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做了什么?可以这样说,除湖北已经沦陷救不了之外,其他地方控制成这样毫不夸张的说主要是疾控的功劳。

你们在家的时候,疾控全员到岗,除了常见的流调组,检验组外,还有消杀组,宣传组,信息组。

流调组:询问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抽丝剥茧,找到可能密切接触的人,隔离他们,避免他们感染后,让更多人感染,如果不把他们及时找出来,所有地方都是下一个武汉。

检验组: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就是进行核酸检测,病例确认,一进实验室就是6个小时,防护服不能拖,水饭不进,厕所不能去,练就了一个大膀胱。

消杀组:病人待过的家庭,场所存有病毒,不及时灭菌,可能还会造成感染,除了进行各种培训,教会基层基本消毒知识外,同样要背负喷雾器进行高要求的终末消毒。

信息组:绝大部分病例都是有联系的,各地之间协查,密接人员控制,信息沟通全靠信息组。现在各省市的返乡申报核查也是疾控人员在做,数据量有多大估计你也不知道。

宣传组:各种宣传知识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宣传组紧密联系各工作组,从提供的素材里进行加工成公众容易接受的知识。没有他们,你连用什么样的口罩有用都不知道

疾控工作的,虽然有瑕疵,但基本介绍了疾控的日常工作,监测,提供数据,宣传,干预。流感等传染病监测,结核等慢性传染病监测,地方病,艾滋病,学生健康监测,食品监测,职业卫生监测,放射卫生监测,

涉及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待遇奶奶不爱,姥姥不疼。疾控是提供数据的,具体怎么公布,怎么说官话,疾控不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疾控。

转自公众号(二一添作五)


当时高福狂言:可防,可控,可安心过春节。墨迹未干。


模型和实际数据对不上什么的。并不是不能下结论的依据。因为模型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有各种假设。实际情况往往千差万别。对著模型的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说新冠肺炎传染能力不强的,完全就是学院派的作风。

如果说当时因为模型这回事难以下结论的话,那么在这里也可以下一个很简单的结论,高夫院士业务能力不够,别看他头衔很多,对于疾控中心主任这个位置,就是德不配位,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要说没责任是不可能的。


不是洗地,是因为认为cdc高福为了发论文而贻误战机,所以指责cdc吗?单从这点来说,cdc已经在1月30号有了解释了。它的官微上说,论文是27号才投的,是回顾性分析。我这破手机,没法粘贴地址,大家自己去找官方回复看看吧


2月24日

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74594747613260?

weibo.com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都和我一样觉得,CDC 应该是国家管省,省管市,这样从上到下进行管理,地方CDC出问题,上级CDC也要负责,但是文章中说,CDC 管理权是同级卫健委,而不是上级CDC,这就有意思了

所以我决定确定一下

先去国家CDC官网看了一下职责,涉及到地方CDC的只有这一条:

(七)指导地方实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项目,开展对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参与专业技术考核和评价相关工作。

然后,搜了地方CDC任命有关的新闻,可以自行搜索

顺便还搜到了一条新闻

陕西商南疾控中心主任因私设小金库被免职?

news.sina.com.cn图标

似乎这一点来说,可能是真的

========

2月15日

作为一个一直习惯做吃瓜群众的小透明,这几天发的字比之前几年加起来要多几十倍,也是第一次体会违规 ....

其实转发最下面的链接,最初的目的就是「兼听则明」,当很多人都只从一个方向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有其他方向的观点

之后评论越来越多,在回复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想法更清晰,所以补充了之后的几条,虽然已经看不到了

在大多数人关注某一条流言时,我更关注的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才是我最希望看的,虽然机制的完善,也需要时间,需要经验,只希望这过程中的教训越来越少,嗯,最好没有。

我觉得想说的话我已经说完了,之后应该也不太会再回复了。剩下的,相信国家。

=======

以下是原回答

=======

刚刚看到一个文章,兼听则明吧

此处原有下面链接中的部分内容,已删除,看原文吧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F4PGSQCO0521MBQC.html


一群身居高位的专业人士,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勇气给出专业判断,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祸国殃民!

