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後的戰國前期,魏國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此時趙國的實力遠遜於前者。趙國曾與韓魏聯手共擊秦國,卻被打得滿地找牙。

趙武靈王繼位後,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推行了震驚四海的胡服騎射改革。誰也沒料到,趙國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脫胎換骨,打得北方諸胡俯首稱臣,幾乎滅掉了長期困擾齊趙燕邊境的中山國。哪怕是天下最強的秦齊兩國,在當時也不願與新興的趙國正面衝突。

可惜趙武靈王被人算計陷害,終究餓死在沙丘宮。

倘若他多活幾年,沒準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啊,我來了,補充回答一下,沒看的可以先看下面正文,有一條很垃圾的分割線

肝完回來一看,有人提醒了我,在正文說有三條路,實際只寫了兩條,沒辦法FGO活動在呼喚我,我一著急整忘了。

第三條路,北面黃土高原入關中平原

先說一下進關中的其他幾條路為啥沒提

當時講三條路,是從能否幫助趙國吞併秦國,這點上去考慮的。比如從巴蜀漢中入關中,或者走天水入隴東一線,這都是路

但是都不在山東六國手裡啊,趙武靈王他用不上

還有一條,是從南陽盤地入武關,這一塊基本都是秦楚在爭,其他國家主要就是從其他地方牽制一下,很難插得上手。

之所以插不上手,主要原因是繞的太遠,其他國家後勤跟不上。那讓楚國供給聯軍的後勤?您可別逗了,是,您現在給錢買我糧,要萬一明年鬧饑荒了要打仗了,你養我嗎?不趁火打劫我就燒高香了。

那能不能楚國從這裡同時進兵,牽制秦軍呢?也不太可能,因為這裡涉及到一個現實問題

分贓

打仗是要有收穫的,我在武關牽制了秦軍,然後聯軍打下了關中平原,結果分地盤的時候你一腳踢開我怎麼辦?搶的東西有沒有我的份?這都是很重要的。

因此選擇這裡進兵,基本可以說告別了聯軍攻秦,只有楚國自己一個能上。

然而秦國沒事就帶兵出武關搞個軍事演習,十分囂張,而且基本是楚國被秦國暴打,敗多勝少。

最後是趙武靈王從北向南的攻擊策略,北向南有三條進攻路線

先說結論

我認為當時的情勢,並不適合執行由北向南的進攻策略

首先是第一條,從太原盆地沿汾水南下,這一條路並沒有繞過黃河,僅僅是入河東的另一條路,本質上仍然擺脫不了渡河的困局,直接忽略

如果繞過黃河,經由黃土高原南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補給線的拉長(有人認為奔襲不需要補給線,這既對也不對,因為奔襲如果不設置補給線,就意味著路上的糧食要多匹馬去拉,一個人要配備兩三匹甚至更多,不然不能保持戰鬥力,路線拉的越長需要馬匹越多,這也是變相的成本。)

其次整個黃土高原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被河流沖刷出大量山塬,整個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這種地形,沿著河谷走是最好的辦法。

沿河谷走的好處在於地形平坦,不容易迷路,大軍取水方便。

然而許多河流要麼是東西向,要麼是是太短,不能完整連接南北兩線,這就意味著需要翻山到另一條河的河谷續上,這很明顯不符合趙雍的戰略,趙雍不是要打補給戰,是要打突襲戰,要快,因此只有兩條河符合他的戰略

一條是從馬蓮河,然後併入涇水入關中。(路好遠,但也不是走不了)

一條是沿洛河入關中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戰略局勢不允許呢?

因為奔襲戰在奔襲過程中遭到阻力,那還沒開打就等於宣告失敗了

當時的黃土高原由義渠佔據,後來慢慢被納入秦國的勢力範圍。秦昭王時期也開始在這裡修築長城,雖然出於成本原因,都是就地取材的土長城,防守能力有限,但是烽火台倒是有不少。至於為什麼,除了防止游牧民族之外,防守趙軍我認為也是一個原因,畢竟趙軍主力是騎兵,佔了榆林之後會動點歪腦筋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進兵路線只有兩條河,這就意味著秦軍是可以進行針對性防守的。明白了吧,人家是有準備的。所以結論是

