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先收回一戰被分裂的地區,再發展一兩年,直接閃擊法國,畢竟當時德法兩國敵視非常厲害。威脅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佔領的直布羅陀海峽,獲得優質出海口後再和英國磨嘰,攻下法國後佔領它的部分海外殖民地。儘可能推遲甚至不與蘇聯發生摩擦,而當時美國的作風是想發戰爭財。將戰爭控制在歐洲大陸西部,這樣二戰會打起來嗎,打起來又會變成成什麼樣子?


戰上海有一個劇情,上海外圍守軍有兩部,嫡系少壯兵強馬壯,雜牌劉義三心二意,只能打一個,選哪個?

結論是少壯,因為打少壯劉義會作壁上觀,而反之少壯會支援劉義。

其實三德一開局就是這樣的局面。

打波蘭,法國會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等著德國往防線上撞;打法國波蘭人可能會幫法國人和德國拚命。

39年國境線波蘭離柏林太近,即使不考慮波蘭會不會打過來,也必然部署大量部隊防禦。

相反弄死波蘭,在通過條約搞定蘇聯,德國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單線作戰了。

事實證明,小鬍子賭贏了,法國確實坐視波蘭滅亡而沒出手。


三德子沒那膽子直接閃法國。法國雖然戰術思想落後,把坦克分給步兵支援用。但是人家紙面數據好看,隨隨便便就是幾千輛,而且論性能,怎麼不是吊打你這一號二號。另外閃法國的話有荷蘭比利時看門,牛牛後衛,大波波爆菊。雖然大波波很讓人討厭,但是人家也曾在華沙城下大敗圖哈切夫斯基,布瓊尼。爆你菊花也是很疼的。


波蘭和法國情況並不一樣,波蘭是三面夾擊,還有一蘇聯幫你捅刀,你德國連波蘭都打不贏回家帶孩子去。

德國國內當然也沒幾個人願意去打波蘭,克勞塞維斯電臺為什麼叫海德里希去搞,因為原本打算幹這事兒的卡納里斯不幹了。

國防軍中沒有幾個人願意挑起戰爭,英法宣戰的時候已經有好多人為自己準備謀出路了。

我敢說,如果英法從馬奇諾防線出擊,德國弄不好得自己先打內戰,不過這倆貨指望著德國會跟蘇聯掐,坐擁100多個師笑看波蘭滅亡。

如果一開始閃擊法國情況就不一樣了,打法國只有一條道(如果不考慮中立國),從德法接壤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上的打過去,翻瑞士不可靠,義大利更不可靠,佛朗哥純屬騎牆。

你們這些人啊,看不起納粹我能理解,但你們真的以為你們的戰略思維已經超過了那些德國的戰術大師嗎?

不說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師長,你也不如他,所以別瞎雞巴設想了。

他為什麼要避免兩線作戰你都沒有搞懂,還先打法國?你以為這是鋼鐵雄心嗎?這個不興什麼全球緊張度,就算你打得贏法國。

法國的殖民地你有能力去掌控嗎?你也太小看法國了吧?二戰法國是有條件的投降,要論綜合國力,德三拍馬都趕不上。


俗話說得好,「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那個時候的法國,就好比是個駱駝。要打敗這頭駱駝,至少要是匹馬。1939年的德國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絕對還沒有壯到「馬」這個水平。更何況,英國還在法國有一支不可小覷的遠徵軍。先打法國就意味著向「駱駝」和「牛」同時交戰。

我們說帝國主義國家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是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的,這裡便有了兩種猜想:

1.如果1939年先打法國(和英國),很有可能會遭遇失敗。還是強調一點,1940年德軍能實施黃色方案,跨越阿登山區,是需要較強的裝甲機動能力的。也得有一支龐大的裝甲部隊。並且要能牽制住馬奇諾正面的聯軍。1939年的德軍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1939年在法國平原,英法和德國正面硬鋼,德國優勢不明顯。

2.如果等到實力夠強,再打法國,可能國內民眾早就不買賬了。

所以審時度勢,打波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一可以試探英法的立場。第二,波蘭不是「駱駝」。第三,攻佔波蘭,奪回但澤,同時獲得大量勞動力,可以為後續計劃做準備。

