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该如何开始引导,绘本如何阅读能让孩子感兴趣。如何开始引导阅读外语绘本并且启蒙孩子接受外语简单学习


曾经有幸听过一些人讲述如何让孩子对绘本感兴趣的事情,在此分享一下呀。

其实本一个绘本本身都是有兴趣的对于孩子来说,但是可能因为生活中也有很多更有兴趣,我们成年人在选择上,都尚且会选择更感兴趣的事情,那小孩子虽然尚不明白为什么这样选择,但是他们还是会如此选择的。

所以我觉得如何让绘本更有兴趣,这就是我们身为家长需要做的,比如我们可以在很多时候就拿出来看,然后晚上可以讲一些故事,然后有意无意把绘本放在他面前,直到后来他会选择绘本。当然了我们也需要带著他们看绘本,去看那些画面,然后有时候带他们出去玩,就会说有没有想那本绘本上的风景呀,是不是很喜欢。就这样渐渐的培养他的兴趣,而且这些办法也可以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读书中用到。其实很多小孩子喜欢读书并不是说一开始就喜欢读书,而是从很多生活的不同选择中找到了他喜欢的选择,但是他喜欢的选择其实在某些时刻是被别人引导的,只是有的引导很明显,有的引导不明显。我表哥从小就被很多人说,他特别喜欢读书,其实他就是小时候去看一些地方,然后母亲讲一些故事,他就觉得好有趣,然后在读书里找到了相似的事情,从而他觉得他想看到或者说遇见更多有趣的事,然后就渐渐的读了很多书。

所以试著引导他,带著他一起学习,但是在引导前,自己先要熟悉这一切呀!共同加油。


我认为,如何让几十块钱的绘本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无外乎要让绘本共读的过程中多一些有趣、有爱的互动体验,无外乎从三部分入手!

第一部分:故事热身部分

第二部分:绘本演绎部分

第三部分:绘本延伸部分

这三部分组成了绘本共读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构建了整个绘本的骨血肉。下面我把每个部分拆分开来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部分:故事热身

所谓的故事热身,就是给「绘本」加一个引子。举个例子,比如我讲《小黑鱼》,书中的很多画面都是美丽的海底世界和生物,我就会把故事中的那些「主角和配角」都找出相应的实物图片,让孩子充分预热。而且其中的那个海葵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海葵这种生物,海葵长什么样子,这不仅是给孩子做科普,也是给孩子做。

再比如当我讲《湛蓝、湛蓝》这个绘本的时候,我会让孩子想像一些有关「雨天」的场景。因为这是一篇类似儿童诗歌体裁的绘本,我就先让孩子闭上眼睛想像雨天的情景,我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先把绘本诵读一遍(没想到自己的专业课,有一天能用在娃身上)。

当我设计《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的时候》我会把一个大便的模型,放在孩子的头上,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这些引子,都是为了给下面的绘本故事「打前战」的。但是引子部分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引子的部分其实是一个奠定故事基调的部分,如果故事本身是略带伤感的,那么你的引子就不能搞得太「喜庆」。所以,引子的把握很重要。同时,引子又是打开孩子想要继续听故事的「鱼饵」!

第二部分:绘本讲述

我们的重头戏开始了,绘本讲述是最考验父母「功力」。要想把绘本讲的出彩,有的时候只是读读上面的文字,那么就失去意义了。

首先,我们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来设置声音的变化,这样能够让孩子们觉得故事的声音很有趣。同时利用声音与动作的一些结合,那些绘本上的人物马上就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然后,根据故事的一些主要背景来设计一些有画面感的场景

下图为绘本《小黑鱼》的场景(小黑鱼由一条线牵著,可以游到不同的海底生物身边)

下图为《彩虹色的花》(我会在没出现一个动物就摆出一个动物造型)

下图为《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活动中我制作了火山场景,利用小苏打和白醋及洗衣液,孩子们感觉好神奇)

这样在边讲的时候,加入一些场景的设计,孩子能更好的感同身受。

同时在故事演绎的部分,引发思考,抛出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有「预测功能」的画面,让孩子预测和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孩子们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一些留下想像空间的画面,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和想像可能的剧情,这些都是锻炼孩子想像力,感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讲封面、书名页、蝴蝶页、封底的内容,包括作者,和出版社。这些小细节都不能忽视,有的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有的在封底会把故事做以升华。扉页上也行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而作者译者出版社而是让孩子在阅读了大量书籍的时候,有一天他会通过这些优秀的作者译者和出版社来自己挑选绘本。