這條路並不是走不通,而是需要一支正兵作為輔助

所謂以正合,以奇勝。得吸引了秦國的注意力,或者秦國內部生亂,牽制了秦國的力量,這條路才有搞頭。趙武靈王有這個想法但是沒走成,缺乏合適的時機或許是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說了半天又回到正文的結論

對趙國來說鞏固自身,培養好下一代,等秦國生變,才是最重要的。

在戰略上趙國還有兩點沒能完善,也限制了南下的方略

一個是上黨高地並不由趙國一家控制,而是分在趙魏韓三個國家手裡。這意味著突襲大軍開拔之後,趙國的防禦屏障不夠有力,韓魏兩國沒有義務幫趙國阻擋秦軍,如果韓魏兩國放秦軍出來直撲趙國腹心,那真是弄巧成拙了,畢竟白起也是出了名的奔襲戰高手。

而北部沒有開發完全,就意味著不能作為產糧地,供糧的大後方,那麼大軍一旦在黃土高原受阻,幾乎就是一條絕路,這個風險是在太大。

戰略上控制上黨高地,就意味著防守上佔據了主動權,無論是對秦國出函谷關,還是後面山東列國捅刀子都有了震懾力,主力繞道黃土高原下關中才有基礎。

之前沒有講第三條路,直接下結論,有的同學沒看懂,這會兒終於講完了,收工!

———————我是分割線———————

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

因為從客觀的角度講,整個戰國時期有可能阻止秦國統一,甚至吞併秦國的只有兩個國家,前期是魏國,後期是趙國。

但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傾向於不太可能,至少不可能在趙武靈王一世完成,現在開始又臭又長的說明

首先,我們要知道趙武靈王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老死的,而是餓死的。是被自己的臣民和兒子餓死的,說到底是自己作的。

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趙武靈王一世英武,年老開始考慮權力接班問題,平穩交接權力,能使國內安定,這沒問題。問題在於他打算廢長立幼,立趙何做太子,沒辦法,他太愛吳娃了。

雖說這是一步錯棋,但趙何也是個人才,將錯就錯也還罷了。偏偏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抽了,覺得大兒子太可憐,跟著自己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當成繼承人培養,眼看要繼位,一眨眼沒了,而且沒了之後依舊對趙雍很孝順,絲毫不敢反抗。

思來想去,給他個代王噹噹吧。這就有點離譜了。一山都不能二虎呢,這不是逼著人家斷情斷義嗎?大兒子這個代王雖然因為遭到肥義的反對,暫時沒當成,但成功的為大兒子積蓄了一股力量。

於是沙丘之變開始了

大兒子趙章打算先殺了小的,再逼走老的,自己翻身做主人。具體方法是借著沙丘議事的機會,先到場把趙雍綁了,然後用令符騙趙何過來剁了。

趙何看到令符後很糾結,不敢不去,去了又怕看不見太陽,這時三朝元老肥義挺身而出,以身涉險做排頭兵掃雷。趙何一看肥義沒回來,知道有詐,領軍與趙章交戰,獲勝之後殺了趙章,趙雍則被困在沙丘宮中三個月餓死。

從沙丘之變中能看出幾件事

趙雍年老後私情過甚,已經開始婦人之仁。

趙章落敗後,求救於趙雍,趙雍接納了他,這很可能是趙雍死亡的直接原因,因為對趙何一派來說,趙章必殺無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趙雍自己被趙章背叛之後,居然還重新接納了他,這是何等離譜。

這一行為直接走向了趙何的對立面,導致趙何一派對趙雍的連環一系列人類迷惑行為大賞十分不滿,因此我認為,趙雍被餓死,趙何是默許的。

當爹當到兩個兒子都不想他活,太失敗了。

因為趙雍犯了一個決不能犯的錯誤,執公器不能帶私情。

一個昏庸的趙武靈王,是不能夠帶領趙軍戰勝秦國的。如果光從廢長立幼到沙丘之變來看,趙雍實在是太蠢了,但在這之前,趙雍的水平,是極其強悍的,這是一個能文能武,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神人。

