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爽点是不一样的,再牛逼的作家也只能抓住一部分受众。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再牛逼的作家也无法让所有人都理解。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一千个读者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功利角度出发,作为表达者你无法掌控每个人的爽点,也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理解。你能做到的唯有准确表达自我和问心无愧。

无需在意别人爽还是不爽,也无需考虑别人是否理解。

先让自己爽和理解就够了。

剩下的,就是你被动地去吸引你的受众了。


先看懂,后爽,最后理解主题。

透不可能!每个人想法不一样。

反而要遏制过度解读,所以不能画蛇添足


写文章当然希望人家既能理解又能读爽,即既能让人理解你的写作意图,读起来又让人赏心悦目。否则,如不能让人读懂,哪你写它干嘛!如只要让人读懂,那你只要写一条横幅标语即可,何必花那些功夫去反复斟酌!但是,要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读爽」这是要花大功夫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首先,若能皆而有之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但话说回来,不读爽又有几人愿意读第二遍呢?

一遍就能读透的书一般也不会有多深的内涵吧。

而自己究竟有没有让别人读爽或读透的能力还未可知,

最后,只要自己写出来了,管别人读透 读爽呢?


对于写文章呀,你要看你的精准用户到底是谁,你才能决定

其实写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什么呢?就是让你的用户读懂,理解你撰写的文章


应该以你自己想要写作的愿望和自己的想法为准,可以多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但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要抒发你的感想与心情。

硬要说的话,应该是让别人理解。


写文章有几种层次与境界:

一、灵感型,灵感一来,下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大家看了多数喜欢。如藤王阁序之类的好文。

二、会道型,大圣孔子的文章主要讲道德道理,改易一字均不可。

三、忬情言志型,曹操的短歌行,岳飞的满江红,屈原的离骚,诗经的一部分。

四、记事型,尚书、春秋,史记等。尊重事实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五、农耕药物型,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只写实、无情而大情。

六、明理型。周易,只注重发挥易理,把易经的事情说清楚。

七、青词型,八股文的一部分。司马相如的赋,严嵩的青词,这些有拍马屁、让人爽的成分,但是很巧妙。要经过思考才能写出。

八、玄幻虚构型。大家喜欢却是虚构的。

等等。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应用不同的写法比较恰当。

如果是一篇文章,基本上要把道理讲透,看情况可以适当加点爽文,前提是此原汤是否可以加水?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老唐说古 - 知乎?

www.zhihu.com图标

自己开心为目的,我觉得没必要刻意迎合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