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仁宗的問題,還是范仲淹的問題?


這算個什麼問題?

對仁宗來說,范仲淹當然不如呂夷簡更貼心啊!人家呂夷簡是什麼人?

仁宗親媽死了,劉太后想走簡易程序,是呂夷簡摻和這事最終促成劉太后以皇后儀仗為仁宗親媽下葬的。

宮裡著火了,是呂夷簡堅持要皇帝掀帘子露個臉讓大夥看看的——他怕仁宗趁亂被換掉。

仁宗後院起火,郭皇后跟尚美人大撕逼,皇后一耳光拍仁宗臉上了,仁宗要休皇后。是呂夷簡,頂著台諫壓力支持仁宗廢后的。您范仲淹幹嘛了?您領著台諫官們集體跑到垂拱殿外集體上訪表示不能隨便廢后的,還有那位滕宗諒——就是《岳陽樓記》里的那位滕子京,竟然因為皇帝多睡了幾個女人就進諫說什麼:「陛下日居深宮,留連荒宴,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聖懷。」,這都是你們該管的事兒?

對,呂夷簡任人唯親,毛病一堆,問題是這跟仁宗有關係么?用呂夷簡省心啊!你范仲淹歐陽修是一身正氣,上來就撕逼,看誰都不順眼,我就想安安靜靜地做個沒事在後宮雙飛、偶爾強搶民女的皇帝,有問題么?

作為一個宰相,最重要的任務是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然後根據皇帝的需求治國理政、平衡各方利益關係。在這些問題上呂夷簡做的都很到位。范仲淹在呂夷簡面前只不過是個後生晚輩罷了,而且就算是范仲淹一直跟呂夷簡不對付,也沒耽誤呂夷簡在西北戰事吃緊的時候提拔重要范仲淹啊!連范仲淹自己都當面跟呂夷簡說「向以公事忤犯相公,不意相公乃爾獎拔。」[1]。起碼在呂夷簡死的時候,這倆人完全還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以及范仲淹有政績、呂夷簡就沒有么?大中祥符六年,呂夷簡知濱州,回京後請罷農器稅,王旦贊其為「器識遠大」[2];七月提點兩浙路刑獄,由於發現真宗大興土木建宮觀導致「有司責期會峻急,工徒至有死者」所以疏請緩役,被真宗贊為有為國愛民之心[3];大中祥符九年呂夷簡任侍御史知雜事,彈劾李溥、為寇準辯誣、審真假李順案、減省文書;天禧四年權知開封府,「治開封嚴辦有聲,上識其姓名於屏風,意將大用之也」[4];然後乾興元年就進入宰執班子了,真宗死後他促成了天書陪葬事件,在顧全皇帝面子的同時解決了大宋朝的封建迷信問題,然後改革茶法、編修國史;天聖六年任相後勸劉太后厚葬李宸妃、 請荊王之子出宮為仁宗和太后的關係鋪路搭橋,然後三次任相主持朝政,最後是中風中到御前失儀,自己堅持請辭數次仁宗還不想撤他,直到親自確認他病情嚴重確實沒法堅持工作了,才讓他罷相。[5]老成持重、政績斐然,該軟的時候軟,該硬的時候又硬——慶曆二年契丹人乘宋夏戰爭之機來敲竹杠索取關南十縣,問題解決後朝中大臣們想按范仲淹的觀點修洛陽城以備遷都之需,呂夷簡硬頂回去修了大名府,「此囊瓦城郢計也,使敵得渡河,而固守京師,天下殆矣,故設備宜在河北」[6]並親自跟契丹使者談判「公奏請於殿外幕次與敵使相見,置酒面議以折之,上以為然。敵使見公畏伏,語館伴使曰:『觀宰相如此,雖留無益。』遂亟就道」[7]

有軟有硬、老成持重,還能做皇帝的貼心大棉褲,我不哭你哭誰?

