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0時-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臨牀診斷病例13332例),其中:武漢市13436例、黃石市37例、十堰市26例、襄陽市13例、宜昌市26例、荊州市321例、荊門市231例、鄂州市204例、孝感市123例、黃岡市264例、鹹寧市9例、隨州市31例、恩施州26例、仙桃市20例、天門市69例、潛江市4例。全省新增病亡242例(含臨牀診斷病例135例),其中:武漢市216例、黃石市3例、襄陽市1例、宜昌市3例、荊州市2例、鄂州市2例、孝感市4例、黃岡市4例、鹹寧市1例、隨州市2例、恩施州1例、仙桃市3例。新增出院802例(含臨牀診斷病例423例),其中:武漢市538例、黃石市17例、十堰市11例、襄陽市6例、宜昌市10例、荊州市22例、荊門市11例、鄂州市23例、孝感市28例、黃岡市89例、鹹寧市19例、隨州市11例、恩施州10例、仙桃市5例、天門市1例、神農架林區1例

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臨牀診斷病例13332例) 累計治癒出院3441例?

news.cctv.com圖標


「臨牀診斷」就是「大夫覺得是啥病」的意思,比起把核酸陽性當成唯一的準繩、把醫生變成等試劑盒的「工具人」,「臨牀診斷病例」跟真實的情況要貼近不少,能為我們提供對疫情更加客觀的認識。

第五版指南里有對「臨牀診斷病例」的定義,指的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也可以簡單理解為「疑似病例+CT肺炎表現」。至於疑似病例的標準,針對湖北省內和省外的不同情況是用了不同標準的,湖北省內的標準要更加寬鬆、快速、簡單,第五版指南有明確的敘述:

事實上,我們對SARS-Cov-2和COVID-19(本次疫情病原體和所致疾病的正式名稱)的認識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可以確定試劑盒和CT都有不容忽視的假陰性率,前者的問題在採樣偏倚和試劑盒本身敏感性不夠高上,後者的問題在於可能會漏過大量輕症的病人,所以診斷不能片面強調核酸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強調CT的重要性。但相比核酸檢測試劑盒,CT顯然在可及性(基本上二級以上醫院都有)和快速性(幾分鐘做完,短時間內不用像試劑盒一樣反覆檢測)上要好的不少

疾病診治講究的是專科醫生根據獲得的各種線索的綜合判斷,重視「臨牀診斷病例」是對科學規律的尊重。之前常常出現的問題是,即使病人有明確的近期武漢旅行史/接觸史,臨牀癥狀高度疑似,但由於試劑盒產能限制,排不上隊做核酸檢測,得不到確診,無法按相關規定及時隔離和治療,因此也飽受公眾的質疑。

我無意揣測這是否有會讓人有壓低確診數字的印象,但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方面醫生變成等待試劑盒結果的「工具人」、忽視醫生的診治技能和經驗,不能讓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和管理;另一方面也不能向有關部門提供一個更加貼近真實的疫情判斷,影響了這場疫情阻擊戰的總體部署。

用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的話說,就是「在看病診斷肺炎時,能夠拿得到的病原學,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臨牀診斷。從臨牀思維和臨牀醫生的臨牀路徑角度來說,增加臨牀病例的診斷,有益於臨牀醫生對疾病多一個判斷」。

尊重科學規律、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一步。


這次的新增病例包括臨牀診斷病例和核酸確診病例,之前公佈的新增病例都是核酸確診病例。

也就是說2月11號之前,公佈的都是做過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才納入我們每天看到的數據。但是其實很多病人已經有癥狀(發熱/呼吸道癥狀、雙肺CT影像學改變), 其實這些病人陽性率很高,只是沒排上隊做核酸檢測,再加上核酸檢測報告「假陰性」(一些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陰性)的存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在2月5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核酸檢測 只有30%~50%的陽性率。因此啟用新的診斷標準刻不容緩。這個討論稍早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張笑春教授提出。

朋友圈刷屏醫生張笑春回應:非常時期「寧錯勿漏」?

www.thepaper.cn圖標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病例診斷根據湖北省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區別對待。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類。基於已經發現沒有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確診病例,故將「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牀表現中的3條(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也納入疑似病例進行排查。確診病例診斷標準沒變

湖北省增加「臨牀診斷」分類。而且「疑似病例」標準修改為:無論有沒有流行病學史,只要符合「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和「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這2條臨牀表現,便可考慮為疑似病例。相當於疑似病例標準放寬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為臨牀診斷病例。確診病例診斷標準沒變 (需有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行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或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當然,核酸檢測仍是確診新冠肺炎「金標準」。CT是一種影像學方法,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很多種,不一定是新型冠狀病毒,而核酸檢測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診斷方法,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知識分子」公眾號採訪著名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時對方這麼說

