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答案能盡量通俗 貼合實際的應用 有個簡單的例子那就太好了 謝謝


首先,哲學概念本身就是全面「通俗」的抽象,尤其是辯證法,再還原回去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其次,「具體事例」根據上條說明,可知任何一樣事物均可用辯證法解釋,是否被廣泛認可是唯一的問題。

最後,「生命」本身就可以幾乎完美的體現辯證法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三大規矩。

1:生和死對立,但無生則無死。對立統一。

2:生由於時間的累積變成了死,但不是哪一秒讓生變為了死,臨界點那一秒也不是。量變質變。

3:生命的消失是對具體個體的否定,但這個否定會被個體生理和心理後裔的存續再次否定,此時對第一否定進行否定的第二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誕生於第一否定針對物之中,是其延續但絕非其本身。


複製一個曾經回答過得關於辯證法的答案,僅供參考。把辯證法這三個字分開來看,辯是辯論,證是證明或者證偽,法是規律規則。合起來辯證法就是辯論後證明或者證偽的規律。要辯論就得有論證論據論點,還得是多個人,多個勢力,多個階級才能辯論,一個人和誰辯呀?辯論的結果就是有了多個結論,誰也不服誰。不服怎麼辦?實踐呀!去證明或者證偽呀!證明後留下來的結論就是事實了,是規律了。當辯證法發展成為一種理論的時候,辯論就不是一多個人,多個勢力,多個階級在辯論了,是一個人,一個用這種理論看事物看問題的人在辯論了,一個人要辯論就得把可能存在的所有立場,所有論證論點論據都找出來,有白的也有黑的,有正的也有反的,有善的也有惡的,並且無論站在哪個立場上這些結論都是成立的。無論是誰用這一理論去看待事物,看待問題,其本質是為了解事物,解決問題的。了解,解決就是目標,也就是說辯證的最終是要完成這一目標的,再折返回原點,不為這目標服務也不影響目標進度的結論切掉。能促進目標實現的結論就要利用它,影響目標進度的結論就要抑制它。


概括:A事物的否定之否定,及其處於其他事物的否定之否定中屬於哪個環節 。

黑格爾在《邏輯學》第一篇 有論 中有過明晰概述:

第一次否定是對抽象概念的否定,第二次否定是對具體對象的否定。

具體運用參考現在被編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中的《反杜林論》中雙方的罵戰,馬恩指責杜林錯誤的運用否定之否定,並提出修正意見。一定要去讀一下,你就明白舉例子在形而上學中是一件多麼迫不得已的事情。


辯證法是一種面向整體的方法論;考慮一方面,亦考慮另一方面,考慮正面,亦考慮反面

正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

反題:資本積累讓資本家貪婪更盛,對工人壓迫更嚴苛,導致工人運動,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革命

合題:階級對立引發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這就是一個辯證法邏輯的例子。事物發展過程中蘊含著否定自身的因素,這一正一反相互融合成新事物


最通俗易懂的例子: 亦正亦邪。


通俗易懂的理解。用中國道家最好吧。典型的是福禍相依。一件事的發生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壞事。

當然實際上也沒有這麼簡單。

經常用到的地方是一件事不應該簡單的當作好事還是壞事。

請認真讀黑格爾小邏輯,不要聽民哲瞎扯淡也不要想著有什麼認識知識的通俗捷徑。

黑格爾寫書的時候從來就沒扯到過什麼實例,整個流程就是區分辨別的運動在運動本身中成為本身,近代拓撲學已經說明了它是一個完整的閉包,不存在對外的指向,也沒有什麼實例。

再強調一遍,好好看書,不要聽民哲瞎扯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