胡服騎射可沒有題主說的一年如此簡單,胡服騎射其實是對趙國文化整合,提升民族認同感,提高國家凝聚力的過程。

趙國南邊主要是中原文明,北邊主要是游牧文明,而且一個中山國橫卡在中間,南北聯繫十分薄弱,一不小心有分崩離析的風險。

趙武靈王在國內大力推崇胡服騎射,並且進行軍改,對中山國連續打擊,多年的努力,從文化上和物理兩個意義上整合了南北兩部,趙國聯繫成一個整體,揮使如臂,又開拓北部疆土,將趙國人的血性發揮到極致,可以說使趙國重獲新生。

沒有趙武靈王,秦國早統一了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趙雍不僅沒死,而且繼續英明神武,能不能打敗秦國呢?我認為,不行。

因為他的對手秦國的班底是:秦昭王、魏冉、司馬錯和白起。

我一直認為,地理因素從來不是國家興盛的最主要原因,國家興盛,看的是人才,是明主。但是當兩邊都是神仙打架的時候,就要看法器了—地理

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聯軍攻秦在函谷關總是失敗,因為函谷關是真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你從豫西通道入關中平原,你就必須打函谷關,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但是這一座雄關,太折磨人了,因為他不僅難打,而且路還難走。

從豫西通道進函谷關,在三峽門以前還可以走水路運糧,三峽門以後,只能走陸路,相當花錢。反觀秦國一方,關後邊就是關中平原,糧食大把的有,前線在函谷關,管個萬把人的飯,太輕鬆了。可是山東列國沒有十萬人慢慢磨,這函谷關你磨的下來嗎?歷次聯軍攻秦,就是輸在了這個飯上。只要你打函谷關,你就是被動的一方,就是被找機會的一方,一點破綻不能有,有就完蛋。

通常對於這種憑水據險的據點,歷代名將都有一種慘絕人寰的方法去破解,那就是決堤去淹,任你有多固若金湯,引河水一衝,直接飛升。

但這招對函谷關不管用,因為函谷關背面就是秦嶺,人家地勢高,你淹誰啊?(曹操名句:如今只有西風北風,哪有東風南方,他是燒我,還是燒他自己啊?)

因此只要秦國朝堂班底正常,沒有天災人禍,這函谷關就是條死路,除非你長翅膀,否則神仙也過不來。

那函谷關不好走,我能不能換條路呢?

可以,進關中平原三條路,第一條豫西通道有函谷關走不通,我們來看看豫北通道。

在豫西通道北部,有一條通往秦國內部的通道,叫豫北通道。豫北通道雖然沒有函谷關,但是道比豫西那邊還難走,要是僵持住了後勤跟不上立馬完蛋。

即使你突襲戰殺過了通道,或者後勤超給力撐下來了,還搶佔了後邊的河東地區,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這黃河怎麼過?

所謂河東河西,其實就是黃河兩邊,你要在河東站住腳跟,橫渡黃河拿下河西,才能殺進秦國腹地關中平原。

而在黃河西線,這水,太急了,跟在飛一樣。要是河東河西都在你手裡,大軍過了河可以修整,當然無所謂,要是對面長槍利劍等著你,那要殺過去,可太難了。

當年秦國拿下河西是靠著趁火打劫,魏國在與齊國連續作戰中落敗的時機才拿下的,而後在河西之戰又殲滅魏軍大部主力,使得東渡阻力大減,從而拿下河東,打通東出之路。說到底丟了河東不是黃河不給力,是魏國的操作著實太下飯。

可見這裡渡河也是一條死路,正常交戰不可能能贏,想要拿下河西只能等秦國生變,你再猛都沒用。

這正是為什麼魏國前期最有概率滅了秦國,因為原來從函谷關到河西河東全是魏國的,給作沒了。

因此趙武靈王不是不夠水平,而是從地形上講

你光有水平是不夠的,還得對方非常沒水平

您再看看秦國那四尊壯漢,像沒水平嗎?

