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想到的是哈利波特系列。

难以相信横跨那么多年,七部曲却能环环相扣,连小细节都能对上。可见罗琳在最开始构思的时候,就已经布了大局。

说几个即刻想到的。

第一部,哈利第一次魁地奇比赛,金色飞贼是意外事件中用嘴咬住的,差点吞下去噎住。飞贼打开需要肉体记忆。第七部,邓布利多把复活石就藏在金色飞贼中,让哈利在最后时刻打开。魔法部长按照一般认知,以为用手就能打开,发现哈利用手打不开十分失望。老邓用这个秘密藏住了复活石,也给了哈利暗示。是横跨了七部的伏笔。

第二部,哈利会蛇佬腔,与伏地魔联系紧密,也暗示了最后他正是其中一个魂器。

第六部,描写到哈利去有求必应屋藏书,有一个对物品的细节描写,大概是他看到一个老男巫雕像的头上戴著一顶冠冕,当时只道是平常。但到了第七部,关键的魂器之一是拉文克劳的冠冕,找起来毫无头绪,哈利在最紧要的关头,想起冠冕正是戴在这个男巫头上的。我当时立即翻第六部的书查看,对应上了之后,真的起了鸡皮疙瘩。


「请问,你喜欢打篮球吗?」

......「非常喜欢,这次绝不是说谎!」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曾有张艺谋翻拍成《归来》,相信大家不少都看过,问题是整部影片完全拍成了失忆的套路,即使选择文革的背景也逃不了窠臼。

其实整部小说堪称作者心血铸就,真切的体验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类似明清小说的同音隐喻手法,本书想传达的意思通过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窥见:陆焉识,冯婉瑜

翻译过来就是:大陆哪里了解委婉讽刺的喻言(讽婉喻)。

标题的一字则令识者叫绝。

最近看的当属解忧杂货铺中白纸的伏笔。


最棒的这个。。很难比较,所以我也不敢说是最棒的,就一个特别触动我的小tip吧。(其实触动到我的点还有很多,只是一时还真想不起来,想起来了再补吧~)

游戏天河传说,谁能想到游戏的结局就是那年在桥上偶遇的宛儿?


《红楼梦》,诗词全是伏笔。前面伏笔,后面用的恰当好。


电影《楚门的世界》。看中文名还真不知道有啥含义,电影看到一半突然恍然大悟……


不确定哪个是最棒的,甚至不确定是不是作者故意为之的。

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中都有隐喻:

《西游记》里隐喻了官妖勾结的社会形态;《红楼梦》基本隐喻(或许根本就是陈述)了作者过往的生活;如果你把金庸的小说里的「武功」看做是「能力」的话,也许能看出一部《奋斗》;

至于伏笔,也是有命运论的作品中喜欢用的手法,而且这种手法同样很古老:

例如古希腊作品《俄狄浦斯王》,先是神谕俄狄浦斯将会是个杀父娶母的人。导致他的父亲,一位老国王让人将他杀死。之后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收养,长成了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但是在自己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前提下误杀了老国王,娶了皇后。完成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还给心理学家赠送了一个名为「俄狄浦斯情节」的瑰宝。

简直完成了作品里和作品外的双重伏笔

类似手法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实在想不到哪个是最棒的


东野圭吾,恶意,猫。

懒得多说,看过的都明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水浒传里 林冲风雪山神庙里用的刀,大大的伏笔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