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辛辛苦苦盖好了房子,本意是想给大家休息、睡眠、遮风挡雨的。就偏偏有人来说话了:「哎呀,你看,窗户小了点嘛!哎呀,这个门啊,这么开怎么比得过那么开嘛!哎呀,井打在屋里多好嘛!」诸如此类都来了,他们不感恩曾在这房子里容过身、安过命、疗过伤。却只知道炫耀自己高明,如果不挑一挑毛病,怎么能显得他一身奇特的风骨呢。


有这么一句话叫:「像圣人一样安慰别人,像傻瓜一样对待自己。」

人总是能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因为「事不关己」——刀没捅自己身上,没人会觉得痛。

可问题在于什么谓之「客观」?立场是客观的?说出来的评价,就必定包含了评价者的主观感受和人生经历。那么这样的评论(修改),作为创作者,应该学会鉴别,不能全盘吸收,否则只会成为四不像。

反过来,当评论者作为创作者时,他所创作的内容自然也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以他的主观认知而写。不论是评论者还是创作者,亦或是普通的读者,放下那些傲气,谦虚点。有些文章部分人看来是「狗屁不通」,但有些人却会视若珍宝。不同的只是认知的差异罢了。


因为很多人都是来找存在感,装逼的啊!其实,自己懂的未必很多。

不知道,你说的改文章是指哪一方面,是纯文学作品么?传统通俗文学么?还是现在的网文?虽然感觉指的是网文,但其余的我也说说。

纯文学作品,在于精简,很多内容粗看没什么用,其实你把那些觉得没用的删掉又影响整体,修改主要是放在润词提升文笔以及表达效果上,算是精益求精的。估计网上求改这个的几乎很少,很多人也帮改不了。

传统通俗文学,在于通俗,在于大众读者能够看懂,以白话文居多,文笔普遍也不差,主要是以情节取胜,但代入感太差。现在,看这个的读者也有,但求改的估计也很少,能帮著改好这个的,改写者普遍水准也差不到哪去的。

最后就是网路文学了,除了部分特类外,主指以情节爽感节奏代入感取胜的网路上发表的小说。因为对作者写作的要求最低,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就有很多新人发文出来让人帮忙找问题。下面详细说说:

1、因为很多发文的新人水平本来就很低,很多初级错误稍微有点功底的就能找出来,但有功底也不能代表帮忙改文的自己水平就高吧!凡事就怕比较。

2、很多修改者只看粗枝末节,却忽略了故事本身,过于吹毛求疵,去寻找别人词句的错误,而不是去帮忙想想怎么表达,把故事讲好。网文文笔只要通顺流畅就够了,真正的核心是讲故事,重要的是节奏、代入感、期待感等等,而不是吹毛求疵。只有这些基本的做好了,才能追求更高的东西,不能本末倒置。

3、理论派和实践派是有区别的,你看那些文学研究者说起来一套一套,真让他写未必就写得好。除非像金庸小说里黄裳那样,通读道典,理论水平很高,达到融会贯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然实际水平也会很高。归根结底,还是对方理论水平不够高,自己写和评论别人自然就有区别了。

4、有部分人纯粹是来找存在感的,本身水平不怎么样,不自信,自认为自己写的比别人好,帮别人改写而已。到自己写的,该怎样还是怎样。人嘛,都是迷之自信的。

5、其它的……暂时未想到,留给其余人评论。


记得看过一句话,鉴赏能力不等同于创造能力。

比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你看著好看是一回事儿,自己动手画又是一回事儿。


这是两回事。

首先,你说改东西,别人总是一套一套的,很容易理解,因为你改别人的东西也是一套一套的。

我也是始终相信,不管是你,还是其他写文案的人,看到别人的文案,也很少有惊为天人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都是要吐槽一番的,为什么?因为找问题,是每个人的天性。

然后,你说自己写文章,狗屁不通。

别这样说,很多人写文章也是狗屁不通,这个不用担心,只要你有了逻辑,自然也会写文章。

那些写的好的,文采放一边,思想更关键。

所以,没事多思考,多看书。

给你推荐几本书吧,《文案变现》这本书,我是觉得不错,《故事集》《讲故事》,还有一些,在微信读书也能找到。

如果想讨论,可以关注公众号,

一起写作。


没生过孩子不代表不是好接生婆。


先岔个题:第一,改文一定要放下自己,不管你之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想要不断进步,必须要虚心才行。第二,甄别别人提出的修改建议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反复琢磨别人的建议,搞清楚哪些建议在点上,哪些不在点上。在点上的,肯定要改,不在点上的,可以置之不理,千万不要被带偏了。

我想说的是,你说的那些会给别人改而不会自己写的人,其实是改不出来什么名堂的,只会误导写文的人。但凡能改到点上的人,他也绝对是可以写出好文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