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比我们陕西的拉砖车都失败。


看了这个片我忽然想到一句笑话,你们内蒙人出门是不是都骑马?


劳资作为一个内蒙人实在坐不住了,我从来没听说过老家哪里飘出来白昼流星这种传说的,你咋不石人一只眼呢,民间传说想来就来啊?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什么时候需要神棍谶语找人生动力了?

然后,陈导演你去过四子王旗吗?把甘肃新疆的景色非给剪进来几个意思,是说我们内蒙古的景色不好拿不出手是不是?

以及,当时返回落地的时候我爹他们就在执行任务,你以为警戒线是白拉的,你是讽刺我们武警的工作是不是?

当我看到夜色中3个人骑著马要从阿拉善盟额济纳往中部四子王旗跑上千公里去看白昼流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尿性是冲著献礼版的无极去了。。。。


谢邀

转载一个扶贫干部的文章吧,写的太到位了

首先,表明立场。我曾经受组织派遣,下派滩区负责过两年扶贫工作,目前虽然已经脱离扶贫岗位,但对于传说中「国庆档唯一关注扶贫」的《白昼流星》,自觉还是有几分发言权的。

关于扶贫,《白昼流星》其实是对扶贫事业和扶贫工作者的侮辱。这里著重说明一下,如果真有沃德乐、哈扎布兄弟俩,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负责任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一,兄弟俩已经符合五保户的条件,是要申报为五保户的,五保户有专门的补助金,满足条件而未申报视为失职;

第二,贫困儿童是重点照顾对象,必须要保证他们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儿童失学是极其严重的工作失误,影片中未提及兄弟俩是否完成义务教育,但塑造的两人形象十分接近文盲;

第三,任何一位贫困户都要登记造册,并且在我国特殊的体制下,延伸出一套叫做帮包责任制的特色做法,就是明确工作人员或者机关单位专责帮包贫困户的做法。针对重点扶贫对象,经常会出现一名贫困户被乡镇一级(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县区一级帮包单位和责任人,市一级帮包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帮扶的情况。以至于逢年过节送温暖的时候,重点帮扶对象往往会连续迎来几波温暖。而按照通常的标准,兄弟俩明显符合重点扶贫对象的条件;

第四,按照贫困户划分,兄弟俩首先属于雨露计划覆盖范围,工作人员要尽量动员其去高中学习参加高考或者直接进行职业教育,并且帮助其申请雨露计划,根据各地政策的不同对学费、住宿等进行减免,按学期发放补助金。如果兄弟俩没有重返校园的意愿,那么就会被归类为「主观上缺乏劳动意愿而致贫」类型,会有人负责做其思想工作,并且根据个体条件帮助其接受当地职业院校的短期劳动技能培训,餐饮类技能居多。对于有劳动致富意愿并且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地方政府一般会援助其一定的生产工具;

第五,贫困户的房屋属于危房的,当地政府应免费帮助其翻修或新建住房,具体实施中基本都是推倒重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地方政府直接雇佣施工队建设,一种是贫困户自己新建住房后去基层政府报销,这部分资金属于专项资金,是直接划到财政上的;

结合以上五点,沃德乐和哈扎布兄弟应该是住在新房中,依靠五保户补助、帮扶单位援助、雨露计划补助等经济来源在校园学习,虽然生活拮据,但足够努力的话还是可以参加高考圆个大学梦(高考对贫困户有照顾政策,参考最近热点新闻里一度被退档但最终还是上了北大的河南考生),不参加高考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做个产业工人或者个体小老板,至不济也能通过短期劳动技能培训做点餐饮小生意。

而陈大导演展示的兄弟俩活成了什么样子?从少管所出来后,到托付在老旗长门下中间是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大伯给他们介绍了几分工作,都干不下去撂挑子不干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中看不到地方政府更看不到一个扶贫工作者。

所以我说,这部打著「关注扶贫」旗号的《白昼流星》其实质是对扶贫事业和扶贫工作者的侮辱。

其次,影片的主旨立意存在著极为严重的路线错误。都说《白昼流星》把神舟十一号返回和草原上白昼流星的预言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既呼应了主题,也完成了沃德乐兄弟们的转变。可这种转变是如何形成的?看到神舟十一号返回地球著陆,一对作奸犯科、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兄弟就转变了,内心的寒冰就像遇到春天一样化开了?这是个什么逻辑?按照陈导的拍法,我们只能用这两位蒙古族兄弟笃信草原上的预言,因预言成真而转变。这不是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是什么?

