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答是基于现在知乎反建筑浪潮凶猛,我想排除是那些前期受不了苦的从业者集体抱怨的原因。


谢邀。

如果身体没啥疾病,肝也没啥大问题,心还是红的,吃饭的时候应该还是挺香的。


我是规划系的学生,家里有两个亲戚从事建筑行业。一个毕业于top1建筑系本,宾夕法尼亚大学MLA,现就职于北京top规划院校企,项目负责人,曾经在这位亲戚手下实习过三个月;另一个ucl建筑系本硕,现就职于天津某国企设计院,项目负责人。

和这两位聊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时候这两位亲戚都在不约而同地劝我转行,提到最多的就是 夕阳产业。

越老越吃香的前提是你不能永远都是基层画图员,需要能往上升职,到35升不上去就会遇到中年危机。如果还是pm你还是得画图,但是画图跟比自己年龄低的人拼体力的时候是完全没优势的。所以这时候要不就认命在这画一辈子图(被裁员可能性很大),要不跳槽去低等级设计院,要不就转行。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个职业发展是不是和程序员们一样?建筑师其实和程序员没什么区别,一个重复的画图,一个重复的写代码而已。

随著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实打实的夕阳行业。如果是赶上了时代红利,国家大开发的时期,升职非常的容易,因为项目积攒的很多,而且都是大型项目,上层职位空缺也很严重。但是现在,学建筑规划的学生越来越多,反而项目量是在急剧减少的,而且设计院的上层流动性非常低,很难有职位空缺,坑位全都被占上了,对新人机会很少。以我所实习的设计院某所为例,一个所大概7、8个组,一组大概4-5个人,也就是说4-5个人里才能出一个pm,30-40个人里才能出一个所长,看到竞争压力有多大了吗?越大的设计院,同等级的职员就会更优秀,升职压力就会更大。你还会认为这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吗?

总之,越老越吃香是基于项目数量的,现在项目量这么少干的人这么多,行业人才严重过剩,我不认为有什么可吃香的。

医生,律师和建筑师都是属于拥有极高的技术门槛且依靠于经验的的职业,也就是所谓的越老越吃香的代表行业。但是在发达国家,建筑师的薪资真的是被半数行业吊打的,跟医生律师的薪资没有可比性。建筑师的收入也就是在发达国家的收入中位数(注意是中位数不是平均数)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建设量了,所以社会对建筑师的需求很低,建筑师整体薪资就不会高,所以你还认为这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吗?

别骗自己了,真的喜欢就好好干,如果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是行业可以干,可以选择转行的,至少从我两位亲戚那里了解,同校学金融法律或计算机这种热门行业的跟他们干到同等级,薪资大概是她们的2-3倍。所以emm想挣钱就跳出这个行业吧。


越老越吃香是对10年前,20年前,30年前入行的人说的。甚至10年前也应该剔除在外。

90年代的建筑师,一年赚的钱按购买北京房子面积来算比我现在多得多,还不止多一点半点。

以前的建筑师的确越老越吃香,已经占好位置,等著现在如行的建筑师画图了。如果你今年入行,除了你各项能力出众(注意是各项),你觉得有位置让给你吗?建筑设计市场蛋糕就这么大,60后的领导还能至少再坐10年,70后的领导还能再坐20年,80后的小领导就更别说了。况且人家现在不用肝图纸,可能你身体还不如他们好,没准哪天通宵就挂球了。90后的建筑师有机会的都是最优秀的那一小波了,你自己瞅瞅你的设计能力和说服甲方的能力吧,别做梦了好吗?

现在画图的人这么多,题主你真觉得到岁数就能有个领导岗给你吗……不过讲真,60后,70后搞建筑的是真爽,如果你是60,70后搞建筑一直搞到现在的,没赚到个一两千万外加几套北上的房子,你真的是失败,失败透顶。

建筑设计这行业不变革就没出路。

在2015年以后但凡说(注意这个说,宣传的意思_防杠括弧)越老越吃香的行业,都是垃圾行业。

这个都想不明白,去建筑设计行业也是炮灰。想明白这一点,知道真正需要什么能力,你还有一线生机,成名趁年轻。


从业四年的后浪前来报到。离题主要求的八年还差一半,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看自己身边那些八年及以上的同事领导,感觉吃不吃香还真分人。

