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記得曹操 司馬昭 朱元璋都說過

所以劉邦和張良到底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不說 吾之蕭何 或者 吾之陳平?


你們都被題主帶溝里了。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誰說沒有「吾之蕭何」?

1、兩晉之交,司馬睿就對王導說:「卿,吾之蕭何也。」(《晉書·王導傳》)

2、齊梁易代,蕭衍起兵滅齊,任鄭紹叔為冠軍將軍。江州平,衍留其監州事,曰:「昔蕭何鎮關中,漢祖得成山東之業。寇恂守河內,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內,我故留卿以為羽翼。前途不捷,我當其咎,糧運不繼,卿任其責。」(《南史·鄭紹叔傳》)

司馬光《資治通鑒》記同一事,把蕭衍的話進行了縮寫,即:「卿,吾之蕭何、寇恂也。

3、安史之亂時,太子李亨撫杜鴻漸之背,說:「靈武即我之關中、河內,卿亦吾之蕭何、寇恂。」(唐·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李亨這話像是學蕭衍的)

所以劉邦和蕭何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歷代帝王都對心腹之臣說「吾之蕭何也」?

誰說沒有「吾之陳平」?

東、西魏相爭,宇文深獻策智擒東魏竇泰,宇文泰就誇他:「君即吾家之陳平也。」(《周書·宇文深傳》)

所以劉邦和陳平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周文帝會對宇文深說「吾之陳平也」?

最後簡單回答一下問題:

掌權者將自己的部屬比作古代名臣,肯定是根據手下所做的貢獻以及氣質、特長來的。

王導、杜鴻漸分別幫司馬睿以及李亨穩定住了局面,有冊立之功,而鄭紹叔則是為蕭衍看住了後方,供應軍需,他們的功業類似於漢初的蕭何,所以被比作蕭何。

宇文深獻策於密室,促使宇文泰下定決心,捨近求遠,力排眾議,出奇兵襲殺了竇泰,逼退了高歡,又進取了弘農。其作風和功勞都類似漢初的陳平,所以被比作陳平。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拓跋珪把於栗磾比作黥布、彭越,孝文帝把李彪比作汲黯,毛主席把葉帥比作呂端,周杰倫說「你是我的優樂美」。肯定是具有相似之處,才會被拿來做比較的啊,這是中國政治史上常用的話術。

所以,為什麼歷史上會有那麼多「吾之子房」,不是很明白了嗎?


老闆拍手下馬屁的最好方式之一,更好的只有託孤時讓兒子認尚父、相父了。

別以為只有手下拍老闆馬屁,老闆也需要拍手下馬屁,這種精神鼓勵惠而不費,能激發手下士為知己者死的激動心情。

張良是什麼身份?刺客?謀士?神仙?

這些不是最重要的,對劉邦來說,張良是帝師啊。皇帝的老師,教劉邦怎麼當皇帝的,教的是屠龍術、政治學。後世的帝王們說誰誰誰是吾之子房,就是說認他當老師教導自己政治學。這些向來是不傳之秘,現代西方大學的法學專業,只對精英階層開放。也就是我們這邊大喇喇地在初中就開政治課,一直上到大學。大喇喇地告訴你「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政府、軍隊、法律都是其中一部分」。結果就是接受過這一套教育的大陸年輕人們,對政治對社會的運作規律認知遠高於日韓港台的年輕人。


抖個機靈,子房最後去「修仙」了哦

所以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麼........不用細說了吧


總不能比「吾之韓信」吧,想殺人就直說
張良是謀略大佬,蕭何是政略達人,方向不同,針對的方向不同。陳平也是玩計謀的,但無論是名氣和能力都比張良差一籌,算是劉邦麾下謀士的老二,你家夸人會拿老二夸人家嗎?再說了,曹操這麼誇荀彧,後人再用這句夸人,還多了一個用典的功效,誇他是子房一方面把他比作張良,還有把他比作荀彧的意思,順便還自比一下曹操,這就算是套話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