哪怕陈导俗套一点,让兄弟俩被老旗长莫里哀主教式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二转变,都比现在这种主旨立意上的严重路线错误要好一些。

《白昼流星》第三点令人诟病的就是严重到令人发指的常识性错误,充分体现了陈大导演对我国社会与民生的不关心、不关注,毕竟心在海外嘛。这包含了:

一,老旗长的家庭财富问题。和很多内地观众所想当然以为的不同,旗并不是村或者乡镇一级的政府,而是县一级。换句话说,老旗长其实就是老县长,一个退休的县处级领导正职。无论老旗长多么清廉,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县级正职领导的退休金没有低于5000的,需要东拼西凑借5000块退休金这种剧情简直可笑。

二,神舟返回舱的警戒与安保问题。可能陈导成名后一直走的是vip通道,已经忘记正常的安保是什么样了。回收返回舱这种事,不拉个一公里以上的警戒线,不对现场人员进行政治审查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现场的记者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更何况两个有前科的无业游民。至于最后那一扶就更可笑了,宇航员出仓,后勤保障,医护消防,多少人盯著,轮得著两个不相干的人上前搀扶?

三,按照剧情,沃德乐和哈扎布兄弟是进了少管所,陈导你既然给出了这个设定好歹对少管所有个基本的认识吧?少管所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离著毛寸,一身略显陈旧但干净的衣服才是绝大多数刚出少管所的少年的形象。少管所可以认为是变相的军训,统一管理,统一的制式生活用品,统一的劳动,以及定期的心理辅导思想工作。陈导拍的这个更接近街头流浪的犀利哥。

四,2016年了,不是1016年。公安干警抓到嫌疑犯后居然不是带回派出所问询做笔录,而是拿绳子一绑送到报案人家里?陈导是不是以为这还是我大清呢?就算你想让李旗长cos莫里哀主教,也得参考下现实国情吧。

先说这么多,整部《白昼流星》单元,我只看到了陈导的敷衍、不上心,看到了一个自以为成功的文艺工作者的不接地气、高高在上。陈导对我国现实社会不关心,对普通劳动人民不关注,无怪乎这么多年来一直拍不出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陈导心气甚高,他的作品总是立意甚高,应者了了,面对这种情况,陈导不去思考自身的问题,却总想著教育观众,改造观众。说白了就是能力匹配不了自己的野心,连个囫囵故事都讲不好,就别总想著勇攀艺术高峰了。

--


前夜:看,新中国整一电旗杆多不容易

相遇:看,新中国整一原子弹多不容易

夺冠:看,以前上海人民看一电视多不容易

回归:看,香港回归升旗多不容易

北京你好:看,08年中国多不容易

白昼流星:看,我儿子多不容易!

护航:看,中国女飞行员多不容易。

……

观众:等会儿,倒回去,那个儿子是咋回事?


就这一段视频,组织大家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为我们系所有的内蒙籍贯学生。

我们系比较大,学生两千二百人。对,是系,不是学院。内蒙籍学生116人。

来自内蒙城市农村牧区草原,有来自呼伦贝尔的,有来自赤峰的,乌海的,阿拉善的。

基本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没有一家家里有马。近五年,没有见过那么破的房子。穿衣服哪么破的见过,和我认为的一致。

我是不是个超级杠精?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

我对白昼流星这部片子是特别憎恶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个导演,偷懒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令人发指。

