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一下原理?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是否放涼後再放冰箱其實不重要。

涼著放進冰箱或者熱著放進冰箱沒太大區別,重要的是,食物要趁熱密封!

下面從食品安全形度來說一下原理:

食物變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感染了食物,在食物中繁殖,眾所周知,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是裂變式的,數量呈幾何級增長,1生2、2生4、4生8這樣,前期數量不見得很多,等到達一個數量後就開始爆發性增長,很可怕。

微生物繁殖的時候以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物質作為食物,喫掉食物的同時,還排出各種代謝物,各種酸啊、多糖啊、二氧化碳啊、亂七八糟的毒物啊什麼的,於是食物就失去了原來的味道,變得發酸、發臭、發黏、冒泡泡等,最後微生物完全佔領了食物,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有些還會長毛。

微生物無處不在,在空氣裏,在水裡,在蔬菜表面,在碗碟表面。。。。。。

而微生物增殖,與溫度息息相關,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

想控制微生物,先控制溫度。

人類發明瞭冰箱來保鮮食物,其實冰箱的作用就是用低溫來抑制細菌增殖。

另外,人類發明瞭烹飪,雖然古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微生物,但是,烹飪可不僅僅是食物熟了更好喫這麼簡單。高溫烹飪同時也起到了殺滅細菌的作用,大大減少了因食物致病甚至致死的概率。中國人為什麼習慣喝熱水/白開水,也有這個原因。

具體多少度能控制這些微生物呢?其實沒有十分精確的溫度,只有一個大概的區間,因為它們的種類很多,有嗜冷菌和嗜熱菌之分。

列舉一些食品上常用的參考溫度吧:

10℃-60℃——食品安全中的高危溫度區間,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大多數細菌可以快速增殖,尤其是30-40℃左右是高危中的高危。

0℃-10℃——冰箱冷藏層的適宜溫度,在這個溫度區間內,大多數細菌生長緩慢,但不會停止生長,只是速度變得慢得多。

低於零下18℃——冰箱冷凍層的適宜溫度,在這個溫度下,大多數細菌停止生長,但不會死亡,一旦溫度恢復,它們又可以恢復活力。

高於60℃——大多數細菌在高於60℃時開始死亡,溫度越高,死亡越快,高溫持續時間越長,死亡越徹底。這就是高溫滅菌的原理,食品界的巴氏滅菌法和各種高溫滅菌法、超高溫瞬時滅菌法等等,都是利用這一原理,採用不同的高溫和時間組合來達到某個滅菌程度。

家庭烹飪一般只要做到徹底煮沸,就可以殺滅食物中的大多數細菌。

剛出鍋熱騰騰的菜,是剛經歷了高溫滅菌過程,沒有細菌或者細菌極少的。

然而,裝菜的容器、喫菜的筷子、人的口腔中、空氣裏,都有細菌。

菜一出鍋,就暴露在了有細菌的環境裏,隨著菜的溫度下降,低於60度時,就成了適宜細菌生長的高危狀態。

綜上,最好的食物保鮮辦法是:

一出鍋就趁熱(不低於60度)放進乾淨容器裏,密封,儘可能隔絕空氣。

再嚴格一點兒,直接帶上密封容器再殺菌一次,比如帶密封容器蒸煮、微波爐加熱等。(微波爐加熱注意安全,別爆了)——恭喜你,學會了自製罐頭。

如果沒有密封容器,最次也要蓋上保鮮膜,隔絕大環境。

所以說冰箱的最佳伴侶是什麼呢?——保鮮袋、保鮮膜、保鮮盒

只要做好【趁熱密封】這道工序,涼著放進冰箱還是熱著放進冰箱,對這道菜本身的保鮮來說就沒太所謂了。

我一般還是會等稍微涼一點再放進去,主要是考慮如果熱著放進去,冰箱內的環境一下子上升挺多,一個是費電,一個是對冰箱裏其他食物不友好。

另外,如果一頓飯做的食物喫不完,最好在出鍋時就分成兩份,把預估喫不完的份量放冰箱,免得在喫的時候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加上筷子啊口水的沾染較多細菌。

如果已上桌喫剩下的食物再放冰箱,最好重新加熱滅菌一次。

冰箱冷藏的食物取出來再次食用的時候,為了安全,記得觀察有無異常,以及徹底加熱。

覺得有用請給我點贊


我覺得最大的影響不是食物本身或者冰箱質量系統的影響,而是對冰箱其他食物的影響 . 眾所周知,為了省電,冰箱的製冷功率一般都不大,一個熱的食物放進去,並不能很快的冷卻下來,反而會加熱周圍的食物,造成細菌繁殖 .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上來說,食物反而應該趁熱密封然後放進冰箱。不少人都覺得把熱菜直接放冰箱的話,就很容易損壞冰箱,所以一直都是等食物冷了再放。但是放涼食物的過程給細菌的生產提供了大好的機會。

尤其是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某些有害菌不到半小時數量就能翻倍,還沒等放進冰箱食物就變質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冰箱的功能非常強大,正常的熱菜放進冰箱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微博:『豆果美食』每天推薦精選菜,讓做飯更簡單,不定期還會發放福利哦!

