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家裡人花大價錢治這個東西就有點好奇emm…

立場上講,本人比較反感中醫,總懷疑是收智商稅的東西,希望能用西醫的思路來講一講到底脾虛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下中醫官方對脾虛的定義:

全國統編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版 P123-124頁

我這裡不專業地稍微總結一下:中醫理論認為世間萬物都可以按照事物的特性歸屬為五種不同的屬性,稱為「五行」,又由於中醫相信「天人相應」的原理,認為人體的五臟也對應五行,於是中醫的「脾」對應了「土」,而如果一個人的五髒的五行屬性過於旺盛或者過於虛弱的時候,人就生病了,因此有了「脾虛」的說法,細分可以分為脾氣虛,脾陽虛,水濕中阻(痰濕),脾陰虛等。它們各自有對應的癥狀(見上文),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你為脾虛。 (說得不嚴謹的地方中醫專業人員敬請指正)


那麼現代醫學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現代醫學認為中醫說的「脾虛」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了很多組疾病,癥狀。

比如脾虛常見的腹脹,可能是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甚至腹腔腫瘤。

便溏(腹瀉),包括但不限於細菌病毒感染,有機磷中毒,腸易激綜合症,小腸吸收不良,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等等。

食少類似於現在說的食慾減退,包括了精神障礙、胃腸炎、腸梗阻、肝炎、甲亢、癌症等。

消瘦可能的原因有:

(1)胃腸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2)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

(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病等都可能引起消瘦。

因此,脾虛包括了現代醫學中的各個科目的各種疾病,其中如何診斷,如何治療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楚的。


如果你在私人診所,中老年朋友參加的「健康講座」,七大姑八大姨的推薦下有「專業人士」說你「脾虛」,這個時候就要高度謹慎了,因為它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因為它涵蓋的範圍太廣,說了就跟沒說一樣。嘴上說出一句「脾虛」,也沒法分辨到底他是像正規中醫師那樣真的掌握脾虛的診斷治療,還是不懂裝懂,故弄玄虛,換句話說,使用中醫術語「脾虛」的准入門檻太低了。

假設某人是肝硬化造成的消瘦,腹瀉,那麼正確的做法是去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對消瘦腹瀉的癥狀進行幹預,緩解,若醫師推薦中醫治療,也應去正規的中醫門診處方。

如果如題主所說的花了大價錢治療「脾虛」,那麼大概率上是花了冤枉錢,還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珍貴的治療時機,甚至攝入了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製劑,得不償失。



借用一下前面有書的同學內容,儘力解釋一下(想法寫在括弧裏),在一個現代最低等級醫生眼中,怎樣考慮脾虛的:

「正好手邊有《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看看書上怎麼說脾虛的。」

脾(胃)氣虛

脾氣虛弱倦怠生,納少便溏腹脹撐,胃弱脘脹惡噯氣,面部消瘦或浮腫。

解釋:如果你脾虛了,那麼就會感到疲倦(貧血?低血壓?低血糖?或是昨天沒睡好?),喫的少,大便軟不成形、肚子脹(甲狀腺功能減退?腸道菌羣失調?胃炎?肝炎?脂肪肝?),臉腫或者消瘦(什麼?腫和瘦都是虛?話都讓你說了,診斷脾虛也太容易了吧,面部水腫要考慮過敏,甲減,腎炎,心功能不全,腎病,消瘦要考慮糖尿病,甲亢,考察最近飲食情況。以上的所有考慮情況,只要告訴病人脾氣虛就好了,當醫生真簡單)

脾虛氣陷

脾虛氣陷脘腹墜,脫肛陰挺胃下垂,小便渾濁如米泔,久瀉久痢舌淡盼。

解釋:如果你脾氣虛弱,中氣下陷,就會感到腹部下墜,肛管脫出,子宮脫垂,小便渾濁白色,長時間腹瀉,舌頭色淡。(中醫上的脘腹部包括胃脘和腹部,對應的解剖位置只要是肝、脾、大小腸、膀胱,子宮和附件,也就是說你自身感到腹部下墜的病情,肝腹水、疝氣、寄生蟲和造血系統異常引起的脾腫大、各種類型的腸梗阻,都可以叫脾氣虛弱,子宮或直腸脫垂甚至尿液乳白色的乳糜尿,這可是淋巴液進入尿路引起的啊,就診斷個脾虛就行了?666)

