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主義來說,真理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受歷史條件制約、辯證發展的認識過程,所以真理與謬誤並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對立統一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是這樣說的:

思維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維著的人中實現的;擁有無條件的真理權的認識是在一系列相對的謬誤中實現的;二者都只有通過人類生活的無限延續才能完全實現。

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評主義》中也指出:

從現代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知識向客觀的、絕對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但這個真理的存在是無條件的,我們向這個真理的接近也是無條件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說的「相對的謬誤」,在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評主義》中則是「相對真理」。「相對的謬誤」和「相對的真理」本質上是一回事,都是指人的思想受歷史條件制約的有限性認識,正如恩格斯所說:

真理和謬誤,正如一切在兩極對立中運動的邏輯範疇一樣,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這一點我們剛才已經看到了,即使是杜林先生,只要他稍微知道一點正是說明一切兩極對立的不充分性的辯證法的初步知識,他也會知道這一點的。只要我們在上面指出的狹窄的領域之外應用真理和謬誤的對立,這種對立就變成相對的,因而對精確的科學的表達方式來說就是無用的;但是,如果我們企圖在這一領域之外把這種對立當做絕對有效的東西來應用,那我們就會完全遭到失敗;對立的兩極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

謬誤會轉化為真理,真理也會轉化為謬誤,對立統一的兩極這種朝向對立面的轉化表明了兩者的相對性。而這種相對的謬誤或真理正是通往無條件的認識或絕對真理的必經道路,但這「只有通過人類生活的無限延續才能完全實現」。

但對絕對真理之無條件存在的承認,在列寧看來又是使辯證唯物主義得以與不可知論、相對主義劃清界限的關鍵之所在:

圖畫的輪廓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而這幅圖畫描繪客觀地存在著的模特兒,這是無條件的。在我們認識事物本質的過程中,我們什麼時候和在什麼條件下進到發現煤焦油中的茜素或發現原子中的電子,這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然而,每一個這樣的發現都意味著「絕對客觀的認識」前進一步,這是無條件的。一句話,任何思想體系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可是,任何科學的思想體系(例如不同於宗教的思想體系)都和客觀真理、絕對自然相符合,這是無條件的。你們會說: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的這種區分是不確定的。我告訴你們:這種區分正是這樣「不確定」,以便阻止科學變為惡劣的教條,變為某種僵死的凝固不變的東西;但同時它又是這樣「確定」,以便最堅決果斷地同信仰主義和不可知論劃清界限,同哲學唯心主義以及休謨和康德的信徒們的詭辯劃清界限。這裡是有你們所沒有看到的界限,而且由於你們沒有看到這個界限,你們滾入了反動哲學的泥坑。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相對主義的界限。

總之,按馬克思主義,絕對的、無條件的真理是在一系列相對的、有條件的真理中實現的。就絕對真理而言,當然不能說真理之中有謬誤;但由於任何思想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所以真理又總是相對的,是與謬誤相互轉化的,而只有在這種真理與謬誤的相互轉化或者說不斷揚棄相對真理的認識過程中,人類才會實現其無條件的真理權或者說接近絕對的真理。


自己去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書,嘗試去找馬哲的錯誤,不過八成你是找不出來的,在承認馬哲給出的定義的前提下,他內部的推導是邏輯自洽的。攻擊馬哲的人一般都說馬哲從定義上就錯了,而不是說馬克思哪裡推導有問題。

至於馬哲有沒有錯誤呢?真理和謬誤都是相對的,因為馬哲能很好的解釋人類目前的某些狀況,所以是相對真理。至於什麼時候解釋不了了,馬哲就要棄舊揚新以適應世界。也就是需要更廣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哲是一套方法論,看你怎麼用它。


他沒有搞清楚正確、事實與真理的差別。

一方面說人對自然的認識是螺旋式上升的,人類從自然獲得的知識——只是相對暫時的真理。

另一方面又承認存在絕對的真理。比如1+1=2,路易是法國的國王等等。

1+1=2、A不是非A等等數學邏輯式子是絕對真理嗎?

不是。真理是人對自然的認識。而數學和邏輯並不來自於自然,世界各地的人類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界,但是他們的數學和邏輯是一致的,可以推論如果有外星人,它們的邏輯和數學與我們可能有深度的不同,但其中必然也含有1+1=2、A不是非A等完全相同的內容。

因為,如果A與非A等同,那麼任何智慧都不能對從自然獲得的觀察進行有效的推斷。

2是什麼?我們在定義2的時候,不可避免要用到1和加的概念,2就是1和1相加。因此1+1=2這個「真理」與2的定義只是同語反覆。而我們如何定義定義2是人類自己的設定,與自然毫無關聯。

我們也可以定義a為1和1相加所得,那麼真理就變成了1+1=a。

這些數學和邏輯式子,我們可以稱之為正確,正確的含義是能自圓其說,在一個系統內不互相衝突。外星人定義的數學邏輯式子形式上肯定與我們不一樣,然而那只是定義的符號不同而已。

那麼路易是法國的國王,這隻烏鴉是黑色的等等事實是絕對真理嗎?

也不是。人類通過看、聽、聞、嘗所獲得的外界認識,一樣也關係到人類的自我設定。我設定了路易是法國的國王,我才認可這個事實。您可以設想有某個路易的政敵(肯定有),堅決否認路易的王位,那麼對他來說,路易是法國的國王是真理嗎?如果法國有超過一半人不認可路易的王位呢?

難道真理還取決於認可人數的多少?

這隻鳥是什麼鳥?你叫它烏鴉,我叫它灰雀,你說它是黑色的,我說它是深灰色的。這些都與人類的自我設定有關。人類只是為了交流的方便,逐漸消除了設定上的差異,最後形成了某種共識。但是我們不能把共識當作真理。如果共識能當作真理,那麼14億人就能依靠意念把嫦娥送上天了。

因此,我的結論是: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

一定有人會問我:「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這個屬於絕對的真理嗎?

不不不,「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它是通過邏輯分析推斷而來,就像1+1=2那樣正確,但它不是真理,更不是絕對真理。


恕我直言,兩位先生對哲學一竅不通。

哲學上的「物質」的含義不同於自然科學上的「物質」的含義。在哲學上,一切脫離意識而獨立地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叫做物質。

再者,那個聲稱資本主義有了很大改觀,不應該強調階級矛盾的,一定是不懂唯物史觀的。不曉之而瞎說八道,你可真夠「當代青年」啊。


「從500年的視角來看,我們依然處於馬克思所言明的時代。」

「知識分子是無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要不你找找?解釋世界的東西,指導實踐的真理,在產生作用之前狗屁不通,但它即將產生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