參考

  1. ^司馬光:《涑水記聞》(唐宋史料筆記)卷 8
  2. ^曾鞏《隆平集》(宋史資料萃編本)卷 5
  3.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 88
  4.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 96
  5. ^張方平:《樂全集》卷 36《文靖呂公神道碑銘》
  6.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 136
  7. ^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錄》(宋史資料萃編)卷 6


呂夷簡從小看著仁宗長大,教導他,輔佐他,幫他媽以皇后之禮下葬……幫他廢了郭皇后

但是范仲淹幹啥了??阻止仁宗廢后,一直不得用,最後還是西夏來犯時呂夷簡向仁宗推薦了范

這倆人不可比啊……


呂夷簡這個權臣還是很厲害,范仲淹太君子了,掌控不了朝政


第一,這涉及到趙宋統治者最忌諱的「朋黨」之說。

宋仁宗於寶元元年就下過詔 : 「冬十月丙寅,詔戒百官朋黨」。

(題主問的明明是為什麼趙狸貓不把範文正當回事,怎麼那麼多回答都是為什麼把呂夷簡當回事?)

其實范仲淹不只是身後被仁宗這樣區別對待了,生前甚至被抄過家。即使是任參知政事,也只做了一年多(1043年8月——1045年正月)。

仁宗朝最負盛名的范仲淹、歐陽修、韓琦、富弼等人齊心協力地為慶曆新政出謀獻策,雖然也一定程度上達到過「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效果,但這種同心協力、互相幫助的做法在統治者眼裡很可能就是小團體的所作所為。儘管這幾位的忠良作風在後世得到了認證,但很難不保證被人抓住把柄進行構陷。(順便一提,《朋黨論》正是在呂、范首次因廢后問題而交鋒後所作。此次交鋒結果則是罷免范仲淹。)

官家們對朋黨的忌憚,是對宋開國以來「祖宗家法」的一種遵循。比如 :

「及第舉人,不得呼知舉官為恩門、師門及自稱門生。」——長編

「四人者,日夕會昌言之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宋史 卷二六七),此後更是以「朋黨比周」的罪名被趕出開封。宋真宗說過「且要異論相攪,即各不敢為非」。——長編

《朋黨論》中所提到的君子有黨、小人無黨、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最終落下了口實,又怎可能達到「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的效果呢?

第二,最早時,仁宗的做法體現了對太后垂簾的不滿。而范仲淹給宋仁宗的「初印象」並不好。

宋仁宗12歲登基,至23歲這11年朝政都由劉太后把持。為擺脫劉太后控制加強君權,仁宗很快想到的便是 : 1.選擇聲望手段兼具、自己相對信任的宰相。仁宗生母得以正名厚葬,很大程度是因為呂夷簡的建議,因此宋仁宗對他很有信任感。2.廢后。宋朝兩次廢后,仁宗和哲宗,同樣的幼年即位受控於太后,同樣不喜歡的皇后都是太后安排。

拿廢后風波來看,呂夷簡的逢迎手段 :

廢后風波中,呂夷簡直接給出皇后九年無嗣的強勢理由,不允許台諫接受諫官上疏,簡直神助攻。

范仲淹是怎麼做的?

道輔及他稱廢后是昏君之為,范在被貶後又繼續給仁宗寫道:「蓋以前古廢后之朝,未嘗致福。」(仁宗:你還沒完沒了了是吧?)

對宋仁宗來說,要提升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就必須有有力的隊友。顯然,范仲淹維護了「人臣之於帝後,猶子事父母也」,卻沒能顧及宋仁宗作為君主的需求。


因為范仲淹在後人和世人心目中地位高,在宋仁宗心目中地位不高,只當過極短期的參知政事,慶曆改革曇花一現,宋仁宗大概認為此人政治才能也一般般


范仲淹死後謚號 文正

自古謚號文正的也沒幾個

比如 范文正公 曾文正公

他的地位可見一般

我在知乎連載的新書

可能給您更好的答案

https://zhuanlan.zhihu.com/p/82079599


宋仁宗用過范仲淹,他玩砸了,還能怪仁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是個人都喜歡有人拍自己馬屁,何況這個馬屁精還挺能幹的。


朕即國家,是為君分憂還是為民分憂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