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不限,不考慮崇禎南逃


首選方案是崇禎太子去南京。

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那就退而求其次,讓永王或者定王去南京。

如果這一點也做不到的話,那就再退一步,由崇禎指定一個宗王(比如桂王世子、福王世子)去南京。

如果還是不行,那崇禎就指望不上了,他就應該死在北京,而且死的轟轟烈烈、人盡皆知,留下血書血詔衣帶詔,君王死社稷,還要拉著太子、永王、定王一起,讓光宗一脈徹底斷絕,然後,歷史的這一頁翻過去,展開新的一頁。南京諸公在接到崇禎死訊之後,大張旗鼓為先帝哭喪,同時高調宣布,父死子繼、弟終兄及,引武宗、世宗故事,選定福王繼承大統,同時追封福忠王為恭宗,然後由南京吏部侍郎、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守備太監、南京守備勛臣同時出面,擺出全套的天子儀仗鹵簿大駕,迎接福王進京繼位。記住,這一套程序一定要大吹大擂大鳴大放,要搞得天下人皆知。

如果南京諸公還是放不下當初萬曆朝爭國本的事,那就在接到崇禎死訊之後,大張旗鼓為先帝哭喪,同時高調宣布,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引武宗、世宗故事,選定桂王世子繼承大統,同時以桂王為太上皇,然後由南京吏部侍郎、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守備太監、南京守備勛臣同時出面,擺出全套的天子儀仗鹵簿大駕,迎接桂王全家進京繼位。記住,這一套程序一定也要大吹大擂大鳴大放,也要搞得天下人皆知。

如果南京諸公意見始終不能統一,那就指望不上他們了,得靠別人的努力了。首先是李自成,需要他在攻克洛陽的時候動作快點,把福王父子都砍了,或者去衛輝,砍了潞王;其次是張獻忠(一開始手誤打成了張召忠,抱歉啊局座),需要他早一些動身去衡州,幹掉桂王一家。這樣倒逼南京只能選福、桂、潞其中的僅存者。

如果闖王西王不配合,時間軸又跑到了隆武元年,那也不是沒辦法,還有最後一個辦法,也是最難的辦法。

這個人得是宗室,什麼身份不重要,不拘親王郡王將軍中尉還是被廢的齊谷寧遼亦或者哪家的庶人,只要他是個宗室,然後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以宗室名義起兵抗清,然後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一個大好的局面,然後和當時的哪位南明皇帝或者監國魯王取得聯繫,由其承認前者的宗王身份,甚至直接敘譜,論論輩分,然後前者再以這個國家承認的身份繼續打拚。這樣,等到後者被殺了,或者死了,前者再以國事不可無主、大位不宜久虛為名,援引漢光武帝、昭烈帝故事,稱帝繼位,那此人就是天下公認的南明皇帝。


第一,李自成在洛陽動作快一點,把朱由崧幹掉。

第二,李自成在荊州動作快一點,把朱常潤幹掉。

第三,如果李自成在荊州沒成功,張獻忠在衡州動作快一點,把朱常潤幹掉,朱常瀛和朱由楥被這麼一嚇可能也要死了。

第四,劉芳亮在衛輝動作快一點,把朱常淓幹掉。

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嘉靖皇帝的子孫只剩下朱由榔一個人,雖然也窩囊了些,但已經是這幾個崇禎的近親里最有人樣的了。

嘉靖是崇禎的高祖父,再遠支的宗室就和崇禎出了五服了,怎麼也競爭不過身為崇禎嫡親堂兄弟的朱由榔。

前面幾位都死了的話,除了朱由榔之外繼承順位最靠前的應該是益王朱慈炲、衡王朱由棷、榮王朱慈炤這三個,他們三個都是成化皇帝的後人,和崇禎的血緣關係已經隔了七代了。只要朱由榔活著,擁立他們的人不會有幾個的。


怎麼都沒有。

血統這東西,就是騙騙小白的,對官場和軍隊的老油條來說,屁用沒有,關鍵時候還是得自己的能力和運氣。

滅掉諸呂時候,一句不是先帝親子就把漢惠帝的兒子們全宰了,文帝這時候成血統最正了。

劉秀血統八竿子遠了,誰敢建議他找近宗繼承大統?