正好2016年的时候我也在扶贫,中国十大连片贫困地区的一个村子。扶贫对象是和旗长大概年龄差不多大的一户人家,老两口,儿子在外打工,老两口的收入来自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老人自己糖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由于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所有的医疗费用基本是全免的,孙子读书的费用包括书费和校服等等都是全免的,还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我的扶贫工作其实做的极不好,主要就是向老人家宣传扶贫政策,让老人家知道自己该享受的福利,逢年过节慰问,然后帮助老人家卖农产品。

白昼流星里的两兄弟按家庭情况肯定是建档立卡户了,一个扶贫扶了一辈子的旗长,让一个建档立卡户住哪样的房子,穿那样的衣服。纪委该找他谈话了:国家拨的扶贫款去了哪里?你这几年在岗位上是不是消极怠政了。即使在祖国的最边疆,何况是在四子王旗?

是的是的,内蒙人不喜欢收拾房子,2011年我去内蒙一个学生家里的时候,土木特左旗的一个村子,一排瓦房浅了点小了点,起码干净整洁,无非就是厕所没有坑,两块砖头一堆灰,可是要找陈导找的那么一间房子,全村我都没有找到。

还有一个学生的家在包头边上的一个村子里,房子算是比较破旧了,2015年,可是家里的孩子们收拾的干干净净,衣衫褴褛的别说两个大小伙子,小孩子都不可能让脏成那样。

叫花子都跑市区要钱吧?也不能穿那样,包头呼市的村子里,穿那样的大抵是精神出现问题的。

内蒙的孩子大抵独立的很早,自己出来打拚的特别多,爱喝酒爱打架的也很多,但是好吃懒做不自食其力的很少。

我的内蒙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去过很多学生的家里,都没见他家里有马能让我骑骑,摩托车特别多。我要骑个马,孩子们得带我去景区草原上。

陈导给我展现了一个二十年前的内蒙吧,还不太像。

其他的槽点就不说了。旗长即县长,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吧至少,即便退休,一名处级干部退休一般给副厅级待遇,退休工资怎么也有6000吧,内蒙工资水平还不低。旗长把钱都花在扶贫上了?不给自己留个救命钱?

一个旗长,退休了和亲戚朋友零零碎碎借了五千块现金。连张银行卡都舍不得用,这个旗长一辈子当的是有多憋屈。

旗长的爱人看上去是个家庭妇女。我们年轻时候的女神老了连份临时工作都没有。

返回仓降落地的安保是有多差,两个小混混随便就靠近了航天员,引来了两位航天员的一阵尬聊。

老旗长倒在哪里,接两位航天员回家的医护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记者,人民子弟兵谁都没理他,大爷,您在这里晒太阳呢。

陈导可能一直在美国或者港台生活的多,受我们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洗脑较多了。

反正看完以后,我脑子里一直都是晋惠帝的那句:何不食肉糜?

本来就对这部报以很大期望的电影不满意,结果喉咙里又卡了一堆苍蝇,难受的要命。

还有还有,陈凯歌我觉得是信了外国教了,拚命想在电影了找一个像悲惨世界里那样的神迹,于是就套到了神舟飞船里,于是,白昼流星这样的神迹出现了,两个年轻人瞬间得到了救赎。老旗长多年的工作都不如这个神迹,直到最后死了,也是托了白昼流星的福?

这是对我党群众工作宣传工作动员工作极大的讽刺。

—————-

首次被点赞了6600多次,以前都没获得过百赞,一直以为可能是我比较偏执,有点完美主义者倾向。现在我总算放心了。

————-

这片段引起的民愤太大了,竟然一万赞了,实在是受宠若惊。

另外我回答里说的是土默特左旗,乌兰夫的故乡。第一次去的时候那里有个湖泊叫哈素海,还没有开发,大丛的芦苇很漂亮。打错字了实在是抱歉。

——————

另外再说明一点,好多答友说里面有几个镜头特别好,景色镜头拍的太美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感觉吧。可能我大西北去过好几次,看过敦煌魔鬼城的壮阔,南八仙的美丽雅丹,水上雅丹,未开发的大柴旦翡翠湖,柴达木无人区的火星地貌。自己本身又是个搞航模的,买了一大堆大疆的产品,在西部飞起来带著大疆的gagools眼睛看到的真的很电影里的没太大区别。一个专业搞摄影的一定都能拍的特别美,所以无感。西北真的太漂亮了!附上自己拍的几段视频吧:

