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读音?


「々」是表示叠字的符号,用来简略书写重复的字。下边说一下我所知道的叠字元的历史。

国文很早就有用两短横(写得小一些的「二」)表示叠字的用法,比如西元前 900 年的西周史颂鼎上刻有「子=孙=」以表示「子子孙孙」:

秦简中的用例(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如下图,用法和上边略有不同(用来表示字、词句的重复):

秦《峄山刻石》「御史大夫」(「夫」就是「大」字加一横,这里就给当成叠字了):

「去疾御史夫=臣」

汉简中的用例(《银雀山汉墓竹简》):

「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

在汉代,似乎叠字记号「=」并非正式用法,不见于碑刻的汉隶文字(?)。或许也影响了后世楷书碑刻以及刊刻书籍时不用叠字元号的习惯(?)。

到东晋时的行书,两短横写成两点,以方便快速书写。如图王献之行书《肾气丸帖》:

「甚懃平平耳」

唐代欧阳询行书《卜商帖》:

「昭昭如日月之代明」

北宋米芾行书《岳阳楼记》中的叠字:

两点写的再连一些就变成「?」状,常见于行草书,如怀素草书《自叙帖》:

「往往遇之」

由于叠字元并不正式,所以没有统一的用法。比如米芾行书《公衮帖》「千万加爱加爱」:

也有不用叠字元号略写的(颜真卿行书《祭姪文稿》):

「爰开土门,土门既开」

即多字的叠写没有绝对固定的规则。

叠字写两个点的习惯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直排)书写中。如:

另外,到近现代,从草写的两点「?」楷化(一种猜测,不一定对)得到的「々」在汉字圈内广泛传播使用(来源于日本?中国?)。做成「々」这个样子,可能是有意增加辨识度,与汉字「二」区分(「々」不必写小)。

楷化。「々」的撇来自开始写上点之前的牵丝;「々」的横折来自上点和随后的牵丝;「々」的点来自下点

根据宋体字形习惯(如「色」等字头部),日本人经常把「々」的撇处理得比较长:

「々」似乎在日本战前开始就已经普遍应用于铅字印刷(如下图「浊流滔々」),战后也作为正式用法。

而在中国旧时的印刷正文字中则不常见。在书写中已经比较多见(之前似乎听说「々」在中国的扩散和侵华战争有关?)。

建国后似乎曾经有一段时间尝试将「々」作为正式用法用于印刷,比如《文字改革》杂志登载的《关于统一汉字铅字々形的联合通知》:

但在简化字的字形得到规范稳定之后在书刊里就见不到这样用的了,只是在民间的私人书写中继续流传。叠字元号的用法似乎也一般仅局限於单字的重复(如「欢々喜々」表示「欢欢喜喜」而非「欢喜欢喜」,现代日文也是这么用)。

最后用「郁郁葱葱」这个例子总结一下:

再说一些题外话,二横/二点的叠字元号也被应用在一些近古的俗字中。比如二叠字的略字就是将重复部件换写成叠字元号「枣—&>枣」「毚—&>?免=」(即简化字「馋」「搀」「谗」右侧部件)、「出—&>?/?二山」;三叠字也可以这样操作,如「澁—&>渋」「叠—&>疂」「轰—&>軣」「摄—&>摂」,按楷书习惯改左下方点作提,四点的写法呈「氺」状(类似「雨」字中四点的两种写法,见:大陆字形规范中「雨」字头为何仍写作旧字形?)。另外,由于在行草书中「又」常被写成「く」状,因而前述这类三叠字的略字中的四点或可以被「楷书化」成「双」状,如「聂」「?车双(轰)」等。


关于「叠字元号」在中国的使用, @韩泳思 韩先生的回答非常充分了。我想来谈谈日本的用法。

众所周知,日语文本主要有三种书写体系: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根据书写形式和使用目的,有许多种叠字元号(日语称「踊り字」,跳舞的字?可能因为「?」比较跃动?)。

符号种类

近现代日语文本主要使用以下的叠字元号:

  • 「同」字点:「々」(又称「ノマ点」,因为像「ノ」「マ」两个字拼在一起)
  • 「一」字点:「ゝ」「ヽ」
  • 「二」字点:「?」「?」
  • 「く」字点:「?」

「时々」在日语文本中,就是利用的「同」字点(々)表示前字的重复,相当于「时时」,读作「ときどき」。

各种各样的叠字元号

目前仍活跃在日常使用中的叠字元号,只剩下「々」了。「々」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其他一部分叠字元号。

符号使用

※ 示例中的文字不一定是(一定不是)现在通行的写法 ※

单字重复:汉字楷书用「々」、汉字行草书用「?」,这和中国的用法比较一致;平假名用行草一点「ゝ」,前者清音后者浊音时,还可以加上浊点,如「ゞ」;片假名用楷书一点「ヽ」、「ヾ」。

多字重复:假名用拉长的「く」字点(?),重复部分的首字变成浊音时可用「?」。

叠词重复:汉字用「?」,如「屡?」「各?」(表示虽然是用一个汉字表示,但是读音是重复的「しばしば」「おのおの」)。

词语重复:「每日々々」,也有写作「毎々日々」的。

「ゞ」(源氏物语桐壶巻断简 早稻田藏 14c? いとどしく)

「?」(东海道中膝栗毛 早稻田藏 1806? 兼?翩?)

「?」(东海道中膝栗毛 早稻田藏 1806? どうだ?)

符号起源

「?」显然是来自连笔的两点「?」,这两点应该是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的书写习惯。

「?」字大约在十世纪前后出现在平假名文本中,而在十二世纪进入片假名书写。

「?」片假名中起笔位置的演变(图 via 冲森卓也 et al. 『図解 日本の文字』三省堂、2011、p. 106)

关于「々」字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 来自「?」的楷化(@韩泳思 先生所提及)
  2. 来自「同」的异体「仝」(亦作「?人二」)
  3. 来自「佥」的省文「?人一」或「?人丶」(东辻 1995[1]

确定作为叠字元号,而且一贯性使用的最早作品,根据东辻(1995),是 1626 年版《东鉴》。

我猜测「々」字是比较晚近的叠字元号,很有可能来自于汉字(来自于「同」还是「佥」本质上是一样的),发源于日本,近代反向进口中国。

目前没有定论,由于在下学识浅薄,在此不进一步分析。

参考

  1. ^东辻 保和「踊り字の沿革について —「々」を中心に —」『镰仓时代语研究』武蔵野书院、1995


表示重复前一字,如:人々。称作「叠字元号」,中文非正式场合会用类似「「」的符号表示,也有人使用日文「々」或数学符号2。


曡字元号。

汉语中也可以用,但不符合官方规笵。


翅扬的小学班主任就这么用过。不过用的是如下的变体:


叠字元号。

如果是日文的话,语法中有类似「们」的含义。

例如:

神々(かみかみ):诸神

我々(われわれ):我们


和上一个字相同。


我很疑惑为何现在的课堂上不教,也不许在正式出版物使用这个符号呢?不准正式场合使用的话,起码在语文课本中作为课外知识介绍一下也好吧。毕竟省略叠字的符号古来有之

父母那代人常常用这个表示叠字,学了日语后看到这个字型倍感亲切,在记笔记时感觉也很实用


叠字元

和文で同一语?同一音または同一文字の缲り返しを示すときに使う记号。「々」「ゝ」「ゞ」「ヽ」「〃」など。踊り字。重ね字。畳字。ゆすりがな。缲り返し符号。

时々 tokidoki 从罗马音上就可以发现其实就是

时时

类似的

日々 hibi

星々 hoshiboshi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