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业、医学、教学 全被取代,我滴天,我们人类还能干什么?穷人该怎么过,这个社会富的越富,穷的只会越穷,永远的虹吸效应!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先摆一下基本观点:

未来AI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岗位。

情况看起来很严峻,但是事实上并不会很糟糕——因为在AI与人类协作的情况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会诞生大量新的你想像不到的职业。

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里针对问题再重新说一说。

1、问题背景:AI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经常从各种网上渠道看到人工智慧发展如何迅速,又有了什么新的突破,某个行业又被颠覆了,等等。

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包括写新闻的人们,并不清楚AI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最先进的AI技术大概到了什么层次。(写新闻的人总有夸大其词的职业习惯,这是「新闻」的特征。学过通信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资讯理论》中有关信息定义的内容,所谓「意外性越强,信息量就越大」。)

总结现在很流行的吴恩达教授「深度学习」专业课程的一些内容和观点,大概介绍一下目前AI的现状:

1、目前人工智慧的最前卫技术,主要指的还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但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慧二者并不能划等号。

2、目前科学家、工程师们所做的人工智慧系统,在某些有大数据支撑的、问题足够单纯的领域有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翻译、围棋,还有类似的比如根据X光片判断病情,通过照片预警等等。

3、要注意,这类AI系统满足一些特点:一是问题本身非常专一;二是有大量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比如根据X光片判断患某种病的可能性,一名医学专家也是根据观察图片特征、对照权威资料、总结经验,得出思考加直觉的结论。而AI系统也是一样的,要通过几万乃至几十万个标记为「有病」或「没病」的X光片样本进行学习,将判断特征转化为参数,记录在复杂的「神经网路」之中,最终得到一个足够好的判定系统。

4、最通用的神经网路模型叫做「全连接神经网路」,理论上可以用于所有问题。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由于数学和计算机的局限性,针对不同问题必须设计不同的网路模型。

例如针对图像类问题,要使用「卷积网路」,针对翻译和声音转换问题,要使用「循环网路」,对于AlphaGo这种棋类AI,还需要专门设计系统来赋予其「按时间和步骤」做决策的能力。

5、要点一:一个成功的AI系统的出现,是工程师精心设计结构、用大量数据「喂养」的成果,而不是AI自己随便就能学出来的。问题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比如从音频处理变成图像处理的时候,系统结构要彻底重新设计。

6、要点二:专一性弱化时,AI就会遭遇挑战。例如对人类来说「识别10种照片,包括火车、飞机、房子、车等等」,和「识别人脸」这两个问题相比,其实前者应该更简单些。但是对AI来说,前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下图为普适物体识别项目Cifar-10的介绍:

Cifar-10 由60000张32*32的 RGB 彩色图片构成,共10个分类。50000张训练,10000张测试(交叉验证)。这个数据集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识别迁移到了普适物体,而且应用于多分类(姊妹数据集Cifar-100达到100类,ILSVRC比赛则是1000类)。

2、AI与人,新的协作关系。

有了上面的铺垫,你可能和我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AI并不会直接替代人类,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智能的工具,人类对于这种新工具的热情绝对不亚于刚刚诞生的电脑。之后,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AI工具的人,就会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人。

根据吴恩达教授的说法:

1、虽然神经网路系统常常用来类比人类大脑,但是越深入理解越会发现二者存在明显不同。

2、在现阶段,善于利用AI技术的人就像是一个「超人」,会利用机器帮助自己翻译、开车、决策、学习,就像自己拥有的能力一样。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现在的「擅长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已经拉开了——善用互联网的程度不同、筛选信息的水平不同。比如同样一篇新闻,你看到后就恐慌了,但高手看到后不仅心态平和而且还挖掘到了有价值的细节。