都比较业余,但是带著眼镜看的时候,简直不要太美。所以我觉得镜头拍的不美,那简直无话可说了。


观众还是比较宽容的,这样的垃圾单拎出来大家不会喷,但是和其他六段放在一起,这种感觉就好像去餐厅吃饭,服务员上了六盘风格各异但色香味俱全的主菜,中间偷偷上了一盘屎。

我建议推出绿色无陈导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


从没听过哪里的方言会文邹邹的说出,掰揍溜行这四个字的...

这不是败笔,败家。


看了《白昼流星》,才明白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让写散文。


7部电影融汇成一部献礼片,每个故事20来分钟,这是考验导演,演员,编剧功力的,那个故事流畅,讲得清楚明白,有头有尾,有血有肉,才能打动观众!

本人最喜欢《北京你好》你大爷真是你大爷,和宁浩导演组合,说7部里唯一一部有笑声有泪点的故事。一部轻喜剧故事通过小男孩说:我老汉死在大地震里,而奥运会的栏杆是我老汉造的,我想去摸一摸,瞬间我就泪崩了,契合太好了,情绪马上转折!

而白昼流星从剧本到演员每个方面都没有处理好!放在7部里面首当其冲突兀。这就是陈大导演水平?

整个故事处处都是bug,细节处理极其不合理,不舒服,故事讲的虎头蛇尾,不连贯!

先说bug点

李叔让两小伙去换衣服,剪指甲,浩然弟弟家里穷,没有剪刀,居然拿菜刀剁!剁!设定这个桥段是想干啥?陈导?

李叔领了2个小伙子回家,给他们打水洗澡,镜头还有他们戏水情节,明明只有20分钟时间,分秒必争讲清楚故事行不?

哥哥偷了李叔钱,立马被发现,警察直接来敲门了,开两警车对2个手无寸铁的傻小子围追堵截,但是居然忘了带手铐,用了麻绳五花大绑那么接地气的吗?

最后李叔带他们骑马去迎接宇航员归来,场内那么多人,有记者,工作人员,解放军,照正常思路怎么会在那么重要场合让俩傻小子挤进去呢?宇航员不需要安保了?

以我个人观点,去掉白昼流星,整部电影130多分钟,这样有希望冲榜,评分8.8左右。真的希望各大影评出个单项榜,因为一个想扶儿子的爹毁了其他努力太不值得!


是的。

不提儿子的事,也是。

一种浓浓的上流社会救世主的心态。

扶贫,要扶心中的贫。

其实坏就坏这句话了,假装很有哲理,其实满满的优越感。

按陈大导演的理解,扶贫,就是把下流社会的大坏蛋找出来,用上流社会高贵的人格魅力感染这帮操蛋分子,结果嘎嘣一声,操蛋分子顿悟了,从此对上流人士顶礼膜拜的同时痛改前非,皆大欢喜。

扶贫工作的难,真的不在于几个基层小混混或者大坏蛋,你们上流人士的高贵灵魂也没到起死回生立竿见影的那种程度。

穷人有各种各样的,善良的,朴实的,无能的,邪恶的。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困在穷困潦倒的现实中,如果靠救世主的几句点拨,就从此顿悟,走上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康庄大道上,岂不是再说,没有救世主,你们就都是一群连鸡汤文都没看过傻X,还得靠救世主把鸡汤文一句句念给你们听?靠这种段子式扶贫的,无疑是最不靠谱的,把扶贫和被扶贫的人对立起来,以奥特曼打小怪兽的节奏迅速解决战斗,重点还是为了展现上流人士的优越感,忽略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本来拍的,满满的就是陈大导浑身优越感,再加个儿子,完球了。


是,是就是在他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1.演员的不合时宜,一个双国籍年轻演员,刚刚选了美国籍,居然跑来演了中国的10献礼片,他凭什么呢?凭爹。

2.逻辑的不合时宜,两个出狱少年闯进航天机密降落点,村干部老大爷(经提醒居然不是村干部是旗长,他的身份实在是太容易被电影里的矮屋破袄重病没钱的表现效果掩盖了,厉害了导演)治病居然要捐钱而不是医保新农合,汉人比少民多十倍的四子王旗居然骑马出行,陈凯歌是不是几百年没去过中国的各层次城市乡镇村庄了?一个没有生活的导演能导出什么东西啊?