脾(胃)陽虛

脾陽虛證寒冷生,口淡不渴便溏清,舌淡苔白脈沉納少脘腹脹滿痛。

解釋:如果你的脾陽虛損就會感到寒冷,感覺嘴裡沒味不口渴,大便不成形,舌頭色淺發白,需要用力壓在橈動脈上才能感到脈搏跳動,喫的少而且腹部脹痛。(低血壓,貧血,或是由於基礎代謝的問題總是感到寒冷,其中一大部分是就是個人體質問題,冷的時候感到嘴裡沒味或不口渴與利尿激素調節有關係,而大便不成形則需要考慮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關於舌診我不想說太多,因為就像幾年前那次脈診對決被叫停一樣,也好像某大學做的中醫專家診脈的一致性評價一樣,最後一塊遮羞布,還是不碰為好。喫的少腹脹,至少要考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還要肝炎導致的胃底食管靜脈曲張以及各種腫瘤,甲減等等,當然還有可能是單純胃口不佳......診斷脾陽虛就行,當醫生真簡單……)

.... ....

時間關係就不多說了 我,我還得繼續我那52本書呢……


脾虛是一種由信仰本土宗教導致的精神疾病。

除了脾虛之外,還有腎虛,氣虛,陰虛,陽虛,陰陽兩虛,肺熱,肝火,濕氣,燥氣,痰濕,胃寒,宮寒……等一系列精神疾病,都屬於同一個種類。

中醫腎不是科學腎,中醫脾不是科學脾,中醫寒不是科學寒……

那麼西方傳統放血療法,放的也不是科學的血,而是博大精深的整體狀態。

這種亂說的話只要肯動動腦子,不難揭穿。


瀉藥。。太簡單了。。

當你覺得肚子餓時,覺得餓的不行,非得要喫東西纔行。。

但只喫了一點點東西,明明沒有到喫飽的量,自己卻感覺已經完全飽了的時候。。

恭喜你,脾虛了。。

中醫的說法是「脾主運化」,所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脾虛」是病因,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所以在脾虛下面會羅列很多種情況,其他的帖子已經詳細說了一些,就不重複了。。但萬變不離其中。。

要想脾虛,也真的簡單,每天喝冷飲+喝喫的食物,天天喫,頓頓喫,不出一個月,肯定脾虛。

要治療,也真的簡單,不過西醫沒這個說法,倒是西方的全科醫生和營養學家們全盤接受了中醫的那套養生理念,認為應該要熱飲+保暖(畢竟脾喜燥不喜濕),甚至還認為可以針灸。。

西醫還真的沒有 脾虛 這個說法,所以針對的只能是各種機械化的對症治療方案:如果脾虛導致嘔吐了,那麼止吐葯;如果脾虛導致泄瀉,那麼止瀉藥。針對的是脾虛引起的各種病症,以一一消除癥狀為己任,而不是脾虛這個點來治療。所以往往會出現好了又複發,反反覆復。。。

至於脾虛,在中醫領域裡,真的不是什麼需要花大價錢治療的疾病,這點其他網友也說了,我也不重複了。。當然,題主自己說花了大價錢在治療那麼被假中醫收智商稅是無疑的了。。

既反感中醫,又不得不用中醫,還不得不花大價錢去聽信假中醫的方案。。這種智商稅,真的不白交。。。

卻不肯,也不願意抬起高貴的頭,隨便去書店買幾本古典書的翻譯本,好好的查看讀一下。。治療脾虛這種玩意兒,根本花不了幾個錢的。。就算你再怎麼反感中醫,起碼也要知道點中醫的底細吧,總不見得被這樣狠狠的收智商稅了,卻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