人家不僅有水平,還年輕,耗也耗死你。

對趙國來說,急於進攻,是不明智的,鞏固自身,培養好下一代,等待秦國生變,是最好的辦法。因此在趙武靈王一世,是難以擊敗秦國的。

在戰略上,應該鞏固自身在上黨高地的控制權,壓縮秦國勢力在函谷關以內,北方加強榆林的開發和控制,從北方給予秦國壓力,等待局勢變化,才是上策。

寫了快六個小時,嚴重耽誤了我肝FGO的時間,啥也別說了,快點贊吧。


趙武靈王,在戰國史上,是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君主,但也是一位悲劇英雄。我們欽佩他的改革勇氣,但也痛惜他的英明中斷,為美女而亂法度,因愛而廢立,終致內部紛爭,餓死沙丘宮。

回歸主題。如果趙武靈王再多活十年,能否吞併秦國呢?

這個回答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不可能。無論他有多英武,他都不可能打敗秦國,并吞並秦國。只能反過來說,如果他能夠保持一輩子不犯錯,持續帶領趙國的軍事力量走向強大,讓趙國多延緩幾年滅亡。

下面我將從秦趙兩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等方面來給大家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秦國是怎樣的狀況。

我們知道,秦國之所以強大,是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前395年~前338)進行變法開始,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兩代,從秦武王到秦昭襄王贏稷繼位(公元前307年)時,秦國已經在國土面積上僅次於楚國,在軍事和經濟上成為七國當中最為強大的國家。

商鞅的變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次變法始於公元前359年,主要內容包括:

1)編製戶口,定「連坐」之法:編製戶口,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一什。各家互相糾察,「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2)獎勵軍功,禁止私鬥:凡立有軍功者,各按其功勞大小,授予較高的爵位;為私鬥的,各以情節輕重,處以刑罰。

3)廢除舊世卿世祿制,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至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規定各級爵位佔有田宅、奴婢的數量和衣服的等次。宗室貴族無軍功者,不得爵位。有功的,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無功者,雖家資富厚,也不得鋪張。

4)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征商稅,從事商業活動及因怠惰而貧者,全家一併沒為官奴婢。

5)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凡一戶有兩個以上兒子到能立戶的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第二次變法自公元前350年開始,主要內容包括:

1)廢井田,開阡陌: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3)統一度量衡:「平斗、桶、權、衡、丈、尺」,頒布標準度量衡器。

4)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這是對第一次變法中「異子之科」法令的補充,也是對社會風俗的規範。

商鞅變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繁榮,軍力強大。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當時先進的富強國家。由於新法鼓勵農耕,使秦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出現了「家給人足」的局面。

2.天下人才彙集於秦。由於商鞅變法,秦國強大,經濟繁榮,天下濟世之才廣集到秦。秦出現了吸收和使用外國人才的高潮,高級官員多由外國人才充任。

3.軍事勝利,領土擴張,國力增強。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對外戰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領土擴張,國力進一步增加,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落後被動的局面。

總之,商鞅變法在秦國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使一個「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秦國,出現在中國西部大地上,對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也就是說,商鞅在秦國掌權十九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較徹底的推行。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廢除了以井田製為基礎的封建領主所有制,確立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上廢除了分封制,確立了郡縣制;在經濟上實行獎勵耕戰的政策,所以秦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

商鞅死後,秦惠文王和他的後繼者都繼續實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國的國勢進一步發展,為後來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在人口方面,由於秦國在商鞅變法期間對內實施人口獎勵的措施,對外採取「利其田宅,免其兵役」的優惠政策。以至於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秦國人口迅速增加到了400萬以上。(數據源自路遇 / 滕澤之《中國人口通史?第一章?第三節》)到了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時期,有人估算秦國的人口可能已經超過了500萬,甚至突破了600萬。

而當時的其他六國的人口是多少呢?

楚國大約400~500萬;

趙國大約350萬~400萬;

魏國大約350~400萬;

齊國大約300~400萬;

韓國大約150~200萬;

燕國大約150~200萬。

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客觀地說,秦國前期之所以的能崛起強大的原因就在於:經過商鞅的系統的改革,順應了歷史潮流,在生產力(鐵器和牛耕)不斷提升發展的基礎上。適時並且適量地解開了奴隸的桎梏,提高了平民的地位,降低了貴族的特權,縮減了法律上的不平等。單從以上四點來說,秦國的改革明顯要比其他諸侯都做得更加徹底。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趙國在趙武靈王前後的狀況。