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孩观察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绘本故事,不是看看大概的画面就就「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在反复不断看的过程中,观察到作者暗藏的一些小「秘密」,那些「秘密」才是真的「重点」。就像我带儿子看《好饿的小蛇》这本书,

开始讲的几遍我都只是把我观察到的讲给他听,突然有一天他和我说,妈妈你看,小蛇睡著了。我就突然发现,原来每吃完一样东西,小蛇都会睡著,然后再接著寻找食物。这个重要的细节,我读了这么多次都没有观察到竟然被儿子发现了。所以,绘本的演绎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用他们敏锐而充满了好奇的内心,去不断挖掘绘本背后的那些「小心机」,更深的理解作者背后的那些深意。

第三部分:绘本延伸

其实绘本延伸部分,我觉得更像一套丰富的「早教课程」,这里面能加入的元素实在太多太多了。音乐、舞蹈、美术、数学、表演、语言表达等等都可能作为延伸的一部分,只要能和你的绘本故事贴切,一切都可以按照你的优势「随意调配」的。举个例子,再拿《小黑鱼》为例子,绘本的主题讲的是团结与协作,我当时设计延伸活动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和家人们一起剪贴小鱼,最后一起贴在一只大鱼上,共同完成一幅「大鱼」的手工作品。

在《湛蓝、湛蓝》的绘本中,我最后的活动是制作小雨滴的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身体的感官能力,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

在设计《小熊不刷牙》这个绘本中,最后的延伸活动是给牙齿刷牙,在牙齿上写上英文字母,我念一个字母,孩子擦掉一个字母,每擦掉一个字母我就在纸板上写出来,最后拼出了牙齿的英文单词tooth,以此加深孩子对于刷牙的好感度以及对牙齿英文单词的拼写认知。

在设计《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个绘本的时候,我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演绎故事里的一些情节,让孩子带著不同的情绪声音和语言来演其中的某个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的去体验绘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利用绘本做戏剧游戏的方法(因为我本身学过一年的表演),能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因此戏剧游戏对于启发孩子的天性非常重要。

以上都是我带孩子阅读的一些小伎俩,希望对你有帮助!当然亲子共读除了有趣外,坚持阅读,静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形式,才能让亲子共读事半功倍!


刚开始带孩子阅读绘本时,很多父母都感觉头疼。宝宝那么小,听得懂我们说什么吗?宝宝很难安静下来,我们怎么读呢?宝宝更爱看动画片,一读书就3分钟热度...

其实,父母在早期培养孩子阅读绘本,是在培养一种好习惯。这种习惯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得到提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绘本这件事上,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同时,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也必不可少。比如选择一个专属的时间段,设置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父母和孩子一起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

读绘本并不是简单的给孩子讲讲故事,也不是孩子看了一遍就算是读完了。这其中,父母要做很多的引导。

比如说,拿到一本新的绘本,父母可以先自己熟读一遍,然后再带著孩子一起阅读。在第一遍亲子共读时,尽可能避免「提问」,而是带孩子通读一遍。读过几次之后,低龄的孩子就会开始问「这是谁?在哪里?做什么?」,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这里的因果关系,或者能够举一反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忆内容,并开始独立思考。同时,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

关于绘本阅读的实操还有很多,可以推荐一本书《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作为父母引导孩子阅读绘本的参考指南。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 绘本 早教书 儿童书籍 林美琴京东去购买?


引导宝贝们快乐的「自己来」

好友的儿子「小芒果」刚刚3岁多,却是十足的男子汉了,总想著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吃完饭后,总是端著自己的小碗走到水池边,嘴里嘟囔著:「我自己,我自己。」玩过玩具后,妈妈刚拿过来玩具箱, 「小芒果」赶紧把玩具一个一个放进去,说:「我自己,我自己。」

有时候,爸爸端来水果想喂他,可他偏过头去不吃,嘴里著急地说:「我来,我来。」……「小芒果」的行为简直羡煞了我们一众的宝妈。虽然他不见得事事都能做好,可是就这独立的小个性,太让人喜爱了。

其实,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刚开始的阶段都是喜欢用「我自己来」这种宣言,来宣告自己的独立。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却在凡事越俎代庖中,磨灭了孩子的独立性。等到我们想放手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依赖性太强,于是我们就又反过头来指责孩子不够独立。

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宝贝们出现自我独立的倾向,想要勇敢自信的探索生活周遭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手」,小心维护宝宝的探索欲望,从中建立出宝宝的成就感,这,可是培养宝宝健全人格的教育关键啊。

《DK中英双语幼儿玩具书:我自己来!》就是一本送给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的小家伙们的翻翻书!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故事里的小男孩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虽然并不一定能做得很好,而且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他总是在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

「明明学会了走路,还要妈妈抱,明明会吃饭,还要妈妈喂。」很多宝妈遇见这类事情,心里很著急,这可怎么办啊?

