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为何要七次取酒?哪个轮次的酒最好喝?


另外一个相似问题的回答,直接搬过来了,一下为原回答:


坤沙酱酒「12987」工艺:一年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不管是做酱酒的人,还是喝酱香酒的人,都能经常听到这句话,但你真的理解「七次取酒」了吗?

因为每一轮次酒的粮食因为淀粉含量的不同、发酵程度各异,酒的香味和感官都不相同的;而且每一轮次的取酒都是有规定时间的,尽管各个酒厂有细微出入,但大致上还是接近的:

一轮次取酒,大约发酵四个月后,从重阳下沙开始(农历九月九),取酒时间是第二年的二月份,此时属于发酵开始阶段,一轮次酒酸味重;

二轮次取酒,时间已经是第二年的三月份,此时的支链淀粉的糊化继续进行,酒体口感由一轮次的酸转为涩,二轮次酒涩味重;三轮次取酒,时间大约在第二年四月份,这时天气开始回暖,发酵的微生物活跃度增加,三轮次酒开始变甜;四轮次取酒,三轮次取酒后,粮食下窖池发酵,这会儿的气温升高,春回大地发酵周期已经很稳定了大约28-30天。此时糯高粱糊化已经进行一半,酒质最好,四轮次酒口感甜,酒质稳定;五轮次取酒,这时是接近端午节了,五轮次酒取完,也代表著高质量的酒告一段落,五轮次口感甜。六轮次取酒,时间已经是7月份,这时候天气炎热,发酵也接近尾声,淀粉的糊化也快没了,六轮次酒有种糟醅味道,有点泥味,统称糟味。最后是七轮取次。是酱酒工艺中最后一次取酒,对于酱酒所需的全部已经完成,时间是8月,糯高粱的支链淀粉基本被消耗殆尽。七轮次酒糟味更重。

七个轮次取到的基酒,就如同七个不同的音符,调酒师们会将七轮次的酒进行,盘勾、调勾、品勾、调味,变换出千变万化的旋律,飘逸出一首首美妙、温婉、悦心的曲子令人陶醉,触觉比较敏感的酒友都知道,并不存在所有酱酒都是一个味道的说法,就好像一样的调味品,不同的厨师出品,味道不一样。

也有很多酒友表示想尝试各个轮次的酒,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渠道弄到轮次酒,也没有时间到我们镇上的酒厂,下面我整理了各个轮次酒的闻香特征以及入口品鉴的简单描述:

轮次酒并没有成品酒好喝,因为一款好的酱酒还需要经过勾调。懂酿酒的人都知道:生香靠发酵,提香在蒸馏,成型在勾兑,风格要靠调味,一款好的酱酒是离不开勾调勾兑,精湛的勾调技术,把酱香酒的七个轮次酒巧妙地组合,使酒体韵味十足、令人陶醉。国酒勾兑大师李兴发把「勾兑」用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勾调区分了酱香酒的「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今人们提到茅台镇酒就害怕,因为确实有以次充好的酒商,在谋取不正当利益,加上一些人的添油加醋,一些酒友见到镇酒摇头就说不,但在我们镇上的大大小小酒厂很多,酿出不少的优质酱香酒,只是大家缺乏渠道而已。

我一直从事茅台镇酱香酒行业,我为这份事业感到骄傲,酒虽然是个美妙的东西,可是喝到一些劣质酒虚有其表的酒可不会有什么好感受,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白酒市场我庆幸我从事茅台酒酱香酒行业,不仅每天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酒相伴,也能为众多的酒友寻找到自己满意的酱香酒。


今天,阿文就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神秘茅台的「七次取酒」,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一、为何要「七次取酒」?

因为每一次取酒都有每一次的用处,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优质酱香酒大师以「酱香」、「醇甜」和「窖底」三种酒体来归纳和区分不同批次的酒。新酒产生后要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

二、七轮次取酒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轮次:基酒此时度数在57°左右,显得无色而透明,没有悬浮物,含著酱香味,酒味微酸,后尾酒微苦。第二轮次:基酒此时酒精度数为54.5°,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微甜,后尾酒干净略微含酸。第三轮次:基酒此时酒精度数为53.5°,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醇和,尾净。第四轮次:此时基酒度数为52.5°,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醇和,味道悠长。第五轮次:此时基酒度数为52.5°,酒色微黄,无悬浮物,酱香突出,酒味悠长,焦香味,犹如苦咖啡一般的清香。第六轮次:此时基酒度数为52°,酒色微黄,无悬浮物,酱香悠长,犹如松果一般三路自然香味。第七轮次:此时基酒度数为52°,酒色微黄,无悬浮物,酱香悠长,焦香味重如杏仁味。

三、为何九次蒸煮,却只有七次取酒?

