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ext-align:center;">

老舍

朋友,你好,来听我说,老舍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一生有幸阅读了他的一些作品。亲爱的朋友,从现在开始,我来回忆认识老舍的过程,请你跟著我慢慢的先前走,千万别著急跳过,因为生活需要仔细的品读。

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从书本上认识一些大师的作品,然后从中根据自己的喜爱去筛选,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先是新鲜了一阵子,去图书馆只为了读他的文章。有的人会一直把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看完为止,有的人可能只看了几本,因为各种的原因就没有继续的看下去。无论我们属于哪一种,我们看过的作品都给我们一种「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感觉。我们会因为一位作家在文字中表达的思想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或者在既有共鸣的思想中更加的升华和坚固。

老舍,就是我学生时代首先在书本上认识了他。他的作品被语文课文摘选了,因而我庆幸的读到。一开始我听到老舍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以为他是一位老人了,不然干嘛叫「老舍」呢。不过确实他的年龄已经不跟我是同一个年代了,他永远了成了我们精神上的伟人。这个名字除了让我想到年龄之外,还让我想起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的名字,如老子、孔子、墨子等。

在我对老舍的名字感兴趣的时候,我就在书上的简介的地方和网上查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流入文坛被世人歌颂的作品。我看到他的代表作,我就暗暗的记下,课后去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要看。老舍生于八国联军事件时期,卒于文化大革命,投北京太平湖自尽。生平凄凉,于1978年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这些是对老舍生平的介绍,每每看到这里,我的心就会很痛,是那种无力解决的伤痛,因为那一代作家的经历大多相似,在灭国的钟声中出生,在战乱年代看尽人世艰苦。当然,那时候很多稍微有点能力的人会选择出国留学,抱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去陌生国度求学。小心翼翼地避免与别人不同,学有所成之后,再回国报效祖国。有人开始文化工作,有人开始革命工作,他们那一代人的努力是历史上鲜明的一笔记忆。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跟著奶奶一起去看死人的葬礼,当我亲眼看到一个人的身体被烧成了灰烬,我那时候就深刻了理解生死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我不喜欢人死的时候被烧成了灰,葬入土地,按照人们的说话就是「落叶归根」。老舍是「投湖自尽」,他活得很痛苦,可能那个时候连死亡都不能自己决定,我相信老舍一定是抱著遗憾投入湖底的。这让我想到邓小平的意愿就是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这才是我喜欢的死亡的方式。

可能有人比较避免谈死亡的话题,而我坦然的面对它,选择自己喜欢离开这个美丽世界的方式,死也要是自己喜欢的模样,生更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老舍虽然不是我喜欢的死法,但是也是老舍自己在最坏的时候最好的去处吧。我记得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是在那个时期,选择了和老舍先生相似的死法,用冰凉的水让自己在这浊世中永保清醒。

老舍的作品与他这个人一样是清醒的,清醒的看著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对于人类在这个世界善意的做法,他抱有赞赏,对于人类在这个世界的恶行,他也会出言阻止,可是他的出言阻止却为他遭来了横祸,为他的言论付出了代价。当他被这个世界束缚的时候,他悲痛的看著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他全部的,可能只是他思想的一部分都写在了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从文字当中看到这位伟大的人,或者说曾为这个世界发声的、先行智者的思想。

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精炼,雅俗共赏。除非我们个人有限的知识思想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作品中有时候表达出来的象征性的含义,基本上我们都是理解他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他的文字虽然精炼,但是通俗易懂,只要有知识文化的,受过一些教育的人都能够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他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文字是经过时间和岁月的沉淀,他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平淡的文字当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这个智慧的光芒我为此折服,深深的迷醉。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风格,看作品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位作家写的。老舍就是如此,有著自己鲜明的特征。老舍也许是受到出身和小时候经历的影响,他的作品中饱含「京味儿」,京片子一段一段的,读起来格外有趣。

我喜欢用有趣来评价我喜欢的作品,只要让我有趣的作品都会让我喜欢,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个性的原因,我不喜欢刻板的、一本正经的东西,当然它也有令人教诲的东西,但是我喜欢的往往是幽默的作品,特别是两个极端特别那我喜爱。一种就是对这个世界一切美好幻想的人,天真无邪的赞美这个世界,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一种就是经历了世态炎凉的人,知道一切、了解一切苦难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而老舍就是后一种的作家。