那作为宝妈的我们回忆下:还记不记得宝贝刚会吃饭时候和你抢勺子吧?还记不记得宝贝想要自己找衣服,然后弄乱了整个衣柜?还记不记得宝贝在洗澡的时候偏要自己搽香皂,弄的到处都是滑溜溜的吧?……遇见这些情况,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有「我自己做」的欲望。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在孩子想要「自己来」的过程中是如何引导的。

比如,当宝贝把衣服扣扣反了的时候,你是怎样对待的呢?是鼓励孩子重新系扣还是干脆帮他系上呢?如果是后者,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精神,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欲望彻底毁灭在了萌芽状态。

很多妈妈认为这并没有什么,等孩子长大一些,自然就会了。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被扼杀,就会很难适应以后的生活,更别说拥有健康的人格了。

就说《我自己来!》里面的小男孩,他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虽然并不一定能做得很好,而且问题也层出不穷,可是恰恰因为妈妈的鼓励和从旁指导,小男孩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独立。

《DK中英双语幼儿玩具书:我自己来!》还很巧妙的设计了很多环节,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找到「我自己来」。

看到书中那些特别设计的折叠纸板了吗?让你的宝宝伸出小手,拉开红色的抽屉,找一找小男孩的裤子是不是在里面?

翻开斜倚在床脚的积木盒,看一看小男孩的鞋子是不是藏在下面呢?

打开超市的购物车,帮小孩子挑选他想吃的苹果吧。

睡前要讲故事了,翻开小男孩最喜欢的那本书《泰迪自己来》……

孩子逐渐在成长,心理和生理都在逐渐成熟,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孩子会本能地想要脱离父母,想要独自去做一些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们能够在背后帮忙再推上一把,孩子就能很好地实现自身的彻底独立。

现在的父母都主张科学育儿,那么就让孩子自己来吧!《DK中英双语幼儿玩具书:我自己来!》结实耐翻的书页,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思维性,增加自信心。让宝贝们一边翻阅,一边探索,去发现藏在纸板后面的小秘密吧!让孩子在欢乐地寻找过程中大喊一声:「我自己来!」


亲子共读超过10年的三娃老母想说:引导孩子看书最有效的策略就两条:

  1. 让孩子看到你在读书,明白读书就是和刷牙洗脸一样每天都要做的事;
  2. 读书给孩子听,让他们感受到乐趣。

第一点,我已经在之前的一个问答中,详细说明过策略了。今天来说说第二部分:如何读书给孩子听。

1岁以内

1岁以下的婴儿,一次性的专注力差不多就是3分钟左右,阅读引导的策略是:

  • 让宝宝做主
  • 短时间多次数: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可以5次以上

再按月龄细分:

0-6个月,婴儿基本没有行动力,阅读基本无压力;

6-8个月,婴儿喜欢咬书超过听故事,可以考虑给宝宝一个奶嘴(或其他啃咬玩具),转移注意力;

8-12个月,婴儿喜欢乱翻书,可以跟著宝宝的步伐,他翻到哪里,你说到哪里

选书策略:

  • 颜色鲜艳:孩子的视觉能力在这一年里会有质的发展。
  • 声音有趣:比如押韵的句子,或者新奇的象声词。
  • 材质推荐:
    • 布书
    • 纸板书

书目推荐(举例):

  • good night moon - by Margaret Wise Brown

  •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by Eileen Christelow

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

1岁-3岁

这个阶段就因人而异了,有的孩子更坐的定,有的还是和小婴儿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孩子有耐心坐在你身上,听你说话的话,就可以开始「对话式」阅读了。

什么叫对话式阅读呢?拿我们家读的最多的《好饿的毛毛虫》举例:

书本身的话,这一页其实就一句话:In the light of the moon, a little egg lay on a leaf.

我在第一次和娃读的时候,会适当的用问答的形式来介绍这一页的内容:

我:宝宝来看看,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呀?

