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唯物辯證法包括聯繫,矛盾,發展


唯物論包括

一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二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三 空間和時間是運動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四 物質運動有它自己的規律性

五 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

六 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或存在決定意識

七 意識對存在具有反作用(或能動性)

認識論包括

一.能動的反映論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三.認識的辯證過程

四.客觀真理

五.真理髮展的辯證過程

唯物辯證法包括

一.唯物論

二.對立統一規律

三.質量互變規律

四.否定之否定規律

五.認識論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

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三.階級和國家

四.社會革命

五.社會意識及其形式

這裡的唯物論,認識論都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另外個人認為,不該把唯物論,認識論從辯證唯物主義中分割出來。


唯物論包括

唯物論包括

一、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但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無,一如宇宙大爆炸、物的出生…… 物質是對世界一種狀態的描述,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物質表述世界能揭示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全部的準確命名表述是「無、空」世界。

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這點看起來是完全正確的。運動變化是無時無刻不進行著,閾值範圍里的量變,突破閾值後的質變都是存在的。

三、空間和時間是運動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在用物質表述的世界觀念範疇里,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在「無、空」的世界概念里,時空也只是一種表述概念,不完全是一種形式。

四、物質運動有它自己的規律性

所以,物質世界裡的規律,不能等同於人生命的運動規律。特別是具有意識的人的生命形式,其運動的整體規律遠遠超過了研究局部細胞、分子運動規律的表現。這種研究實踐是東方思想文化下的結果。現代醫學科學還遠遠達不到。只有了解了人體生命運動,才能知曉整個宇宙,這是智慧,不是知識。

五、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

六、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或存在決定意識

七、意識對存在具有反作用(或能動性)

在一定意義上,意識可以說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但是,其能動性卻遠遠超過了這點。如果把意識的概念結合東方思想,意識能夠包含神的話,意識不僅能夠反映存在的物質,而且還能夠作用或不作用於物質。這可以不一定會依賴於物質

風動、幡動,心動的命題引申來看,人的意識能夠感知分析得知風動,也可以推理反映幡動。這可以說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或存在決定了意識。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這一點,似乎就不是唯物論了,而是唯心論了。心可以不受風、幡的影響,即便是風在動,幡在動這樣的客觀存在,不會也不能作用於人之心,影響心的狀態。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和存在對意識的影響似乎不存在了。反過來看,意識的能動作用似乎超越了物質的存在,不受物質的影響了。意識能夠脫離物質了,或許不是,亦或是。

如果引入「道可道非常道」的命名原理,用陰陽-太極-無極的原理看,則或許不是這樣的。一層物質一層一空,層層物質層層空,最後才是真相。就如爬樓梯上樓房,一層樓梯後一個平台,無樓梯了有房間,有房間了無樓梯了;再上一層又是樓梯-房屋;從此層上,是房屋-樓梯-房屋…… 直至頂樓。那是站在樓頂才驚覺樓房的存在不是真實,而是基礎,頂樓所見的才是大自然。

物質於人類不過是認知過程的一種命名方式,一種抽象認知的命名結果。自然宇宙不是物質概念能包容的,任何抽象命名都不是對「自然存在」最真實的表述。這個世界即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不是物質的,就如世界善惡本無名,原本就如此,自然規律是如此,有生有死,有進步有退步,肯定否定互生,是非對錯同在…… 關鍵是看人自身,自心的認知,可以在善中長出惡,可在惡中進而向善,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腐爛於淤泥中。近朱者可以朱,可以黑,近墨者可以黑,可以朱。拿起屠刀即是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就不得不涉及到東方思想,對人體生命的深入實踐記錄與研究。深入其中,會對唯物論有深刻的完善作用

認識論包括

一、能動的反映論

能動的反映論,就是人的意識具有分析推理演義歸納總結實踐中接觸到的各類事物,能夠主動有意識地發現這些物質存在、運動、變化的規律。這種反映論更多地是以西方近代認識為主。在遇到東方思想時,其中的實踐範疇不再僅僅是人在社會裡的實踐。而是生於社會和自然中的人,對自身人體及生命在自然宇宙中的實踐。這種實踐完全擴大了人的實踐內涵,沒有工具、沒有技術,只有自身對自身人體的內視,通過內視同時達到「微觀宏觀宇觀」同一,實現人體生命的「天人合一」。如何研究表述這類人類實踐,是認識論需要發展進步和完善的。這是有現實實際例子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只是真的被眾多假的、邪的淹沒和歪曲了。不是能夠攀援到大樹上藤蔓都是真的,其實大樹本身也不是真的,真的是能夠生養大樹,能夠讓藤蔓生長並攀援的土地的生命力。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這點在以近代科學思想為基礎的西方哲學上是有局限性的,這種局限性表現在過多以社會性範疇為研究對象,把人置於社會內部一個部分來研究。而沒有東方思想那種置人於天地玩物間的實踐研究,也沒有引入東方思想幾千年的實踐研究成果。當然,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超越時代限制的。唯物論的認識基礎是基於當時西方社會的實踐,而不包含東方社會裡人的實踐。所以,因應實踐的範圍擴大,認識需要發展和完善,由此形成的認識論需要發展

三、認識的辯證過程

認識的辯證過程正是認識是一個否定到否定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旋轉發展的過程。過去正確的,在現在未必正確,現在正確的在未來也未必正確;反之,過去不正確的或錯誤的,現在不一定是不正確或錯誤的,現在不正確和錯誤的在未來一不一定還是不正確和錯誤的。

對與錯,科學與非科學,需要深入實踐中,學會去偽存真,辯證地看待存在的事物。在不正確和錯誤中尋求其存在的正確的成分,在非科學中尋求科學的成分,一切依據實踐來確定。不以認識論來完全確定不確定的事物。以此促進認識的進步發展

四、客觀真理

根據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論是在一定範疇里對實踐的歸納總結性認識,這樣在一定時間和範疇內,上就形成了真理。這種真理是相對的。實踐是不斷擴大的,範圍越大,超越當時的認識就會出現,認識論就必然擴大。擴大的認識範疇,就會出現與原來認識論不一致,相違背,甚至矛盾的地方。原來的認識論性真理無法解釋新出現的現象。就如在研究速度不接近光速、質量不是非常大的宏觀物體時,經典力學提供了非常精確的結果。但這種在宏觀世界和低速狀態下物體運動的經典力學,在面對被檢測的對象尺度具有大約原子直徑的大小時,就不行了,需要引入量子力學;描述物體速度接近光速時,需要引入狹義相對論;如果研究大質量對象,需要引入廣義相對論。

五、真理髮展的辯證過程

實踐範疇的擴大促進了認識範圍的擴大,再引起認識論擴大、修正、更改甚至推翻過程,真理始終遵循著層層物質層層認識論的客觀性,每次發展都是前次認識論的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這就是層層空。因此,當下人類主流的認識論真理是客觀、相對的。實踐決定了人的真理,真理也只需要經歷否定-肯定-否定的過程,其過程也是螺旋形的,這個過程需要比認識論更漫長的歷程,更複雜的經歷。這種真理是相對的,受限於實踐範疇,所以其需要發展以適應實踐範疇的不斷擴大。

有了這樣的發展,後面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都不會成為問題。否則,後面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及旗幟下的一切表述和認知都會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包括 一.唯物論二.對立統一規律三.質量互變規律四.否定之否定規律

五.認識論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三.階級和國家四.社會革命五.社會意識及其形式

你其實是想要個幫你整理筆記的男朋友/女朋友吧?


論都是沒有第一義的


這樣的問題,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你翻一下你的政治書打開目錄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