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趙肅侯去世,魏、楚、秦、燕、齊各派一萬軍隊來參加會葬。趙肅侯生前與魏、楚、秦、燕、齊等國連年惡戰而不處下風,趙國儼然是北方的新霸主。趙肅侯死後,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趙雍年幼之際,俟機圖趙。對於十五歲的新君趙雍來說,父親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軍滅掉。在趙肅侯的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趙雍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強硬應對措施,擺開決戰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弔唁使者。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圖趙不成後,即開始著力彌補魏、趙關係裂痕,帶領太子魏嗣(後魏襄王)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趙武靈王與肥義也以禮相待。趙國的重要盟國韓國的韓宣王與太子倉也來趙國祝賀趙武靈王登基。

在穩定了政局後,趙武靈王在肥義的扶助下,開始利用此時的國際亂局,與宋結盟,一方面計劃謀取中山國的國土;另一方面打算向趙簡子和趙襄子學習,向北方的戎狄胡人地區擴張領土。

在與胡人打仗的過程中,趙武靈王發現了胡人著裝對於戰鬥的優勢。於是他決定要向胡人學習,穿上胡人的服裝,訓練自己的騎兵。

趙武靈王十九年春(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取得肥義、樓緩、公子成等人的支持下,開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經過十數年的堅持,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吳如嵩等在《中國軍事通史》中評價趙武靈王說:「趙武靈王的軍事入革及其滅中山、西略胡地的軍事行動,使趙國崛起於戰國中期,成為列強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趙武靈王將趙國的發展戰略方向從南面的中原轉到北面的中山、胡地,是基於對趙國積弱的實際情況和趙國周圍的戰略環境的深入分析與清醒認識而作出的正確決策。這是一個目標明確、步驟分明、謀略高超的戰略迂迴計劃。這一策略與秦國司馬錯提出的南並巴蜀,以巴蜀迂迴楚國,以楚國於回中原的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胡服騎射』從表現看是軍隊裝備與作戰方式的改變,實際上是封建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它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尤其是對傳統觀念、習俗的大挑戰與革新。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趙國的經濟結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之更趨近於游牧經濟。對游牧經濟、騎兵生活熟悉的大量胡人精英通過選拔,進入到趙國的軍政領導層,改變了趙國的權力結構。胡人文化的升揚,穩固了其在趙國的主導地位。胡人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精神在趙武靈王的宣揚下對趙國國民的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胡服騎射真正觸動的是趙國宗室貴族少數派的利益。

從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趙武靈王的改革相對東方六國來說,是很成功的。但是,其缺憾在於,沒能進行政治、經濟、司法、土地制度等改革。這是制約趙國國力壯大的根本因素。

趙武靈王的這種改革的不徹底性,也決定了趙國的強大,只能是短暫的,是不可持續的。而秦國的商鞅變法則是從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土地制度等各方面進行的配套改革。這最終決定著秦國終究會異軍突起,實現統一六國的終極目標。


個人認為,再多活幾年,趙國也沒有能力吞併秦國。

一、秦國能夠兼并天下,是多少代君主持續努力的結果。

秦國從秦穆公開始就有東進的野心,只不過強大的晉國阻止住了秦國東進的步伐。到了戰國時代,雖然三家分晉,但是魏國作為「戰國第一霸」,又把秦國東進的通路堵死,尤其是魏文侯,擁有文治武功,吳起擔任西河守,還是碾壓秦軍的。

從秦獻公開始,秦國東進的野心開始不可遏制,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直到秦始皇,前後八代,一直堅決推進「東進戰略」。到了秦始皇時,是天時地利人和,經濟發達,兵強馬壯,加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共同推進。

而趙國,沒有如此清晰的國家大戰略,它處四戰之地,也不太允許只朝一個方向用兵,經常是與北燕、東齊打,有時還和韓、魏打,戰略不聚焦。

二、秦國提供了一個進行標準化複製的「政治產品」,而趙國提供不了。

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就提供了一系列的標準化的政治產品——軍功授爵制度、農業管理制度、社會管理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

這些政治產品,到了秦昭王和秦始皇時,得到了強化和完善,使得秦國有極高的管理效率,成為強大的戰爭機器。

國家之間競爭,有時比拼的就是效率。

三、秦國的建立的軍功授爵制度是通過戰爭可以發財,國家發財,個人發財。

別的國家,戰爭是巨大的實力消耗,然而對於秦國,通過戰爭可以發財,它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利益驅動機制」,因此,六國單個和秦國打,是打不過的,只有六國聯合才能滅了秦,然而,六個兄弟、六個股東都不一定一條心,何況是六個國家?