劉秀的對手劉玄、劉盆子們血統也沒有比他近到哪裡去,但有了綠林、赤眉的支持,照樣都能做一把皇帝。

東漢後期皇帝幾乎都是絕後專業戶時候,每次抱新皇帝繼位,哪次是按血統排查最近的?

劉備血統都天邊了,最後人家做季漢皇帝有誰說咱得去民間找找章帝後裔們?

司馬睿連司馬昭直系後代都不是,有了二王支持照樣穩穩的晉皇帝。

劉宋一代,打著「廢昏立明」旗號政變了兩次皇帝。

南齊明帝堂叔廢堂侄,有誰敢說你應該學周公?

梁在侯景之亂後,就是各個宗室們武裝遊行,誰在乎過排一排名分血統?

陳朝等陳霸先一死,大臣們直接把兒子宰了立侄子。

北魏後期及東西魏前期,正的野的皇帝們,也都是軍頭們在宗譜里扒拉出來個就行。

五代十國不用說了,血統尊卑都爛地下了。

就算是一直拿來類比的南宋趙構,繼位之初何曾穩定過?苗劉兵變時候直接讓他把位置傳給兒子。

這說明什麼?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手裡有槍,想擁立誰還不容易么?宗法制本來就是社會穩定時候保持穩定用的,現在天下大亂了,誰還理你那套宗法制?

南明的皇帝,論血統遠近,弘光無人能出其右。結果短短一年時間,先是東林們爭論「立賢」問題,然後莫名其妙的北來三大案接連上演。弘光之所以還能勉強坐一年,只不過是馬士英手裡有點傢伙,又暫時收買住了四鎮而已。但左良玉一個不如意,直接清君側名義就帶軍來了。

所以說白了,完顏構雖然差勁,但水平甩南明這群皇帝幾條街還是可以的。南明皇帝們無法得到公認,不是因為血統問題,是沒有人有能力降服這群亂世軍頭。弘光始終拿四鎮沒轍,更別說左家這種軍閥;隆武無法降服住鄭芝龍、何騰蛟等軍頭;永曆對原大順和大西的軍隊都不能有效掌握。所以這些皇帝說好聽是皇帝,說不好聽就是軍頭們擁護的傀儡或者吉祥物。既然就是個吉祥物,找誰不行,還談何公認?

亂世里要當皇帝,要麼像劉秀、劉備這樣,真靠自己水平打出來;要麼靠像司馬睿、趙構一樣,能籠住實權派,並找機會逐步回收一定權力。南明幾個小朝廷,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就別奢望能給亂世軍頭們公認了。


等我穿越,冒充一個遠支宗室,建立起一支強軍,最好能收復南京。足夠的實力可以得到認同。到時不管原來哪個南明皇帝在位,都不妨礙我「效光武昭烈故事,入繼大統」。

待攻克北京,掃滅建奴之後,南明就變成後明,我就是公認的後明第一帝。


不要都把算盤打到朱由崧、朱由榔身上。與崇禎關係最近的首先是崇禎的兒子們。崇禎十六年時,太子已16歲,接近崇禎繼位時的年紀,不是小孩兒了。所以

第一,送太子去南京監國。是除了崇禎本人南逃外,最能維護皇位確定性。

其次,不考慮起義軍擊殺的話,把定王封在南方靠近南都之地,提前就藩。若崇禎和太子均失陷,則無人可以與定王比關係親疏,定王入南京祭祀孝陵、太廟,再繼承大統,合禮合法。

但是,無論是考慮太子、定王,還是朱由崧、朱由榔,都是以為明朝的框架還能再續一續,這顯然與當時明朝的實情不同,當時明朝內部已經是土雞瓦狗了

所以南明皇帝應該是需要在體制外,把天下重新打一遍的。你明軍不跟我走,我就去找紅巾軍。像漢光武帝一樣,就是「受到公認的漢皇帝」,有誰因為光武帝不是漢元帝關係最近的子侄而質疑他的東漢皇帝身份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