要了解武漢地區真實的感染率,除了採用複雜的數學模型預測外,也可利用現有公開的數據進行推算。據報道,在對一千餘名各國撤僑者所作的病毒核酸檢測發現,感染率約為1.5%。同樣,從浙江溫州春節期間來自武漢地區的人數和感染率水平估算,也可得出大致相似的結果。此外,通過對比武漢與湖北以外地區感染者中的死亡率水平的巨大差異,也可大致推導出武漢地區實際感染人數的低估程度。如按1.0%-1.5%的感染率推算,武漢地區的實際感染人數已接近或超過六位數,遠遠超過目前報告的人數。這也和近期香港學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所預測的結果相似。」

所以出現數據激增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1月8日起病,發熱癥狀,胸部CT提示磨玻璃影,但是由於是早期病例,沒有條件做核酸,所以不管我的影像學檢查是如何的典型,就算我傳染了照顧我的父親,導致他到現在還在醫院隔離救治,甚至一度上了呼吸機,但我出院時的診斷就只能是病毒性肺炎,而不是新冠。我也不能算到確診病例的數據裡面。

因為之前的確診病例數據必須是核酸陽性。也就是說就算你看著像,其它檢查結果也像,但是就是沒核酸結果,你就不能算新冠患者。只有核酸陽性才能算新增病例。

但是現在的標準改了,也就是說,只要你看著像,其它檢查結果也像,就算你沒核酸結果,經過醫生的綜合評估,你也是新冠,被稱為臨牀診斷病例。

料敵從寬總比輕敵大意的好。


這次的突増是因為診斷標準更改嗎?並不是,因為這個修改是一個禮拜前的事情了。

2月5號,國家就已經出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湖北省內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疑似病例,納入臨牀診斷病歷。

在這個診斷標準出來之後,湖北省的新冠患者就分為了3種:疑似病例、臨牀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其中臨牀診斷病例是湖北省獨有的,其他省份沒有,之所以做這個調整是考慮到湖北的防控形勢,而修改的目的是希望儘快將疑似患者納入治療。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湖北,漏診可能導致的問題會遠大於誤診,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所以關鍵問題是,利用影像學方法作為診斷手段,新冠肺炎的診斷人數理應上升。然而我們看到這幾天,湖北省的確診人數出現了階梯式的波動下降,我認為這給公眾帶來了一定的誤導;而今天突然公佈湖北一萬多例新增確診患者,這又給公眾帶來了不小的恐慌。

所以準確的說,這次突增是因為湖北直到今天才將「臨牀診斷病例」列入「確診病例」。簡而言之,湖北的確診病例數量增長是意料之中的,但不應該以這樣一種形式暴增。

湖北以外省份的診斷標準沒有變化,確診病例也在不斷下降,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態勢。我覺得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實事求是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希望知乎能保留這個回答,我們有責任向公眾傳遞正確的信息。


好事,重視臨牀診斷,可以讓更多還來不及沒經過核酸檢測確診的患者確診,能有效緩解之前確診難的問題,使得這些人能更快享受治療。無論對提升治癒人數,挽救生命,還是對避免疫情擴散,避免更多人患病都是好事。

這是個轉折點,希望後面可以看到湖北的治癒率能夠上升,畢竟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什麼是臨牀診斷病例?為什麼要新增臨牀診斷病例?

童朝暉:第五版衛健委的方案裏已經對湖北地區已經提出來臨牀診斷病例問題。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臨牀診斷。平時診斷肺炎時,實際上病原學百分之二、三十要靠臨牀百分之七、八十來診斷。所以這次在湖北地區增加了臨牀診斷病例。前段時間我們主要靠核酸來進行確診病例,但實際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臨牀表現都有:1、有流行病學史;2、發熱、呼吸道咳嗽、憋氣的癥狀。然後進行查體檢查臨牀特徵,做CT影像後進行一個綜合診斷。

核酸檢測和CT影像有什麼區別?哪個診斷比較重要?童朝暉:這些對臨牀醫生來講都不可缺少,要做一個綜合判斷,綜合分析。要考慮核酸的相關化驗,也要分析CT影像。作為一個呼吸科醫生,作為一個臨牀危重症醫生,我們要仔細詢問病史,發現臨牀的蛛絲馬跡,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臨牀查體,包括這次的核酸技術。CT影像既是放射科醫生的專長,也是臨牀醫生的看家本領,我們經常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所以要綜合分析,不能強調某一個的重要性。

來源 | 央視新聞

童朝暉是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呼吸危重症專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