字的印象,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医生变成等待试剂盒结果的「工具人」、忽视医生的诊治技能和经验,不能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也不能向有关部门提供一个更加贴近真实的疫情判断,影响了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总体部署。

用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的话说,就是「在看病诊断肺炎时,能够拿得到的病原学,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临床诊断。从临床思维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路径角度来说,增加临床病例的诊断,有益于临床医生对疾病多一个判断」。

尊重科学规律、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是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一步。


这次的新增病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核酸确诊病例,之前公布的新增病例都是核酸确诊病例。

也就是说2月11号之前,公布的都是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才纳入我们每天看到的数据。但是其实很多病人已经有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双肺CT影像学改变), 其实这些病人阳性率很高,只是没排上队做核酸检测,再加上核酸检测报告「假阴性」(一些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阴性)的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2月5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 只有30%~50%的阳性率。因此启用新的诊断标准刻不容缓。这个讨论稍早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教授提出。

朋友圈刷屏医生张笑春回应:非常时期「宁错勿漏」?

www.thepaper.cn图标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病例诊断根据湖北省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区别对待。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基于已经发现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确诊病例,故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也纳入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当然,核酸检测仍是确诊新冠肺炎「金标准」。CT是一种影像学方法,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知识分子」公众号采访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时对方这么说

要了解武汉地区真实的感染率,除了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预测外,也可利用现有公开的数据进行推算。据报道,在对一千余名各国撤侨者所作的病毒核酸检测发现,感染率约为1.5%。同样,从浙江温州春节期间来自武汉地区的人数和感染率水平估算,也可得出大致相似的结果。此外,通过对比武汉与湖北以外地区感染者中的死亡率水平的巨大差异,也可大致推导出武汉地区实际感染人数的低估程度。如按1.0%-1.5%的感染率推算,武汉地区的实际感染人数已接近或超过六位数,远远超过目前报告的人数。这也和近期香港学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所预测的结果相似。」

所以出现数据激增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1月8日起病,发热症状,胸部CT提示磨玻璃影,但是由于是早期病例,没有条件做核酸,所以不管我的影像学检查是如何的典型,就算我传染了照顾我的父亲,导致他到现在还在医院隔离救治,甚至一度上了呼吸机,但我出院时的诊断就只能是病毒性肺炎,而不是新冠。我也不能算到确诊病例的数据里面。

因为之前的确诊病例数据必须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就算你看著像,其它检查结果也像,但是就是没核酸结果,你就不能算新冠患者。只有核酸阳性才能算新增病例。

但是现在的标准改了,也就是说,只要你看著像,其它检查结果也像,就算你没核酸结果,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你也是新冠,被称为临床诊断病例。

料敌从宽总比轻敌大意的好。


这次的突増是因为诊断标准更改吗?并不是,因为这个修改是一个礼拜前的事情了。

2月5号,国家就已经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湖北省内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的疑似病例,纳入临床诊断病历。

在这个诊断标准出来之后,湖北省的新冠患者就分为了3种: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是湖北省独有的,其他省份没有,之所以做这个调整是考虑到湖北的防控形势,而修改的目的是希望尽快将疑似患者纳入治疗。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湖北,漏诊可能导致的问题会远大于误诊,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所以关键问题是,利用影像学方法作为诊断手段,新冠肺炎的诊断人数理应上升。然而我们看到这几天,湖北省的确诊人数出现了阶梯式的波动下降,我认为这给公众带来了一定的误导;而今天突然公布湖北一万多例新增确诊患者,这又给公众带来了不小的恐慌。

所以准确的说,这次突增是因为湖北直到今天才将「临床诊断病例」列入「确诊病例」。简而言之,湖北的确诊病例数量增长是意料之中的,但不应该以这样一种形式暴增。

湖北以外省份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确诊病例也在不断下降,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态势。我觉得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实事求是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希望知乎能保留这个回答,我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


好事,重视临床诊断,可以让更多还来不及没经过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确诊,能有效缓解之前确诊难的问题,使得这些人能更快享受治疗。无论对提升治愈人数,挽救生命,还是对避免疫情扩散,避免更多人患病都是好事。

这是个转折点,希望后面可以看到湖北的治愈率能够上升,毕竟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为什么要新增临床诊断病例?

童朝晖:第五版卫健委的方案里已经对湖北地区已经提出来临床诊断病例问题。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临床诊断。平时诊断肺炎时,实际上病原学百分之二、三十要靠临床百分之七、八十来诊断。所以这次在湖北地区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前段时间我们主要靠核酸来进行确诊病例,但实际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临床表现都有: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的症状。然后进行查体检查临床特征,做CT影像后进行一个综合诊断。

核酸检测和CT影像有什么区别?哪个诊断比较重要?童朝晖:这些对临床医生来讲都不可缺少,要做一个综合判断,综合分析。要考虑核酸的相关化验,也要分析CT影像。作为一个呼吸科医生,作为一个临床危重症医生,我们要仔细询问病史,发现临床的蛛丝马迹,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临床查体,包括这次的核酸技术。CT影像既是放射科医生的专长,也是临床医生的看家本领,我们经常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所以要综合分析,不能强调某一个的重要性。

来源 | 央视新闻

童朝晖是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