茅台酒第一次蒸酒就能出酒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要到第二次,第三次才产酒。第一次产的酒是非常重要的酒,可用来调和酒的味道。第三、第四次的出酒量最多,质量也最稳定,是用来做基酒的主要对象。第五到第七次的酒,味道比较淡,这时候的酒曲香味却更浓。每年酒厂都会挖一些窖底的泥用来烤酒,这些经过长年累月粮食沉浸的泥块也饱含了酒香,用来调节酒的香气和口味是最适合的。但这些窖底酒非常宝贵,只需用上一点点就够了,用多了则会带有泥土味,反而不美。

茅台酒有1000种香味香气物质,被誉为国色天香。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可谓之七次精酿。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学习白酒知识,助力酒友们识酒、辨酒的能力,欢迎添加交流学习白酒知识,提升自身白酒知识


优质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我只买三、四、五轮次的酒可以吗?额......看来,这个问题老陈有必要给大家讲一讲了。

一、每一轮次的酒都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轮次,是无色透明的,没有悬浮物,有明显的酱香味,细闻有一种生粮食的味道,味涩微酸,后味微重。这一个轮次的酒度比较高;第二轮次颜色和第一轮次一样的,没有悬浮物,味甜,后尾干净,还略有酸涩的味道,酒精度也大于或等于54度;第三轮次酱香味突出,口感醇厚尾净。四轮次酒的香味是最全面的,口感有酸、甜、苦、咸、鲜、糖和油味,香味更多了花香、果香、芳香。五轮次酒就会开始略有焦味,有了轻微的焦香。六轮次酒会开始略有焦糊味,甜味。七轮次酒有了焦糊味、枯味、糟味。

二、为什么没有人买三四五轮次的酒?

因为每个轮次的酒都有它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也有著它香味口感上的缺点,三、四轮次虽说是最好的,但是也有著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其他轮次的酒来进行弥补。所以,任何一个轮次的酒,都有它必须存在的理由。如果单独给了你三、四轮次的酒,那剩下的也都就没有了作用。

三、可不可以只喝其中一轮次的酒?

每一个轮次的酒都要它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这是任何其他轮次的酒不可替代的。所以这就好比我们的五个手指头,你是觉得那个手指头更好呢,每一个手指头都有它的作用,五个指头缺一不可。而酱香酒的七轮次酒就是这样,任何一个轮次的酒,都有它必须存在的理由,我们用一年的周期把七轮次的酒都取出来之后,分开存放,因为这七轮次酒的不同的区别和特点,所以在出库之后,是必须要把这七轮次的酒进行盘钩,将七轮次酒之间的缺点和优点相互利用和压制,进行一次大盘勾之后才可以真正的出库,才是一个酱香酒的基本完成品。

如果有商家告诉你,他们家的酒只选用这几个轮次的「原浆基酒」,那么请立马回头走人,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完全不懂酒!不要再相信那些「只用哪个轮次的好酒」、「绝对的原浆酒,不经勾调」的话语了,酱香酒的确都是原浆酒,但不经过勾调的原酒,口感单薄,虽然很醇,但绝对不厚!酱香酒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综合协调,既全部包容、但绝无一味出头,不同轮次的酒,都有其自身的口感特点。真正的酱香酒,是调酒师将各轮次酒按比例搭配后而成,即所谓的「以酒调酒」,这样调出来的酒,口感饱满醇厚、富有层次感,回味悠长,细品前三杯,每次入口都能获得不同的体验,这也正是酱香酒的魅力所在!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以酒会友,相遇便是缘,遵从传统纯粮食大曲酿造酱香酒,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保持匠心,致敬每一位喜爱中国白酒的酒友。


因为好的酱香酒所用的原料特殊,一定要采用黔北地区出产的糯红高粱,其耐高温、耐蒸、耐煮,所以才耐得住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工艺。第一次取酒是在第三次蒸煮后,最后一次取酒在第九次蒸煮过后。其中1到2轮次取的酒被称为「醇甜酒」,3到5轮次的为「酱香酒」,6到7轮次的为「窖底香」。一到七轮的取酒量为中间高、两端低,即「醇甜酒」出酒率比较低,「酱香酒」的出酒率最高,「窖底香」的出酒率最低。而随著淀粉逐渐被消耗,酒的度数也在降低,从57度慢慢降到52度左右。那么就口感而言,第一、二轮次的酒口感会较烈,偏酸涩辛辣;三到五轮次的酒最为绵甜,带有酱香味;六、七轮次的酒焦糊味略重,有点发苦。

那么既然有七轮酒,那每轮次的酒自然也有优劣之分,而一般认为三到四轮次的酒最好。但是酒厂并不会直接将轮次酒出售,而是将各轮次的酒进行调味、勾兑进行味道的中和,集各轮次之优点汇聚在一起,才能造就拥有独特口感的酱香酒。所以说分轮次取酒很重要,单独只有一轮次的酒其风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轮次的综合,融会贯通,结合在一起才是王道。


1.物尽其用

2.勾兑来调整风味

3.酒质来说,越靠前的轮次越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