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疆域縮減的不是更多?只是因為趙構不是直系的?


西、東周,西、東漢,西、東晉,北、南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原來的皇帝沒有了,又公推了一個新的皇帝出來,這才皇位繼承上,相當於發生政變或改朝換代。

伸手黨不好哦,同學~

原因非常非常簡單,因為古代中國認為皇帝是受命於天,即所謂社稷,所謂 「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而宗廟等祭祀場所一般是建立在都城,因此遷都就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所以,如果都城淪陷了,宗廟等喪於敵手且後代未能奪回或者另立都城。一般就會認定這是改朝換代了。

回到具體事例

唐朝都城一直是長安,陪都洛陽……

北宋都城開封(汴梁),陪都洛陽

南宋都城杭州(臨安)

以及西/東晉,元/北元,明/南明(朱棣也是有繼承權的皇族,所以南京遷北京不算),西漢/東漢/蜀漢(這個是因為「新」和農民起義打斷了劉家的傳承,遷都),西周/東周(犬戎入侵後遷都)等等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你感受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吐槽一下:這是什麼沒有水準的毛線問題嘛!

將宋朝分成南北與將周朝、漢朝、晉朝分成東西一樣,都是對一個完整朝代的拆分式審視,是硬生生將一個朝代分作兩個看待。當然,你也可以堅持認為那是兩個朝代,反正我是堅持認為那明明就是一個朝代!(在這點上,如果我們有衝突的話,那將是不可調和的。)

宋朝的「大散關-秦嶺-淮河」以北大片國土的丟失是戰敗割讓的結果。對,它連首都也一併割讓給了敵國,然後自己遷都南方。戰後「紹興和議」中規定,宋朝皇帝可以在南方繼續自稱皇帝,但對金國的國書中必須稱臣子,南北兩國的定位是君臣上下之國,宋朝事實上也依約照樣做了,而這是與宋遼戰後「澶淵之盟」中雙方為「兄弟之國,南北之朝」的約定不同的。至於康王趙構究竟有沒有資格繼承欽宗的皇位,成為宋朝皇帝,在那個時代不是什麼趙宋皇室的各嫡庶子孫們說了算的,也不是我們後人依照某種臆想出來的「原則」可以評斷的,只要宋朝大臣們支持,只要金朝皇帝認可,他就是了,不(應當)是也是,後人(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話)對此沒有任何發言權!於是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兵俘虜以後,康王趙構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延續了宋朝的國祚,此間,宋朝沒有經歷任何中斷。至少在這點上,宋朝是比中間橫插了一個持續了15年的武周朝的唐朝要強得多的。

唐朝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的結果是逐步強化了藩將、節度使的勢力和權力。藩將、節度使正是通過無數次的內亂加強了自己的權力,而唐朝廷也只能通過承認藩將、節度使的權勢地位來換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以維持自己的存在,而結果導致唐朝廷走向更加虛化、弱化。待到朱溫當政時,直接廢唐帝自立,建立梁朝,江南等地十國政權也在此期間相繼並起,中國走向大分裂。這一分裂格局直至宋朝立國20年統一幽雲以南地區以後才算得到解決。你能說這樣的結果是一朝一夕所能造成的嗎?你能說安史之亂、黃巢之亂以後的唐朝廷還是真實統一完整而存在的嗎?

回到問題:唐朝廷丟失西北大片「國土」的原因非常複雜,其所立之磧西都督府、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與其說是建立在現代中國國土上的軍區/戰區,不如說是美國派駐海外的戰區司令部(如太平洋司令部),所轄地區並不是它的國土,而是它的藩/附屬國,於是唐朝廷在怛羅斯戰敗丟河中地區,安史之亂爆發後,海外駐軍內調平叛,隴右地區被吐蕃趁機逐步侵佔以後,就沒有保持幾大都督/護府的必要和能力了。

在這個意義上講,同是外戰戰敗(唐朝還經歷了改朝換代,經歷了內亂,首都也被敵國攻佔過),卻遭遇了不同的歷史待遇(即,題主講的宋朝分南北,唐朝卻沒有分東西、南北或前後等),這不是歷史的問題,而是歷史評價者的問題,是歷史評價者不顧史實,持有雙重標準的緣故。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用手機在路上打的,看著不方便的話還請見諒,謝謝。
因為安史之亂被平定了,長安也光復了,雖然多了許多藩鎮,但是至少不會公然進攻朝廷,所以沒有遷都的必要。何況一直到德宗,唐朝皇帝都還覺得我能反殺,把藩鎮一個個除掉,拿回統治權。朱溫篡位是個突發事件,就像王莽篡漢,宗室都在長安,不可能再遷往蜀地或者江南另立中央,唐朝也就完蛋了。相反,如果長安是被打下來的,以後再也不能光復的話,皇帝跑到南方或者在南方另立一個皇帝,那唐朝才可能分南北。


從馬列歷史觀上講宋分南北,唐安史維持一統有以下幾個原因:1、經濟上,唐經過安史之亂,雖對北方社會經濟造成一定的破壞,但安史之後唐的政局還是相對穩定,北方經濟緩慢恢復,而南方並未招受大的破壞,南北經濟實力還是相對平衡的。因此在經濟基礎上唐能維持南北統一。而經黃巢之亂和藩鎮割據後,川陝,及北方各州破壞嚴重,南北經濟實力開始傾斜,因此黃巢之亂後,唐中央政權實際已經無力統轄全國,維持統一,唐統一已經名存實亡。宋時,經五代十國北方的戰亂,北方經濟雖有恢復,但南方海上貿易的興起,實際上拉開了南北經濟的差距。宋時不論南北,南方都是國家的經濟中心,而北方成為政治中心地位才剛剛起步。因此,北宋滅亡後,政權南渡,就有存在的經濟基礎。2、政治軍事上,唐經安史之亂,雖中央政權政治軍事實力損失巨大,但藩鎮才剛興起,中央有實力暫時鎮壓藩鎮,維持統一,甚至憲宗時出現元和中興削藩收權之舉。但元和中興猶如曇花,後繼皇帝措施不力,激起藩鎮的反撲,唐中央威望和軍事實力在與藩鎮的爭奪中日益削弱。黃巢起義更是給唐政權致命一擊,從此中央失去對藩鎮威懾,唐統一已名存實亡,迅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北宋因開封被金攻陷而亡,但趙構於南方迅速重立政權,北宋北方的殘餘軍事力量也迅速南下,加上南方當時還有相當的軍事實力如韓世宗等,南宋還是有跟金戰爭的實力。而金入北方時,燒殺搶掠,不得人心,金國要彈壓當地,北方義軍和西遼又牽扯了金國相當的軍事力量,金國無力南下,給南宋予喘息之機。從此,就南北相持,直至蒙元崛起。
安史之亂雖然是造反,但最後的結果是造成了以河北三鎮為首的藩鎮獨立,但藩鎮在名義上還是尊奉中央領導的,只要中央對藩鎮半獨立的狀態予以承認就好。而且直至中唐,中央對於東南藩鎮和西南藩鎮還保持著一定的控制力。半獨立的藩鎮主要是河北、山東乃至中原部分(後來還被打趴了不是?)。一直到晚唐,東南藩鎮守不住了,離社稷覆亡也不遠了。北宋末年面對的是外來的以征服滅國為目的的侵略者,打不贏當然跑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