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的大叔了,没去过酒吧,不知道酒吧有什么好玩的,很好奇,如果要喝酒在家里整一杯52度的烈酒不好吗?


酒吧是穷人的客厅。


那些在夜店努力拍小视频的女孩们...

今天文章的灵感来自前两天tututu朋友约我蹦迪时发生的事情。

那天我去的比较早,他还没到。

大概十一点多,他销售叫的三个女孩子先来了。

我向来是不对销售发的菜抱任何希望的,毕竟天菜是不可能被夜店销售叫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随便找一家夜店、TAXX也好、OT也罢,你只要去30次,你就会对大部分世俗意义上的美女免疫。

所以那三个女生,从我的角度来说,丑;但从普通人的角度应该还算好看。

她们像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一样,屁股一放,衣服包包放在旁边,就那样坐在了卡座的正中间。

翘起二郎腿,打开手机刷著朋友圈,满眼尽是轻蔑。

即便我的朋友、和我们自己的朋友都到了,站在卡座外面,她们也仍然是无动于衷,愣是坐在那里,甚至反客为主的打量著我们,窃窃私语。

她们的脸上就趾高气扬的写著:「全世界的男人一定都拿我当做宝贝」

而接下来的整个晚上就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整个晚上,她们的手机都在视频状态)

当我们在卡座上打气氛枪她们拿起手机录个小视频

后面神龙套端上来的时候她们拿起手机录小视频

后面玩的足够开心去开黑桃A的时候她们也拿起手机录小视频

甚至连撒一百块一包的纸巾、换DJ上场都要录个小视频

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个场景,你一定会和我有相同的感慨:

「努力」这个词真的好适合她们。

因为她们拍小视频的样子真的很努力。

在拍小视频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不能让自己显得像一个没有见过的世面的大妈。

战战兢兢的寻找角度好让朋友圈的别人觉得她们和今晚的高消费是有关的。

配合声情并茂的朋友圈文案好让整个朋友圈看到她们纸醉金迷的生活。

是的,她们真的很努力。

当然,她们的努力也不只是在夜店里。

在餐厅,她们会等到菜品凉透,因为她们要等到所有菜品上齐来拍一张美照,就算是吃法餐也要特意叮嘱服务员把所有的菜品一起上菜。

她们会出现在凌晨五点钟的机场,只是为了赶上那趟廉价的商务舱,宁愿凌晨四点钟爬起来去机场。

当然不是因为上午有会议,只是因为她们要配合精致的下午茶发一张商务舱摆拍凑够九宫格。

她们会刻意带上一套衣服去酒店,只为了能穿著衣服泡在浴缸里,拍出Ins上的网红原版照片。

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

作为一个连瓶盖都拧不开的女生,她们能为了拍出网红照,把酒店房间的床活生生搬到落地窗旁。

你以为落地窗旁的床都是房型设计?事实上90%的照片都是女生自己把床搬过去摆拍的。

她们还可以努力的从巴厘岛坐几个小时的车,只为了到一个网红经典,再自己花一个下午P上天空和湖面。

朋友圈背后的她们,是那样「努力」的活著。

即便她们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付出任何努力,却愿意为了朋友圈里的点赞付出成倍的劳动。

所有的一切努力,只为了维持所谓「白富美」的设定。

一个为了虚荣而努力的女人背后,往往会有著数个为了肉体而努力的男人。

当屌丝们咬著牙租超跑、A卡,那些硬著头皮在泡妞的时候吹下的牛逼,给了那些女人们不切实际的幻觉,让她们觉得自己高贵而值得。

这些是被无能的屌丝们宠坏的白富美。

事实也是这样的,你会发现所有的所谓混圈婊也好、无业游民的女孩也罢,长的永远不会是顶级好看。

所以她们注定没办法靠脸踏入上流社会,只能靠著不错的脸被屌丝追捧。

平庸的生活造就了平庸的追求,努力的在朋友圈摆拍获得虚荣感成为了构筑她们人生唯一的精神支柱。

所以她们时时刻刻努力拍著照片和视频装点著自己的门面,希望那些一掷千金的男孩们多看她一眼。

最后的最后,她们总是会带著骄傲的抱怨起:「我那个开玛莎拉蒂的前男友是个渣男」

被玩弄感情可以,但必须是富二代,若你是个假富二代,她一定是恨不得诅咒你祖上十八代。

即便是这样的女孩,在恋爱鄙视链的背后,也有当然有男人正在朝著为接盘她们而努力。


谢邀 抛开社交不提

好比好吃的人要追著自己喜欢的料理人一样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kingsman一样 在家做出一杯像样的调酒(其实就是绝大部分五星级酒店 都拿不出一块像样的冰)