老舍善于描写生活、发现悲剧的一个作家,比如说他的《骆驼祥子》。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也许没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去弄清楚谁谁谁写了什么故事。大家不想了解那些「用不上」、「考不到」的文学,读一些「无用」的知识——课外书。但《骆驼祥子》被初中教材列为选读作品,并选了一节作为课文,大家应该有些印象。

《骆驼祥子》中描写的就是一个车夫的日常,军阀混战时代,他被命运玩弄,活的生不如死。本来他是一个从乡下来城里挣钱的小伙子,天天穿的干干净净,把自己打扮的格外体面,对黄包车就像兄弟,爱惜的很。偏偏战争让他失去了平稳的生活,充军,虎妞难产,偷骆驼,然后是逛红房子,不修边幅,偷东西,抽大烟,变成老油条……一步步地走向曾经他最看不起的生活。书中有不少京味儿的对话,比如老北京每日生活的描述,虎妞破口大骂工人,那种欢快的语气,曾经也让祥子跟著愉悦过吧?这样想想,京味儿的描写确实更适合这些场景,比一成不变非叙述更适合这部书。

《骆驼祥子》是永远「不过时」的文学,现在我们很多人,本来年轻的时候无不是抱有很多的梦想和追求,拥有过很多的天真可爱的想法,可是随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面呆的越久,我们都成了自己最初讨厌的样子。我们既痛苦与此,可是为了生存我们又不能抛弃它,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是与它为伴。因而,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祥子」呢?!

老舍就是看透了人们历来的惯性,而写出这样令人当头一棒警醒的佳作。可是,我们的警醒也只有到此为止了,再没有下一步的举动,依然按照「祥子」的样子活下去。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既想改变,可有一双生活的手把我们牢牢的抓在手里。老舍把人类痛苦的根源深刻的写进了作品里面,写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任何一位伟大的人或者站在文坛顶尖的作品,都是人之所向,是时代的发言人,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声音。

老舍纪念馆

感谢一切给这个世界带来善意的人。


多数人评价老舍,都提的是: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我估计这与国家的立场有关,因为这三部作品更加政治正确。

而我更喜欢:离婚,二马,牛天赐传 ,因为只有这几部作品,才能体会出老舍的独特性,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过与此三篇相似的文学作品。幽默的语言,真实的生活,小人物的刻画,没有人可以和老舍相提并论。


对老舍及其作品的评价应该结合他的生活背景:


1946 年 3 月 4 日,老舍、曹禺登上了美国「史各脱将军」号邮轮,在众友人的依依送别中离开上海。经历了八年战乱,颠沛流离,热爱生活的老舍,在和煦的春风中凭栏远眺,背后是满目疮痍的祖国,老舍的心情应是很复杂的。


那个古老贫弱又经历了战争创伤苦难的祖国,老舍生于斯长于斯,祖国文化基因已渗透到他的骨子里、灵魂里,他是深爱著自己祖国的,他的短暂的离别,是为了休整和储备,如同骆驼要吃草,是为了肩负更沉重的使命。让他期待的是,他要用这一年在美国访问讲学之闲余,完成自己规模宏大,后来成为世纪经典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史各脱将军」号,要在海上航行十七天才能到达美国。旅程漫长,空间局促,老舍因有曹禺相伴并不寂寞。

算起来,老舍与曹禺相识很早,还是师生关系,曹禺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老舍也在那里任教。很巧的是,两个人都属狗,老舍大曹禺一个年轮,又算是忘年之交了。抗战时,二人都在重庆,也都创作戏剧。二人常常相互切磋。老舍很欣赏曹禺的戏剧天赋,曾说:「写戏,那得看曹禺。」这里并无恭维之意。早在曹禺在清华大学读书的 1933 年,二十三岁的曹禺就写出话剧《雷雨》,巴金读后,兴奋异常,拿到当时著名的《文学季刊》(1934 年 7 月)发表。曹禺因此一举成名并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老舍应该感谢曹禺,他把自己写的《秦氏三兄弟》改成《茶馆》,也成为戏剧经典,这里有曹禺的智慧。二人友谊相伴一生。老舍悲愤投湖之后十二年,曹禺作《怀念老舍先生》一文,惜念之情,溢于言表。他称老舍「是一位有很深的正义感的人,疾恶如仇」,「是一位非常勤奋,从未停笔的作家,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两位文学大师,有机会倾心交流艺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然是一幸事。所谓文学交流,谈到紧要处无非是彼此坦露胸襟和灵魂而已。


