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余华的《活著》《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也看过莫言的《蛙》《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

个人觉得获得诺奖的莫言比较实至名归。

余华的小说像小桥流水一般将故事娓娓道来,题材限于生命中各种情感的流淌,对历史与时代是旁观的零度情感的叙述,比较适合文学入门级读者阅读。

莫言的作品是比较包罗万象的。除了对人性中各种情感的挖掘,还有对历史和时代深沉反思,莫言的小说世界展示了世间万物的存在的合理性。比如《蛙》中写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一方面计划生育是当时中国国情的必走之路,不控制人口膨胀近乎是中国人的自我毁灭,另一方面计划生育的强制施行的过程又确实惨绝人寰。《蛙》写的是很有人道主义立场的,获得诺奖的《蛙》中的文学精神是被全人类认可的。从这个程度上,个人认为莫言境界更高。


莫言

余华最出名的应该算是活著了吧。仔细看看,刻意悲剧范围太浓,不如剧改。

许三观卖血记不错,然而也只是写实反应问题而已。

而莫言,用魔幻的外衣包裹了现实荒诞的内在,具有象征意义和哲学意义。思想性得到了抽象和拔高。这都是余华多不能达到的。

甲能做A,乙能做ABC.

甲和乙谁强?

乙.


余华只看过他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高三毕业看的,感觉平淡无奇,现在什么情节都忘了。作品题目也忘了,因为代表作《活著》《许三观卖血记》都没看,所以就不好比较了。

大学有段时间疯狂的迷恋莫言,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斜对面宿舍有一本《生死疲劳》,我就借来看看吧

我拿著小板凳在阳台上,看了好几天,酣畅淋漓的读完了。

莫言的书是从情节但语言的魔幻,文字竟然还可以这么用?用的这么「流氓」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读了《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红树林》《四十一炮》《红高粱家族》《蛙》

莫言的语言极具有想像力,有著直击心灵的力量。

大部分作品并不晦涩,读起来顺畅无比,把你带入一个离奇的世界。

《四十一炮》最后那孩子开炮的时候真的是爽炸了,一炮又一炮,轰开了所有的郁气,和主角一起沉浸在意淫里(写的跟真的一样,实际上那炮是打不响的),又透出无奈与悲哀

《檀香刑》作者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视角写这个故事,情妇、疯子、刽子手等,每个人都有著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融合了高密的戏曲茂腔,展示出莫言无与伦比的语言功力

我记得有一段写凌迟处死,真的是头皮发麻,身临其境,那一刀刀像是割在自己身上,现在天越来越热了适合拿出来读一读…

其中《酒国》是最难懂的一本吧,因为我一直在想,那婴儿到底有没有真的被吃

莫言的语言瑰丽无比,但绝不是浮夸的炫技。与之相对的是郭敬明,辞藻华丽,又显得苍白,而莫言直击心灵…


与我而言,余华的作品清晰直观,就像一张线条分明的速写作品一样,而莫言的作品是一张带著朦胧意境的印象派画作,魅力不在于人物或者情节,而是读后那种久久不能忘怀的发自心底的悲悯。

这两位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没有全部读完,但是莫言至少八九本,余华也有五本,粗略的品尝了一下滋味。余华吸引我的是极其立体的人物,骨骼分明,情节引人入胜,悲剧步步升华,写出了一个个大大的人字。莫言吸引我的则是余味,越读越有滋味,写出的则是一个时代,那种波澜壮阔的起伏,给我直击灵魂的震撼。

这两位我都喜欢,没有高低之分,不过我年长一些会更偏爱莫言


余华的作品,比历来所有弃医从文者都具有医生的气质,扎实,细腻。

而莫言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余华是冷酷血腥的阐述者,他笔下的世界是芒然无助的,从孜然一身的福贵,卖血的许三观,孤独的孙光林,到荒诞不经的李光头。他们都是痛苦的承担者,历史的经历者,面对命运的鞭笞,他们都是默默地承受,斜眼瞥著历史的一角。

莫言是一个理性的批判者,他以魔幻现实主义为载体,马尔克斯的笔触,普鲁斯特的写意,如画家一般淡淡渲染.无论是黑暗还是善良他都是上帝视角进行观测,含蓄地表达,一点一滴的文字润物细无声将自己的观点浸润在读者心中。

总的来说余华和莫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余华是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而莫言则是在灰色世界中默默地隐忍.

