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家里人花大价钱治这个东西就有点好奇emm…

立场上讲,本人比较反感中医,总怀疑是收智商税的东西,希望能用西医的思路来讲一讲到底脾虚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下中医官方对脾虚的定义:

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P123-124页

我这里不专业地稍微总结一下:中医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按照事物的特性归属为五种不同的属性,称为「五行」,又由于中医相信「天人相应」的原理,认为人体的五脏也对应五行,于是中医的「脾」对应了「土」,而如果一个人的五脏的五行属性过于旺盛或者过于虚弱的时候,人就生病了,因此有了「脾虚」的说法,细分可以分为脾气虚,脾阳虚,水湿中阻(痰湿),脾阴虚等。它们各自有对应的症状(见上文),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你为脾虚。 (说得不严谨的地方中医专业人员敬请指正)


那么现代医学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现代医学认为中医说的「脾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很多组疾病,症状。

比如脾虚常见的腹胀,可能是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甚至腹腔肿瘤。

便溏(腹泻),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病毒感染,有机磷中毒,肠易激综合症,小肠吸收不良,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等等。

食少类似于现在说的食欲减退,包括了精神障碍、胃肠炎、肠梗阻、肝炎、甲亢、癌症等。

消瘦可能的原因有:

(1)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2)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

(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病等都可能引起消瘦。

因此,脾虚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各个科目的各种疾病,其中如何诊断,如何治疗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得清楚的。


如果你在私人诊所,中老年朋友参加的「健康讲座」,七大姑八大姨的推荐下有「专业人士」说你「脾虚」,这个时候就要高度谨慎了,因为它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因为它涵盖的范围太广,说了就跟没说一样。嘴上说出一句「脾虚」,也没法分辨到底他是像正规中医师那样真的掌握脾虚的诊断治疗,还是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换句话说,使用中医术语「脾虚」的准入门槛太低了。

假设某人是肝硬化造成的消瘦,腹泻,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消瘦腹泻的症状进行干预,缓解,若医师推荐中医治疗,也应去正规的中医门诊处方。

如果如题主所说的花了大价钱治疗「脾虚」,那么大概率上是花了冤枉钱,还一定程度上耽误了珍贵的治疗时机,甚至摄入了一些有毒副作用的制剂,得不偿失。



借用一下前面有书的同学内容,尽力解释一下(想法写在括弧里),在一个现代最低等级医生眼中,怎样考虑脾虚的:

「正好手边有《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看看书上怎么说脾虚的。」

脾(胃)气虚

脾气虚弱倦怠生,纳少便溏腹胀撑,胃弱脘胀恶嗳气,面部消瘦或浮肿。

解释:如果你脾虚了,那么就会感到疲倦(贫血?低血压?低血糖?或是昨天没睡好?),吃的少,大便软不成形、肚子胀(甲状腺功能减退?肠道菌群失调?胃炎?肝炎?脂肪肝?),脸肿或者消瘦(什么?肿和瘦都是虚?话都让你说了,诊断脾虚也太容易了吧,面部水肿要考虑过敏,甲减,肾炎,心功能不全,肾病,消瘦要考虑糖尿病,甲亢,考察最近饮食情况。以上的所有考虑情况,只要告诉病人脾气虚就好了,当医生真简单)

脾虚气陷

脾虚气陷脘腹坠,脱肛阴挺胃下垂,小便浑浊如米泔,久泻久痢舌淡盼。

解释:如果你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就会感到腹部下坠,肛管脱出,子宫脱垂,小便浑浊白色,长时间腹泻,舌头色淡。(中医上的脘腹部包括胃脘和腹部,对应的解剖位置只要是肝、脾、大小肠、膀胱,子宫和附件,也就是说你自身感到腹部下坠的病情,肝腹水、疝气、寄生虫和造血系统异常引起的脾肿大、各种类型的肠梗阻,都可以叫脾气虚弱,子宫或直肠脱垂甚至尿液乳白色的乳糜尿,这可是淋巴液进入尿路引起的啊,就诊断个脾虚就行了?666)

脾(胃)阳虚

脾阳虚证寒冷生,口淡不渴便溏清,舌淡苔白脉沉纳少脘腹胀满痛。

解释:如果你的脾阳虚损就会感到寒冷,感觉嘴里没味不口渴,大便不成形,舌头色浅发白,需要用力压在桡动脉上才能感到脉搏跳动,吃的少而且腹部胀痛。(低血压,贫血,或是由于基础代谢的问题总是感到寒冷,其中一大部分是就是个人体质问题,冷的时候感到嘴里没味或不口渴与利尿激素调节有关系,而大便不成形则需要考虑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关于舌诊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就像几年前那次脉诊对决被叫停一样,也好像某大学做的中医专家诊脉的一致性评价一样,最后一块遮羞布,还是不碰为好。吃的少腹胀,至少要考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还要肝炎导致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各种肿瘤,甲减等等,当然还有可能是单纯胃口不佳......诊断脾阳虚就行,当医生真简单……)

.... ....

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 我,我还得继续我那52本书呢……


脾虚是一种由信仰本土宗教导致的精神疾病。

除了脾虚之外,还有肾虚,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肺热,肝火,湿气,燥气,痰湿,胃寒,宫寒……等一系列精神疾病,都属于同一个种类。

中医肾不是科学肾,中医脾不是科学脾,中医寒不是科学寒……

那么西方传统放血疗法,放的也不是科学的血,而是博大精深的整体状态。

这种乱说的话只要肯动动脑子,不难揭穿。


泻药。。太简单了。。

当你觉得肚子饿时,觉得饿的不行,非得要吃东西才行。。

但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明明没有到吃饱的量,自己却感觉已经完全饱了的时候。。

恭喜你,脾虚了。。

中医的说法是「脾主运化」,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虚」是病因,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所以在脾虚下面会罗列很多种情况,其他的帖子已经详细说了一些,就不重复了。。但万变不离其中。。

要想脾虚,也真的简单,每天喝冷饮+喝吃的食物,天天吃,顿顿吃,不出一个月,肯定脾虚。

要治疗,也真的简单,不过西医没这个说法,倒是西方的全科医生和营养学家们全盘接受了中医的那套养生理念,认为应该要热饮+保暖(毕竟脾喜燥不喜湿),甚至还认为可以针灸。。

西医还真的没有 脾虚 这个说法,所以针对的只能是各种机械化的对症治疗方案:如果脾虚导致呕吐了,那么止吐药;如果脾虚导致泄泻,那么止泻药。针对的是脾虚引起的各种病症,以一一消除症状为己任,而不是脾虚这个点来治疗。所以往往会出现好了又复发,反反复复。。。

至于脾虚,在中医领域里,真的不是什么需要花大价钱治疗的疾病,这点其他网友也说了,我也不重复了。。当然,题主自己说花了大价钱在治疗那么被假中医收智商税是无疑的了。。

既反感中医,又不得不用中医,还不得不花大价钱去听信假中医的方案。。这种智商税,真的不白交。。。

却不肯,也不愿意抬起高贵的头,随便去书店买几本古典书的翻译本,好好的查看读一下。。治疗脾虚这种玩意儿,根本花不了几个钱的。。就算你再怎么反感中医,起码也要知道点中医的底细吧,总不见得被这样狠狠的收智商税了,却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