3.剧本的不合时宜。这个故事很好,本来可以拍成扶贫和航天两条线:中国的航天不去依靠别人而是自己站起来,贫困的少年也不去依靠别人而是自己觉悟醒来,飞行器落地和少年归乡,都是回家。多好的立意,结果拍成了意识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强行说教的故事。

4.在电影里的不合时宜。那些优秀得口碑票房两相宜的演员兢兢业业拍戏多年,居然轮得到陈飞宇做短篇的一个主角。那些最差也中规中矩最好可歌可泣的故事里夹杂了一段二十多分钟的炖屎,真是赶著观众去如厕。导演一个劲往里夹私货最后成品不伦不类,他这不是精英审美,他就是烂。

—————————我是分割线————————

梳理一下大家觉得《霸王别姬》到底是谁拍的:

呼声最高的:陈凯歌的老父亲;

其次:牛逼的制片人;

再其次:牛逼的编剧和牛逼的制片人;

最后:编剧、制片人和京剧大师老爹。

总结:陈凯歌是副导演。

————防止阅读理解零分的分割线—————

针对第一条,首先它是一个时态递进的口语化描述,我写的意思是这个演员18之前国籍模糊,然后恰赶上这一届国庆前半年满18宣誓入美籍。强调的不是他未成年时期的国籍模糊,强调的是他自主选择宣誓入美籍。其次我能理解部分评论抠字眼,但是希望对回答严谨的话也不要那么瞎忽略前几条已经讨论过的表达歧义问题。最后我以为第一条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关键应该后几条放在演员德不配位和故事本身逻辑和情节辣鸡上,实在无法理解个别对国籍的过分热情。


10.21更新:

为了防止某些迷之杠精,我把这句话打在最开始,虽然我真的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读出来这种意思的,但是"我真的没说2016年全国不存在贫困地区"(我加黑了,也放在最开始了,如果看完还杠,直接删评,我也不想因为这个浪费时间)


正文:

我爸要是看了这个电影,一定一口呸在陈导演的脸上,然后破口大骂。。。。(这只是表现一下我爸对事实不符的愤怒,他就算脾气再直也不可能真的呸上去,懂这个意思就好)

我爸就是基层的扶贫干部,只是一个普通的的职员,并不是县级的干部。

我家在西北某个小镇,还没有电影里四子王旗那么大,只是个小镇而已,要到那得从省会坐四个小时火车再开一个小时车才能到的那种,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五个小时到算是特别远了。

我爸天天累的要死要活的,我放假回家一周不见得能见他十面。要么在建立文档,要么就在下基层,要么就在联系施工队盖房子(我爸是负责给贫困户拨款盖房子的),每年过国庆的时候,大家国庆七天乐,他们备战50天。尤其是今年70周年,我回家五天,见他不超过三次( ?_?)?⌒●~*

最忙的时候我还帮他处理文档,整理文件。帮他盖章子,反正就是一直做枯燥而又重复的事。说实在的我做不下去,但这些就是我爸天天要做的。我也跟过他去下村,穿著那种军训服,跟著我爸在施工现场东看看西看看。我爸还时不时的要看一下顶梁周围的钉子够不够之类的,有的贫困户贪图补助款,自己盖的不像样子,我爸就亲自给他们设计一套(我爸以前大学是学建筑的,平房对他来说没啥难度),请施工队来盖。一个50多岁的男人,MS和CAD之类的东西用的比我熟练的多,经常跟我吐槽单位的大学生连文件都不会做简直是个five(我也是大学生,是的,我也在被骂的范围之内( ?_?)?⌒●~*)