而冷酷中略带著温馨也是他们共同的主题,无助的许三观困境中仍能得到贫苦淳实的撑船兄弟的帮助,王胆为了即将出生的女儿冒死生产??这一切都无不向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人性的光辉是永远都无法泯灭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莫言无疑是更胜一筹,胜的不在于其语言或者手法,而在于其风格,或是态度,这也正是余华所欠缺的地方,他永远都无法做到脱离文字表面,从上帝视角进行描摹,他总是陷入其中,逐渐迷失了写作本意

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现在知乎上还是大学生、年轻人居多吧。。。反正我是读不懂莫言,余华更能使我共情,有同理心吧。。。。


单个人而言,喜欢余华

简单的文字 描述著不平凡的故事


许多人回答的问题是「你更喜欢余华还是莫言?」;

有些人回答的问题是「在没读过莫言只读过余华的情况下,怎么评价两个人的成就高低?」

但是这个问题问的是谁强,即谁的文学成就更高。

那么,从外行路人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莫言强,因他的奖项更多更重量级,知名度也高;

从我个人,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莫老强,吊打的那种强。


如果只看他们写的小说,我认为是莫言。

1.小说的语言、写作手法、故事架构。

余华的小说较为通俗,语言也直白,几乎没有词藻,就如小小说一样平铺直叙,笔法上没有太多的技巧。

如果你仔细留心,就会发现读余华的小说非常快,阅读快感也强烈,如《活著》、《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这本书我觉得是余华的最佳作之一,集阅读快感与需深入解读为一体),因为读余华小说更似一种快餐式阅读,可以不加思考,轻易地获取作者所要传递的悲或喜。

反观莫言,且不说《食草家族》、《酒国》这类迷幻难懂的大作,先看看迷幻色彩最少、故事性最强的《檀香刑》,此书在语言技巧上没得说,把山东茂腔融于小说语言之中,绚丽多姿,读起来也是令人流连忘返。在故事结构上,《檀香刑》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更是结构严谨,插叙、倒叙的手法运用自如,故事层层递进,把阅读快感压缩在一个完美的范围,让读者爽快之余还能深入思考。

2.小说中所体现生活阅历。

余华小说中的人与事大多与文革有关,范围面较窄。

莫言的书比较起来,算是处处有所涉猎,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小百科」。

当然,作家的水平可不仅仅是字面上所表现的,但如果真能把心中所想的通通写出来,那才叫厉害作家。

这里是我写的《酒国》书评,我也写过《檀香刑》的书评,大家可以去看看。

如何理解莫言的《酒国》??

www.zhihu.com图标
同一时代的人没有可比性。

人的伟大在于他们的精神影响了多少人,在人活著时,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符号。

所以说这个问题问早了。

余华的文字简练干净,读著舒服。莫言的文字更丰富绚丽,但是可能会给初阶的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考验。

余华对对情节的把握整体还是比较克制的,《活著》、《许三观》的故事都非常利落。不过从《兄弟》后半段尾大不掉的缺憾中可以看出余华并不算擅长荒诞的手法。莫言则更放肆更自如,就像一头母鲸在海的深处生产一样,浩浩荡荡。长达几千字对残忍场面的描写以及人物唱戏般的念白,也不会叫人看腻。

余华先生对莫言先生的评价很高。我认为,余华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写作者,莫言则更多是一个老天爷赏饭吃的选手。


余华。

莫言的书稍稍看了一点,不喜欢。

就这样


好像大家都只有读过余华的长篇小说,余华在《活著》之后,已经失去先锋性了。

我认为余华是一个高产量的短篇小说作家,余华写的好得,最能体现他的,是他的那些中短篇小说。

我认为《朋友》有很强的哲理性,《古典爱情》《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十分虐心。

再看莫言,莫言的长篇小说简直是碾压余华,所以从这方面来说。

中短篇:

余华&>莫言

长篇:

莫言&>余华


看个人喜好吧


我比较喜欢看余华的书,这个比较看个人吧


莫言的书只读过《檀香刑》,其他的书籍没怎么看过。余华的书看的多,觉得像《活著》《兄弟》《第七天》等都非常的好。


余华的书,让人内心被触动,but,不太有内涵


莫言的文学世界要比余华更为恣意广阔。余华的短篇小说极其出色,但他后来的《活著》《许三观卖血》等流于媚俗、讨好大众和读者。


余华吧,莫言的东西太花哨了,简单的事情与道理,非要装神弄鬼地去表达。余华早年的荒诞派先锋文学也曾装神弄鬼,后来就老实点了,作品有看头了,虽然仍有装的残留,但不占主流了。

读者其实是不认可莫言的,没有可读性,所以莫言的书当年卖不出去。奈何诺贝尔文学奖就喜欢装神弄鬼的东西,太实在了反而很难获奖。莫言就此捡了个大便宜,老百姓也跟风,然后书就卖脱销了。现在热度过了,估计书又不太好卖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