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有個留名青史的人,他有非常偉大的功績,但卻是個不聰明的人。

韓信是兵仙,被譽為國士無雙,他既有「若信將兵,則多多益善」的桀驁不馴,又有殺鍾離昧以賣友求榮的苟且,他的一生是矛盾的。

韓信好佩劍,估計是認為這樣很帥,但韓信家裡窮,身體也不是很強壯,又喜歡讀書,看上去一股書生氣,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人是最容易被校園暴力的,即使他將來會成為兵仙也不例外。

在一次出行的過程中,韓信被鄉里的混混們攔住。混混威脅韓信,要麼用劍殺了自己,要麼從自己的褲襠底下爬過去。

活著,還是死去,這是少年韓信要思考的問題。韓信沉思了很久,他決定活下去,於是他真的從混混的褲襠底下鑽了過去。在眾人的嘲笑聲中,韓信拿起劍,默默的離開了。

《史記》上說:一市人皆笑,以為怯。活著,是一種勇敢,也是一種懦弱。

人活著是需要尊嚴的,當尊嚴被撕碎時,有人選擇玉石俱焚,有人選擇忍辱偷生。韓信選擇了後者,但他沒有選擇沉淪,而是努力爬起來,去找回自己失去的尊嚴。

我,韓信,還會回來的!

這一定不是韓信在心中說的話,因為懦弱的韓信連恨都不會,就像幾十年後他選擇原諒那個羞辱他的混混一樣。

但無論韓信如何懦弱,他是忠於理想的,他相信自己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人活一口氣,對自己軍事才能的極度自信是支撐韓信的力量,也是他剛見劉邦就敢於擔任大將軍的底氣所在。

韓信的起點並不高,他沒有自己的直系大哥,開始時跟著項梁,《史記》上說他「無所知名」,箱梁死後又跟了項羽,結果還是不受重用。於是他做出了改變他一生的決定:亡楚歸漢。

和很多人想像中的不一樣,以為韓信國士無雙,劉邦雄才大略,二人一見,必定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然而想像只是想像,以中國之大,從來不缺人才,所以一千年後的韓愈才會發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嘆。韓信是千里馬,但如果沒有伯樂,那他只能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韓信,差點就這樣死去。

韓信投靠漢軍,不要說劉邦,就連劉邦手下的高級官員都還沒見過,就因為別人犯法而被連坐,要被殺掉。

犯人跪成一排,依次被砍掉腦袋,眼看就到韓信了。韓信內心著急,可是被人綁成粽子,既是萬千謀略,也只能像雞鴨一樣被人斬了腦袋!韓信不屈啊,他為自己不值,萬千的羞辱自己都承受了,就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可現在就要這樣窩囊的死去了。韓信不想死啊!

有人說,人的一生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韓信命不好,但是現在轉運了。

韓信高呼:漢王想要得天下,為什麼先殺壯士?也是韓信命不該絕,他的吶喊剛好被劉邦的親信夏侯嬰聽到,夏侯嬰覺得這個人出口不凡,而又相貌堂堂,於是把韓信叫過來和他交談。韓信虎口脫身,恨不得將自己平生所學都展示出來,讓夏侯嬰讚嘆不已。於是夏侯嬰立即向劉邦稟告,但劉邦並未重視,只是封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

如果是其他人,估計經過這樣的折騰什麼雄心壯志也嚇破了,就這樣吧,賴好保住了命,還升了官,不折騰了,認命吧!

可韓信畢竟是韓信,他雖然懦弱,但對於理想的堅持卻異同尋常。在蕭何數次向劉邦舉薦韓信均未取得效果的情況下,韓信毅然當了逃兵。人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沒有蕭何,就不會有後來的兵仙。蕭何月下追韓信已是千古佳話,出於對蕭何的信任和尊重,劉邦決定啟用韓信。

韓信拜將,傳奇從此開始。在接下來的數年裡,韓信的成就達到頂點。蒯通評價韓信:足下涉西河,擄魏王,禽夏語,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循趙,脅齊,定燕,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可以這樣說,大漢的天下除了韓信打下的,就剩下韓信協助打下的。

這是韓信的光榮的巔峰,也是他隕落的開始。

自古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功高震主者,若不能主動功成身退,必然要被動消失。

韓信意識到了危險,所以蒯通勸他造反的時候他只是給自己找借口說劉邦對自己太好,不可以做忘恩負義的人。但他卻沒有將蒯通這個叛逆殺掉,甚至沒有將他趕走,而是將他供養了起來。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韓信真的是因為劉邦對自己太好而不造反的嗎?我認為有這個的原因,韓信是個懦弱的書生,他敢愛不敢恨。他的夢想是做大漢的齊王,能夠衣錦歸故鄉。他即使有野心,也是被動的。

我想劉邦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將韓信抓住後並沒有直接殺掉他,而是將他監視起來,直到陳浠造反,劉邦夫婦怕他們內外勾結,才將他殺死。

劉邦懂韓信,可韓信不懂自己。他只知道自己不想造反,卻不知道人不可以逆天而行。如果老天讓他造反,他反不反?他不懂,但劉邦懂!