我们小镇,别说2016年了,我小学的时候2008年,小镇上就建起了小广场,放了很多健身器材,奥运会的时候我们还在广场上开了欢度奥运的晚会。镇上的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我幼儿园的时候下雨天踩泥路去上学,小学感叹终于有柏油路(我自行车就是在新铺的路上练的)。那时候国家还没开始扶贫,我们小镇也远远没有穷成电影里四王子旗那个样子。

2016年?小镇楼房已经盖了好几个小区了,小广场变成了大广场。我家也由平方搬到了楼房,冬天也不用自己烧炉子,集中供暖。种地也早已经变成机械化的了,外地来拾棉花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机采棉。此时我爸已经忙著扶贫了。

说句实在话的,我在农村长大,特别小时候还听说谁家挺穷的,过年连肉饺子都吃不起。(彼时我家也很穷,一个月也就能吃上一次肉)到2008年我真的没听谁还吃不上肉的,除非自己是懒汉,完全不劳动的那种。

2016年,每年过节前我爸都要挨家挨户的送米,面,油,再给些补助款。我跟著去过,帮忙搬东西,一到人家家里,人家可热情了,拿出自己做的果子之类的招待我们。哪怕是最穷的贫困户(家里有残疾的)我也没看谁家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_?`

我看到电影背景在2016年真的绝了。。。我还在想2016年了,内蒙古能那么穷?我家这种更西北的地区过得都比电影里好。你说2003年我到还相信一点点。。。。。


感觉说了这么多,也没必要匿名,解匿解匿(? `▽′?)

还有鉴于有有些人觉得我好像在说无关的话题来diss陈导,以及我好像在阐述中国没有贫困地区的亚子。

所以我在这里说明我的思路:

我用"我家在更西北更偏远,交通更不发达,在2016年也远远没有电影里的四子王旗这么穷来表示陈导把扶贫片的背景设置在2016年是他电影里最大的败笔。"而且"我也没有否认全国还存在贫困地区。"

陈导的败笔之一在哪?在于他要具象化年份和地区。他拍扶贫片有错吗?没错。他错在背景设错年份和地区。是,2016年,全国不是不是没有贫困地区。但是2016年的四子王旗,可真的不是这样的。别忘了四子王旗是县级行政区,田壮壮饰演的是退休的老旗长。2016年了,一个退休的县级干部5000元还得东拼西凑?还住在那种房子里?清廉也不是这种清廉法吧(|3[▓▓]退休金都到哪里去了?

2016年了,电影里四子王旗少管所出来的两个少年能穿成那个样子,也没有去上学,也没有学技能。还住在黑漆漆破旧的屋子里。请问电影里四子王旗的扶贫办都干嘛去了?合著只有一个退休的老旗长?

我还没有吐槽陈导照抄悲惨世界台词和少管所出来的人居然能接近航天工程地域一公里以内,还能上去抬轮椅,陈导自己问问搞航天的答应吗?

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如果还要杠,我就挂精选,你不信我的,总得信人民群众的吧。


还有,我写这个回答不是为了我爸,任何一个基层扶贫工作者都这么忙,做文档,驻村,还有本职工作。没有周六周天和休假是常态,经常熬夜不能按时吃饭也是常态。胃病和脂肪肝是职业病。请个假电话就没断过。驻村去农户家里住,人家本来就穷,还要吃人家家的住人家里怎么好意思?那怎么办?饭点托人捎点饭来,或者去商店买个泡面,坐在车里吃掉,装作出去散了一圈的样子再回去。晚上也是说自己有睡的地方,让人家不用收拾,然后回到车里放下座椅在车里凑过一夜。甚至我爸接到临时通知大年三十去驻村,是的,大年三十,他就吃了两口饺子,又是坐在车里看著家家团聚,我们家因为没了他团圆饭也就草草收场。我们知道这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家子人尽力配合,大年三十驻村,没关系我们家初一再吃一顿团圆饭。也挺有意思的,正好不用去走亲戚。