有的同事硕士毕业就是助理主创,干两年就升主创,再干两年又升了资深主创,后来恰逢公司所里开小所,光荣成为一名小所长,成功上岸。

有同事读了同济哥大两个硕士,还有海外工作三年经验,回国就是资深主创,干了三年多也升级为小所长。

有同事读了东南哈佛两个硕士,回来就是设计总监,在大所里开自己的工作室,也是人赢系列。

这些都是火箭上升的轨迹,也有不那么快的,甚至干了七八年还是助理主创,总也升不上去。

比如有同事本科毕业后勤勤恳恳从三级建筑师做到一级,然后升了助理主创后,眼睁睁看著别的和自己一起进公司的、或者甚至比自己晚几年进公司的都升为主创,不知道是啥滋味。

也有同事不是很愿意挑起担子出头出面,所以他们选择做主创背后的男人/女人,成为资深左膀右臂。也有同事希望工作生活平衡,主动签署不平等条约,用不升职适当减薪的方式保住自己晚上6点后的个人时光,私以为很不值,如果有不加班的诉求,为什么不去一家不怎么加班的公司,而在一家加班文化昌盛的公司做另类呢。

所以也有工作七八年的还在一线画图岗,不带团队,不带项目,跟著一个也许还比自己年纪小的主创做事。

以上说的都是设计院情况,而外企相对比较扁平,三年以前都基本是junior,五六年基本就是architect,八到十年一般是senior,十年左右开始分PA和PM,当然有公司还有senior PA/PM,PA后到associate,director等,工作年限也不完全是三年一个槛,也看不同公司晋升流线和个人能力匹配。

因此,是否吃香看个人选择与际遇,现在说的八年左右上岸的案例都是前浪,从60后那辈赶上90年代末开始一波的繁荣期,到80后那辈赶上这个繁荣的末期完成上岸,这些前浪们还勤勤恳恳奋斗在各自的管理岗,同样学历的后浪们再奋斗八年真的能和前浪奋斗八年达到相同高度么,感觉未必,且行且珍惜吧。

毕竟长者说了,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越老越吃香的意思是除了能力外,资历也很重要。吃香的意思就是甲方或者自己老板认可你,能主动找你做项目,而不是自己被动干活。

八年的时间,如果以本科毕业算,速度快能过一注,但是离拿个高工的证可能还差点。如果是研究生算(研究生那几年也是能算工龄的),如果算上读研时间,一注和高工也在摸边或者刚到的阶段。如果是读了博出来,也是刚起步。

一注和高工算是行业内对你的一个准入的认可,你可以看看校审图纸人员的要求,投标或者接项目的标准,或者参与评标的人员标准,都必须至少是这两个条件之一的来负责。在没有这两个资质之前,只是画图匠,是没有准入资格参与行业更高级的部分。有了这两证之后,至少这些重要的节点岗位,你可以挂名了,属于项目管理工作的部分,甚至包括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资格,才有后面向更高岗位提升的可能。

其它答案里面的,前期方案岗位,收入较高、提升较快。但这只是建筑全流程中的单独一个环节,还是个比较需要年轻体力好的岗位,况且前期赚的也就是个人的辛苦钱,整个建筑利润的大头也是在更后期的位置。前期方案打鸡血的干,不也是为了后面能接著做下去么。所以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要么转管理、要么转后期、要么跑市场去了。八年时间,在方案这里倒是经验体力的一个比较平衡的巅峰,但如果放在建筑的全流程里面来说,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项目从前期方案到施工图到现场建设,全流程走下来三五年就没了,八年没做完的也多的是。八年时间,连自己成功的案例都难举出几个,顶多算项目组的成员,但作为主创或者项目负责人最后干完的,时间上来不及。

当然了,以上情况,不排除有些开挂式的猛人。但一般来说,八年甚至十年,还只是建筑师经过了几个项目,有了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算得上刚在这个行业入门,依靠项目带来的人脉还不足,自然不存在很吃香别人直接找上门。不过如果顺利,有了那两个准入证之一,能接触实际的参与项目的运作,再经过八到十年的时间,自己负责完成一批项目,有自己在行业内的名声,差不多就能到一个比较舒适的阶段:工作得心应手,项目源源不断,不用冲在一线,而是带队伍整体把控项目,你说这种状态算不算吃香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