如果對日本的發家史,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知道日本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發動戰爭,日清戰爭,獲得2億兩白銀,外加3000萬兩的贖遼費。據查,當時中國的全年財政收入8000萬兩左右,中國人需要不吃不喝4年左右,才能支付這一大筆賠款。日本一夜暴富,國家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這一筆巨款,讓日本差不多少奮鬥了十年以上。如果對美國的發家史,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知道美國在一戰二戰中獲得了什麼好處。

純粹按照儒家的思維來看秦國,秦國不是一個奉行仁義的國家,因為它發戰爭財,故此,秦國才會背了那麼多年的黑鍋。然而,如果從現代的「國家大戰略」視角來看,秦國的做法具有現代意義。國家想要崛起,仁義是一方面,不過清晰、可執行的國家大戰略,更是必不可少。

我們一定不能把個人道德和國家道德,完全劃等號,混為一談。

四、趙武靈王,擺脫不了先明後暗的「帝王陷阱」。

趙武靈王是個偉大的軍事家、改革家,這個評價是經得起考驗的。

他經營雲中郡和九原郡,想以此進兵,攻擊秦國,這是非常具有創造性的軍事進攻弧線,可以避開函谷關天險,可惜他沒有機會來實現這個創意,最後只存在於PPT當中。

雲中郡。戰國趙武靈王始置。轄境相當今內蒙古卓資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地區。

九原郡。《史記·趙世家》: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攻取匈奴河南之地後設置九原郡。《通典》則認為,九原郡是戰國時趙國設置,秦國因襲。治所,就是政治中心,在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轄境相當今內蒙古包頭市以西、黃河南岸伊克昭盟北部及後套地區。秦朝末年,地入匈奴,九原郡被廢置。

然而,從他後期的一系列昏招來看,即便他再活幾年,也改變不了什麼,甚至會讓國家陷入更大的混亂和倒退當中。

除非是,他不退居二線,至少再活10年以上,而且不昏庸,依然保持旺盛的鬥志和清醒的判斷力,趙國騎兵力量進一步強化,六國合縱,其他五國的步兵、車兵從東往西,猛攻函谷關,並把所有的騎兵精銳都調給趙武靈王指揮,然後他取道雲中、九原,從北向南攻擊。

這可能有想像空間。

否則,他擺脫不了所有雄才大略君主的陷阱,前期勵精圖治,後期昏招頻出,像漢武帝、唐玄宗等,無不如此。

吞併秦國?個人認為,想都別想。


趙武靈王是餓死的,餓了一個多月。

你是對他有多恨,想讓他再煎熬幾年啊。


對暴秦這種野蠻的、真正的法西斯國家,沒必要與之硬剛,更沒必要反推回去。

不要用暴秦的思維去思考國際局勢。

都不需要在趙武靈王身上開腦洞,但凡把廉頗的戰略堅持下去,拖也能拖死暴秦。到時候還想不想順勢出兵佔領,完全看心情和需要。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什麼什麼主義是目的,法西斯與射穢主義是手段。

正如《美國隊長1》里的台詞(大意):很多人都忘了,納粹第一個侵略的,其實是德國。

所以,暴秦的百姓,其實也是受害者。商鞅,就是個希特勒式的玩意。是商鞅讓秦國成為了第一個被什麼什麼主義 「思想」 侵略的國家——當你滿腦子都是各種不勞而獲、總想著無代價地「公有」別人的生產資料,你就已經等於被還原到了動物狀態。而那個什麼什麼主義,偏偏還會讓你以為你的想法是對的、讓你在搶劫別人時一點負罪感都沒有。

