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本质上和宇宙为什么会结块一样,大爆炸发生时的无序度非常高,而冷却的宇宙却诞生了那么多规律运行的星系,某些星系甚至孕育出生命,显然宇宙的某些部分在往负熵方向前进。而且你会发现,那些因负熵形成的物质或生命的时间才是被熵增约束的。一个微观粒子的时间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在我觉得这个结论其实来的水到渠成

按照热力学原理的话,宇宙最终会达到热寂状态,而麦克斯韦当年提出的麦克斯韦妖也是为了打破热寂的理论,但麦的错误其实就在于忽略了信息熵与能量熵的关系,作为信息的整理者,其实人的大脑思维具有整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就逆转了信息熵的扩大

但在此过程中又消耗了能量,所以本质上麦克斯韦并没有打破热力学定律,我们每个人都是他描述的小妖,这就是薛定谔所说的「生命以负熵为食」

还有,虽然听起来有点尴尬,但真的是这样,人的大脑思维绝对是brilliant到极致的奇迹,真的是唯一能「逆转」热力学定律的存在,自然中的一切都在向著熵增大的方向发展,唯有人脑非也


热力学的范畴很严格,谈论问题时一定要确定系统和环境。


如果人们热爱的是无序,那么结论就不成立了。大爆炸就是最大无序,随著时间的增长,诞生了现在这个有序世界。时间与熵无关。世界是在有序无序交变中发展.就如道家的阴阳,是相互变化的。


正和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所以熵增或者说正熵的增加只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一个方向,同理,负熵也是一个相对的运动变化的方向。所以如果你定义死亡是正熵的过程,那么生存无疑就是处于负熵的过程之中。

而时间只是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比如,如果你从太阳系诞生之前的原始星云开始观察,一直到太阳系正式形成为止,那么对于太阳系而言,你观察到的基本上是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如果你继续往下观察,那么慢慢熵减过程转换为熵增过程。

所以熵的增加和减少不是固定的方向,而是随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依其自身规律和情况而定的。

如果你需要推广到宇宙自身的情况来观察,那么如果宇宙是一个孤立、全封闭、守恒的系统,其目前的运动变化方向是熵增过程。


负熵都被你吃了,当然只能熵增了


不要欺负我文盲,回答问题还必须问百度名词解释

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对"熵"做出了更确切的解释。"熵"就是用来度量"无序化"的。(摘自网路)

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熵减是个事实,正如人会死这个事实一样,故对熵减不必感到失落。

熵是以人类尺度为基础的意识概念,熵增即无序的增加。但对于世界而言,人类的无序或是有序,人类或许就像世界的杂质,人类归于无序时,是杂质的消除,是世界的有序。

人对于世界而言很渺小,不必也不能解答比自身格局大的多的世界的存在。但人自身发展的潜能很大,意识即便仅停留于个人的存在,想必也能有不少意识的清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