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 1953 年时,将文学奖授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2016 年时,又将该奖授予美国民谣音乐家鲍勃?迪伦……也许,这份「捉摸不透」的神秘感,也是文学的魅力之一吗?


赛珍珠。

诺奖评委会30年代曾改变思路,把奖发给比较畅销的作家,于是赛珍珠就在30年代得了奖。对此,后来1949年得奖的美国作家福克纳不无嘲讽地评价,赛珍珠都能得奖,估计谁都能得了。而鲁迅也曾说过,看了她的书,写得确实……不怎么好,可见中国人的故事,最好还是中国人自己写(赛珍珠写的是以中国人为题材的作品)。

很快,诺奖评委会自己也发现这样不行,于是改变思路,而且承认错误。以后大家问到你们有没有发错过奖啊,他们就说,赛珍珠好像就不够格。

超过30赞补充原始材料,到时候记得提醒我


难道不是鲍勃·迪伦吗?

虽然文学意见很多人不统一,但是这个问题也实在是太好答了吧…

至于其他作家,无论丘吉尔(写出洋洋洒洒的可以称之为巨作的作品)、赛珍珠(起码是作家),都至少是「作家」。更不要说其它答案中很多还是真的有份量的作家。

奖给鲍勃·迪伦的一次,瑞典文学院本身自己的意见也非常不统一,争议相当大。


某个让村上想拿起吉他的男人。


说实话,莫言就挺让人意外的。

都猜到也是该中国作家再获得诺贝尔的青睐了,根据之前的尿性也估摸出是哪几个人有机会,但莫言?大多数人心中他都不是第一顺位。


海因里希伯尔


严肃文学永远都不会真正地流行,其实通俗文学也流行不到哪里去,比如知乎推崇的三体离开网路是个小众到死的话题,即便是小四写的小说,也只是在一个年龄段内流行,且受到其他年龄段的口诛笔伐。文学相比影视音乐体育,属于娱乐中的弱者,森林里的小草。"


某旅法华裔作家


我觉得丘吉尔挺令人意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