《道德經》的作者,這個反人類的楚國神棍,就是那個什麼什麼主義。極右的韓非這個法西斯、極左的墨翟這個射穢主義者,都是《道德經》的產物。而商鞅,是韓非的分支——雖然商特勒在時間線上出現得更早,但韓非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如果《道德經》是原版《葵花寶典》,那麼《韓非子》就是東方不敗練的那版《葵花寶典》、而《商君書》就是《辟邪劍譜》——此處只是描述父子關係,用以指出誰是瘟疫根源,不表示練辟邪劍譜的一定打不過練葵花寶典的。韓非鑽研了一輩子陰謀詭計,不也被別人用陰謀輕輕鬆鬆害死了么。

人類的腦子構造都是一樣的。同樣的想法,可能產生於任何時間、空間,最多只是給這種想法起的名字不一樣而已。正如江西人王安石、蔡京這兩隻楚國猴子的玩法,就是赤裸裸的凱恩斯主義,但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鬼知道「凱恩斯」是什麼東西。

所以,什麼什麼主義的幽靈,本來就一直在華夏大地遊盪,從未離開。那麼這裡出現法西斯、射穢主義是早晚的事。只不過當年沒管這個叫什麼什麼主義而已。

再說了,西方人開化得太晚。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後的各種「主義」滿天飛,其實就是西方版本的「諸子百家」。且隨著一個猶太神棍的出現,後來發生一戰、二戰也幾乎就是必然,這就是西方版本的「春秋」、「戰國」。

儘管《道德經》宣揚的東西很消極,而後來那個猶太神棍貌似激進,但它們追求的目的、與必定導致的後果是一樣的。所以猶太神棍的所謂「思想」同樣也導致了法西斯陣營、另外一個有顏色的陣營——

商特勒是主動攻擊,通過辱民、弱民、貧民、愚民、疲民,強行掏空受眾的腦子,物化受眾,把受眾變成免費的聲控工具、沒有思想的單一有機體,以讓自己能夠稱王、稱霸。

墨翟則是直接要求墨者對鉅子「尚同」、且「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還輔以「鬼神論」為恐嚇。如果墨者真這麼幹了,真的心甘情願放棄自己的自我,而緊密團結在以鉅子同志為核心的什麼什麼中央周圍、無腦地服從鉅子的支配,那麼鉅子就會無代價地變成王者、霸者、獨裁者。

所以,極右與極左,導致的後果是一樣的。它們的體制沒有區別,就像德三與毛子。

暴秦是怎麼起家的?「徙木立信」很可能只是商特勒一輩子唯一的一次講信用。在騙取了信任後,開始忽悠外國人往秦國移民,並給予各種優惠政策。然而,你在這種人的統治下,根本不可能踏踏實實地當良民,商特勒總能別出心裁地編出理由逼你「犯罪」——你走在路上,步子邁得大了,對不起,你「有罪」;你養了頭牲口,到年底居然沒長膘,對不起,你「有罪」;你晚上想看書,點了油燈,對不起,你「有罪」;你鄰居犯事了,對不起,你「有罪」。它的立法目的,從來不是為了什麼公平、秩序,而純粹就是用各種惡法無緣無故把你變成「罪犯」。然後,再抓你去戰場當炮灰、或抓你去工地白乾活——它只是把國家花錢請你去幹活,變成了你「對不起國家」在先、因此你應該去「補償國家」。生活中,很多小人也很擅長拿著放大鏡在別人身上挑「錯」,以實現對別人心理操控、間接掠奪別人的利益。只不過商特勒是直接把這個上升到了制度的高度。比如前幾年,某湖北人在廣州被打死前,某某制度,就是赤裸裸的商君之術——你在你自己的國家,居然只能「暫住」。你不是本地戶籍,你就「犯罪」了、你就是「非法居留」,一旦被抓,就會有人強行把你帶到郊區工地白乾活、干夠一張遣返火車票為止。雖然暴秦沒有職業化的秘密警察,但人人其實都是監視者、人人都是被監視者。久而久之,願意自力更生的人統統沒了活路,不是被政府直接抓、就是被賤人舉報;能剩下的,只會是好逸惡勞的無產階級,這種人最聽黨的話、叫它咬誰就咬誰。當所有人都發現自己幾乎什麼也幹不了、幹什麼都可能「犯罪」,那就只能交出自己的腦子,完全服從政府,因為只有商特勒讓自己乾的事才是「合法」的。可是那就沒人發展經濟了。所以這時候就應該逼迫大家出去搶外國人。