在家自己独酌不是不可以 那只能算是填饱肚子罢了

北京有句老话 叫 吃过见过

高质量的酒吧 具备更好的服务、器具,更多的酒类选择,甚至更好的环境。

还能根治选择障碍症……


为防止ETC,补充一下。有很多清吧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我常去的Bada。清吧有可能有好酒,和朋友去小酌也不错。但这种我更愿意称之为酒馆。

如果喜欢去这种清吧,酒馆,那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就跟你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吃火锅」一样,纯粹是个个人喜好问题。

所以我觉得这里问的是夜店那种,带蹦迪的酒吧。

去过几次酒吧就会发现,酒吧里很多都是假酒。商家知道,客户也知道。并且许多地方仗著黑灯瞎火看不见,脏乱到令人发指。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因为根本就不是为了喝酒去的,跟酒的品质没太大关系,图的是那个氛围。

你抽烟是因为烟味道好有益身心健康吗?你送花给妹子是因为花好看能让你身心愉悦吗?当然不是。

喝酒这个行为只是一个载体,把原本正式严肃的社交变得宽容。大家约定俗成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但同时又说酒后吐真言,最终解释权只能是归他本人所有。不管是谈生意、谈感情,他想真就真,想假就假,可进可退,多好。

而且不排除很多人是去找刺激的。什么刺激?噪音、黑暗、微醺的状态,颜值被无限拉高,荷尔蒙极大爆发,在这个文明世界里有个能最大限度释放兽性的机会,不必被道德(或许还有法律)压抑自己,每个人都抛开了自己的社会身份,做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灵长类动物」,这才是根本的动力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蹦迪是「解压」。

当了一天社畜,找个地方完全卸掉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了烦恼。以前人们借酒消愁,靠喝醉忘忧,现在就靠蹦迪,靠沉迷游戏,靠沉迷小说。性质是一模一样的。

但就跟抽烟宿醉一样,喜欢就容易沉迷,沉迷就容易过度,过度就会伤身。Yo peace


既然题主的问题标签里有」清吧「这两个字,我就从清吧的角度回答一下。当然在家里整一杯52度的是没有问题的,我有不少朋友既去酒吧,也会周末在家里整一杯52度或者5度的,这二者并不冲突。

首当其冲的,酒吧的好玩之处就在于可以试各种各样的酒,就如同买衣服要去试衣间穿上看看,买酒最好也要试一试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哪种。比如某人最近喜欢上了某种52度的琴酒,想买一瓶周末没事在家里整一杯,在买之前他先去酒吧点了一杯试了一下,发现他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味道。这就帮他省下了盲买踩雷的一大笔钱(狗头)。更有甚者,有些特殊的酒吧,比如某些威士忌吧,可以喝到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老酒。

至于调酒,也是很多人去酒吧的原因。有的人不喜欢啤酒,在家里整一杯52度的又太烈了,不如下班后的夜里去清吧坐坐,喝一杯刚好能微醺的很快乐,但又不至于辣到喝不下去的鸡尾酒。当然也有的兄弟们是专程为了尝试各种各样的鸡尾酒而去酒吧的,他们会说鸡尾酒是大千世界啊,金汤力啦,玛格丽特啦,威士忌酸啦,教父啦,这些多有趣啊,每一个调酒师调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为了放松和跟朋友相聚而去酒吧的,一个人在家里整很可能闷闷的,但叫朋友来家里,可能又交通不便。这时候在城里挑一个清吧,下班之后,晚饭以前,和朋友围坐,点一杯酒聊聊天,也不用坐太久,二十来分钟的时间足够,清吧较为舒缓的音乐和人群窃窃私语的声音是很好的背景白噪音,足以让人稍微舒缓劳累了一天的疲惫神经。当然在家里打开音乐或者电影整一杯也不是不可以……但对某些喜好处在人群当中的人来说,似乎就少了那么些气氛(狗头2次)。

以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