不是我在美化我爸,真的就这么忙。有时候甚至不回家,吃住在单位。这真的就是基层工作者的常态。不光我爸一个人这样。

啊,然后辛辛苦苦扶的贫,在电影里是这样的。巨大的落差。简直是在打脸好吗( ?_?)?⌒●~*没有一个扶贫工作者看到这个片子会开心,真的。


挂一个人,我都懒得打码,你喜欢自己回复自己以为我看不见是吧,我放回答里。

"哇我真的好酸啊,陈大导演拍我们中国的内蒙古四子王旗,我居然还敢diss他,我爸算什么了,一个小小的西北基层扶贫干部罢了,见识太少,不了解我们国家的情况哦"这位杠精你是不是觉得我得这样想才对( ?_?)?⌒●~*我偏不。陈导有事实性错误,我认为我指出来根本没问题。而且现在有网路,早都不是以前看新闻还要买报纸的存在了。

说我拼爹,我再说一遍,非要比扶贫这件事,陈导我不敢说他下没下过,但是很明显他拍出来是没有。我敢说你没下过,你爹八成也没下过,否则也不会养出来这种没事就diss人家爹的玩意?Bye~

有本事接著杠,我接著挂,给大家看一乐呵(? `▽′?)


继续更新某杠精

总觉得我是在夸我爹,我也没办法,我说了我爹只是普通人。就相当于大家在公司上班工作而已,我爸的公司是政府,他的工作就是扶贫(虽然这么比喻不太恰当,懂就好)我也没说过我爸像焦裕禄那样为人舍己吧。。加班,没假期,做文档,下基层。拜托,这真的是一个基层干部的日常。这就是我爸的工作,上级有扶贫指标,有时间限制,你不干谁干?总有人觉得扶贫就像过家家一样简单( ?_?)?⌒●~*那我放点真实的扶贫人的评论大家看看可好(???-)_

还有些来自贫困地区的童鞋的评论

以上只截取了一部分,供大家观看

贫困地区没有完全消失,但是扶贫干部正在努力ing,请尊重一下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果,靴靴


关于剧情有多么脱离现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吐槽了一个回答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947179/answer/844992912

但是在吐槽完之后,我在网上找到了《白昼流星》被删的两个片段。

一段是开头。

刘昊然朝著戈壁大喊,"我不喜欢这个地方。"

陈飞宇说「回去大伯又要管束我们了吧」

刘昊然: 「他管个屁啊"。

一段是偷钱之后。

李叔告诉陈飞宇,「羊要自己站起来。」这地方本来应该切给刘昊然一个镜头, 他依旧站没站相却还在听。

但是镜头只给了陈飞宇。

你要说是时长问题,我觉得不差那几秒钟。但是这两个镜头的删改,让刘昊然这个角色都失去了合理性。

为什么要偷钱?为什么要跑?没有了理由。

整个故事建构上,刘昊然这个「不知礼」的小偷角色,其实比「知礼」的弟弟更重要。

哥哥长大了,知道家乡穷,讨厌自己的家乡,想要跑出去,所以偷钱、不学好,想要去外面的花花世界。

弟弟还小,只知道跟著哥哥混,每次都跟著哥哥一起背黑锅。你要把陈飞宇这角色变成十二三岁,也许还更合理些。

但是没办法,陈飞宇才是主角,所以刘昊然的这些「前因后果」的镜头,都没了。

所以,即使是作为一个平行世界的寓言,白昼流星都是失败的。


是。

败笔不在于陈飞宇,人家虽然不如田壮壮和刘昊然,但至少没让我出戏。甚至该片在画面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而且前半部分的故事建立还是不错的(虽然整体观感与其他六部放在一起有些违和)。

败笔在于后面画风一转强行与神舟拉上了关系,这就让观众觉得:嗯?什么鬼?!