娃:...(没反应) 我:看这个,是太阳公公还是月亮婆婆?娃:月亮,很大很大的月亮。我:对,这个是月亮,她今天看上去蛮开心的,在微微笑呢。娃:(摸摸月亮的脸)...我:这个绿色的叶子也好大呀,怎么上面有个白色的点点呢?娃:白,点点...(继续摸) 我:这个叫蛋。娃:蛋。(因为娃早上经常吃蛋,所以对蛋很熟悉)我:这个蛋和你早上吃的蛋一样吗?娃:一样!我:对,都是白色的对不对。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颗蛋怎么样了?你可以帮我翻一页吗?

这一阶段的阅读策略:

  • 父母读要比听音频更有效,因为前者是互动型,后者是被动接受型;
  • 不需要完全照著书读,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开口,尽量给与反馈和鼓励
  • 尽量选择图画内容丰富的绘本,可以拓展的内容更多。

书目推荐(举例):

  • First 100 words

  • Good Night, Gorilla

  •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3岁-6岁

这一阶段,小朋友的阅读水平差异会进一步扩大,爱上阅读的小朋友可能已经自己跃跃欲试想要认字了,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还是和小baby一样,坐不到3分钟就走了。

关于如何培养小朋友的阅读习惯,我个人感觉家庭环境比小孩子的性格更重要。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这个链接:

读绘本是不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www.zhihu.com图标

差不多2岁半到3岁左右,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力会大大增加,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可以大量的用「故事书」来和孩子一起读了。

这个时候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给孩子读更多的书,即使孩子已经识字、可以自主阅读。

道理是这样的,就语言发展来说,听力永远是领先阅读的。对于3岁的小孩子来说,看文字,他可能不明白「棕熊」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听到「zong xiong」这个发音,他脑中就可以浮现出下列图片:

如果家长能够更多的给孩子读一些「难度比较大」但同时又很有趣的书,孩子就能从中吸收到更多的东西,而这些光靠孩子自己读,是很难自己读懂的。

1984年,NBC上映了一部广受欢迎的情景喜剧《考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据说英达的《我爱我家》的灵感就来自于《考斯比一家》)。

在后来的收视率调查中,大家惊奇的发现,这部剧在一年级学生中受欢迎度也很高。但其实《考斯比一家》的台词并不是低幼版,差不多是在四年级学生的水平。

如果一年级小朋友也能从看剧中感受到乐趣,那说明他们的听力水平和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是非常相近的,差不多领先2-3年的样子。

这一阶段的阅读策略:

  • 推荐多读故事书,科普类的除非孩子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否则建议在阅读习惯建立之后再慢慢加入;
  • 选书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以及难度合适度。尽管孩子并不识字,但是他们的听力理解力已经非常强了,再重复读《好饿的毛毛虫》可能就无法引起足够的兴趣了。
  • 不要强迫孩子回答问题:包括识字类的、阅读理解类的;你可以试著问,如果孩子愿意答,最好;如果不愿意答,或者答错了,你直接说出你的理解就可以了;阅读是乐趣,不是考试。
  • 阅读和生活多结合。比如最近孩子过生日了,那就读一些过生日的绘本;最近孩子去了动物园,那就来一本动物园的绘本。熟悉的东西让孩子觉得安全,也有兴趣去了解更多。
  • 阅读和游戏相结合。这个概念我已经提过好多次了。游戏最大的好处有两个:
    • 过程有趣
    • 主动参与性强

关于如何把绘本玩起来,大家可以参考我这篇回单,读了上百遍的《好饿的毛毛虫》:

你给孩子读的最多的绘本是哪一本(套),最多几遍??

www.zhihu.com图标

书目推荐(举例):(这一阶段其实阅读能力差别已经挺大了,但幽默有趣的绘本会受到大多数小朋友的欢迎。)

Stuck

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The bad seed

每个孩子的阅读之路,都是从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书开始的。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从家长说的多,慢慢变成势均力敌,最后变成孩子说的多、家长负责听。

其实最难的就是两个字:坚持。即使每天只有20分钟,坚持1年,也能看到巨大的变化。


我是Jessie,坐标多伦多,家有三娃,10岁/5岁/2岁。摸索了各种语言学习方法,最终发现「阅读+游戏」是培养双语娃的最佳方式。欢迎关注 @Jessie双语启蒙,一起打造双语神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