半个多月漫长航行之后,他们终于看到远方海平线有一片灿烂的灯火,那是美国的西雅图。


登上码头,在美国国务院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相关人员陪伴下,老舍和曹禺坐著小汽车,驶入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现代大城市。他们兴奋又茫然。


登上北美大陆,开始了快节奏的活动,他们二人被主人安排,沿著极具异国情调的西海岸,经芝加哥抵首都华盛顿,向美国国务院报到后,确定讲学和访问日程,再到纽约。这一路上,主人安排颇为丰富,由老舍、曹禺作文化报告,观摩美国戏剧,参观游览,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在旅行沿途,他们看到了都市的高楼大厦,看到了广阔平原上的机械化作业,看到了农庄、牧场。眼前这个高度现代化、繁华而又强大的国度,让他们感到祖国太贫弱、太落后,心里便生出几分失落和酸楚。


美国的社会文明,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在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已给老舍和曹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访问美国,又亲身感受到中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结成的友谊的热度。当然,老舍又对美国了解认识现代中国文化之浅薄,感到吃惊和失望。这让他在演讲中自觉尽量向美国人民介绍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现代中国及其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告别与新生

汪兆骞

现代出版社出版社

¥14.92 会员免费


幽默讽刺,政治隐喻性强。

我感觉猫城记非常强大,而且不明白为什么他写得好的这些文章通通没有收录课本,但是写得垃圾的诸如济南的冬天或者北京的春节却被收入课本了。

他的文章是以故事性见长的,但是课本收的是他不怎么擅长的散文。

总的来讲老舍是一个综合实力被课本读者低估的作家。(其实鲁迅也是,故事新编系列还有无常之类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但是通通没有收入课本)


在看他的文集的时候,我记得好像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落魄的贵族军阀汉奸和平民百姓的,戏剧性的冲突和表现张力非常强,我一度以为他将写一篇非常了不起的文章,但是这篇他没有完成。在后面几篇短篇小说或者散文里面,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前篇几个人物的结局,但是也是支离破碎的。我估计这篇文章要是顺利完成的话,绝对是超过《骆驼祥子》的存在,但是政治性太强了,他对政治家的嘲讽,对掮客的不屑和对封建军阀资本还有帝国主义的嬉笑怒骂保证了这篇写成了也无法出版。

他属于那种报纸背面的时政评论家,用戏谑的语气诉说一个看起来非常正经的故事(司马迁会在后面说一些废话的那种正经故事)。要是他来写,会辛辣地把陈胜吴广他们当年起义的囧事一并写下来,比方说他们个性真实的缺陷,或者他们心理战实施过程中非常紧张但是假装冷静的窘态。还有像项羽个性这么强的人,他肯定是有不少缺点早在以前打胜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例如非常执著地要杀光城里每一个人啦,要是他一开始计算错误没有成功烧起火结果在秦军俘虏面前向自己的将士们发火被秦王子婴看笑话啦,因为有人嘲笑他的完美主义过头就发火然后想直接砍对方的头啦,所有这些看似是小事却能极大体现项羽个性的缺憾(过于神经质完美主义)的小细节都会被老舍拿出来调侃。

就是看了司马迁的书,你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得到他们是怎么输的,但是实际上司马迁写东西和茨威格一样,他会大肆宣扬那种悲剧性。一个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最后会被当做普普通通的狱卒镇压,但是他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在细腻的组织计划下,开启了中国千年以来农民起义的伟大历程。一个见到秦王庄严肃穆队伍的小毛孩,也敢大声讲出「彼可取而代之」,还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毅然的决心,还有一世英名,让诸侯作壁上观的项羽最后却不渡江东,自刎而死。但是其实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做错了什么,你看见的就是一个有尊严有底线有梦想有欲望的伟人迟暮,巨星陨落。

而老舍的文章是从种种细节里面告诉你,怎么分析他都赢不了,他从前的胜利是他的个性决定的,但是他最后的失败也是他的个性决定的。他用戏剧化的手法夸大悲剧人物的缺点,然后你就懂了「原来他是这么输的」。