如果这是个有关扶贫和穷人家孩子救赎成长的故事,其实底子是不错的,但偏偏这是神舟的命题,于是这个故事就非常古怪,极其不合理了。

所以,真的是败笔。


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提。

这个故事是抄的,一个流浪汉和牧师的故事,偷的是银烛台。

后半段强行加上的。


以前我总觉得《无极》是特例。

现在我觉得《霸王别姬》才是特例。


是,当然是败笔。《我和我的祖国》里其他章节或多或少有一点情节经不起推敲,而《白昼》基本上没有几个地方是合理的。《白昼》是一部剧情离谱、夹带私货严重的影片。

1. 情节设定与时代背景脱节

首先需要注意到,《白昼》的故事背景2016年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著陆,也就是片中提到的「回乡」。「回乡」与「扶贫」是这个故事里的两个支线。

或许陈凯歌导演希望突出「扶贫」主题,所以自然而然要去描绘「贫」,但是一些描写已经远远超出了常理。

根据该片的描述,

2016年,我国一个旗(县级行政区)的退休旗长,无法支付5000元的医疗费用,也没有医疗保险;

2016年,派出所缉拿嫌疑犯,不使用手铐,而是使用麻绳;不带回公安局,而是扭送到受害者的家中。让人不禁以为这是在派古装剧。

更不用提少管所回来的两个少年,居然蓄著流浪汉的长发和长指甲了。

2. 航天器返回舱著陆环节三千问

航天器返回舱著陆的时候,为什么老李可以提前知道返回舱著陆位置?

为什么两个平民和那么多记者可以进入该区域?

为什么搜救工作人员好巧不巧在抬宇航员的时候被绊倒?

为什么两个不明来历的平民会被允许冲进现场帮忙?

最重要的问题是,「抬宇航员」这个桥段,对推动情节发展或升华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了吗?

插一句题外话,陈导这部片还是一如既往的追求艺术效果,画面的美感上确实很突出,但是画面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合理的剧情支撑,只能是烂片。

3. 美籍演员应该出演中国的70周年献礼片吗?

这部影片最大的争议倒不在情节多离谱,而在出演这部影片的主演之一,陈飞宇。

长话短说,陈飞宇作为陈凯歌的儿子,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一个美籍演员出演中国的70周年献礼片,合适吗?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还算是陈飞宇的祖国吗

联想一下陈导曾经公开表示「我永远也不会放弃中国国籍」,有点魔幻。

一个人当然不可以同时忠于两个国家,陈飞宇又怎么可以一边对美国表示「愿意效忠美国」,一边在中国捞主旋律电影的钱呢?

放到个体来看,把小孩送到国外发展,没有什么可以谴责的。但是陈导一边把儿子送到国外,一边还要割国内的韭菜,这吃相就有点太难看了。

* 部分韭菜可不要偷换概念,说什么「外籍人士不可以演中国电影吗?」,这真的是两码事,可以参见我总结的互联网常见洗地套路。

说真的,娱乐圈外籍人士还真不少,但是没见到谁主动往枪口上撞的,陈导这块热豆腐吃得有点太急了


最大的败笔就是俩少年骑马冲进降落场....还跟在一堆军车边上冲.....我要是现场指挥的军官 把你当成暴恐分子一梭子扫过来都不过分.....


白昼流星最大的价值,在于戳破了一个谎言。

很多影视圈和批评家在谈及中国影视没有大作整体乏力的时候,经常会把锅完全扣给监管,注意不是说监管有一部分责任,而是所有锅。

仿佛影视作品不涉黄涉颓涉血涉敏就不能做出名作似的。

几个老导演更是变著花似的用伤痕文学碰瓷,强行暗示我们涉敏,拍出来不容易啊,都来看啊都来吹啊。

然鹅,最近几年真正的商业大作,却反而是高举主旋律大旗的作品,导演也是所谓的外圈导演,没事就上个40亿,十足的打了他们的脸。

不过之前的对比都不够直观。这次,陈凯歌,标准的老导演,影视圈资深巨佬,连一个命题作文都做的稀烂,哪来的脸说是监管不自由导致影视质量乏力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