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有不想生育的想法的人群

应该是中层人民

中国现在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很多网民以为自己是穷人,其实自己已经是中层人民了,而真正的穷人你压根没见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其实还是互联网的一个放大效应。

较高收入层面才会有较高曝光度,才会积极对外展现个人生活,让旁观者产生错觉,「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过得这么好?」而真正贫穷的人或者中流阶层实际上很少在网路上展示生活或是获得高曝光度,大多时候都只是是「沉默的大多数」或者应和的旁观者。

很多长辈其实也想说明这个问题,但他们的说法大多数是

你们是没生在那个年代,不然就知道现在发展多少多少了,现在生活好了多少多少,你们这些后生仔阿~

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很大说服力的,比方说

发展是相对的阿,那同样是在发展,为什么有的人就……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

一方面,互联网更能让普通人意识到了人与人的差距,普遍民智的开发,令人更希望拥有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权利义务与尊严。人的思想文化也趋向复杂与深化,更多地思考(或只是听从)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会发展必然存在各种问题。各种问题。例如:

十年寒霜,阶级…?

jiliuwang.net


那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老龄化,中低端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上升,世界资本向更低用工成本的地方流去。

资本流出,自然带来经济发展减缓,生活水平即使不下降,增长速度也肯定下降。相对贫困可能转化为绝对贫困。

所以可能带不来题主可能(我自己无端揣测罢了)希望看到的那种「喝喝,社会会变成(),这就是你们这些()的报应,自作自受」的情景。

这就是现实的矛盾。你以为不走这条路,另一条路就通向你想要的地方,最后发现两条路都走不到你心仪的地方。

所以才要用锤子和镰刀开辟出新的道路,资本主义修好的路,被剥削者当然走不通。


随便写两句不喜勿喷

人口总数降低分两种情况,长期和短期

短期的话比如自然灾害,瘟疫,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人口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长期的话像比如像题主所说的,不想生了,那人口增长率开始慢慢下降,人口增长放缓,社会总需求下降,对于公司来说工作成本增高,总产出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gdp增长率下降,但人均gdp增高(随著时间增高的越来越慢),如果人均收入增高就会直接导致人类消费行为改变,比如更注重医疗投资则人均寿命提高,比如在教育上的投资会增高,则全民综合素质提高,导致社会生产力提高,弥补因为人口减少所带来的总生产下降,国家产业也会大部分向服务业以及金融业转型,而自然资源产业以及制造业越来越少。

malthus人口模型可以参考一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我有提到gdp增长率下降,其实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都很小,因为他们已经无限接近于宏观经济中的平衡阶段,gdp增长率理论上是无限接近于0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率一般都比较大,是因为距离平衡状态差距比较远。

宏观理论中经常会提到双重平衡,也就是富有和贫穷这两种平衡是可以互存的,国家要发展,需要打破现有平衡,然后到达一个更高的平衡,然后在重复此过程。

发展经济学中的big push 和 O ring 两个模型都很好的诠释以上,还有一个模型名字我忘了,就是研究国家要不要投资新型产业,以及人民要不要生孩子然后投资教育,这两者之前的决策博弈。(如果你数学还可以的话,可以查一查研究一下)

总之未来很难预测,愿世界和平吧。


从生育的社会责任上来讲:富人应该多生孩子 穷人不该生因为这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 穷人生孩子只是多了几张要养的嘴

从生育欲望上来讲:富人不想生孩子因为没有孩子也活得美汁汁,而穷人想拚命生孩子通过孩子出人头地来改变家境

这就是人口问题中一个阶级层面上很大的矛盾点。

你所说的「穷人」意识到后代会很苦不想生孩子只有两个可能:

1.他们不是真正的穷人 有点小钱 装穷

2.年龄太小 没体会到社会的残酷 城市的穷孩子接受了西方人权教育之后 当即表示不想生。但是人一大一摸口袋只能听到硬币的叮当响的时候:「嗨 还是要个孩子吧」

至于社会会怎么发展 就是向发达国家过度 可能变成移民国家或者大力发展人工智慧呗(见日本)


韭菜强则菜园强,菜园强,韭菜还是韭菜,韭菜开心就好!

有很多地方,韭菜少了,菜农没得割了,菜园慌了。强调下,这说的是东洋菜园哈,可别招来又一帮跪五毛烦人。

一部分韭菜意识到谁割不是割,干脆自己割了先爽下再说。菜园负债率越来越高,一度让老韭菜透支新韭菜的肥料,恩恩,所以说,东洋菜园老龄化严重啊!