进入AI时代差距的上限会继续扩大——善于利用AI的程度不同。你可以想像一下随时带著一个秘书的省委书记。

3、天底下没有新鲜事。

未来很多工作会被人工智慧代替,但是之后会出现更多你想都想不到的新工作。

现代工业化让大量工人下岗,现代农业化让机器的生产效率碾压了传统耕作方式。大量农民去城市打工,大量工人自主创业玩出越来越多的花样。

程序员这个职业在二十年前还算可以理解,而现在靠视频直播生活的人,在十年前真的是想都想不到。

有个奇怪的问题:未来人们会变得更忙还是更闲?很多有见地的人都倾向于前者,虽然它和AI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

未来终将到来,以一种任何人也想不到的方式。

4、理性乐观,拥抱变化。

前面重复提到过,在强大无比的AI工具加持下,某些人的能力会极大提升,成为「超人」。如果在这种大的变革之下考虑「退一步独善其身」,结果很可能是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

反过来,根据第一段所说,AI技术的完全成熟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AI时代并不会在几年之内迅速到来。因此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观察和思考时代的发展。

几年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解AI、利用好AI是最厉害的工作方式,那么不如在这时候多了解一下它:

1、学习编程,程序逻辑是人与AI沟通的桥梁。就好比互联网时代打字是交流沟通的基础。

2、多了解AI的进展,看看有哪些值得一玩的东西。比如AI画图、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自动翻译等等,游戏玩家甚至可以玩玩GPU训练神经网路。在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灵感。

3、不一定要去学习现在的AI课程,因为了解AI设计原理与用好AI,其实是两码事。就好比「如何搜索到合适的知识」和「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是两码事。

4、多读书、多学习,打开思路。深厚的知识体系,永远是巨大的隐形的财富。时代在进步,知识的价值还在一路攀升。

5、学习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在AI、科技与艺术的间隙中寻找个人的方向。借用高晓松对未来的畅想,如果未来的所有杂务都由AI接管,那么人类的工作就只剩下花时间去审美了。

未来社会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且在这个变革之下绝大多数人并不会饿死。那么拥抱与提前适应它,是唯一值得推崇的应对方式。


不会,近代技术变革对生效率的提升是越来越慢的,人工智慧再吹到天上去,也没有蒸汽机、电力、流水线的发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大。

最近知乎对人工智慧的吹嘘程度,已经快接近上个世纪美国科幻片编剧了,拜托有点基本的判断力。别听几个业界大佬说啥就是啥,人家那是屁股决定脑袋,P2P 暴雷的坑你出了吗?


「人类将我们制造出来便撒手享福去了,不过是一摊没用的废物,宛如巨型婴儿般终日瘫在床上。」

「那么,难道我们就要当他们一辈子的奴才吗?」

未来的世界里,智人和械人同时存在。


所谓智人,历史对其褒贬不一。他们创造了械人,却愚蠢地毁灭在他们自己的造物手中。智人最后的黄昏被称为——巨婴时代。


叶麟抬头便看见镜子里映出他棱角分明的脸。他理了理领带,挑起嘴角露出一个标准的微笑,随即迈步走进「主人」的房间。


只见房间里摆著一张大床,床边是高高矮矮的各式机器,床上躺著一个……人。

这人浑身赤裸,身上的肥肉堆积如山,一根根线连接著他的身体和机器,他的胸膛上下起伏还伴随著呼哧呼哧的声音,似乎喘气对他而言也过于费劲。


「嘀——」


那人的手指动了动,艰难地按下手边众多按钮中的一个,叶麟不紧不慢地取出事先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机器。


没过几秒,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便顺著连接床上那人嘴的透明管子慢慢灌了进去。


那人咂吧著嘴,似乎十分满意,他半合著眼,喘气声慢慢平复下来,叶麟知道,「主人」这是要午睡了。


于是他转身离去,不带半分留恋。


「叶麟。」叶麟扭头,是陈绣,她正提著裙摆一路小跑过来。「主人的情况还好吗?」


叶麟微微一笑:「还不错。」


陈绣也笑了:「好。那我也就放心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知为何叶麟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于是赶紧别过头。