微信:『豆果美食』每天推送各種美味消息,開啟你的美好生活! App:『豆果美食』超過五百萬道菜譜,中餐西餐、創意料理、地道小喫、電視電影綜藝同款、烘焙甜品、寶寶輔食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的美食喲~ 豆果美食,3億人都在逛的美食生活社區!查菜譜、學做菜、享生活,就在豆果美食!作者:豆果美食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食物放涼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熱菜低於60°C容易滋生細菌。

不少人會覺得把食物放涼後在放進冰箱可以避免溫度給冰箱帶來的影響,延長冰箱的使用壽命。但是,在食物放涼的過程中會給細菌提供大好的滋生機會。熱菜在室溫中放涼超過大約2小時,細菌很容易在5°~60°C的區間大量繁殖,造成身體危害風險,尤其若產生如仙人掌桿菌或有內孢子等高溫的毒素,就算之後再次烹煮,也無法消除毒素。

食物低於60°就會進入食品危害菌快速增長階段,因此建議熱菜熱湯可以不要在非常熱的狀態下放進冰箱,可以先降降溫,然後再放進冰箱存放。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冰箱7分滿、定期整理是關鍵。

不少人會將冰箱當成儲藏櫃,能塞盡量塞。其實冰箱應維持7分滿和固定溫度(冷藏室溫度不高於5℃,冷凍庫不高於-18℃),食物盡量分裝成小盒並做好分類管理,上層放熟食下層放生食,才能做到保鮮又省電。

另外,冰箱不是萬能保存箱,低溫不表示可以殺死細菌,冷凍也只是抑菌。有些人會把喫不完的食物冷凍起來,一放就是大半年,以為還能繼續喫,其實冷凍食物也是有期限的。提醒大家不要以為食物放到冰箱,就能無限期保存。


當頓做完最好當頓喫掉。就算食物還燙,放進冰箱也不安全!

我為什麼不支持樓上把飯菜在熱甚至是燙的時候放進去呢?

很簡單,因為冰箱裏不可能只放這一件,其他東西都已經是涼的了,你再放進去一個溫度那麼高的熱菜,容易導致其他東西尤其是離這個熱菜近的東西更快壞掉。

呵呵,難道你們就沒注意過這個問題嗎?

飯菜放涼再進冰箱也可以,但是放涼的過程最好加以覆蓋。

當然,廚房如果足夠乾淨也可以。


1、食物得不到預期的低溫而使食物的內部溫度適合細菌的滋生和繁殖,從而使食物變質壞掉。

2、影響冰箱的製冷運行、從而縮短冰箱的壽命。

3、使冰箱補充凍冷度因而壇加耗電量。

4、熱的食物不能放入冰箱的原因除了增加耗電外,還有就是由於冰箱內溫度較低,熱的食物遇冷,內含的水分會急劇蒸發然後凝固在內部的蒸發器上,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在蒸發器上形成厚厚的霜層。

阻隔了蒸發器將冰箱內的熱量傳遞到外部,影響了製冷效果。同時溫控器探頭也被霜層包住,不能檢測箱內溫度,使壓縮機工作停止.導致不能製冷。只有在霜層化開以後,壓縮機才能重新工作。

因此,熱的食物是不能直接放入冰箱的,應等到溫度降到室溫時封上保鮮膜後放入冰箱。


食品安全形度就不應該放涼了再放進冰箱。應該燙的時候放進去。燙的時候溫度高,食物沒細菌污染,放進冰箱可以降低細菌污染風險,放涼後細菌就到事物上存活了,放進去就有細菌帶著了


我覺得是要的

首先,省電!!!!!

其次,熱的食物放進去會增加冰箱裏的溫度,本來冰箱裏的食物在3,4攝氏度躺著好好的你倒好,放一個幾十度的食物進去,冰箱溫度上升,害得本來躺的好好的食物增加微生物繁殖的可能。

所以,還是稍微放涼會,不管是省錢還是不破壞其他食物


試試吧,其實和傳統操作觀念相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