至于急急忙忙发论文,但愿他们是希望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重视,给全球防疫提供参考,而不是出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小算计。


看了诸多网友的评论 我倾向于认为疾控中心不需要担任任何责任 两万多感染者自己看不到疫情的严重程度 纯属怪自己 疾控中心的论文水平真的很高 总结写的非常好的


地位太低,职责不明,权利不大,技术缺乏权威,平时属于无人关注的部门,一旦打起仗来你还希望关键时刻靠它,合乎逻辑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作为专业机构,ZF在这方面只能听取专业的判断,如果给出专业的建议,敢于担当,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啦。再说前有03非典,教训已经够惨痛啦,还不吸取教训。现在的疾控和医疗水平,远不是当初可比。所以作为专业方面第一责任人,高福理应接受调查。

公众对他的不满,源自他不负责任的两次表态:一是说非典再也不可能出现;二是在这么多人被感染,外加一线的医生(包括李医生)都上报存在人与人的传播的风险,还给公众不切实际的非专业论断,导致武汉出现一系列的聚集活动。


不无辜,活该他碰上了,就该他背锅呗。

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利弊。


不能说完全无辜,但其实也尽力了,我觉得。不在国内,也不是特别关注肺炎。今天猛然微信群聊有人发公众号,在骂高福院士和疾控中心,越看越不对。

其他专业性的描述已大致齐全。 我这就按正常逻辑说,如果没有苦衷,又有谁会没事干写一篇推翻自己之前言论的文章呢,被无数人骂?特别是自己手里已经有几百篇sci的基础上,而且已经快60岁,也基本已经升到顶的情况下。

这明显就是转移公众热点的一种方式罢了,而且非常成功....


在那段时间,有多少人能说真话?有多少人敢说真话?一篇发布在国外权威杂志的论文会引发什么样结果,他有没有想过?如果想过还这么做?是真的为学术隐藏?还是只能这么做来打一些人的脸?没想杠,但这三个月很多事都太魔幻了。


没有明显证据人传人是疾控中心说的吧!

嗯,是技术太差还是怎么的.......


退一万步讲,病毒没有搞清楚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都有责任,给百姓提示预警和防护,这又不难,为什么放任疫情蔓延?边研究边防控,有什么不可以?

这次有点奇怪,大家的火力都冲著疾控中心,它上级的卫生部门呢?消失了?


大家都有眼!有句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有各种洗地文章,说话太违心,以后会有更大的恶果!


CDC回应「不管疫情先写论文」:12月人传人是基于数据反推,论文是向社会公布信息后才写的 - 量子位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463918

公共卫生人员的决策考虑的就是科学性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视角,但政府官员考虑问题并不单纯是科学的视角,这只是他们决策依据的一部分。

========================找到一篇好文章=====================

谨慎做出「人传人」判断:「保守」还是「失守」?

2020-02-01 21:06 新京报

在疫情面前,真正的「保守」不是考量最优情形,而是以最差情形来做最充分的准备。

全文1923字,阅读约需4分钟1月30日,由中国疾控中心(CDC)部分人员操刀的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个本应被看成是中国医学研究光荣的成果,却引发了国人的质疑,核心在于,论文提出2019年12月中旬,病毒已经出现了「人传人」。舆论质疑,疾控专家是不是早在12月已经知悉人传人?无论如何,「人传人」迹象早就出现跟疫情扩散多时后防控措施才全面启动,有个不短的「时间差」,这可能是疫情人际传播加速的「窗口期」。而针对质疑,中国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论文中所提出的12月「人传人」,事实上只是回顾性推论。也就是说,是在论文提交的时候,根据1月23日所报告的425个病例进行的推测。还强调,对疾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公布信息总是要谨慎的,故而对「未发现明显人传人」「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等判断也是保守的。从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关于「回顾性推论」的解释基本行得通,也符合我们所习得的学术常识。从常理的角度上看,无论是中疾控也好,有关专家也好,为了一篇学术论文搭上自己的整个学术和职业生命,成本太过高昂,他们不会不懂。