但是老舍也有他偶尔的认真的一面,这一面主要针对平民百姓。

比方说祥子,比方说穿绿拖鞋的少女,都是老舍施以人文关怀的人物。穿绿拖鞋的女孩原本是个纯洁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她长大却变成了暗娼;祥子本来是个老实巴交想靠自己辛苦赚钱养活自己的人力车夫,但是他在城市的辛苦打拚却把他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我们综合来看,老舍对掌权的人非常不满,觉得他们的错误决策,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和左右逢源长袖善舞才是导致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的真实原因,所以他写到政治相关的时候,把掌权者写成了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却粉墨登场的跳梁小丑。

但是对底层人民,他却相当宽容相当理解,哪怕最后主角落了一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自己也浑浑噩噩失魂落魄的下场,或者坠入风尘,极大概率变成了梅毒携带者,他还是觉得这不是他们本身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他们是被逼上梁山。

但是课本中仅仅保留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单看这些是看不懂老舍的。

看一个人就像和他交朋友一样,关键不在他爱谁,而在于他恨谁。要知道三观是否契合关键就是是不是讨厌同样的人,而不是是不是喜欢同样的人。所以我认为理解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的关键也是在这里,即发现他的敌人。

总结一下就是老舍大方向上和鲁迅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只不过他冷对的是政治家,俯首的是普通民众,而鲁迅横眉的是所有堕落的人,俯首的是尚有希望尚有未来的学生和革命家。老舍以嬉笑为武器对付强权,鲁迅以怒骂为武器对付强权。


从文脉接续而言,陈忠实是老舍的接班人,但是他的文章有的时候还是流于世俗浅表(过多的对性的描写很难登大雅之堂),白鹿原连带著鲁迅一起黑了一把。

而鲁迅看起来后继无人。当代有杠精,当代有聪明人,当代还有书呆子,但是当代没有一个聪明的书呆子成为杠精的。(大概是当代鲁没有妈妈逼著他娶了朱安却默默和许广平同居的吧)


只看过老舍极少的作品,却很喜欢他。。。。我已将步入自己的僵年,恐怕也很难再去看他作品和多了解他,遗憾。。。。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酒后胡言乱语。。。。

作为一个中国作家,能在一部作品中,批判中国社会上中下各界人士,仅我所见作家中无出其右者。

作品中,对现实生活之内里加以冷冽辛辣的无情剖析;警惕过火的人文激情及迷梦;不失克制客观态度,不从众从权………


没那高度,感觉读过他的书一遍乃至三遍也不好评价


还未深入读过他的书,不敢妄评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旗人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文学语言幽默诙谐,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他的父亲是皇城的护军,在老舍幼年时,他父亲就死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了老舍的一生。他说:「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我的母亲》,载《半月文萃》第1卷,第9、10期合刊,1943年4月。)

「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对老舍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逐步走上人民艺术家的道路。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在天津南开中学的校刊上。1924年,他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他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之后,又写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及《二马》。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国途中,在新加坡停留半年,开始创作童话《小坡的生日》。回国后,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对山东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31年,他创作《济南的冬天》,表现出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后又创作小说《大明湖》,但原稿毁于战火,他重写为短篇小说《月牙儿》,是他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1932年,他创作寓言体小说《猫城记》,讽刺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1933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离婚》,通过描写生活细节,展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风格画和人情世态画,表现社会现实生活,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风格。之后,他又写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充满了老舍讽刺幽默的特点。1936年,他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为他的优秀代表作,标志著他的创作进入新的境界,同时也牢固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抗战爆发后,老舍走出宁静的书斋,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中,并尝试创作话剧,先后创作《残雾》、《国家至上》等,为他五十年代创作《龙须沟》、《茶馆》这样的优秀剧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重要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其中《四世同堂》包括《徨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分,表现了论陷区人民坚持抗战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以更加高昂的热情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批斗,自沉于北京城西的太平湖。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我的前半生》老舍有参与写作,也算是其作品。有文章回忆到老舍在夏天改这本回忆录时恰遇友人来访,友人问在干什么,他笑称在给「主子」当「奴才」呢~换个角度说这也意味老舍是最后一个「大学士」或「翰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