话说回来,没新种子等于绝后,一场不幸的大病也可能连根拔起韭菜之家也等于绝后。韭菜浮生魔幻如此先操心自己吧,莫谈其他无用的,还易惹口舌之祸。

那么接著聊韭菜,韭菜若不是缺肥料谁不想有种子呢?不要新种子的根本是在生活的压力,以及阶级跃层的困难,问题里说的过得苦是因为低收入、高物价、少福利,跃升阶层无望吧,那么如何改变这些呢?

创造自己的阶级跃升之路得根本在于知识结构与视野,投资自己与后代的未来阶层跃生得希望才是正途。先找肥料多得地方,让自己长势喜人,下一代新种子长有希望不是。 如何找个好坑呢?建议先分析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再去选择,比如有的韭菜擅长码程序,有的韭菜会打针照顾人,有的韭菜会算账,还有的韭菜会修车呢。。。 好好利用这些长处,改变不了高物价,就改变低收入, 改变不了高睡负,就改变低福利吗, 树挪都不一定死,何况韭菜乎,只是凡事都有代价,韭菜为了改变自己和下一代的现状轨迹注定要牺牲很多。

拿东洋菜园一个真实的纪录片例子,说的是一个跟我说同样母语的一位韭菜爸爸,在20多年前小韭菜刚出生不久,为了小韭菜以后不那么苦,毅然决然的借光亲友的钱,远赴东洋菜园留学,计划学成毕业后努力工作把小韭菜及她妈接过去(当时东洋菜园的工资水平和现在一样,而韭菜爸爸所在的菜园的工资水平只有东洋菜园的十几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东洋菜园一个月的工资顶的上另外一边一年的年薪),结果没想到这个留学项目是个坑韭菜的项目,他们一到东洋就被拉到这个当地新韭菜都逃光了鸟都不出恭的地方,在语言学校每天学习贡献GD了个P,无法打工,且语言学校毕业后他们无法就读正规大学,几乎看不到体面的留在东洋菜园挣银子的希望。

眼看著借了亲友那么多银子还不上,自己的留学之旅也变成了个笑话,韭菜妈妈和小韭菜嗷嗷待哺,这个韭菜爸爸一咬牙,就从这个鸟不出恭的偏远之地逃跑到繁华之地打黑工,中间被学校抓回去两次又逃出来两次,一心一意的黑在东洋每天24小时打3-4份短工,所有的当地韭菜不愿意干的活他都干过,干了几年还上了借款刚想回菜园,韭菜妈妈又得了重病,韭菜爸爸只能咬牙继续坚持打黑工,又过了几年韭菜妈妈的病治好后韭菜爸爸又想自首回菜园,小韭菜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没能进入理想中的大学,韭菜妈妈病后的身体也不能工作,韭菜爸爸一咬牙决定继续打黑工供小韭菜去读花旗国最好的大学,又是几年过去了,小韭菜在花旗国毕业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幸福生活在了一起。

在这中间的N年中,小韭菜父母只在送小韭菜去花旗国读大学东洋转机的一晚见了一次,第二天因为韭菜爸爸是黑身份还不敢送娘俩进机场。小韭菜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韭菜爸爸走进领事馆交代黑了二十多年的事实被遣返时心情一定是欣慰的。 总之,这一家子,为了改变命运,付出的是20多年分居奋斗的心酸日子,每一天伴随著孤独与思念,韭菜爸爸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这部纪录片获得大奖,感动了无数人,片子好像是NHK拍摄的,我太太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说了一句,这个韭菜爸爸真伟大!

先刚才说的东洋纪录片,生动的诠释了父爱的伟大,以及韭菜为了自己后代实现阶级跃升付出的沉重代价,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呢。就现在而言其实下一代低成本的阶层跃升机会有很多,比如送下一代一个身份,让他以后有更好性价比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早融入国际菜园,拥有开阔的视野。于是赴美生子,赴加生子这样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是很多年轻父母的选择,同时北美技术移民、杰出人才移民也是很多备孕夫妻的选择---这比怀孕后再去操作起来更方便些。

我觉得把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的未来安排好才是最该思考的!加油共勉!


很正常的,市场永远会先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全智能化,减少普通劳工,可能会提前进入高度文明社会,当然这只是推测。

也许有一天仿生人会进入社会,婴儿不需要通过母体生产,而是像流水线一样选取优质的精子和卵子批量生产,人类也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养育下一代,直接由仿生人科学养大,生命个体以更加自我的活著,没有货币概率,生活简单又复杂……编不下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