所以,其實,德國不會這麼撈,一開始就直接和英法老大哥對剛。

同時對於美國參戰的問題,評論區我有說明。

——————

若有失言,還望指正。


會死的更慘吧

首先姑且德國的國內矛盾能撐到這個時候

1.攻擊法國等於同時與法英宣戰,明顯不如把波蘭先喫掉划算

2.推遲進攻蘇聯,這個時候都打不贏蘇聯,以後更沒戲了。此時的蘇聯剛剛結束大清洗,軍官大多數是新官上任,同時也正在軍事改革,防線也在前移,所以舊防線被廢棄,新防線還沒修好,此時正是蘇聯最脆弱的時候,此時不打,更待何時。而且再過一段時間,蘇聯的新裝備大量更新的時候,會怎麼樣呢?拼發展,誰能比得過蘇聯呢。

3.美國是一定要參戰的,不參戰是不可能的。美國是不會坐式歐洲統一的,統一的歐洲多麼可怕美國是知道的。

美國此時國內矛盾愈演愈烈,急需轉移國內矛盾的東西(忘了聽誰說的沒有二戰美國將爆發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就是不錯的方式,所以一直在等一個加入戰爭的理由,一可以名正言順,二可以鼓動百姓參軍。


直接閃擊法國,結果沒啥大變化。

德軍西進法國,波蘭軍隊就算抄德軍後路,也根本打不過德軍,而且蘇軍會抄波軍後路,蘇波仇恨可很深啊。更可能發生的是波軍被大批蘇軍釘在東線不能動彈,坐視德軍滅亡法國。


0.1,事實上德國政府根本拖不了兩年就會因為越來越高的國債舉步維艱。

0.2,法國已經建立左翼同盟,兩年後經濟危機的影響也會更加緩解,可未必會這麼容易投降。

1.1,英國當時保障了比利時和荷蘭的獨立。從低地走,就會和英國開戰。不從低地走,德國打算去洛林撞永備工事?

1.2,如何保證不列顛不會由於德國威脅而再次派出遠徵軍?

2,馬奇諾防線足夠拖延大量時間,如何保證在這段時間讓法國無法完成動員讓馬奇諾成為凡爾登?

2.1,如果保證後勤運輸,去佔領法國殖民地(歷史上北非後勤完全依靠義大利海軍)?

3,波蘭和法國的外交利益和傳統友誼可是很深遠的。如何保證波蘭不會背後給你來一刀(波蘭實力並沒有半吊子軍迷吹的那麼弱)?

很多客觀情況都會變得不一樣,國際環境更不會按著你的心意走。越往後面你的假設問題越多,都沒必要寫出來了。


1939年你連帶50炮的三號G都沒有(只有37炮的三號E),來,打個CharB1給大傢伙們看看XD


個人看法:

如果閃擊波蘭,可以獲得蘇聯支援,使波蘭陷入兩線作戰,大大增加了閃擊成功率。

如果閃擊法國,雖然可能在初期佔有優勢,但在被英法支持的波蘭背後捅刀後,本來當時機械化程度有限的德軍又要陷入兩線作戰,閃擊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還有一種情況

如果德軍請求蘇聯進攻波蘭,以分散兩線作戰的壓力,這種想法看似可行,但結合當時的時局來講,剛剛從蘇芬戰爭中脫離出來的蘇聯紅軍是不大可能有底氣去單獨進攻波蘭的,無論波蘭軍隊如何,他們當時畢竟是英法支持下的中歐軍事強國。

所以這種情況也不大可能。

所以說當時德軍選擇波蘭動手是很明智的


打波蘭是和蘇聯商議好的,怎麼是惹了蘇聯呢。

這是一個德國掃西南歐,蘇聯掃東北歐的時期,蘇德之間並沒有太多矛盾,反而是其他國家在反抗蘇、德。

德國打法國、英國這些國家的時候,蘇聯也在忙著打北歐芬蘭什麼的。

假如德國不進攻蘇聯,繼續保持現狀,甚至跟蘇聯聯盟發展會怎麼樣?

估計一開始確實是這樣打算的,不過蘇聯打芬蘭的時候表現十分之差,造成了德國的誤判,以為蘇聯只是外強中乾,於是西線還沒穩定就開了東線,最初確實很順利,但是後來就頹了。

實際上蘇聯打芬蘭時候,英美法在玩命支持芬蘭,德國和芬蘭聯合一起打蘇聯時候,英美法又開始玩命奶蘇聯。

兩邊一起消耗,最後蘇聯抗住了,於是英美法順勢加入,要是蘇聯沒抗住,那英美法就是德日那邊的。


看看地圖就知道的問題,還用分析那麼一大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