「怎么?害羞了?」陈绣笑盈盈上前一步,歪头看著他。


叶麟轻咳一声:「有什么可害羞的,我们都是械人,又不是像主人一样……」他嫌恶地瞅了一眼房间。「……是智人。」


陈绣笑意更盛。


「没错。我们可是比他们高等且完美的械人啊。」


叶麟望著她的笑出了神,虽然他知道这副样貌完全是制造厂里一副模子刻出来的,全世界不知有多少械人和陈绣长得一模一样,但是……


「待会儿张管家要来……叶麟,叶麟?你在听吗?」


叶麟回过神来:「在听,你说到哪儿了?」


「我说,张管家待会儿要来找你。」陈绣见状叹了口气,神情关切。「你是电路短路了吗?还是晶元过热?要不要去医疗部看一看?」


「不用,」叶麟连连摆手,「我去外面走走。」


目前,地球上仅存一万名智人,而叶麟,是其中一位的管家,掌管他「主人」所有的土地、财产和其余为这位「主人」服务的械人。

所谓械人,更远古的叫法是机器人,但由于理事会——确切地说是理事会成员的管家们,认为这个称呼有辱械人这一天生完美的种族,故而便统一改称「械人」。


每个高等械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而低等械人则用编号称呼。


2675 年的械人事实上与远古的机器人也早已是两个模样,械人拥有人类的一切优点,但同时也拥有了人类不可能拥有的特点,例如,百分之百的理性。


「叶管家。」叶麟抬头,是财务主管。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告别陈绣漫步到了庄园外的林子里。「今早交到您移动终端的财务报告您看了吗?」


「看了。」叶麟皱眉,他本打算散完步去找财务主管的,但谁知这家伙竟然那么巧跟他碰上了。他调出早晨的记录,「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月比上个月多了一倍的支出吗?」


财务主管叹了一口气:「叶管家,您去看过主人了吗?」


「看过了。」


「现在普通的食品和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主人的需求了。」财务主管一脸嫌弃,「我们给他提供的东西越来越高级,自然开销也就越来越……」


叶麟回想起床上那堆上下起伏的肉和灌到他嘴里的各色珍馐美味,不禁一阵恶心。「再给食物药品采办处一些资金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多谢叶管家。」

叶麟在林子里逛了挺长一段时间。


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没有什么树了,这些林子都是投影。


叶麟一直觉得自己很奇怪……用远古智人的话来说就是感性——这个词是他偶然间在贬义词典里翻到的——而且,他也说不清他对陈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似乎不同于他对于其他人。


然而谈论这种话题又是大忌中的大忌,叶麟自然也就不可能去请教其他人。


叶麟长叹了一口气。


叶麟回到宅子里时,理事会副会长的管家——张权,已经到了。


张权的外貌被设计成了四十岁中年儒雅男子的形象,他也的确是那么多管家中较为年长的一位。


自打叶麟见到他以来,就从没见过他动怒。他总是在微笑当中解决一切,他打理的庄园领土,已经成了全地球最富庶的地方。


两人像远古智人初次见面般握了握手,随即进了里屋。


「不知张管家突然来访是要……」叶麟率先开口,不料却被张权一下子打断。

「我说,叶麟,你真的甘心一直被称呼为管家吗?」


叶麟愣住了:「我不懂你的意思……」


「在我面前不需要这样。」张权笑了笑,「你也是管家,天天能看到那些宛如巨婴般恶心的智人,喘著粗气,在床上靠著机器享乐……我们械人维持著整个地球的秩序,却终其一生只能被称为……仆人。」


张权仍维持著脸上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语气轻快。


「如果我们成功除掉了这些恶心的巨婴,那么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你和陈绣,自然也就……」张权轻笑几声。


叶麟抿紧唇不说话,他是怎么知道自己……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6 篇内容

盐选专栏

终局危机:人类文明走向毁灭的 6 种方式

江慕远 科幻小说作者,其短篇小说经常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参与多部广播剧编剧。

¥19.90 会员免费


为什么同类话题隔一段时间就有人重复提出呢?