但就算疾控系统的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判断偏保守,是基于学术的审慎性,恐怕他们也不得不从现实中汲取教训:有些时候,「保守」可能会带来「失守」。说得更严重些,有的「保守」判断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激进」的。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21日武汉最早的425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中疾控有关专家提出,在他们最初拿到的27个病例中,有26个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只有1个没有。他并没有提出拿到案例的具体时间,但中疾控专家12月31日即抵达武汉,可以推测,这个27个案例,应当是在此前获得的,因此才会派专家前往武汉。根据中疾控网站的披露,疾控中心的职责之一是「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和国家免疫规划并组织实施。」那么,即便当时不能判断这种新的病毒是否具有人传人的危险,在26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情况下,中疾控有没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动作,做出预警以防情势变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关专家说,「从开始的『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到『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判断)是保守的,当然也是谨慎的,只能看到什么说什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结论传导到政策层面,必须考虑到两种可能性:若「人传人」不存在或很有限,却说「满」了,可能引发社会恐慌与过度反应;若「人传人」确实存在,却各种「小心求证」,就容易错过「可控阶段」。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看,我们当然可以说,当时太过小心或大胆了,但事前事中做出一些判断,注定得考量其判断带来的链式反应或社会成本,采取谨慎态度可以理解。但谨慎也该有个度。从时间线看,1月16日,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入院治疗的信息之后,中疾控方面对此似乎未产生足够的警觉,至少未因此校正起初的结论。

直到1月20日,并不隶属于中疾控的钟南山发出了「人传人」的预警,全民抗疫的节奏才开始开启。但本职职责就是监控和制定传染病应对政策的疾控中心,此时才亦步亦趋地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这样的保守,怎么看上去都有些不妥。

我们承认和国际同行分享医疗情报的重要性,尤其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然宣布新冠肺炎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的信任。然而,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在疫情全面爆发前,疾控系统向媒体、社会、地方政府和公众分享信息的有些机会,是不是错过了?谨慎与保守,可能是基于负责任的态度,但在特殊情境下,这可能达到南辕北辙的目的。在此事上,专业意见的及时与否,不可避免地会接受事后「结果导向」的评判,这本也要求这方面的专业判断要跟防疫形势充分结合,能为防疫「打提前量」「做前瞻性部署」提供支撑。只有透明化和充分共享信息,才能真正地消除社会与公众的疑虑与担忧。「保守」是个很轻并且具有充分学术意味的词语。在疫情面前,真正的「保守」不是考量最优情形,而恰恰是以最差情形来做最充分的准备。在疫情应对上,那样瞻前顾后的「保守」,显然不是「最坏预设」的应有之义,只会与此相悖。这点应被意识到。文/连清川(媒体人)编辑 孟然 校对 刘军值班编辑 李二号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我期盼有一次改革,当谈到疾控,一年有多少青年骨干因为想养家而退出疾控。一个背锅养老关系户的公益事业单位,用什么留下人才。


疾控中心所做所为民众都看在眼里,你有本事现在出个人发个公告说我疾控中心没责任试一下?现在疫情如此严重,武汉死亡人数有多少?全世界都有大流行的趋势,这个滔天之责就看他们怎么推,谁都担不起,千古罪人。武汉当时的&谁定的?没人出来担这个责任,当时的未见明显人传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是谁下的结论,那真的是深谙汉语博大精深,谁定的站出来。当时1月初武汉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到底医院是什么情况,早期专家组到底干了什么,得出个什么结论,流程是什么,能说一下吗,能透明公开的让大家看看吗?今天看日本厚劳省加藤胜信甩锅天才,逻辑闭环,给我看笑了。


我就发个图 再发个链接

头条文章?

card.weibo.com

关键字 1月6日 主任 李刚


一直有个问题,我咋觉得这个锅给高院士有点不大对劲。

毕竟,当时说的,可防可控,没有明显证据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

然后,zf也没做防控,开百家宴,两会。。。

如果疾控中心有发布信息,进行隔离防控措施的权利的话,这个锅铁定就是疾控中心的了。

但是,上报了,可防可控,

但是当时zf获知后,压根就没防没控,

然后,就这样了。

你说,这个到底应该赖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