再看看小鬍子的德國,套路是一樣的。只不過德國是多民族國家,小鬍子有條件在外頭蒙上一層「種族主義」的外衣,讓你看不出來而已。小鬍子如果真是「種族主義」,它的團伙里就不會有那麼多猶太人、更不會讓一猶太人去當黨衛軍的頭子。本質上,這仍然還是先靠在國內「去強民」,一邊搶劫、一邊立威,等國內被搶乾淨,馬上就會出去搶外國人。

只不過,小鬍子這個菜鳥法西斯,底限遠遠高於中華兒女這群真正的法西斯。起碼德國兵在賬面上的福利還是很高的,否則沒人願意替這種政權賣命;而「虎狼之師」連軍事裝備都得自備,當兵純粹就是服刑。雖然暴秦有所謂的軍功爵位制,配合上服刑問題,看上去就是「趨利避害」,打仗既是為了「贖罪」、也可能產生「增值」,但是你看看有幾個人是能順利升級、拿到爵位的?絕大部分都會死在追逐爵位的過程中。而即便升到滿級,又有幾個是得到善終的……

再說墨家,墨者在外面當官,居然還要回去一五一十向鉅子彙報細節,那麼鉅子就等於變成了各國政府的太上政府。別說周天子,就連後來的秦屎黃、甚至清朝的皇帝,也沒這麼大許可權。這不就是當時那個時代,擾亂各國內政的什麼什麼國際么。

墨翟死後,墨離為三:齊墨、秦墨、楚墨。猶太神棍死後,那個帶顏色的陣營其實也分成了至少三派——白左留在了歐美,只研究學術、充其量搞點和平示威(齊墨);一部分是跑去幫德三與毛子這類流氓政權研發殺人武器的科學家、工程師(秦墨);一部分則是跑到亞非拉地區,四處散播政治瘟疫的所謂「革命家」(楚墨)。

所以,法家(法西斯)、墨家(射穢主義)都是沒有前途的。

趙國不需要把自己國家的旗幟插到咸陽。只需要把廉頗的戰略堅持下去,暴國自己都會亂。

就像有些國家學習什麼什麼媽媽,每個女人都七八胎地猛生。在一個連肚子都不見得能填飽的年代,教育問題想都不要想。這種生命來到世間的使命,不是被送進工廠造子彈、就是被推上戰場挨子彈——實際就是商特勒的「耕、戰」邏輯。所以,被當成假想敵的所謂「帝國主義」,最優選的方案就是不理它。區區幾年後,這個國家在沒有自然災害、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居然能活活餓死那麼多人,並且緊接著自己就亂起來了。鬧事的,剛好就是那一波沒受過教育、本來打算拿去死的人。

想像一下,如果趙國只防禦,而別出去跟暴秦決戰、更他媽別派趙括出去指麾決戰,暴秦會是什麼下場?即便趙國的經濟支撐不住,就不能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去遊說其它國家幫忙么?如果暴秦啃不下趙國,調頭跑去打楚國,那不是更好么?

很可惜,齊國沒能出現一個丘吉爾式的偉人。否則,我們也可以看著秦國人躺在墳墓里、更可惡的楚國猴子躺在手術台上。

同樣的劇本,趙國已經犯了一次傻,幾百年後的袁紹在官渡又犯一回……

假如你是個正常答主,不幸遇到噴子、杠精,你最好別搭理它。它攻擊慾望越強烈、越渴望戰鬥,越說明它有問題,那麼你就越不能讓它得逞。就像我寫文章遇到心理變態,我往往都是利用主場優勢直接把言論給它刪了,有時遇到極品,在發現留言被刪後居然反覆跑來補充、還一次比一次激動,這就說明它其實很渴望與你交鋒,那麼你就越應該閉門不出、憋死它。它如果敢罵街,你就有機會讓它好幾天都說不了話、它就會更難受。可如果你出城迎戰,滿腦子都是怎樣噴贏它,那麼你就等於主動與它共享了風險。它一個三無賬號,丟了又無所謂;而你卻吃了大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