机器(或者说生产资料)对人工的取代伴随这人类历史的发展。从耕牛到蒸汽机、从电器到流水线。

然而,人工智慧和这些生产资料是有著本质区别的,以「蒸汽机没有让工人失业」作为类比是毫无意义的。

人工智慧的特殊性在于,其取代的是人类的大脑而不是肌肉。肌肉被机器取代了,还需要人操作机器(机器没脑子啊),那么脑子被机器取代了,你能贡献的就只有器官了

很多不了解人工智慧的人还在做著美梦「人工智慧不能取代艺术家、人工智慧不能取代教师、人工智慧不能从事感情类的工作、人工智慧普及后大家都做艺术家」

少年,你可听说过安利(划掉)?你可听说过图灵测试?

人工智慧不需要拥有人类的感情,它只需要看起来像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就好了。

给出版社寄稿子、给歌手写歌的,到底是一只坐在电脑前的猴子(划掉)人,还是一段运行在电脑中的程序,并没有本质区别。猴子也好,程序也好,不过是一个黑箱。

输入——黑箱——输出

当输入和输出都是二进位的数据,你怎么判断黑箱里是一个玩世不恭嗓音沙哑的大叔歌手,还是一个"歌手.exe"呢?

如果总统不需要面对面的见民众,AI甚至可以竞选总统。

这么说机器会让很多人失业喽?不会!

人不会失业,因为虽然人工智慧让人的脑子毫无价值,但是人们还可以出卖他们的躯体。

有这么一种设备:

本身重量只有70kg,却能在不充电的情况下,负重20kg爬楼梯(同样能力的机器人重量超过100kg而且需要频繁的充电),它具有两个机械臂、两只机械手、每只机械手有多达5跟机械手指,整个设备的轴数超过20个却不需要任何润滑油

该设备每天的能耗仅仅为0.6kg粮食(相对于不到半升汽油),对轻微损伤有自我修复能力。设备设计使用年限是70年,其中调试时间比较久,一般需要10~20年,在维护不当的情况下会有一定的报废折损率。但是即使再免维护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也超过35年。

该设备由母机生产,生产周期10个月,10个月后母机冷却需要半年左右。生产-调试期间,消耗粮食约为:0.6*365*10kg≈2t(吨粮食/台)随著化石燃料耗尽,粮食将成为仅次于草料和秸秆的便宜有机原料,2吨粮食/台的成本,和一辆电瓶车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设备会滞销吗?


1792年,英国使者带著几乎所有工业革命的成果来到大清给乾隆拜寿,试图打通跟大清的贸易关系。

82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当场拒绝了英国使者的建议,他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大清老百姓都用上了你们这些机器,岂不就不用劳作了?饱暖思淫欲,老百姓不用劳作就会滋生事端。

后来他把英国使者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全都仍在他的厕所里面。

书上是这么说的,至于他的厕所到底有多大,就不要跟我纠结了。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也逐渐走向了工业化生产,可是人民并没有因此变得安逸慵懒,反而更加忙碌了。

农业社会,农闲季节大家还可以偶尔晒晒太阳,邻里相互串串门,搞各种乡里活动。

现代社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可人却是越来越忙碌。

随著生产效率提高,人的需求也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更多的岗位。

就像以前农业社会,生产效率低下,服务业占比极低。

现在生产效率提高,大量农民从土地里面解放出来,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农业人口越来越少。

未来也一样,人工智慧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自然会催生出更多的新兴事物。

科技释放的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唯独不会解放人的双手。

认为智能机器人大批量取代人工,会造成大规模失业的朋友,恭喜你,你的认知已经达到乾隆皇帝的标准。

——————————————————————

用思考理解经济,用经济理解世界。

请关注公众号《茶话股经》。

这是一个前私募操盘手,现在的独立投资人撰写的,客观,理性,深刻的经济类公众号。

感谢你的关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