韓信,終究不是個聰明人。


修改一下,先背書一下。

韓信其人我覺得還是蕭何的評價最為恰當--國士無雙。

單看履歷韓信二十一歲時天下打大亂,二十五歲左右的蕭何力推劉邦拜將成為大將軍開始攻克關中鞏固了在漢軍中地位,和劉邦分兵獨掌一軍擊敗利用伏兵擊敗魏豹平定魏國,下來是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採納李左車之謀攜勝利之勢兵不刃血收復燕地,最後用新軍在齊國利用水攻消滅項羽手下悍將龍且,最後二十九歲擊敗項羽自此為止。

至此可以看出韓信的特點除用兵外,禮賢下士,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作戰思路很靈活根據自身力量的增減隨之改變自身的戰略目標,作戰目的明確,理由是被他收復的魏趙燕齊,後來沒有在給他添亂,屬於不僅能夠攻克領地還可以治理領地由此可看韓信的政治手腕還是不錯的(對比項羽平定齊國),同時韓信招兵練兵的技術也很厲害,理由時攻齊國前劉邦曾調走韓信手上軍隊。

整體來看韓信是一個集招兵,練兵,攻城,行政,扶民的全才,歷史上如此全才並不是沒有可是這樣高效神秘不做第二人選,他就像是天上的流星一閃而過,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彷彿他的存在就是上天冥冥中用來給楚漢之爭收尾一樣

~~~~~~~~~~~~~~~~~~~

以下是原答案,感覺挺好的。

個人感覺吧!有點假,要不是感覺西漢皇帝不會憑白無故編一個人來冒充名將,我還真懷疑韓信的真實性,我對於漢初三傑更多是娛樂興緻的閱讀,所以早期對於楚漢傳奇之間很多印象都是錯的。

(要我瞎改歷史我肯定把這些功勞安排給自己啊!)

比如我一直以為劉邦是赤帝的兒子酒量其差,不過我更好奇白帝是誰?

(後來聽說白帝的兒子化身成為王莽,一直以為這是個董卓是醜陋肥碩的小人,後來才發現王莽是政治家的道德巔峰,由此可見劉邦的人品唉!)

比如,我一直以為劉邦是個二十多歲的棒小夥子比項羽小。

(結果劉邦當爸爸都夠了。)

比如我一直以為他倆打了十幾二十年,劉邦開國後兢兢業業制訂了很多國策休養生息(不過他好像建國後還是在打仗啊。)

比如我一直以為韓信歲數也很大是劉邦的信兄,誰知道在西漢天團高幹里他差不多是最年輕的一個,據說也是我華夏成語小王子。

(尤其是知道他位居大將軍後短短几年輔佐劉邦統一天下開起漢朝)

比如我原來不知道韓信有啥本事,可還是覺得他牛的一句話~~兵仙 (哈哈沒想到吧不是什麼多多益善,那個我一直以為他是在吹牛。)因為我們把李白叫做詩仙,那叫一個厲害,作詩很說話似的,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主要是他的戰績來來回回就那幾個成語,許多計謀大概一看也沒啥了不起的,感覺就是碰上了對手腦殘,只不過我就納悶了為啥漢初的腦殘都追著韓打?不像李白,提起詩歌繞不開李白,也沒人黑李白的詩,可黑韓信的人不少)

比如韓信有點慫,有點軸,人家讓他鑽襠就鑽襠?打不過還可以跑啊!不行來一個猴子偷桃讓他跪地求饒也好。

(所以好長時間我一直認為韓信是欠人家錢。)

比如韓信人緣有點差,書上開國後樊噲歸迎韓信這多大臉韓信都不給面子,我都想背後拍他黑磚。

(後來想想韓信當時的情況也不敢和樊噲親近。)

總體劉邦開國效率之高不敢說天下第一那也是五絕的檔次,畢竟歷史不缺奇蹟,可要是在開國之前加上白手起家四個字劉邦還真是空前絕後。

同理韓信打天下之快,漢初腦殘之多那真是空前絕後都不用加前綴,他在將軍領域的地位可能比劉邦在皇帝領域還高一些,因為他更年輕,容錯率更低。

比如,我一直認為帶兵打仗挺容易的,直到看了奧運會我靠這麼多人,原來不管啥一多本身就是麻煩的代名詞。

(打紅警的時候兵力無上限好難,玩星際的時候留給你兩百人口,打起來感覺更難我連腦殘電腦都打不過嗚嗚嗚嗚(┯_┯))

(韓信用兵猶如下棋,雙方水平差不多那自然是龍爭虎鬥精彩之極,可要是一方水平高到登峰造極那自然是不顯山不漏水,如探囊取物垂手可得,所以韓信的厲害已經很難用文字形容,如果歷史沒有造假的話,漢初三傑,沛縣天團要麼是篡改歷史,要是穿越回去的。)


是個專才,不是全才。頂尖軍事家但不是優秀的政治家。


一個軍事天才,一個時代的傳奇,一個思想脫離時代的人


韓信此人及其善於用兵。他的恐怖之處在於自己與領導劉邦分別在北方和南方雙線作戰,劉邦不斷從韓信那裡抽調大部分部隊去抵抗項羽,而韓信在自身大部隊不斷被抽調的情況下即時招募訓練新兵,在這種情況下居然從無敗績,這是其優點。但他因為過於在軍事方面用心,導致其政治上幼稚得和白痴一樣,在戰爭之外的價值矛盾關係他全都不去認真分析,所以他只配當將帥,當不了皇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