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環境寬鬆。思想界有較多空白領域沒有被填補。還有,社會處於一種痛苦的,災難來臨中的氛圍,痛苦,焦慮才讓人思考。


如果僅僅只是百家爭鳴,而不涉及到學術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的話,那麼持續亂世很可能是百家爭鳴最好的溫床。

中國歷史上真正百家爭鳴的時代並不多,春秋戰國時期以及民國初年。春秋戰國想必不用在贅述了。而民國初年正值華夏內外交困之時,諸多思想流派活躍在中國政治舞台之上。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事業,其中也不乏許多真知灼見。中西思潮交匯更是令思想百家爭鳴的景象達到了鼎盛時期。

當然,在唐宋時期中國也出現了文化大發展時期。雖然思想文化繁榮,學術流派「林立」,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百家爭鳴。因為這個時期的思想再繁榮、流派再林立,也都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不論是唐詩宋詞、程朱理學等等,都是在已有的儒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而不是「自立門戶」。因此雖然天下繁榮太平,思想文化空前發展,但在統一的王朝統治下是無法做到百家爭鳴的。那即使在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中產生的繁榮,也基本上都是中原化之後的產物。

而在西方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次思想繁榮或者思想解放的時期就是古希臘哲學思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啟蒙運動。而這些都不是發生在羅馬帝國最鼎盛繁榮的時期。

當然,亂世也並非一定能夠產生百家爭鳴的境況。我相信產生百家爭鳴的因素有很多,這裡僅僅只是給出其中一種可能性的猜想,僅供題主批判參考。


一、周王朝崩潰,舊時代的「周禮」制度也隨之崩潰,社會主流思想體系瓦解,需要新的思想體系來成為主流,沒有了統一的政權和思想體系壓制,從而迎來了思想大解放時期

二、諸侯對於思想體系都比較重視,想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政治理念,維持自己的統治。因此諸侯都在尋找貼合自己國情的學術體系

三、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水平進一步發展,讓私學逐漸興盛。而開創私學的導師們也能獲得不錯的社會地位


官學典籍的流散民間,孔夫子等創辦民學。這個是客觀條件。

道德不一,道術為天下裂。百家各以其有為是。這是主觀因素。


權威官學的衰落和喪失。


謝邀。我相信尼采說的,「政治跟文化是此消彼長的矛盾存在」。因此,前提是「政治要為文化讓路」。你可以看我們的「唐、宋,納粹德國…」…


前提是西周以來的封建制的崩潰和王官之學的下移,孔子開始的學術平民化就是顯著的標誌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習之風盛興,千錘百鍊的引領者,人心思變的風氣,追名逐利的人成為主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